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通俗简明地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内容,采用重点突出与一般概述相结合,对学科重点问题力求讲解清楚。主要包括:个体行为(包括人的行为分析、个性理论、知觉与行为、气质、能力与性格、价值观与态度、情绪与情感等);激励理论(包括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等);群体行为(包括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互动、人际关系、冲突与沟通等);领导行为(包括领导的概念与作用、几种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等);组织行为与管理(包括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工作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组织发展等)。
【作者简介】
顾培忠,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任岫林,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主要负责讲授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主要学术成果有, 参加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企业竞争艺术”的研究等。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1.2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及学科体系的形成
1.3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1.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5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问题
第2章 个体行为
2.1 知觉与行为
2.2 个性理论及其应用
2.3 个性差异与管理
2.4 价值观与态度
2.5 情绪、情感与情商
第3章 激励理论与实践
3.1 激励概述
3.2 内容型激励
3.3 过程型激励
3.4 行为改造型激励
3.5 综合激励模式
3.6 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第4章 群体行为
4.1 群体行为基础
4.2 群体互动
4.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4.4 沟通
4.5 群体冲突
4.6 团队
第5章 领导行为
5.1 领导
5.2 领导理论
5.3 领导决策
5.4 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第6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
6.1 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6.2 组织文化
6.3 组织环境
6.4 组织变革与发展
6.5 工作压力
6.6 组织学习
附录 阅读书目及网站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1.3.1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占有重要位置。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人、财、 物、技术、运作流程、信息、知识等,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因此,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为MBA教育的核心课程。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组织中专业部门的管理课程(如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信息知识管理等);二是综合性的、任何管理者都需要的课程(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经济学等)。任何方面和层次的管理者,工作中都要与人打交道,因此都应该掌握组织行为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随着中国企业和管理教育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引起管理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终目的就是要提升管理者驾驭人的行为的能力,使个人、群体和组织都获得成功。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对规律的描述就是理论,好的理论要具备“三力”———解释力、预测力、执行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地从这三方面去把握教材介绍的理论。具体而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理论和相关知识,提高了解、预测和控制或塑造员工行为的能力,改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完成组织目标。
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这是因为人的行为不是随机的,行为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所有人的行为中存在一些基本的一致性,找到这些一致性,并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系统研究(Systematic Study)可以对行为作出合理准确的预测。系统研究是指考察事物间重要的事实与关系,解释其原因和结果,把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论据之上,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在控制条件下获取并且用合理严谨的方式证明和解释过的。
改善人际交往技能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系。专家提示,为什么管理者会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人际交往技能。而一半以上的经理和30%的高级经理都存在着人际交往的困难。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帮助他们开发人际交往能力。
1.3.2 学习与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从宏观与现实的角度看,组织行为学可以满足当今中国组织与职业经理人多层次与多方面的实际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