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阅读该书的三大理由

①创造性的研究:法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曾说:“凡帝国注定要灭亡。”但直到现在才有一部著作来全面梳理全球历代主要帝国的灭亡史。

②极丰富的内容:展现了每个帝国的特点,梳理了每个帝国灭亡的进程,解读了每个帝国灭亡的原因。

③强大的写作阵容:以法国两大历史学家帕特里斯·格尼费和蒂埃里·伦茨为首,聚齐了法国历史界各帝国领域的一流专家。
【内容简介】

历史是否注定永远是一个轮回?强大的帝国是否一定会灭亡?

几千年来,世界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帝国,它们或凭其武力,或靠其财富,或因强大的精神力量,征服了广阔的疆土和众多民族。然而,无论是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奥斯曼帝国,还是第三帝国、中华帝国、“大英帝国”等,或因领土扩张,或因民族反抗,或因经济危机,所有的帝国都先后灭亡。

下一步,是否会轮到“美利坚帝国”?
【作者简介】

帕特里斯·格尼费(Patrice GUENIFFEY)(1955— ),法国历史学家,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教授,2006—2009年担任该院雷蒙·阿隆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革命史与帝国史》(佩林出版社,2011年),《波拿巴》(伽利玛出版社,2013年,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给历史著作的奖项——戈贝尔奖),《法兰西英雄:拿破仑和戴高乐》(佩林出版社,2017年)。他还指导了《费加罗报》的历史专栏文集《国王的末日》(佩林出版社,2014年)。

蒂埃里·伦茨(Thierry LENTZ)(1959— ),法国作家、历史学家,曾在南锡大学法学院执教,2000年起担任拿破仑基金会行政主管,他撰写了40余本关于法兰西*帝国的著作,并多次获奖,代表作有《外交家拿破仑》(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出版社,2012年)、《维也纳会议:欧洲的重建(1814—1815)》(佩林出版社,2013年,获皮埃尔·拉菲奖,2015年再版)、《枫丹白露的二十天》(佩林出版社,2014年)、《滑铁卢1815》(佩林出版社,2015年)和《约瑟夫·波拿巴》(佩林出版社,2016年)。
【媒体评论】

