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63幅彩色图版,近150幅插图,真实重现兵器细节

★1500余件兵器实物,完美还原亚洲古兵器风采

★民国大家十年寻刀,十年著述,打造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

★中国古兵器研究奠基人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座亚洲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

这是一场亚洲历史和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兵器并不冷血,它将带你开启一场有温度的文化之旅


【内容简介】

这些穿越千年而来的古兵器,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在不断推陈出新中传承了经典的文化底蕴,呈现了亚洲的历史风貌及文化中的审美素养。本书完美还原亚洲古兵器的风采,收录彩色图版六十三幅,显示实物五百五十多器;插图近一百五十幅,展示各类兵器一千五百余件,真实重现兵器细节,堪称亚洲古兵器的纸上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亚洲各国民族的起源、文化的源流以及军事科技的演变。

兵器并不冷血,它将带你开启一场有温度的文化之旅,呈现一场有关亚洲历史、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


【作者简介】

周纬,生于清光绪年间,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但毕生的追求和成就是对中国古兵器和亚洲古兵器的研究,可谓中国古兵器研究的奠基人。他所著《中国兵器史稿》《亚洲各民族古兵器考》《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构成了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堪称经典之作。


【目录】

1章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兵器

一、概述

二、枪

三、弓箭

四、鱼骨槊

五、刀剑

六、防御武器

2章 日本兵器

一、概述

二、刀剑

三、巴什福德·迪安之日本兵器研究

3章 朝鲜兵器

4章 越南兵器

一、汉代以前之越南古兵

二、铜鼓

三、汉代以后之越南兵器

5章 缅甸兵器

6章 泰国兵器

一、概述

二、长兵

三、短兵

四、射远器及护身具

7章 马来兵器

一、原始时代之石铜兵器

二、马来兵器之独立性

三、克力士剑

四、刀

五、长兵

六、射远器

七、达雅克人之兵器

8章 菲律宾兵器

9章 尼泊尔兵器

10章 印度兵器

一、上古时代之石铜兵器

二、冷兵器时代之兵器

三、印度之兵器史及战史

四、塔顿之印度古兵器研究1

11章 伊朗兵器

一、概述

二、长兵

三、短兵

四、射远器

五、卫体式装

12章 土耳其兵器

一、概述

二、长兵

三、短兵

四、射远器

五、卫体武装

13章 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兵器

一、阿富汗兵器

二、克什米尔兵器

14章 西伯利亚兵器

15章 高加索兵器

一、上古时代之石铜兵器

二、上古时代之铁兵

三、历史时期之铁兵

16章 埃及兵器

一、石兵

二、铜兵

附录 亚洲古兵器铸造图说

导言

1章 日本古兵器之制造

一、日本古兵器制造之源流

二、日本刀剑之制造技术

三、日本刀剑之装饰

2章 伊斯兰诸族古兵器之制造

一、花纹钢之冶炼

二、古兵器之装饰质料

三、乔克博士之花纹钢刃制造技术研究

四、夏尔·毕丹之花纹钢兵器制造研究

3章 马来古兵器之制造

一、马来古兵器制造之源流

二、马来克力士之制造技术

三、马来制兵质料之性质

四、克力士以外之马来兵器制造技术

4章 缅甸古兵器之制造

一、缅甸之传统冶铁技术

二、缅甸刀之制造

图版说明

图版


【前言】

