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性情文字,潇洒从容,谈古论今,娓娓道来,将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人文时空。

★以冷隽的眼光洞察历史,以自然清通的文笔书写山河岁月、书海沧桑。

★黄裳先生的散文艺术成就,近可直追“五四”以降的周氏兄弟。

★一位爱书人的见识、修养与情怀,让你拓展眼界,获得心灵的慰藉。

★读黄裳,像在世事纷繁人声喧嚣的闹市里,看见一位名士款款而行。

黄裳先生是当代中国公认的藏书大家、版本学家,同时也是散文大家,其独树一帜的文化散文堪称当代文坛一绝。先生秉承了“五四”一辈学人独立不羁的风骨,以博古通今的学养和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独具的那份情调与趣味,为汉语散文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其作品,文体多变,风格犀利,才情华茂,文质并胜,被誉为难以超越的散文典范,在文化界、读书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享有盛誉。

《书海沧桑》为“黄裳作品精选”之一,这个系列包括《秦淮拾梦》《往事如烟》《书海沧桑》《掌上烟云》四种,是从黄裳先生数百万字的作品中精编而成,囊括了黄裳先生各时期的名篇佳作。这些文字谈古论今,挥洒自如,读来意趣盎然,如沐春风,令人回味无穷。


【内容简介】

《书海沧桑》为“黄裳作品精选”系列之一,分为“书话”“序跋”“鉴藏”三小辑。黄裳先生以藏书名世,并以书话写作独步当下文坛,本书正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访书记”和“品书录”。作者博闻广识,纵横古今书人书事,无论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搜书故事,还是知识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品鉴文字,都写得神采飞扬,让读者在享受美文的同时,体味到前辈学人对书的一腔痴情。

黄裳的书话堪称一绝,风格介于周氏兄弟之间,在萧散淡永中有一种沉郁顿挫的蕴藉之美,且每每于尺幅之间、方寸之地,表达作者于学问、于社会、于人生的洞察和见识,十足大家风范。


【作者简介】

黄裳(1919—2012),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文史专家、藏书家。原名容鼎昌,山东益都(今青州)人。著有《锦帆集》《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珠还记幸》《笔祸史谈丛》《前尘梦影新录》等专书数十种,辑有《黄裳文集》六卷。黄裳先生学识广博、著述宏丰,晚年更以藏书、评书、品书著称于文坛,在读书界有大批的拥趸。


【媒体评论】

黄裳先生是真正的文章高手,他的文章不花哨,深邃的道理用平实的表述,很难有人超过他。

——王元化

黄裳笔下,充满了历史细节。即使是游记和怀人的篇什,于体察世态人情、山川风物之间,也莫不以历史的细节取胜,且不说那谈文说史的读书笔记了。

——邵燕祥

黄裳先生真正是有国学根底的,他把古代散文的长处都吸收进来,用四个字来概括,叫“文章锦绣”。

——陈子善

黄裳先生文章中的书卷气息、独立的文化判断以及轻松有趣的笔调,依旧是我们难以超越的写作范本。

——叶兆言


【目录】

*辑 书话

书缘

我的书斋

书的故事

《四库全书》的老账

古书的作伪

谈善本

谈“集部”

谈“全集”

书痴

祭书

谈禁书

再谈禁书

插图

青藤书屋

古槐书屋

老板

《金瓶梅》及其他

沈从文和他的新书

《围城》书话

《围城》书话续

北京诗话

拟书话三则

阿英与书

读书生活杂忆

西泠访书记

姑苏访书记

西南访书记

琉璃厂

琉璃厂故事

第二辑 序跋

我写题跋

《前尘梦影新录》前记

序《石头记会真》

读《一氓题跋》

《南京情调》序

序《鲁迅的艺术世界》

亦狂亦侠亦温文

跋《卖艺人家》

书跋偶存

题跋之外

第三辑 鉴藏

漫话藏书

澹生堂的藏书

谈藏书印

《十竹斋笺谱》

吴仓硕小笺

邓拓的藏画

怀素《食鱼帖》

明清法书观赏

作家的手迹

毛笔

天一阁墨

我的端砚


【免费在线读】

书缘

想起自己开手买书时的往事。旧书浩如烟海,都摆在书店里书摊上,袋里的钱有限,应该买这本不买那本,是要有个算计的。找指导老师不容易。大学里还没有文献学、版本学这类课程;前辈藏书家也一个都不认识,只得设法自修,而参考书更是难得。偶然碰上了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不禁大喜。如饥似渴地读了,又按照他的指引,搜罗起书目题跋来,从钱遵王的《读书敏求记》、黄丕烈的《荛圃藏书题识》,一直到《鲁迅日记》每月后面的书账,每见必收,迄今也有了百十来种。翻翻书目发现这也有个发展过程。*早的《艺文志》之类,往往只留下孤零零的一个个书名,有时连作者和卷数都不记,实在使人遗憾。到了明清之际,藏书家的书目里在作者卷数之外,才偶尔注明“宋板”、“旧抄”字样,觉得有些意思了。再往后,书目中出现了记行款和黑白口……的附注,参考意义又多了一层。人们还不满足,以为如此还不足窥见古书面目,从杨守敬开始,又集印了《留真谱》,此后公私藏家也纷纷影印书影,一时蔚成风气,一直到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出现,可以说是一部系统完整地留下了古书面目的大丛书,读者从中不但接触了古书的体貌,也看到了中国雕版文化的发展轨迹。真的为买书人提供了极好的教材。前些年北京图书馆编印了《中国雕版图录》,从纵横两种视角,反映了我国雕版发展变化的历史面貌。书是用珂版精印的,质量远远超过了过去的许多书影。