梳理东西方帝国灭亡之进程,法国史界*专家悉数到位。

要认识昨日风云和今日世界,一堂必不可少的历史大课。


【目录】

*章 亚历山大帝国的终结(前331—前323) / 001

腓力二世的遗产 / 004

征 战 / 006

不稳定的继任 / 009

解 体 / 013

第二章 西罗马帝国的漫长末日 / 017

争论和论战 / 020

七个灭亡的日期 / 024

没有末尾的历史 / 031

灾难解析 / 035

第三章 波斯萨桑帝国的急剧衰落(7世纪初) / 041

波斯帝国 / 045

与拜占庭的对峙 / 050

萨桑帝国的短暂复兴 / 054

拜占庭的反攻 / 057

穆斯林帝国的出现 / 060

卡迪西亚大战役 / 062

帝国的崩溃 / 065

第四章 加洛林王朝的五次终结(800—899) / 069

仓促而成的反常帝国 / 072

帝国的*次终结:839年的沃尔姆斯 / 075

加洛林王朝第二次终结:843年的《凡尔登条约》 / 077

加洛林王朝第三次终结:死于877年的秃头查理 / 079

加洛林王朝的第四次终结:888年胖子查理逝世 / 081

加洛林王朝真正的终结者:逝于899年的阿努尔夫 / 083

第五章 阿拉伯帝国的未圆之梦(7—15世纪) / 087

胜利与分裂(628—661) / 090

倭马亚王朝的扩张(660—750) / 093

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时期 / 095

退 潮 / 101

第六章 蒙古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13—14世纪) / 109

一个世纪里的四个历史阶段 / 113

成吉思汗创立帝国 / 114

继承人间的战争 / 120

帝国终结的序幕 / 124

残留的汗国走向灭亡 / 128

第七章 君士坦丁堡的*后55天 / 135

驴皮记 / 140

苏丹的附庸 / 141

都城的幽灵 / 144

克里托布勒:土耳其人对拥有的一切毫不在意,总想着那些他们没有的东西 / 145

以一敌二十 / 147

杜卡斯:“苏丹把陆地变成了大海” / 149

卡空提尔:这就是战神之日 / 151

克里托布勒:到处血流成河 / 153

一个新世界 / 154

第八章 帝国易手:从墨西哥人到西班牙人(1519—1522) / 159

一个年轻的帝国 / 162

蒙特祖玛二世的统治 / 164

帝国的弱点 / 167

不同世界之间的战争 / 169

埃尔南·科尔特斯 / 170

向墨西哥城进发 / 171

乐极生悲? / 174

特诺奇蒂特兰的消亡 / 175

一个新的帝国 / 177

第九章 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覆灭的编年史(1806) / 181

特殊的帝国 / 183

束手束脚的帝国 / 187

法国大革命带来的震荡 / 192

《吕内维尔条约》及其影响 / 194

拿破仑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覆灭 / 197

第十章 西班牙帝国的缓慢衰亡(1588—1898) / 203

1588年的当头一棒 / 206

17世纪初西班牙帝国的版图和军队 / 207

帝国的弱点:人口减少 / 209

西班牙帝国欧洲版图的分裂: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到《乌得勒支条约》(1713) / 211