史前人类之生活状况及其文化遗迹,大都可于兵器中索而得之,直至太古洪荒原人(即“猿人”。——编者注)时代为然。何以故?殆因远古人群穴居野处、茹毛饮血,其始与凶猛动物争生命,近而与异群异族之人类争生存,其所恃而无恐、日夕不离,人人且求尽善者,即此杀兽杀人之兵器耳。是以周口店原人之石兵、爪哇曙人之石兵以及欧洲猿人之石兵,均数十万年以上人类之兵器,世界考古家均赖是以获证明斯期人类之生活者也。降至旧石器、中石器时代,人类制兵杀敌之方法已形进化,石镞、石矛、石刀、石斧及其他石兵均已具体化,考古家乃得依据其兵器之形式、制造之方法及出土之区域,以推定人类进化之程序、人种分合之源流,及地理、天时乃至动物变迁之过迹焉。迨至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愈高,兵器之制造愈精巧,其种类亦更繁多完备,其磨工有可与今日极精巧之石工相比拟而无逊色者,考古家乃得依据之而为世界各地人种文化之详细分析焉。石铜器时代之兵器,工具愈精,犀利精美胜前,人群之组织亦愈严密,已有真正的具体国家存在,史前之研究乃较易。降至红铜乃至青铜器时代,兵器之精美犀利盛极一时,铸造之学术极精,装潢镶嵌之艺术极巧,迥非后人之所能冀及,是为人类有史初期之文化,亦即人类有史以来美之文化期,亚洲为冠,非洲(指东北非洲埃及等民族之居住地而言)次之,欧洲较迟,美洲则尚无所发现焉。凡此数十万年间之人类变迁、人种播衍、人群进化、社会组织、科学演进、技艺改良、手工变巧、美术进步、制造改法、工具易形,均得以各期人类所用之兵器比较观察,推阐而得其大凡。是以史前乃至有史以来世界人类之文化与其兵器,盖如影之随形,不可分离,欲明乎此,必求诸彼者也。然此非谓远古之人除兵器外并无他物可供考古家之研究也,尤其是石铜器乃至青铜器时代之器物种类繁多,兵器或利器外大都有容器一项可供研究,但远古容器迥不如兵器制造之精、出土之多、种类之易分、区域之易别耳。亚洲古兵器之优良甲于天下,至今尚名垂不朽,且可实用,迥非欧美白刃之所能抵御者。推其来源,实以中国三代铜兵及战国时吴之干将、越之欧冶子等专家所铸之花纹刃铜兵及铁兵为其始祖。所谓花纹刃者,即刃上铸成天然花纹呈各种图形,如《吴越春秋》及《越绝书》之所谓龟文、缦理、流水、芙蓉、珠袵、深渊、高山、大川、流波、冰释等形是也。汉人之所谓松纹剑及蟠钢剑亦是也。a此种花纹铜或花纹钢铁不但可以制刀剑,亦可制他种兵器。以制刀剑,其锋刃极为坚韧犀利,其锋口具有暗藏锯齿之作用,有斩钉削铁之功、切玉断金之力,他种刀剑一与接触抵御,鲜有不被其削损或斫断者,此东方花纹刃之所以名垂不朽,至今欧美大钢厂尚不能制造可以抵御之刀剑也。

亚洲花纹刃有两种。一为天然结晶平面花纹刃,其花纹深居刃内铁中,刃面平滑,视之图形垒垒而扪之无物,可以摄影而不可以墨拓。此类花纹刃虽深埋土中千数百年,刃面花纹已不可辨,但如以合法之化学剂攻蚀之,则其花纹尚可显露于刃上,唯识者始能为之,此其出土物之所以常遭废弃、被常人以废铜烂铁视之也。二为人工焊接糙面花纹刃或烂焊花纹刃,系以多数铁片反复入火、层叠卷打而成各种美观之花纹者,其入火之次数有多至五百次以上者,可见其工作之精细矣。谓之糙面者,因其刃面花纹图形不甚平滑,望之灿烂缤纷,扪之若有痕迹触指,有时且竟作隆然凸起之图形,盖与类花纹刃之制法迥不相同。其来源或一,其方法已殊矣。此类花纹刃较易辨别认识,即深埋土中至二三千年以上,出土时尚可依稀辨认,一经拂拭洗濯,无须用化学剂攻蚀,其花纹即已显露于目前,可以摄影亦可以墨拓,此其出土物之所以易为人识而宝藏者也。

中国吴越文化时期南方名师良匠所铸之花纹刃,如《越绝书》等载籍之所言者,平面、糙面两种均有之;干将一派与欧冶子一派,其铸造之方法必有相异之点存于其间。唯是平面者锈污掩盖,难识其形,目前似亦无注意研究及此之人,是以出土即被抛弃,或有藏者亦不过以常物视之,从未以合法之化学剂攻蚀之,其花纹安能显露,此所以中国古代平面花纹刃迄今尚未现露于斯世也。糙面花纹刃易于辨出,在昔收藏家已有注意及此者。如瑞典青年考古家扬瑟(Olov Janse)对于中国古剑努力研究,曾谓瑞典京城古物博物馆所藏中国周代战国铜剑、铁剑百数十器中有铜剑数具,其刃上显露如鱼鳞或如兽皮之花纹,扬氏初以为此系偶然之事,嗣经细心观察,始知系由古代铸剑者有意为之,并非偶然者。但扬氏并未曾为兵器学之研究,故不能认识此数剑乃中国吴越花纹刃之一种,遂任意解释此种花纹系铸刃者欲使刃面仿效鞘面之故,是以铸成此种类似鲨鱼(鲛)皮之刃面,因中国古剑大都用鲨鱼皮为鞘也云云。a此虽失之误解,但除扬氏以外尚无他人注意及此。糙面花纹刃之深藏于不识其物之人士之家者尚不知凡几,其幸运较之平面花纹刃所胜亦无多耳。数年前,友人范恒斋先生惠寄伊偶于北平琉璃厂收得之清吴大晳茀斋氏所藏战国鱼肠剑(铜剑)之墨拓本一纸,遍刃花纹毕露,有如鱼肠,或即鱼肠剑命名之由来乎?亦即吴越名手所铸糙面花纹刃之一 也。b

