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世界科幻界诺贝尔奖“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华人科普界重磅大奖“吴大猷金奖”获得者王立铭,为家长提供面向未来的教育实操方案

★ 杨澜、李开复、徐小平、吴军、刘慈欣、魏坤琳、陈忻,重磅推荐!

★ 郝景芳以她作为科幻作家对未来的前瞻思维,和作为经济学家对社会的分析与洞见,以及身为人母对孩子的敏锐和关爱,携手科普启蒙达人、浙江大学教授、科学家奶爸王立铭,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童行学院”,潜心研究真正能帮助家庭和儿童面向未来,获得适应未来世界核心素养的教育。


【内容简介】

★ 我们常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却忘了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人的能力属于新时代还是旧时代,将影响未来三四十年的命运。

★ 未来已来,十几年后,今天的职业70%将被机器取代。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本书从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如何学习谈起,涵盖5大未来世界需要的能力——大脑力、学习力、科学力、思考力和软实力,30个颠覆传统认知的革命性策略,80条避免中国式焦虑的育儿锦囊,帮助父母在孩子0-7岁成长关键期,全面打好基础,当孩子长大、成年,无论面对怎样多变的环境,都能游刃有余。

★ 关注未来的同时,针对当下*令中国家长头痛的教育难点,如:数学启蒙难、幼升小衔接难、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难等方面,提供科学实操方法,让育儿变得更轻松,让亲子关系变得更亲密。


【作者简介】

郝景芳
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作家、两个孩子的妈妈;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财富杂志40岁以下商界精英;著有《北京折叠》《人之彼岸》等作品;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创始人。

王立铭
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作品《上帝的手术刀》获得华人科普界*荣誉“吴大猷科普奖”;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教研总监,联合创始人;两个孩子的爸爸。


童行学院
"童行学院"由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发起,是为3-12岁孩子提供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性通识教育课外学院,内容融合科学、人文、艺术、思维4大学习领域, 从知识、视野、思维多维度提升儿童认知和能力水平,使他们成为人生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同时也帮助父母迭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用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培养适应未来时代的儿童。


【媒体评论】

权威评论

杨澜
[知名媒体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局主席]
景芳的新书为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提供了从现在起,就可以落到实处的应对方案。景芳以她作为科幻作家对未来的前瞻思维,和作为经济学家对社会的分析和洞见,以及身为人母对孩子的敏锐和关爱,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潜心研究真正能帮助家庭和儿童面向未来,获得适应未来世界核心素养的教育。

李开复
[人工智能专家,创新工场创始人]
郝景芳和童行计划,创造出面向未来的优质教育内容,教孩子学会爱,具备情感沟通、综合看世界的能力,用科学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存在,以培养其真实的个性和发自内心的创造力,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获得基于人性的成长环境,活出自我的价值。

徐小平
[天使投资家,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童年不是为成年做准备的,这样的做法在未来将越来越行不通。这本书给现在的父母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的可能性,给出了很多有科学研究支持的实用方法,以培养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人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孩子才有未来。

吴军
[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
我在《大学之路》一书中讲,教育中*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这本《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是基于对未来世界的前瞻,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到做父母的根本,真正去培养作为人的核心素养,让孩子具备适应未来任何一种时代的能力。

刘慈欣
[《三体》作者,科幻作家,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
未来世界一定很好玩。21世纪以后,二百多年的技术进步相当于以前的两千多年,现代人对未来人的想象力与现实相比将显得极度贫乏。因此,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如何能去养育将在未来世界纵横驰骋的小孩?景芳的新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魏坤琳
[《*强大脑》科学判官、北京大学教授]
这本书,为孩子们构建了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5项核心能力,以及家长如何从现在起帮助他们获得这些能力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再试图预测未来什么是热门,而是回到人的本身,用个性化的方式,珍惜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特点。

陈忻
[心理学家、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 ]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我觉得值得一看,它可以打开父母的视野,让大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这本书也着眼于现在,书里每一章,先是大方向,着眼于将来需要的能力,又都配有知识百宝箱,给父母很具体的一些建议,从生活中,和孩子的互动中,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能力。


【目录】

目录

推荐序 未来很美,童心*美
推荐序 科学育儿照亮孩子的未来
推荐序 未来之路可以被设计吗?
引言:我们的教育还差什么 /008

*章 激活大脑力
传统教科书上只说如何用奖惩实现教育,但实际上,儿童的学习远远不止这些。与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相比,孩子的学习有一系列非常独特的学习特征:以偏概全,走神,厌倦,出错,依赖情感,叛逆。但这些特点反而是人类小孩的优势。
01人类学习能力的精华,都凝结在孩子身上 /024
教育百宝箱: 建立孩子重要的常识系统
02 决定孩子学业与成就的,恰恰不是智力 /053
教育百宝箱:7岁前孩子的大脑启蒙
03*适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学习,发生在生活里 /065
教育百宝箱:影响早期教育*重要的因素
04做好学龄前知识启蒙,轻松化解上学难 /077
教育百宝箱: 学前就该掌握的三种知识
05以问题为导向学知识,还能保护创造力 /088
教育百宝箱:培养创造力的三个层面

第二章 提高学习力
人类基因经过数十万年进化,语言能力、物理空间能力、运动能力等已经变成了先天的本能,但可能是因为出现时间太短,文字阅读和数学还没能成为人类的本能。因此,“幼升小”以后学习困难,不是因为一部分人特别笨,而是因为我们都天然地缺少阅读和数学基因,必须靠后天努力来建立思维通道。
06 数学启蒙的核心,就在于建立数感 /100
教育百宝箱:6岁前要掌握的数学能力
07不擅长数学的父母也能做的数学启蒙 /112
教育百宝箱:孩子抽象思维的基础
08语言赢在起跑线,真人交流*有效 /123
教育百宝箱:婴儿都有的神奇语言能力
09两个游戏,教孩子更丰富的词与更好的表达 /134
教育百宝箱:语言习得的文化差异
10幼小衔接难,难在掌握“学业语言”/145
教育百宝箱:影响学写字的重要因素
11从涂鸦到写字,书写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 /156
教育百宝箱:幼儿期读写技能发展

