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语病百讲》一书几乎将汉语实用写作中会遇到的所有语病种类一网打尽,按语法病句、语义病句、语用病句分为三大类,详细分析了100种常见典型病例。这本书讲解通俗易懂,分析透彻简洁,一册在手,知错就改,印象深刻。
【内容简介】

这本书属“咬文嚼字文库”之“慧眼书系”,由李明洁教授撰写而成。书中将汉语写作中易产生的病句现象分成语法病句、语义病句、语用病句三大类,详细列举了100种典型问题,进行了直观、系统、全面的讲解。每种典型问题分为“病例”“诊断”“辨析”“链接”四个部分,不仅改正病句,归纳病症类型,还从汉语语法角度分析了病因,补充有针对性的语言学常识。书稿行文简洁、平实,由小及大,深入浅出,适合中学学生、中学语文教师以及对汉语言文字规范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阅读,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李明洁,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目前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元认知和话语的链接结构》《语病百讲》《口语交际新视点》等。
【目录】

语法病句

词法病句
能“倒影”出“倩影”吗?
谁非常感动?
“屈服”与“征服”
大型市场是“很大型”吗?
“忽然”与“突然”
啥时才有“即将的生活”?
“嫌疑”值得“怀疑”
技术骨干在干什么?
“你的控”是什么东西?
“非常蜡黄”的非常之处
极其麻烦的“极”
“个个”班级怎么依次退场?
怎么算出“平均年龄71岁左右”
从三到九,“增加了三倍”?
桥是论“个”的吗?
“一座座山川”唱错了吧?
张艺谋能“拍一场电影”吗?
“人次”是“人”还是“次”?
可以“病一下”吗?

句法病句
“有人陆续来”怎么来?
“在拉萨”应该放在哪儿?
“大衣”前面的多个定语
谁先谁后有讲究
“或者”与“还是”
条件很多的“只有”和“只要”
“和”“并”“而”难分家
关于“关于”和“对于”
“对”,用对了吗?
当心这个“当”
与起点相关的“从”
不“比”不知道
“在……上”和“在……下”
表示持续的“着”
不可不甚了了的“了”
“过”的过错
“的”的有无
所谓“所”
“各位专家们”的问题
提问的语气
“催眠法有限”是什么限?
“为了新中国”做什么?
“赛龙舟”如何保留?
举棋不定成杂糅
藕断丝连的句子
颇有讲究的“把”字句
“被”字句的诸多要求
“飘扬了”还是“飘扬着”?
把句子分开说
插话的规矩
猫头鹰作为益鸟的好处
“因为”“因此”挤得慌
为什么“要后悔”
“既”和“而且”不相容
“不仅”放在哪儿?
“再说都没有用”?

语义病句

直接成分搭配不当
向“香港输送发电量吗”?
“培养教练的水平”有点儿难
“浓厚的眉毛”有多厚?
“一声不响”怎么“告诉”?
可以打扫得“整整齐齐”吗?
一定要“有数”

间接成分搭配不当
“少数人”可以“都”同意吗?
不能单用的实词

语用病句

质量病句
又不是千手观音
麦片会有动物脂肪吗?
尸体居然还活着?

数量病句
昨天的门票如何“预订”?
帽子还可以戴在哪儿?
今言重复了古语
有必要再说一次吗?
过简也是错
话不说完急死人

关系病句
“看小说”与“成绩差”有关系吗?
“费解”“误解”哪个更严重?
会动的古籍?
“生还的遇难者”?
烦人的牙周炎啊!

方式病句
什么可以“叹为观止”?
文言和白话的尴尬相遇
顾此失彼难周全
“流星”的命运
令人惊愕的“才达到五人”
丧命的到底是谁?
谁生了十七个?
好像外国人说汉语
“防止不再发生森林火灾”?
担心被大学录取?
谁会不见死不救呢?
“无时无刻在等”是等还是不等?
“多半儿”的双重含义
谁偷偷存了钱?
她后悔的是什么?
小张为什么紧张?
一元钱和一万元之差
礼品送给谁?
在哪里借刀杀人?
躺在医院的是谁?
“这”和“那”
死而复活的作家
“病入膏肓”的病句