中国铸造花纹刃之科学艺术,始自远古,盛于春秋战国,衰于秦汉,汉以降失传无闻,亚洲其他民族之花纹刃则至早不过始于东汉,至唐宋时始名传于世,故吾人认为亚洲各民族之花纹刃悉源出于中国(吴越文化)。盖秦始皇既并六国,欲立万世之业,销兵禁铸,焚书坑儒,奇才异能之士尤其是铸兵专家,其幸免诛戮者乃挟术而出亡于四方,东去者授其术于日本,西北徙者传其学于匈奴、突厥、回纥、大月氏诸族,南下者泄其秘于马来人。此所以自汉以来中国花纹剑失传于中土,而伊斯兰诸族之大马士革平面花纹刃、马来诸族之焊接帕莫糙面花纹刃以及日本之暗光花纹刃乃先后并同时称雄于世,至今尚名垂不朽焉。

虽然花纹刃为亚洲兵器之特彩,永受世人之推崇,但亚洲兵器之特彩实不只此,如柄鞘质料之佳美精良,装潢镶嵌技艺之纤巧华丽,均非欧洲兵器之所能冀及也。三代时中国兵器装嵌金玉及松绿石者极多,雕镂精美,嗣后高加索及伊斯兰诸族之兵器用金玉象牙及红绿青蓝等色宝石以至金刚钻石装饰镶嵌者居多,其珐琅及比德利(Bidri)装潢之艺术亦曾盛极一时。马来兵器,金鞘金柄而镶嵌珍珠宝石者颇多,雕刻艺术之精巧亦不亚于伊朗、印度、阿富汗、土耳其及高加索诸民族。日本兵器之装潢镶嵌虽不用玉及宝石,但金银、象牙、珊瑚之雕镂细致,亦为远东艺术之一特彩而为世界收藏家所重视。

由此观之,研究亚洲各国或各民族之兵器,不但可以明了人类之起源、人种之播迁、文化之渊流、科学艺术之演进,抑且可知亚洲古人之艺术品实较欧洲同时代之器物更为精巧优良、华美富丽,自远古以迄近代皆如是也。抑有进者,亚洲各民族之间常有不可磨灭之相互关系存在,远古已然。如石兵自旧石器、中石器时代以来,自中国以至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均已发现同类同源之器,新石器时代之同类同源之石兵尤多。铜兵则除斯基泰人(Scytheans)之兵器曾盛极一时,东自日本、西达东北欧洲匈牙利及瑞典等国之古兵器均曾受其影响外,西伯利亚与高加索、古埃及之铜兵以及初期之铁兵均与中国古代兵器极相类似。以中国文化之古、铜器铁器时期开始之早,或者除花纹刀外,曾有孕育世界古兵器之功能也。

周纬


【免费在线读】

1 章 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兵器

中国为亚洲文化古之国,其古器之优美精致早获举世之称誉,铜兵即其一端。近年河北周口店(今属北京。——编者注)出土之原人石器、西北西南各省出土之旧石器时代之石兵、广西出土之中石器时代石兵以及全国各省陆续出土新石器及石铜器时代之石兵,均已证明中国人种自有其石器时代之文化,且其文化甚为悠久美备,影响及于其他亚洲民族者甚大。是以中国之石兵、玉兵及骨、角、蚌、贝等兵器,均在青铜兵器之前占有重要位置。举凡中国之石兵、铜兵与历代铁兵、近代兵器以及各边疆少数民族之兵器,均已详细阐述于拙著之《中国兵器史稿》,a计23万字,图版92、插图51幅,共示实物900余器,阅之可以洞悉一切。此处再补述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之兵器一节。

