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梳理北京十一学校“选课走班”10年经验,提供流程、策略、工具和方法,帮助教师从容应对“新高考”“ 新中考”挑战。


【内容简介】

北京十一学校自2009年始,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以“选课走班”为切入口的育人模式创新。在近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十一人”以极大的教育热情迎接挑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孵化了大量的流程、策略、工具和方法。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从课程、学生、教师和机制四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北京十一学校实践“选课走班”的100个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了详尽分析和解决方案。

本书可为各地中小学开展选课走班提供参考,也为每一位教育者更好地服务学生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

王春易,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的“聚焦学生的学习:教学方式转变的动力机制研究”,获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著有《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等。


【目录】

︱*辑︱ 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

1. 选课走班,学校该如何设计课程方案?

2. 选课走班,分层课程如何设置?

3. 选课走班,分类课程如何设置?

4. 选课走班后,综合课程有哪些?

5. 选课走班,为什么要有特需课程?

6. 课程种类多了、层级多了,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7. 课程多样了,课程内容从哪里来?

8. 课程这么多,该怎么管理呢?

9. 课程很多,学生和老师怎么了解课程?

10. 选课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11. 如何使学生选到合适的课程?

12. 选课,是选课程还是选老师?

13. 学生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层次吗?

14. 课程种类、层次那么多,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

15. 选课走班,开发课程资源时要注意什么?

16. 选课走班后,为什么要推进“基于标准的学习”?

17. 选课走班后,课堂教学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18. 课程分层、分类,该怎么命题呢?

19. 为什么将每个学期划分为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

20. 选课走班后,公共空间怎么还多起来了?

︱第二辑︱ 学生:选择了,就要承担起责任

1. 刚开始选课走班时,学生不会选择怎么办?

2. 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选课走班?

3. 选课走班后,学生会面临哪些挑战?

4. 没有固定教室,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

5. 没有行政班,学生该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6. 没有固定班级,学生的归属感从哪里来?

7. 学生处于流动状态,学习质量如何保证?

8. 选课走班后,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不会规划怎么办?

9. 走班了,有些学生会感觉没人“管”了,难免放纵自己,该怎么办呢?

10. 走班了,外部压力少了,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11. 走班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该怎么帮助学生减少交往中的问题呢?

12. 没有行政班,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

13. 走班制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14. 原来自习课上有老师盯着,现在学生在不同教室里自习,怎么保证自习效果呢?

15.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请假、教师发通知等问题怎么解决?

16. 没有行政班,运动会怎么开?

17. 没有了行政班,缴费怎么办?

18. 没有行政班,卫生疾控、学生体检、防疫等怎么办?

19. 原来学生有什么事儿都去找班主任,现在遇到问题该找谁?

20. 学生走班了,学科教室的值日该怎么安排?

21. 学生走班了,还需要设置班干部吗?

22. 没有行政班,评优怎么办?

23. 没有行政班,家长会怎么开?

24. 没有固定教室和座位,学生的个人物品该怎么放?

25. 选课走班后,感觉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学生”,这是怎么回事?

26.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违纪该如何处理?

27. 导师和班主任有什么不同?

28. 选课走班后,年级工作重点有什么变化?

29. 选课走班,适合所有学生吗?

30. 选课走班,家长担心或不支持怎么办?

︱第三辑︱ 教师:不育人,无法教书

1. 选课走班给教学带来哪些挑战?

2.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可以依靠,遇到教育、教学问题,该怎么办?

3. 课程多了,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吗?

4. 学生走班,教师不动,教师该如何全面了解学生?

5. 遇到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6. 教育顾问与班主任有何不同?

7. 选课走班,学生看上去更容易“犯错误”了,教师该怎么办?

8.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了,学科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家长良好互动,以助力学生发展?

9. 学生到不同的教室里走班上课,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10. 学生随时处于流动状态,怎样才能“管”好学生的学习?

11. 每天有两三节自习课,有些学生却还完不成作业,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规划?

12. 过去按行政班收发作业,现在学生处于流动状态,教师该如何收发作业?

13. 课程分层、分类了,年级层面如何评估各个教学班的教学质量?

14. 没有行政班,教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15. 怎样建设学科教室,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习?

16. 选课了,教师如何让自己所教的课程变得更有魅力和价值呢?

17. 可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生难免犹豫纠结,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18. 选课走班初期,老师往往为找不到学生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19. 学生随时在流动,老师如果需要找学生,怎么才能找到?

20. 学生选课走班了,教师备课、上课有什么变化吗?

21. 课程有数百种,都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22. 每个学期都开设几百种课程,有这个必要吗?

23.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课程有层、有类,教研组该如何组织教研?

