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 华人励志大师刘墉的数十年人生经验大成之作,现象级畅销经典代表作2018全新修订

★ 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与爱人相处,与父母相处,与世俗相处,刘墉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 观点实用性强,如何成为一个自律且高效的人,如何在职场中叱咤风云,就看这套“刘墉的人生哲学课”
【内容简介】

刘墉寄语——

这本书充分反映了我现在的人生观。逐渐把心放开、把眼光放远,以宽阔的态度面对下一代的成长。这个书名是我历来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告白,也是全书的思想中心。愿人人都能上天堂,更愿大家都能把这个苦难的“今生”,看作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作者简介】
刘墉,画家、作家。一九四九年生于台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美国水墨画协会国际展主审,并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三十余次。著有《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一叶一心灯》等。
【媒体评论】

刘墉的书zui大的亮点在于提出了很多对青少年成长十分关键而又在传统教育环境下被长期忽视的问题。

——卢勤

刘墉总是用诙谐幽默的口吻、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严肃的人生哲理。

——中国日报

刘墉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量超过,是名副其实的“励志大师”。 

——中新网

刘墉选择了把他心里面的话以一种很诚实的态度说出来,以一种期盼、以一种激情,甚至以落泪的方式去把它们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人民网

他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的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新华网
【目录】

序·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 001

弯腰跳的华尔兹// 014

疼疼我们的孩子吧! // 019

找一个没有白马的王子// 026

各人养的各人爱// 034

谁说女儿是人家的? // 041

当你心碎的时候// 054

美女爱野兽// 062

筷子拿得远的人// 070

当生米煮成熟饭// 077

因为她是我的老妻// 083

从新婚之夜开始// 092

总是个欢喜冤家// 103

难道只是一种心情// 110

当夫妻不再同床// 118

是谁为他穿上*后那件唐衫// 125

坚持地活下去// 136

一家人的娘// 143

可爱的人“端”// 150

挥别臭皮囊// 158

不怨不悔不回头// 165

再给他一个明天// 172

*真实的快乐// 182

漂泊者的故乡// 189

人生何处有闲情// 197

认认真真过一生// 205
【免费在线读】

“地狱,何必等死了之后?我今生就看到了地狱。”一位因为非洲国家内乱而撤馆的外交官对我说,“满地的尸体,腐烂、发臭,没有人收;上游泡着尸首,下游就一群难民舀水喝,喝了、病了,又死在河里。不敢喝水的人,就喝稀泥,喝了也是死。”他深深叹口气,“你没亲眼见到,一定不能相信,那真是人间的地狱。”又摇摇头,泛着泪光,“可是就有人不愿上天堂,宁愿留在地狱。”

“谁?”我问。

“我的非洲女仆。我说可以带她到美国,她起先很兴奋,但是接着问能不能带孩子。她有五个孩子。我说按规定,不能带,带她已经不错了。她居然想都不想,就说她不要走。我说:‘你自己知道,我们撤馆之后,你活不了多久,为什么不走?’她不听,说孩子不走,她就不走。”又叹口气,“我真不懂!我真不懂!”

“有什么不懂呢?”我淡淡地说,“如果今天有一架飞碟停在你院子里,下来一个外星人,对你说:‘来!跟我走,你就可以活一千年,天天过好日子,无忧又无虑,只是你不能带你的家人。’请问,你去不去?”

“不去。”他很肯定。

“那几乎可以算是天堂哟!”我逗他,“有四季不凋之花,终年芳香之果,还有千年的寿命。”

“我还是不去。丢下我的太太、孩子,永生又有什么意思?”

“这就对了。你不是也一样,没有选择天堂,而留在这个叫你烦心的人间吗?你不是才跟老婆吵过架,又才骂过儿子,说要把他赶出去吗?你为什么还选择留下来?”

人过中年,就会想到死,想到死了之后会去哪里,也常读这方面的书。

有的书上说,死只是一道栅栏,你从这边走向那边,先看到一片青青的草地,再看到城市,好多人在盖房子,大家都工作,你也得工作,跟今生没什么不同。

也有书上说,死了就是不再有形体,你飘游在万古时空之中,不再有喜、不再有悲,那是永远永远的快乐。

还有书上写,你可得小心死,当你死了,悬在空中,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景象,听到各种召唤,你要好好选择,否则就堕入了“畜生道”。

当然对于死后的天堂,极乐、净土、彼岸、地狱、中阴与来生,更有各种说法。似乎大多数人都向往那永生喜乐无比的天堂。我以前也一样,只是*近我常想,什么叫作永永远远的快乐呢?如果永远快乐,没有忧愁,又怎么觉得快乐?

宗教界的朋友听我说,总会骂我灵性不够、悟道不足。可是他们也无法告诉我,什么是永永远远的快乐。如果快乐的今天之后还是快乐,快乐得没有尽头,又有什么“永生的意义”。

我承认自己确实悟道不足。譬如我就不能了解弘一大师,*起码我不了解弘一出家后,当他的妻子千里迢迢地去找他,他为什么不见。

如果是我,我会见。

对!见了之后,可能就丢不开情爱、舍不下情缘,而不能再退隐清修,但是如同那非洲的女仆,我也不能搁下我的爱、我的家。

十多年来,我总是四海漂泊,每次离开家,看女儿哭成个泪人,我也都哭,常一路擦着眼泪去机场。

我常想,像我这样总是别离的人,为了减少对自己的伤害,*好把情放淡一些,如果不爱,就不会伤心。

但是我也想,不爱、不伤心了,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不再爱父母,当然可以不再为他们的年老凋零而感叹;如果我们不再爱伴侣,当然不会为他们的背叛而发狂;如果我们不再爱生命,当然不会留恋今生;如果我们把今生过得生不如死,当然不会畏惧死亡。

上天创造我们,只为要我们日夜颂赞他吗?我们把他看得太差了!他无所不能,要整个宇宙颂赞他都成。他会那么爱被奉承吗?如果你是父母亲,你生孩子,只是为了要他天天颂赞你吗?