一、概述

台湾兵器者,乃台湾原有少数民族高山族之兵器。台湾高山族旧称番族,a其支族有七,即泰雅(Taiyal,旧称太么),赛夏(Saisett,旧称萨衣设特),布农(Bunun,旧称蒲嫩),曹(Tsuou,旧称朱欧)、阿美(Ami,旧称阿眉),排湾(Paiwan,旧称派宛)及雅美(Yami,旧称野眉)是也。各支族之风俗习惯大都相仿,其男子均系战士,须从军作战,自幼即练习登山涉水、跳跃潜伏等技能,故动作均甚敏捷。其长短兵器,昔时均用长矛、标枪、长刀、短刀及锤、斧等器;射远器则用弓箭及掷远之标枪。百余年来,初得汉人之火绳枪铳,后复获新式枪炮,射击极精,占据其地之日人常为所窘。其战术亦颇令人棘手,盖高山族人巧于布置障碍以阻敌军之逼近,或以竹钉插路,或铺毒草于路,更于崖上推落巨石以击敌军,其住屋邻近之高地则暗置炮火突发袭敌,其战士则藏身丛林崖隙之中发枪、发箭或突出以白刃袭敌,敌人颇为所苦。据林惠祥统计,日人侵略台湾后至昭和二年(1927)末止,死者计有6918人,此外伤者10965人,b其中死于高山族旧兵器者必甚众。

台湾高山族殆经历石器时代文化,其出土石锛与山西出土者极相似,又其佩刀极似埃及苏丹族之刀(参见图版五十)。高山族之文化固有来源,系在蚩尤、黄帝以前自北而南由南中国徙者(越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诸民族均有自北而南由石器文化之南中国迁往之可能),非由南洋移入也。日本学者尾崎秀真氏曾谓,《禹贡》中所言“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即指台湾高山族而言;c林惠祥则以为“卉服”即番族麻质之衣,“织贝”即高山族贝衣(图4第3号),是则夏禹时高山族已在台湾发展其文化也。

台湾出土之石兵,有石刀、石斧、石锛、石锤、石矛、石镞、石锥、三角形石斧等器,有系完全打制者,有系半打半磨者,有系完全磨制者,更有精工细磨者。骨兵及贝蚌兵器亦曾发现多具。图1之1、2、3、4号及图2所示均台湾石器时代之物,但不能断定即台湾高山族之物,盖不知台湾石器时代之人类是否即现在高山族之远祖,抑另系一族业已再南而入南洋群岛也。至于图1之第5号石杵则确系现在高山族之器,因为高山族人至今尚利用此等石器为其家庭常用具,其中颇多石器时代之遗型焉。

高山族旧兵器至今仍为其主要兵器,计有枪、刀、短剑或匕首及弓箭等器以及防御武器,兹分述其大致于下。

二、枪

台湾高山族各部之枪(矛)与中国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及马来各族之枪同制。就用法而言分为二种:其一为矛枪,以之刺敌而从不脱手掷出,其枪头(刃)大都大而重,柄亦较为粗大沉重;其二为标枪,用以掷远杀敌,其枪头大都小而轻,柄亦较为细小轻便。图3之第1、2、3、7、13、14、15、16、17、18号均矛枪也,其第4、5、6、8、9、10、11、12号则均系标枪。

就形式而言可分为六种:一为大叶形矛枪(图3之第1、9、13、15号);二为三角剑尖形之两用枪,可以近刺亦可远掷(图3之第3、9、15号);三为桃核形或杏仁形矛枪(图3之第7、9、16号);四为箭镞形标枪,此即古人之长杆箭,可射亦可掷者(图3之第4、8、11、17号);五为单倒钩及双倒勾形标枪,系原始民族投水叉鱼之鱼枪之变体(图3之第4、6、12、18号);六为鱼形矛枪,枪头(刃)甚为特别,长大笨重而中部突凸如鱼腹,殊不多见(图3之第2、14号)。