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复兴 / 212

克里奥尔人和启蒙运动的关键作用 / 215

古巴和残存的帝国(1828—1898) / 218

第十一章 拿破仑—法国梦的终结(1812—1815) / 223

称霸欧洲的梦想 / 226

反方案:“英式”平衡 / 229

经济战争 / 230

梦想破灭 / 232

梦想终结:维也纳会议 / 233

“不列颠治世”代替帝国梦 / 235

第十二章 中国的九条命 / 239

和谐与统一 / 244

古代失败者的画像 / 247

从军事贵族到文人贵族 / 249

宋明清诸王朝的终结 / 250

原因与影响 / 254

一个新的帝国? / 256

第十三章 奥匈帝国的终结(1918) / 259

负伤的帝国 / 263

民族矛盾的火药桶 / 265

难以得到的和平 / 267

解 体 / 271

第十四章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1918—1922) / 277

奥斯曼“世界秩序”的终结 / 282

重新定义宗教 / 286

一个新的奥斯曼地理学 / 288

革命纲领与行动 / 290

一百年后 / 291

第十五章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后日子(1945) / 293

灭亡的主要阶段 / 296

崩溃的原因 / 297

顽抗到*后一刻的原因与力量 / 302

第十六章 日本帝国的消亡(1945) / 311

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的帝国? / 315

日本的征战与失败各阶段 / 318

日本军方机构的致命伤 / 324

绝望的战略 / 327

魔鬼的选择 / 330

没有遗憾的帝国灭亡 / 332

第十七章 大英帝国的衰落:从强权到影响力(1945— ) / 337

为何去殖民化? / 340

去殖民化的*初阶段(1945—1949):被动接受的过程? / 343

抵抗与合作(1946—1954):掌握之中的去殖民化? / 345

万隆、苏伊士和“改变之风”:加快去殖民化(1955—1967) / 347

去殖民化的*终阶段(1967—1997) / 352

去殖民化的总结:追思已逝去的帝国抑或是凤凰涅槃? / 355

第十八章 法兰西殖民帝国的悲剧(1945—1962) / 361

从利奥泰到戴高乐 / 364

帝国为何诞生? / 366

1945年:面对现实 / 368

布拉柴维尔的模棱两可 / 371

恶化的开始 / 373

无能又好战的共和国 / 374

暴风雨中的阿尔及利亚 / 378

“他们所看到、所理解的国家与世界,不过是被他们的狂热扭曲了的国家和世界” / 384

帝国之后 / 386

第十九章 苏联解体或俄罗斯帝国的第二次灭亡(1989—1991) / 391

帝国已死,联盟万岁 / 396

“苏维埃人”,新的超国家人种 ? / 399

慢性死亡的征兆 / 402

俄罗斯主权与帝国身份危机 / 405

复兴 ? / 407

第二十章 美利坚帝国衰落? / 413

帝国的诞生 / 416

从人造卫星到越南:*初的顾虑 / 418

自由主义帝国之后,一个更加专制的帝国 / 420

“消费帝国” / 422

一个新的“中央帝国”? / 423

“单极时代”的终结 / 425

衰落,但仍居群首 / 427

新角色地位上升 / 428

人民反对帝国? / 430

后美国世界? / 432
【免费在线读】

永恒的回归

“帝国终将衰亡”①,法国历史学家杜罗瑟尔如是说。本书接下来的20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除了历史仍在延续的帝国(美国,但它能算得上是一个帝国吗?)以及已经开启新的历史的帝国(中国,也许还有俄罗斯),从2300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开始,到19世纪殖民帝国的建立为止,没有一个帝国幸存下来。在本书中,我们将首次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帝国的衰亡史,带领读者在历时近2500年的世界历史中漫步。

帝国与帝国之间的差异之大远甚于它们的相似之处,以至于我们无法推导出一套体系来考量每个帝国的命运。像人类一样,这些帝国首先是结局相似。但除了同样衰亡的结局外,我们很难再找出一个足够明确的定义去描述如此之多、来自同一个家族的后裔们。

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帝国定义为一个群体及其政治对其他的一些群体、政体(也许没有)、政权、行政区划、部落、种族、文化进行统治的结果。一些帝国拥有固定的领土,而另一些帝国的疆域则不确定,边界线也一直在变化,如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①已出色地完成了其历史重建工作;一些帝国在陆地上扩张势力,另一些则在海上发展壮大;有工业帝国、金融帝国或是新兴科技帝国;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所执导的电影《教父》中,主角之一不还将黑手党比作罗马帝国吗?也许黑手党就是效仿罗马帝国?事实上确实存在着一些犯罪帝国,如今它们有可能是*强大的帝国了。帝国的概念很灵活:只有当它被赋予一种特定的统治模式(不同的群体围绕在一个权力中心周围,考虑到帝国疆域的辽阔,该权力中心的指令传达需依凭一种间接、分散式的管理模式),或是当人们将它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其他政治体制(如城邦,或是后来的民族国家)加以对比时,帝国才具有实在的内涵。从更广义上来说,法语中“帝国”(empire)一词起源于拉丁语imperium,意为*权力,即中世纪的“*统治权”(souveraineté parfaite),拥有这项权力的人能够制定法律,而不受其他规则的束缚。皇帝即众王之王,12、13世纪,法国皇帝的皇位缺乏有力的保障,为了确保其皇权的独立性,当时的皇帝命令他的法律顾问称其为“王国的皇帝”,并宣称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无须向任何人汇报,他只承认上帝的权力高于自己。①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帝国,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都相距甚远,它们在形式上也各不相同。有些帝国的机构组织趋向统一化,如罗马帝国和拿破仑帝国(尽管十分短暂);有些趋向联邦的组织形式,如阿兹特克帝国;有些采用了较为松散的组织形式,如奥匈帝国;还有一些帝国的组织形式则很复杂,如奥斯曼帝国。这些帝国对自身合法性的诉求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从以宗教为名到为了摧毁敌对国家(亚历山大大帝与大流士三世②之间的战争);从以“教化”为目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包括之后的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帝国,它们也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到为了建立一个符合宗教法则(如伊斯兰教)或是非宗教预言(如马列主义之于苏联)的政治秩序。

帝国的寿命给与此相关的所有比较都泼了一盆冷水: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的帝国都只存在了十几年,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其历史从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3座城邦1428年结成同盟开始算起,至1521年被西班牙灭亡)、查理曼帝国也不过近百年,西班牙帝国3个世纪,由穆罕默德后人所建立的帝国存在了4个世纪(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后灭亡),罗马帝国5个世纪,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8个世纪,拜占庭帝国绵延近千年。至于拥有2200年历史的“华夏帝国”,正如丹尼埃尔·叶利谢耶夫①告诉我们的那样,至少有“9条命”!没有人知道帝国何时会灭亡,它的建造者更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的帝国也是如此,原以为会绵延千年,却在建立7年后崩塌。

