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订,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内容简介】

《孝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ZUI小的一部经典。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分别由郑玄作注和孔安国作传。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孝经注疏》之定本。此次以国家图书馆藏元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刻本原书扫描影印,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ZUI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邢昺(932—1010),北宋经学家,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擢九经及第,官礼部尚书。所撰《论语注疏》,讨论心性命理,为后来理学家所采纳。所撰《尔雅注疏》及《孝经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


【目录】

序…………………………三

卷一

开宗明义章*…………………………二九

天子章第二………………………… 三六

卷二

诸侯章第三…………………………四三

卿大夫章第四…………………………四六

士章第五…………………………五一

卷三

庶人章第六…………………………五五

三才章第七…………………………五九

卷四

孝治章第八…………………………六七

卷五

圣治章第九…………………………七五

卷六

纪孝行章第十…………………………九一

五刑章第十一…………………………九四

广要道章第十二…………………………九七

卷七

广至德章第十三…………………………一〇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一〇五

谏诤章第十五…………………………一〇七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一一三

事君章第十七…………………………一一八

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一二三


【前言】

《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元泰定三年(一三二六)刻本。框高十九点四厘米,宽十三点三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小字双行二十三字,细黑口,左右双边。

唐玄宗(六八五—七六二)在位时(七一二—七五六),曾召集群儒,重新校订《孝经》,然意有未尽。开元十年(七二二),唐玄宗又取王肃、刘劭、虞翻等六家说之精要,采摭孔安国、郑玄旧义,以汉时今文《孝经》为蓝本,加以注解,于天寳二年(七四三)修订成书,颁行天下及国子学,令士人传习。天寳四年(七四五)九月,以御制八分书书写,将《孝经》刻石于太学,此即所谓的《石台孝经》。

宋至道二年(九九六),诏李沆、杜镐等校定《周礼》《仪礼》以及《孝经》《论语》正义。咸平三年(一〇〇〇),由祭酒邢昺代领其事,与杜镐等人奉诏重注《孝经》,以唐玄宗《孝经注》为蓝本,据唐元行冲《孝经疏》加以增损。

邢昺(九三二—一〇一〇)字叔明,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擢九经及第,迁金部郎中,翰林侍讲学士,官终礼部尚书。他不信伪古文,曾奉诏与杜镐等人校订三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等义疏。其注疏《论语》,阐述心性命理,为后世理学家所推崇。其《孝经注疏序》云:“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讨论,今特剪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宋真宗咸平四年(一〇〇一)此书撰成,并下杭州刊版。

此书初名当为《孝经正义》,《崇文总目》着录“《孝经正义》三卷,皇朝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等撰,初世传行冲疏外,余家尚多,皆猥俗褊陋不足行远。咸平中,诏昺及杜镐等集诸儒之说而增损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二书着录与此相似。此三书对于《孝经正义》着录,均未提及“唐玄宗注”等类似语句,盖当时经注与疏尚未合刻,《孝经正义》是为单疏本。

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刊行诸经注疏合刻本,《孝经注疏》未列其中。宋末元初,建阳书坊又刊十行本诸经注疏合刻本,其中列有《孝经注疏》,《孝经注疏》之名盖始于此。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着录“宋儒邢昺等《孝经注疏》一部二册”,而无《孝经正义》。另《皕宋楼藏书志》着录有明宣德刊本《孝经正义》三卷,卷首题名“唐玄宗皇帝御注”及邢昺等奉敕校订注疏,此《孝经正义》当为注疏合刻本,与此《孝经注疏》同。名曰“正义”,盖沿用此书初撰之名。

此本今题“元泰定三年刻本”。按,书中“匡”“恒”“慎”等字减末笔之处甚多,如卷一“义取恒念”,卷三“谨慎其身”,卷八“修身慎行”“匡救其恶”等,宋人刻书之迹甚多,故前人多定为宋本,本书封面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严群题签亦曰“南宋闽刊十行本孝经”。然此书卷首《御制序》第二叶、《孝经序》*叶版心分别有“泰定丙寅英玉”“泰定三年程瑞卿”等字样,以此推知此本当是南宋书版传至元代,元人于泰定三年(一三二六)据之修补重印者,故其版本应为南宋刻元泰定三年递修本。

此本陆、丁、瞿、杨、张诸家藏书目均无着录,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此书是见存*早的《孝经》注疏合刻本,且保存了其初刻的面貌,甚为珍贵。

此书曾为清末藏书家李盛铎木犀轩旧藏,书中钤有“李盛铎印”“木斋”等藏书印可证。

李红英

二〇一八年五月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