就质料而言,各种枪头(刃)均系铁制,铜制者山中或有,然甚难见及;柄杆大都木制,有时加裹藤皮,钩形标枪之刃柄衔接处有缨络,竹制枪杆及竹柄藤箍之枪杆亦有,则取其轻而易于掷远,盖脱胎于箭也。此外尚有一种脱头枪,原为该族猎兽或猎大鱼之枪,有时亦在高处用以杀人或擒敌。此种枪之竹柄甚粗大,枪头可以脱离柄首但有绳索牵连之。其用法为先将其绳索盘缠于柄杆之上使枪头牢固,野兽或大鱼中枪后因有倒钩不得挣脱,必负枪奔逃,逃时绳索渐松弛,枪头遂与柄脱离而绳索仍连柄上,如系大鱼可以拖之出水,如系野兽则将柄杆抛弃任其拖逃,因绳索乃系于柄杆之中部,势必横拖于道,兽负行不远将为木石等物所碍,不能再逃而就擒矣。

三、弓箭

台湾高山族各部之弓,其外形与苗瑶诸边族之弓相类,以木杆制成,富弹性。其弦用麻搓成,弦之一端有二扣,张弓时穿入内扣,弛弓时穿入外扣,扣之编制甚精致。战争与狩猎均用此种弓,无甚变体(图3第19号)。

高山族之箭则不然,形制特别,迥异他族之器,即马来各族与菲律宾各族间亦罕见之。其箭均无羽,如一小型标枪,想系远古遗制。其镞可以分为三种:一为常形铁镞,刃无倒钩,竹制柄杆,镞为一小锐叶形(图3第23号);二为双倒钩铁链,其镞之制造甚精,工作甚细,足以见台湾高山族固有其悠远之文化也(图3第24号);三为多镞箭,此种箭镞极为特别,甚属罕见,可细分为多镞铁箭及多镞竹箭两种。普通多镞箭之铁链有四分枝且具小倒钩,寻常用以射鸟,因镞多易于中的且可夹住鸟羽使之坠下也(图3第20号);多镞竹箭有三镞、四镞之分,其法削竹为箭作三镞或四镞形,寻常用以射鸟,偶然亦可射人,制价极廉而又易制也(图3之第21、22号)。

四、鱼骨槊

此系利用特种鳖鱼嘴前向外直伸、两面有锯齿之长骨而为此兵器者。清宫所藏明代兵器中亦有类似之器,饰以木柄,名之为御用鱼骨剑,a或系由台湾贡进而改制者。高山族之槊则直用鱼首锯骨,不加装饰(图3之第31号)。此种大鱼,法文名为锯鲨鱼(Requin à Scie),英文名为锯嘴鱼(saw-fish),大洋中均有,太平洋中诸岛民常用之,如新几内亚岛等处土人均用之为兵器。据皮特·里弗斯(Pitt Rivers)之著作,大凡东海岸土人均知利用此种原始兵器。

五、刀剑

刀剑为台湾高山族各部之主要兵器,有二特点极值得世界考古家之注意。一即该族刀剑不完全同于中国其他各边疆少数民族(如瑶、苗、戎、羌、彝、西番、回等)之兵器,抑且不与马来诸族及菲律宾诸族之刀剑相似,装饰刻绘亦殊,完全另有来源。二即高山族刀剑与东北非洲邻近红海(与印度洋)诸土族之刀剑极相类似。如雅美人之匕首(图3之第25号),长30.5厘米,极似埃及苏丹族(El Sudani)之匕首(图版五十之第237、239号),可谓如出一手;雅美人长刀及南部高山人之细雕刀(图3之第29、33号)则类似卡比尔族(Kabyle)、埃塞俄比亚族(Abyssinians)及苏丹族之刀(图版五十之第228、229、230、236号);南部高山人之银饰刀及雕蛇刀(图3之第29、30、32、33号)则类似突尼斯族(E Tunisi)、苏丹族及埃塞俄比亚族刀之雕刻镶嵌艺术(图版五十之第230、234、235号),而且南部高山人银饰刀之柄及带尾之鞘(图3之第30号)与苏丹刀极相似,均系直形、大头柄,均于鞘末加尾(图版五十之第238、240号),显有同源之可能,非如马来诸族刀之柄首加饰人发、鞘末不加尾者也;至于苏丹族之倒钩标枪头(图版五十之第233号)亦与高山族之倒钩标枪用意相同。何以台湾高山族之兵器不与南亚邻近诸族之兵器相似,而与远隔印度洋之红海西口东北非诸族之兵器同源。非洲诸族如阿比西尼亚、如埃及苏丹固亦有悠远之文化,且距今数世纪前尚为埃塞俄比亚人之全盛时代,曾出兵东下,越印度洋而侵入印度,战绩颇伟,印度诸族至今尚能述之。另一方面,中国台湾之石兵(如石斧锛)极类似中国山西一带所出土之石器,岂现今之台湾高山族并非石器时代之台湾居民,石器时代后之铜器时代兵器现尚无所发现,以理度之,高山族必有所藏,地下尤必有埋器,特尚无人能往高山族山林中为之发掘耳。在南中国铜器文化时代之遗物中有铜鼓,台湾诸族未闻有铜鼓,殆其俗迥异,故不尚铜鼓抑且不知用铜鼓,此又一种族异源之佐证也。