门径稍稍摸到以后,接下来就是实践,这中间也有个漫长的有意思的过程。买书是要交“学费”的,往往上了不知多少当以后才能多少懂得板刻前后、书卷完缺……这当儿,读题跋就更觉得有意思,更能体会到得到或失去一本好书后的高兴和颓丧,也就是说进一步领会了书趣。于书本内容之外,对纸墨刻工……也逐渐有了欣赏的眼力。买书而讲究这些,似乎太奢侈了些。然而不然,古刻本自有其工艺美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同是一本李杜诗,把铅印本与旧刻本放在一起,自然会显出差异来,读时的心境感受会是完全两样的。有时得到一册禁书,不免要想到它历劫仅存的不平常命运,从而更平添几分珍惜之情。这样,每一本书好像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无论新知旧雨,在藏书者看来,其间都有一段书缘。把这书缘记下来的就是书跋或书话,而这正是我所爱读的文字。

《书林清话》迄今还不失为有趣的著作,不过也确是有点陈旧了。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本视野更开阔、更富有历史感的新作,给爱书和跟书打交道的人作伴,为他们带来知识和乐趣。听说《书文化大观》就要付印,读了它的目录,知道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著作,只可惜今天市上已不再见线装书的影子,即使增长了见识也没有机会付诸实践了。

我的书斋

中国读书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典雅的斋名,于是产生了大大小小稀奇古怪的名号,为读书人自己平添了多少迷惘与麻烦。随之产生的是许多“室名别号索引”,虽几经增补,篇幅越来越长,但实际效用却仍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交不出完整答卷的课题也说不定。

其实这五花八门的斋馆名色,一大半只不过是读书人的白日梦与空中楼阁。自然也有些实有其地的如倪云林的“清阁”、钱牧斋的“绛云楼”,但也已焚毁无存,只剩下一个空名,留供后人凭吊而已。其余百分之九十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名目,实际并无真正的斋馆。明清之际著名文人黄周星就有一篇《将就园记》存世,收入康熙刻《夏为堂别集》中,还在卷首附有一幅“将就园图”,倒是真正版画名作,整幅都是烟云缭绕、花木掩映、楼台殿阁、水木竹石,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把心目中理想的“将就园”从头脑中的幻想,搬到了纸上,着实过了一场白日梦想的瘾,这从他为此园取名“将就”,也可以知道其命意之所在了。

自从买书以来,我也曾经请名家刻过不少藏书图记,不免也想出了几种斋馆名色,聊以自娱。前后也有了三五种。当然不过是纸上烟云,并无现实的存在。*早的一个应属“断简零篇室”,倒也实事求是。我*初出手买书,就不弃丛残,限于眼光、资力,所得不过是残汲古阁刻《剑南诗稿》之类,杂以新文学书刊杂志,虽然也收了不少,但终于不成气候。

稍后,又有了一个“梦雨斋”,出于李商隐诗“一春梦雨常飘瓦”,这是我喜欢的诗句,那意境实在好,尤其契合在雨中小楼上读书的况味。

此后,就又有“草草亭”一印,取诸严思庵的旧句。取此斋名是有些自我批评意味的。我虽喜欢买书,但不善读书,劳人草草,只能随意翻阅,通读者甚少,更说不上精研。请陈巨来为治一印,是颇精的元朱文印。此印每与“木雁斋”印并用。这是一枚旧印,用犀角制成,镌制颇精,得于宣和印社。同式还有“张氏书印”一钮。后来在北京遇到张葱玉,才知道是他的旧物,为人窃出,流散市上,同得还有数枚象牙印,尚未刻成,雕钮极精。我即将“张氏书印”一枚还赠葱玉,而商他同意,留“木雁斋”印自用。这就是我的藏书每钤有此印的原由。后数年,葱玉告所还一印并旧扇一筮,俱被蚀尽。不禁感慨系之。葱玉不久也病逝了。写此一段故事,以悼故人,并说明非借蕴辉斋以增重之意。

至于“来燕榭”一名,实取诸嘉兴实境,记得是一次荡舟之际,忽然瞥见,已不记得是哪里的水榭了。这名目也是我喜欢的,所以至今还在用着。

至于说到书斋,实际却并没有。我只是在卧室里放一张书桌,说书桌其实也并不是,那只是内人的一支妆台,卸下了背后的镜子,就权宜成了书桌。若干年前因为实在困窘了,不得不把书桌卖去,随手拖来使用,迄今也已几十年了。我就在这里写字,看书,接待朋友。书么,还是胡乱地散布各处,也不曾董理,乱乱的,用起来实在不方便。找书实在是一件苦事,有时为了找一本书,不能不大费周章,往往是一场不轻的体力劳动。

坐在窗下,闲闲地拿一本书看,实在是极好的娱老之方,想想自己居然也有过这几个斋馆的名色,不禁自笑,因作《我的书斋》记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