我认为上天创造我们,是要我们再去创造,并且享受他所创造的世界。我们感谢他、颂赞他*好的方法,就是“载欣载奔地投入这个世界,快快乐乐过一生”。

当然有快乐,就有忧愁。如同有相聚就有别离、有允诺就有负担。但这忧愁、别离和负担,正带来快乐、相聚与圆满。

我也常想,幸亏人会死。

畏惧死,才有宗教;知道死,才会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才会把握光阴;把握光阴,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如果没有死,明天后面还有明天,就什么事都不急了;如果没有死,旧的不去,新生就没什么喜悦了;如果没有别离,相聚的时光就不再可贵了。

我甚至感谢自己的漂泊与别离,觉得它们丰富了我的人生,也维系了我的情感。总有失的伤痛,也总有重逢的欣喜。

我很欣赏《少年维特的烦恼》里,夏绿蒂说的:“家庭生活虽然绝不是天国,但总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泉源。”

我也欣赏张爱玲说的: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从小到大,我确实经历了许多华丽与哀愁。

*近有一天,我提到自己九岁丧父,我那八十九岁的老母突然纠正我:“其实细算算,你是八岁死了爸爸。”

我说:“为什么过去四十年,我说九岁丧父,你都不纠正,一直等到今天?”

她说:“以前你已经够可怜了,我干吗还告诉你早一年,让你更伤心。至于现在,你如意了,说说也无妨。”

我的女儿马上就八岁了,我常看着她想:“天哪!八岁,多小!我居然能记得那么多父亲的画面。”又有些惊心地想,“我可得好好保重,别让我的孩子那么悲凉。”

许多老同学,或意外,或生病,已经离开了人世。*近一个远房亲戚的女儿,正值青春好年华,却突然得了红斑狼疮症,住进医院一个多月,还未能清醒。

每次听到这样的不幸,都很心悸。怕自己也有同样的遭遇。但是人生在世,谁能预测未来呢?

我常自忖,我这么注意身体,如果也像父亲,天不假年,我是要气愤地说“我这样小心,还得了绝症,老天真没有眼睛”,还是该心平气和地想“我这么小心,还得了绝症”,也就没话说了?

过去我总认为历史是*真实的,现在才知道,连当世的人,都不清楚的事,历史又怎么可能真实?过去我也崇拜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这许多名士,现在才发现他们如果不是出生在个读书的家庭,当了官、掌了权、出了名,就算有天大的才气,只怕也庸碌一生。所以无论历史或社会,都不公平。人生的遭遇,本来就不公平。

过去我总说“好心有好报”,劝人行善,“图个善报”。现在我改了,说:“为什么要图报?善事本来就该做。如果有个孩子跑在你前面,摔倒了,你把他扶起来。你会因为心想‘善有善报、为善*乐’而去做,还是当然该做?”

既然人生的遭遇、历史的定位和世俗的毁誉,都无足计,这世间的许多“法”,也就只是个框框。真正的“法”应该在心里。如果我做什么事,都能不负我心,就算有了坏的遭遇,

又有什么可在乎?如同我注意身体,还得病,也便没有遗憾。

这就是我的人生观——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我的女儿常看“一休和尚”的卡通影片。大家也似乎都知道一休是个非常机智的小和尚。

其实一休成年之后,是很受争议的人。他的禅诗非常狂放而艳丽,尤其他所说的“佛界易入,魔界难入”,更被许多人批评。我常深思他的这两句话,终于了解没有“魔界”就难有“佛界”,佛界往往要透过对魔界的突破与顿悟,才能进入。如同有苦难才有快乐,有战争才有和平。

我很欣赏川端康成评论一休和尚所说的——

“他向当时的宗教形式反抗,欲使因战争崩溃的人心,重新确立存在的意义,并使木然的生命得以复活。”

想起《浮士德与魔鬼》中的那句:“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难,我要一概承担。”

这不正是经过“魔界”,而得到“佛”的境界吗?

将近五十年了,超乎大家想象的,我经历了许多心灵的苦难。在这可悲中如果说还有些可喜的话,应该是我很少怨,觉得事情过了之后,回味起来,即使是童年,被打进医院的耳光,都很美。

它使我把一盏灯看成一片灯海。

记得*近我到马来西亚义讲,旅途*劳顿的时候,主办单位的一位朋友问我:“您后不后悔?”我当时一怔,说:“有什么好后悔?是我自己要来的。对!我是可以待在纽约,享受*美的春天,但那种幸福让我不安,我难道就要这样没有变化地幸福下去吗?”我回问她:“你悔不悔?来这一生,这苦难的一生?”

我们怎么知道过了一生?

因为我们记得小学时挨的板子、中学时差点儿淹死、大学时差点儿病死、失恋时差点儿跳楼、工作时差点儿气死……

我们丰富地过一生,不是因为有太大的享乐,而是由于有许多苦难,这些苦难在我们的挣扎下,都过去了,且从记忆中升华,成为一种“泰然”。

我很平凡,悟道不足、灵性极差。

我居然想,如果有天堂,我宁愿寻找一个——

有苦难的天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