台湾高山人各支族之刀剑,就林惠祥氏所采集之标本而言,有以下几类:

1.北部高山人之刀

3之第26号。刀长74.93厘米,鞘长63.5厘米。刃及鞘形弯曲如镰。鞘颇特别,系在一块木片之一面刳出凹槽,上用铁丝横钉如网格,入鞘后全刃可见,佩时露刀之铁丝一面向外使刀易于出入。鞘上有二绳扣,一扣系带,带围腰间,另一端穿入他一绳扣打结,佩挂时刀平横而不垂。拔刀及入鞘只需一手,但拔时当以拇指按鞘端。刀形曲如钩月,其用全在横斫而不能直刺。战争枭首(即番人割取人头以为武之风尚)或狩猎均用此刀,平时亦佩之不去身。云南彝族之刀亦用此种一面式木鞘,但不用铁丝而用细少线索为横格,故抽拔及归鞘更难,其刀形亦不相同也。a

2. 中部高山人之刀

3之第27号。刀长40.13厘米,鞘长33.78厘米。此系悬腰小刀,刃直而尖微曲,常佩于身,兼为工作之用。亦有用一面式木鞘者,均以皮为带系于腰。

3. 南部高山人之刀

银饰刀(图3之第30号) 其刀形极直,锋末微削,异于北部高山人之刀形。刀长63.5厘米,鞘长50.8厘米,亦为一面式木鞘,其末端翘起约8厘米。鞘上雕蛇一、人头四及几何形纹饰。蛇眼及蛇身之点、人眼及额上之点、柄上之巨点及直线纹皆以银为之,鞘边以铜条为饰,柄上银点之下衬以贝壳圆片。鞘之末端有一孔,穿以细绳,以系所获人头上割下之发。佩挂时并不将有装饰之鞘面向外,而将露刀之面向外。

细雕刀(图3之第29号) 刀长67.82厘米,鞘长59.7厘米。直刃偏锋,亦用一面式木鞘(曲尾),鞘上近柄处加一三角形长木块。木鞘雕刻精细,鞘之尾段刻三长蛇,三角形附木上刻一小蛇及七个人头,鞘身刻九个人头,均直排,余为几何形饰物,类似图版五十所示东北非洲各土族兵器柄鞘上所雕刻之几何形。蛇身人头之眼额及颏下皆嵌铜或加细长铜条为饰,亦与非洲各族之作法相同。刀之用途及使用法同上。

4. 雅美人之刀

长刀(图3之第28号) 刃长58.42厘米,鞘长41.9厘米。刃形上宽下窄,尖锋微曲,颇似非洲卡比尔族及苏丹族之刀。柄为铁制,与刀身为一体,筒形,上粗下细,柄首加一大铜环。一面式木鞘,上以凹线深雕张腕张脚之人形,大者连贯6个,小者24,此系雅美人之艺术。此种刀与鞘之构造颇奇,因鞘与刀之尾皆弯曲,故不能直拔直插。拔时须先将刀尾举离鞘内,然后抽出鞘口之环;插时则先通过铁环,至刀末与鞘尾齐,方合于鞘内。

短剑或匕首(图3之第25号) 刃长30.48厘米,鞘长31厘米。此器完全与非洲苏丹族之匕首相同。其锋刃宽而短,柄用一块木刳成。鞘虽亦用一块木挖成却系两面鞘,乃从一面开一长隙,由此以刳内部,此为异于以上诸刀之点。鞘上凹线雕刻全体人形,一面8个,一面2个,其状与长刀略异,且作联续形。编藤为圆带以挂肩上。此种短剑或匕首用以近划敌人之胸,亦作渔猎之用。