24. 为什么选课走班更能加快教师成长?

25. 在选课走班这场变革中,如何激励教师迎接挑战,不断成长?

︱第四辑︱ 机制:从管理到唤醒和引领

1. 选课走班,学校需要设置新部门吗?

2. 没有行政班,年级工作如何开展?

3. 没有行政班,原来由班主任处理的事务性工作怎么办?

4. 学生的目标引领、生涯规划,由谁来主责?

5. 没有行政班,学生的常规管理怎么办?

6. 自习增多,地点又不固定,如何保证自习秩序?

7. 两周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学段,该如何组织?

8. 选课走班后,研究性学习该怎么开展?

9. 过去团支部建在班上,现在该如何做?

10. 没有行政班,年级不方便“管”了,怎么办?

11.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年级主任该抓什么?

12. 选课走班,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家校怎么实现有效沟通?

13. 选课走班,需要更多的教室和教师,该如何解决?

14. 选课走班,该怎样挖掘和设计学校的空间资源?

15. 学生到学科教室上课,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学科教室?

16. 活动性课程怎样开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17. 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组织蓬勃地生长起来?

18. 用什么机制和方法来推动学生越来越有想法呢?

19. 选课走班,学生该如何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领导力?

20. 小班化了,教学上的挑战为什么反而大了?

21. 选课走班,教学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价应该如何做?

22. 选课走班,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平台支撑?

23. 实施选课走班,该怎么管控风险?

24. 选课走班后,原有的学校制度还行得通吗?

25. 选课走班后,学校和年级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后 记


【免费在线读】

序一·让生命和灵魂饱满起来

2012年,我从十一学校初二年级直升至四年制高一年级,亲身经历了从有行政班到没有行政班、从有班主任到没有班主任的变化,自己的成长线正好嵌入十一重要变化的历史中。

十一学校的选课走班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蕴含一所学校追求的气质。

这种气质悄无声息,但渗透到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生命和灵魂仿佛都因此饱满起来。它培养的“十一学子”遵循规则,但也创立新的规则;坦荡接受外在的荣誉,但失去这些也不改初心;不追求被人理解,但却有厚重的、承担性的爱。

选课走班带来的自由之可贵从来不在于它硬件上的齐备和无拘无束的氛围,而在于它所要求的勇敢与真诚:在不断的反省和自我约束中,理性的人必须勇敢地向深藏心中的困惑发出挑战,又必须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无知、慌乱、纠结、挫败、失落、起伏。

它培养我们直面那些可能颠覆人生之基的种种处境,*终仍选择等待与期望,仍保有热切、勇气、冷静、从容;它要求我们倾听内心真实的呼唤,尽全力不让它们成为虚幻的浮光掠影,并*终领悟一种深刻的德行。

方圆十一,思方行圆,既“特别理想”,又“非常现实”。或许,这便是选课走班的写照。它就像清澈而温润的光,让未来的我们能在形形色色的纷扰中,咬着牙走过很长的一段路。

谢安琪

北京十一学校2016届毕业生

序二·在选择中,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在北京十一学校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光。我在这里学习、成长,沉淀并蜕变。

记得进入高一开始选课时,我就被理科的高层课程所吸引,于是数学、物理、化学我都选择了理科课程的*层级。但是,一年之后,我渐渐感到,高难度的数理课程并不适合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从容和热爱。相比自己在“语文阅读课”上的幸福感受,在“时事深度评论课”上的如鱼得水,我发现自己更喜爱阅读,擅长总结与归纳,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在文史类课程中有更多的兴趣与天赋。

那段时间,我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兴趣与特长而兴奋不已,但是,我也很纠结:如果由理工科方向转到人文社科方向,这就意味着一场前途未卜的长跑比赛,别人早已出发,而我又返回了起跑线。

十一学校一直鼓励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己的潜能,成为*好的自己。在与年级咨询师、导师多次交流后,我确信转向文科方向学习,是我的“正确的选项”。

此后,我主动和老师探讨、制定了课程计划和自学计划,力求以*快的速度、*的效率学习,以赶上正常的学习进度。“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让我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我既可以在许多教学班以旁听者的身份听课,也可以在自习课时间请老师对我进行个别化辅导。此外,我还选择自学了不少课程。我自己规划学习进度,以*合适自己的方式攻克学习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审视、剖析、割舍,重新认识自己。

2015年参加高考时,面对“深入灵魂的热爱”的作文题,我非常感慨。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如此。对待生活、对待学习,我们都需要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不仅热爱结果,更要热爱过程。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过程,才有可能爆发出真正的潜力,获得向往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具有选择的自由”才显得格外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