在对比各帝国消失之际所处的形势时,尤其需要谨慎:拜占庭帝国在灭亡前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在9世纪初经历了一段“慢性萎靡期”;查理曼帝国因继承风波遭受了巨大的打击;1918年,奥匈帝国在*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俄国在1917年爆发革命;蒙古帝国②因内部分裂而消亡,1991年的苏联也同样如此。这些帝国常常在战争中消失,但在和平年代也同样可能解体;有时,它们的结局平和,少有遗憾,如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结局却不堪,回想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时,于其追随者而言真如同世界末日③。

帝国衰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以至于在整理分析之后,不可能从中找出某些固定不变的因素,更不可能找到能够警示我们不再犯历史错误的普遍规则。

如果说帝国是一个有组织的或职责分明的国家实体,那么有时正是它的组织模式导致了它的衰落。如果说神圣罗马帝国是在近乎冷漠的环境中走向灭亡,这难道不是因为帝国自身变得愈来愈不可靠,以致在面对其内部各个自称罗马皇室继承者的成员国时,帝国的政府机构,除了负责成员国之间的沟通外,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当然,这并不是造成它灭亡的*原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梦在其身后不久就破灭,这难道不是因为这位征服者逝世过早,还没来得及考虑其帝国的组织规划?难道我们不应该从不合理的政治管理出发,去研究奥斯曼帝国或蒙古帝国的“结局是如何开始的”?除了继承者之间的战争,查理曼帝国的失败难道不是由于法兰克文化和罗曼文化之间无法融合?

一个帝国的衰落同样有可能是因为先天不足,甚至有时帝国自身也对此一无所知。帝国的内在平衡确保了它的稳定,而人口问题则可能破坏这种平衡:西班牙、日本、英国、法国的人口增长太过缓慢,以致无法继续巩固其权威;而随着宗主国的衰落,有时也是在宗主国移民的帮助下,殖民地独立的梦想愈加触手可及。

各种各样的政治、历史、种族、宗教、文化为什么能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当中留存下来,尤其是殖民帝国?如果帝国很少去统一或减少这些差异,那么其平衡只能是暂时的,永远有崩塌的危险。通常,如此多不同的利益想要和平共处,必须要依靠皇权(如今我们趋向于将其美化①)的权威与暴力。

…………

也不要认为统治整个帝国的物质条件不重要,不要忽视交通工具、陆路及水路交通,抑或官方通行语言的选择。如果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将一项命令从埃布罗河传递到波罗的海②,那么查理大帝如何能在其帝国上下树立权威?成吉思汗的“游牧”帝国又怎么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组织?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蒙特祖玛①如何能统治阿兹特克帝国?尽管他的领土比不上占地330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帝国,但要知道,在其帝国内可是连马匹和道路都没有。而横跨三大洲的西班牙帝国又如何能维护自身的长久统一呢?

除了这些内部原因外,如何让帝国周边的势力接受也是一个难题。帝国存在本身就对周边势力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疆域太过广阔,拥有太多的资源,抑或相反,过于贫穷,无法自给自足……被包围在惧怕它或是觊觎其财富和权力的周边联盟当中,帝国不得不吞并邻国,将它们纳入自己的权力范围内,抑或使其消失。帝国需要靠征服来获得生存,就像拿破仑所说的那样:

“我的权力来自我的荣耀,而我的荣耀则来自我所取得的胜利”,一天,他向秘书布里昂说道,“我的权威如果不再来自荣耀和新的胜利,它便会衰落。战争造就了我,也只有战争能让我一直保持自我。”②

和平于他而言是通过战争—永无止境的战争来实现的。然而,为损害弱小国家或敌对帝国周边的利益而发起的征战却什么也解决不了。战争过后需要弥补,但发起战争的人却并不总能意识到这一点。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没有善待那些曾经支持他们的人,*后众叛亲离,还眼睁睁看着那些受过他们恩惠的人加入反对自己的联盟当中。归根结底,一个强国如果试图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势必激起越来越多的反抗,而且这些反抗*终都会获得胜利。与此相关的例子很多,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西班牙帝国、哈布斯堡王朝①、拿破仑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也不要忘记那个在东条英机②统治下的狂热的日本帝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