六、防御武器

高山族喜依林傍岩为战,故无佩带防御武器之必要,但如大队出征远袭敌人,则为避箭射、枪刺及刀劈计,亦有甲、盾、盔、冠、战衣等武器。台湾既然经过石器文化期,想必亦有铜器及铜铁合制等文化期可言,但铜铁制甲胄及其他防御武器或尚安眠台湾土中,与其他铜兵相似,或被高山族酋长藏于深山丛莽之中,从不出示外人,至今亦乏人见及耳。不得已而论其次,姑就林惠祥君冒险搜集之实物而言,计有背心甲、战衣、盔、冠及牌盾等器,试分言之。

1. 甲衣

背心甲(图版三第7号) 此甲系以椰树皮制成,颇为平泽,有沿边。有二正胸纽扣,上有护肩,后有护背,前有护胸,长43.18厘米。御矢格刃,不亚于古代皮甲也。

战衣(图4之第3号) 此衣作长背心式,无腕袖,系用6万数千颗贝壳珠制成者,长99.06厘米,可以护膝。《禹贡》中已有“织贝”之言,周秦汉唐以来载籍亦有关于贝胃、贝甲之记载,如《诗·鲁颂· 宫》曰:“公车千乘,朱英绿埶,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烝徒增增。”疏:“以贝饰胄,其甲以朱绳缀之。”是周代鲁人之贝胄也。近年山东出土石兵中常杂有贝壳编制物,颇类服装残遗零片,然则齐鲁在三代以前即有贝衣之风矣,高山族贝衣当系中国石器或石铜器文化时代之遗型。

2. 战盔

台湾之铜胄铁盔均不可得而见,不得已而言其次,则有下列诸种:北部高山人之藤盔(图版三之第3号) 半圆形,径18.8厘米,以藤编制,极坚固,工艺甚精致。下系以绳,扣于颏下。泰雅人无论战时或平时均戴之。

雅美人藤盔(图版三之第5号) 径28厘米,较北部高山人藤盔大且高,厚约3厘米。编藤稀松杂乱,迥不如上盔工艺之精细整密。盔有两层,其内部系用椰子皮为底。外面用藤编为直垠及斜条,编法颇不规则,但求其厚,不求美观。高山族常有投石之战,故其人均戴此盔以御飞石,但亦可防御刀枪及箭也。

独木盔(图版三之第6号) 用木一块刳成,径33厘米,其下沿向外斜凸,颇似欧美、日本之现代新式军盔,可见台湾高山族距今甚早即有作战之常识矣。盔上之钵雕刻几何形而隔以直垠,纹饰下限缀刻齿形圆边,雕工匀整。盔顶有小座,贯一短索,想系悬盔之用者。

带角鹿头盔(图版三之第2号) 高山族通称皮帽为Tarupung。此盔状貌凶猛,颇似殷商人之饕餮虎盔,系以“羌仔”即带角及耳之小鹿头皮制成。前部至口而止,眼缝合,后方添一垂块以蔽颈项。此类冠盔系高山族之珍贵品,南部高山人酋长及勇士往往于祝祭等礼仪时戴之。

插羽鹿皮冠(图版三之第1号) 此冠亦俨然一军盔也,系将鹿皮一方剪去一角缝合而成,后方加一垂块护颈。冠上插鸟羽并绘红色纹样,其羽出自台湾特产之“帝雉”鸟。此冠为南部高山人之物,饰羽每于盛装炫众时插戴,实战及狩猎时则拔藏。

带毛山羊皮帽(图版三之第4号) 用山羊皮一块制成,其皮不割不剪,原为平面形,系强压其中部、展延其边部而成为半球形。具有御雨作用,南部高山人喜戴之。

3. 盾牌

台湾铜铁盾及革盾皆不可得而见,所可论者仅有下列二种:木盾(图4之第2号) 此为南部高山人之物。通长63厘米,阔41.2厘米。系用长方坚木二块分制合成,形如一块,以藤条扎扣联合之,后面附加一木条贯合。盾上雕刻人头及方、圆、斜方、三角等几何形,皆深刻,刻后涂搽颜料。

藤盾(图4之第1号) 此系阿美人之物。通长94厘米,阔58.4厘米。系将纵劈成长条之粗藤排列成长方形,用五木条横贴于其后,以细藤皮紧扎而成,另用弯形木扎于后为手提之把。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