【前言】


所谓病句,就是指不合规范的句子。所谓规范,一是要符合语法的组合规则,二是要符合语义的搭配要求,三是要符合语用的表达习惯。寻找产生病句的原因,需要涉及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层面。
病句作为一种反例,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所谓“语言规范”的具体要求。我们从100种典型的病例入手,来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归纳病句的主要类型并探究病句修改的策略。
一、语法病句
语法病句是没有满足语法合格性而形成的病句。当我们选择词语和句法规则组成语句时,必须按照语言系统所规定的方式来使用它们。
语法病句涉及的是语法方面的规范。语法就是语言的全部法则,只要有一种具体的规范没有得到满足,语句的正确性就会受到破坏,形成病句。一般认为,语法学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前者研究词的构成、分类以及形态变化的规律;后者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律。我们在讨论语法病句时主要关注的就是词法和句法方面的规范,因此,我们也把语法病句分为词法病句和句法病句两小类。
1. 词法病句
与词汇相关的语法规则主要涉及词性、词法功能和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量词。这些也就是我们在修改词汇病句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对应的病句类型包括:词性误用、词法功能误用和数词、量词误用。
2. 句法病句
句法的要求细致繁多,我们不妨以汉语的句法特点为着眼点来进行分析。
在汉语中,语序、虚词和结构都具有语法意义。因此,也就存在着三类对应的病句,前两类即:语序错误和虚词误用;结构类的错误则包括:成分残缺、结构纠缠和句式错误。在复句的范围内,还会出现关联词语的使用失误。
二、语义病句
语义病句是没有满足语义合理性而形成的病句。
合理,就是合乎逻辑。这类病句表面上看并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往往会出现逻辑问题,表现为相互搭配的成份在语义上不能贯通。
“搭配不当”是语义病句*典型的病因,包括:直接成分搭配不当和间接成分搭配不当。
三、语用病句
语用病句是没有满足语用有效性而形成的病句。
满足了语法合格性和语义合理性的句子,还要满足语境以及交际行为对它提出的要求。
语用规则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但主要都是针对话语理解而言的。成功的交际都要符合“会话合作原则”,这个原则包括质量准则(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数量准则(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关联准则(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和方式准则(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的要求,都会造成理解的困难,从而形成病句。
由于违背方式准则而造成的方式病句*为复杂,包括:表述失当、肯定否定失当、歧义费解、指代失误、怪异无解等。
语用病句的修改要立足于意义的明朗化和理解的简便化。
本书依据上述的思路分为语法病句、语义病句和语用病句三章,每章又分为若干节,节下是具体的病句类型。
每一病句类型,先举例,再修正,并辨析病因。后附的“链接”部分是涉及该类病句的语言学常识,以便加深和拓展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本书的主要参考文献包括: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1月版。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版。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版。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8月版。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本书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来考虑病句问题,这主要是受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刘大为教授以前的语言学讲义的启发。2008年首版后,华东师范大学语法学专家任芝瑛教授逐篇审校了全书。在本书编辑过程中,郝铭鉴先生不烦赐教。咬文嚼字讲习所多年来选用本书作为参考资料,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关编辑老师和学员们的许多指正。谨致谢忱。

【书摘与插画】

“飘扬了”还是“飘扬着”?

[病例]
1. 天空中飘扬了一面红旗。
2. 管理员经过清点发现,从仓库里少了一件样品。

[诊断]
例1中的“飘扬了”应为“飘扬着”。例2中的“从”应为“在”或者删去“从”。存现句失误。

[辨析]
天空中“飘扬了”还是“飘扬着”一面红旗?“了”和“着”的区别在于:前者表明动作完成后所形成的状态,后者表明动作存在的状态。“飘扬”是一个进行中的动作,一面红旗在风中总是不停地飘动着,是一种持续进行中的动作状态,这样就不可能有“飘扬了”的说法了。从语法上讲,就是把一个动态的存在句误用为隐现句了。
是“从仓库里”还是“在仓库里”少了一件样品?关键在于:介词“从”是动态的,伴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介词“在”是静态的,不直接涉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我们不妨再看这句:“从仓库里拿走了一件样品”。这里的“拿”必然是从仓库里拿到仓库外的,这时就要用一个表示动态的介词“从”。而“仓库里少了一件样品”,“少”只是说明结果,并不直接指明是怎么少的,也就不会涉及仓库内外空间的变化,所以,要用表示静态的介词“在”。当然,这些介词也是可以省略的。

链接:存现句及其类型
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者消失的句子,一般格式是“处所词 存现动词 事物”,可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
存在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可分为:
1. 静态存在句。句中的动词不表示实在的动作(如“是、有”),或者不表示动作的进行,只表示存在的方式。如:校园里有一条小河。
2. 动态存在句。句中的动词表示正在进行中的动作,如: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
需要注意的是,表示静态的存在,可以用“动词 着”的形式,也可以用“动词 了”的形式。比如,“柜子上搁着一盆兰花”也可以说成“柜子上搁了一盆兰花”。
隐现句表示什么地方出现了,或者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也可分为两类:
1. 移位性隐现句。事物的出现和消失伴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梨树上飞来了许多蜜蜂。
2. 非移位性隐现句。事物的出现和消失不直接涉及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梨树上长出了六只大梨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