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享誉全球的慈济与其创始人证严法师的描述,再现了慈济五十年的不平凡的历程,慈济的救灾与救心结合的理念,已超越了宗教的大爱,对普通人的关注,号召每个人的贡献,使她赢得了全世界不分疆域、不分民族和肤色人种的热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台湾影响巨大的宗教团体“慈济”发展五十年历程的描述,慈济全称是“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成立于1966年5月,证严法师承袭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理念,秉持“佛法就在生活中”的精神,带领慈济人“走在*前,做到*后”,参与台湾本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救灾活动,而且举办教育、医院,如今发展为“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为全社会付出真善的一面,展现佛教的慈善力量,实践宗教世俗化的理想。
【作者简介】
潘煊,曾出版有《心灵的故事:静思精舍巡礼》《人间佛教: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纪事》《证严法师:琉璃同心圆》《相信阅读:天下文化25年的故事》等书。
【目录】

序 用爱铺路,慈济五十 (释证严)

*部

慈善脚步 启发悲心一九六六—一九七五

为佛教,为众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五毛钱,能救人

收弟子,有条件

*手征信

从安生到送死

跨越“心”关卡

爱的小屋

一条毛毯

踏访偏乡暗角

储值希望

医师来了

破除迷思

第二部

艰难建院 扭转花东一九七六—一九八五

开枝散叶

一念不忍

行脚台湾

建院步步难

爱心如活泉

落地生根地球村

第三部

守护生命 大爱无疆一九八六—一九九五

生命富翁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

身穿“迷你袈裟”

培育医护摇篮

静思好话?

“手护”大地

大爱搭起两岸桥

跨越疆界的关怀行动

开启捐髓风气?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四部

厚实爱心 广布全球一九九六─二○○五

亲帮亲,邻帮邻

建构媒体新典范

行医全球匮乏处

爱的医疗网

地震岛展生命力?

教育不能等?

向下扎根,用爱培育

越洋而来的病人?

另类家园?

不食众生肉?

医病医人又医心?

来自泰国的“慈济列车”

第五部

静思法脉 慈济宗门二○○六—二○一六

广结众生缘,直行菩萨道

早起熏法香?

晨间课徒,日日恒持?

收“资源”不收“垃圾”

牵长情,爱不断

别开生面的法会

研创来自不舍?

天下一家亲?

证严法师对弟子的期许
【前言】

我的师父印顺导师,在我顶礼皈依的那一刻,嘱咐我“为佛教,为众生”六个字。那么深宏的六字法嘱,简短明快,进入我的心坎,却是永恒。从那一秒开始,我拳拳服膺,片刻不敢违离。发心立愿一念间,一秒钟成了一辈子。

合抱之木,发于毫芒,慈济走过半世纪,即始于 “为佛教,为众生”的启蒙深因。

佛陀说:“菩提大道直。”菩萨道是一条宽直大道,毋需拐弯抹角,怀抱无私大爱前行就对了。我永远相信,只要人人付出分毫,众志成城就能产生力量,镂刻深远的生命历史。

二〇一六年一月,国际*的量子力学专家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来访慈济,谈到微小的量子,聚集起来即有巨大的影响力。他说:“量子理论不只是一个物理的角色,同时也符合心灵上的角色,这跟佛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一向尊重并感恩科学,科学印证两千多年的佛法,而佛法指引人类打开善良心门,用爱肤慰苦难人生。

四十年前,慈济的照顾户黄桂子,是早期慈善结合医疗的关怀个案,当年我去访视时,看到她躺在床上,一面哺育孩子,嘴边还流着血水,境况堪怜。慈济人自那时与她结下因缘,就不曾或忘。她从花莲、台东、高雄再迁居台中丰原,慈济爱的接力绵延不绝,陪伴她从东而西、从南往北,照顾四十年岁月。

黄桂子个案,只是人间菩萨层层叠叠脚步里,含藏其中的一个足迹。一念不忍众生苦,慈济从细微深入而至广阔恢弘,爱的行动广布于全球。慈善有爱、医疗救人、教育安心、人文弘法,从五十年前没人没钱一无所有,用五毛钱的竹筒为大爱铺路,分分、寸寸,从后山铺到全台湾、铺进世界上,一直铺向全地球。如今这“五毛钱”,国际间将它视为人道精神的来源。

印顺导师在著作《学佛三要》中告诉我们:“大乘行果的心髓,不是别的,就是慈悲。离了慈悲,就没有菩萨,也没有佛。”

本着菩萨闻声救苦的精神,慈济人分布在全球五十六个国家地区,

人道关怀援助的足迹,已遍及九十四国。“大爱之道广披寰宇,长情之路古往今来”,“菩萨”是“觉有情者”,情一段一段牵引,爱一寸一寸铺定,成就现在稳实的五十年,才有下一个五十年、未来无量数的五十年。

慈济半世纪,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因为有浩荡长的队伍,自动自发、无怨无悔,我被每一分坚定的心念推动着,所以有足够的力量“拉车向前行”。

感恩普天下慈济人同心一志,在时间需要我、空间需要我、人与人之间需要我的时候,把握因缘付出无所求。哪里有苦难,慈济人就去那里,直下承担、全力投入,让我很安心。

地球是太阳系中*美的一颗星球,台湾是以善、以爱名扬的宝岛,期望慈济人继续走入人群,作众生的知音,倾听他们吐露的悲苦;并且启动善的潜能、呼唤周遭共同造福。生命因付出而宝贵,让萤火微光发出灿烂光芒,大爱照亮美善人间路。
【书摘与插画】

书摘

一位年少的女孩,跟在母亲身边。母亲正与几位朋友相约去寺庙拜拜,其中一位说不去,因为当天没带钱,不能添香油,不敢去。

听到这对话,女孩感到十分不解:“寺庙,一定要人捐钱添香油吗?没钱的人,就不能亲近佛教吗?”

单纯的疑问,在少小的心灵里,是一种力量。

犹如种子冒芽见天光,在女孩接触佛教后,意识到社会大大误解了佛教和出家人!渐受法义熏陶的内心,暗自发愿:有朝一日出家了,一定要自力更生维持生活,不接受供养。

一九六三年,女孩二十六岁,得因缘皈依于印顺导师座下,成为日后广为世人所知的证严法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