第三章 培养科学力
对于绝大多数将来不会直接从事科学的孩子来说,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持续和强有力地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几千年的生活,用科学的逻辑思考,用科学的方法验证,这样科学的“方法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生活方式。
12 就算不当科学家,也该从小培养科学思维 /168
教育百宝箱:让孩子对知识感兴趣的方法
13三个技巧,教孩子科学地讨论问题 /180
教育百宝箱:用“小生命”培养孩子观察力
14 没有定量思维,就很难客观地理解世界 /190
教育百宝箱:带孩子做小实验的正确方式
15善用科学思维,破解育儿焦虑 /203
教育百宝箱:机智应对孩子的无心之失
16分清巧合、相关和因果,不做杞人忧天的父母 /216
教育百宝箱:训练孩子的思维恒常性
17科学家奶爸这样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229
教育百宝箱:拥有一个问题记录本
18用游戏打开科学大门,养出讲理性、有逻辑的孩子 /241
教育百宝箱:观察力养成的思维方法
19从小带娃做实验,培养科学探索力 /253
教育百宝箱:完成一份可以晒朋友圈的实验报告

第四章 锻炼思考力
埃隆•马斯克的重型猎鹰火箭载着一辆特斯拉汽车开往火星的画面,让大家又一次热议起这位奇才的“*性原理”思维方式,也就是回归事物本质,实现颠覆式创新。越来越多人开始明白,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不光要教会孩子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教给他们*高手具备的思维方式。
20 从一份计划开始,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和执行力 /264
教育百宝箱:让孩子养成共赢思维
21 会不会提问,关系着20 年后人与人的差距 /271
教育百宝箱:开启孩子深入思考的习惯
22正向思维,真正的高手都具备的思维方式 /282
教育百宝箱:孩子也能用的麦肯锡思考武器
23 掌握思考原理,轻松实现高质量家庭教育 /294
教育百宝箱:为孩子设计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24新旧“棉花糖实验”,关于“延迟满足”的进一步思考 /303
教育百宝箱:保护孩子的心智带宽
25 儿童哲思启蒙的重要性,可能从来没人告诉过你
教育百宝箱:突破定势的高效思考方式

第五章 塑造软实力
假如你的孩子在家人面前表现得很活泼,在外却很内向、羞怯、不自信;情绪化,喜欢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接受批评、害怕失败、害怕被人拒绝;持久性和意志力比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这样或多或少,都已经开始有软实力不足的问题了。
26一个人的职业成就80%由软实力决定 /320
教育百宝箱:创造力培养小工具
27正确的自我认知,给孩子一副“幸福”的眼镜 /330
教育百宝箱: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小工具
28真正决定成功的关键不是智商,是情商 /339
教育百宝箱:终身受用的情绪管理训练法
29四个关键,培养自信而不自负的孩子 /350
教育百宝箱:孩子成长需要你的“深描”
30 帮助“弱势”的孩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56
教育百宝箱:良好的社交从发现别人优点开始


【免费在线读】

01人类学习能力的精华,都凝结在孩子身上

事实上,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成什么样,可能很多人不关心,或者说只看看电影就够了,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怎么办,这是关系到生活的重要问题。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不久的未来就会威胁人类的工作。
我曾经采访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十来位专家:未来人工智能会替代多少人的工作。各个专家的估计有一定差别,但他们的共识是:在未来的10~20年,随着机器学习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会在各个领域大面积使用,目前的重复性劳作、简单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未来交给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具体有多少工作会被取代还说不清,白宫的报告给出的数字是当前工作的 47%,麦肯锡的报告估计是 49%,Siri 的创始人之一诺曼•威纳尔斯基估计的数字是 70%。即便按*估计看,也有近一半人的工作受到威胁,不可谓不严重。
我之前的小说《北京折叠》假想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造成的社会影响,但这篇小说是 2013 年写的,并未完全预测到技术发展的方向。我当时以为受冲击*的是底层劳动力,但实际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趋势看,反而是初级和中级白领的工作*容易被取代。底层劳动力只有工厂工人容易被取代,服务业的底层劳动力反而很难被取代,因为机器人的灵活性不如人,非标准工作环境会让机器人无所适从。相对而言,很多白领工作因为工作环境简单、工作内容重复、基本上是与数据和文档打交道,很适合人工智能去做。可以说,未来只要是标准化、具重复性的工作,多数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
当我们的孩子们长大踏入职场,他们将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呢?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赞成太做具体的预测。可以肯定的是,未来10~20年的市场和技术环境,肯定和我们今天非常不同。像我自己,是20世纪80年代生人,80 年代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肯定预测不到今天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式。
我们只能很泛泛地说,未来世界的工作与生活必然比现在的智能程度高。不管人工智能是否大量取代人类工作,至少肯定会成为一种基础的社会环境。如果不能与智能社会同步发展,就像今天还不会上网一样,肯定是落伍的。
如果真的出现大量工作被取代的情况,可以预测,未来的工作需求将是两极分化的。在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工作领域,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人员冗余,职业收入也会越来越低。相反,在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或者全新的就业岗位上,工作机会越来越多,人才越来越抢手,工资收入也会越来越高。人的能力属性属于新时代还是旧时代,将对收入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和孩子做好准备呢?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