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哈佛极简经济学》,一本书了解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哈佛极简经济学》获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倾力推荐。

◆《哈佛极简经济学》获《纽约时报》多次推荐。

◆《哈佛极简经济学》1953年出版,迄今为止已是第7个版本,累计销量逾400万册。

◆《哈佛极简经济学》被翻译成22种语言,畅销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瑞典……

◆翻开本书,掌握当代经济发展背后的规律。


【内容简介】

  《哈佛极简经济学》是一本经济学入门读物,书中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众阐述了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熊彼特等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思想精华,都凝聚在这本书中。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影响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对当代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于1953年出版,迄今为止已是第7个版本,被翻译成22种语言,风靡至今。《纽约时报》评论本书:“如果说有哪本书回应了读者的迫切需求,就是这本《哈佛极简经济学》书中包含了多数读者渴望了解的经济学知识。”本书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倾力推荐。


【作者简介】

[美]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Robert L. Heilbroner)

  ◆美国经济学家与经济思想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社会研究新学员博士。

  ◆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由纽约州人文学科会议提名为年度学者。


【媒体评论】

正如辛克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是多位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的启蒙书一样,《哈佛极简经济学》将启发新一代的经济学家。

——保罗·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畅销书《经济学》作者)

这本书阐述了从亚当·斯密开始的经济思想史,包含了大多数普通读者都想了解的经济知识,介绍了经济是如何蓬勃发展的。

——《纽约时报》

《哈佛极简经济学》是经典……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都深深影响我们,而《哈佛极简经济学》为这些重要的经济学观念提供了清晰的阐释。

——莱斯特·瑟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与经济学教授)

海尔布隆纳的《哈佛极简经济学》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经典,不知因为他让我们明白,经济学巨著所提出的创见何以到今日仍然如此重要,也因为他借着自己的杰作,鼓舞我们去勾勒属于自己的未来。

——李奥纳多·席尔克(《纽约时报》经济专栏作家)


【目录】

章 绪 论

第二章 经济革命

第三章 亚当·斯密的美妙世界

第四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阴暗预感

第五章 乌托邦社会主义者的梦想

第六章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

第七章 维多利亚世界与经济学的地下世界

第八章 凡勃伦的野蛮社会

第九章 凯恩斯的异端学说

第十章 熊彼特的矛盾

第十一章 经济学的终结


【免费在线读】

绪论

  本书要介绍一小群名声特异的人士。他们不是军队指挥官或帝国统治者,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也几乎没参与过缔造历史的决策。依据历史教科书的标准,这些人根本无足轻重。其中有几位颇负盛名,但没有一个人是民族英雄。有几位曾遭痛骂,但没有一人成为全民公敌。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比许多声名在外的政治家对历史更富决定性,比指挥前线军队进退的吆喝声更具震撼力,也比国王和立法者的敕令更能影响吉凶祸福。这是因为他们塑造并支配了人们的心智。

  因为能够争取人心的人,力量胜过刀剑或权杖,所以这些人也就塑造并支配了这个世界。他们很少采取实际行动,主要是以学者身份默默工作,也不太关心世人对他们的评论。但是在他们的行列中流传下来的观念,却在各大洲造成爆炸性的影响,足以决定国家政权的存亡。他们让阶级与阶级甚至是国家与国家彼此对抗。这并非因为他们密谋策动这些争执,而是因为他们的观念具有非凡的力量。

  他们是谁?就我们所知,他们是“伟大的经济学家”。奇怪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认识甚微。或许有人以为,在一个被经济问题困扰、总是忧心经济事务、谈论经济议题的世界里,人们对于大经济学家,应该像对大哲学家或大政治家一样熟悉才对。然而他们却只是过去的虚幻阴影,人们对其曾热烈讨论的事情敬而远之。经济学的重要性固然毋庸置疑,但是冷僻艰涩之处,好留给那些擅长深奥思考的人来研究。

  这种想法与事实天差地别。有人认为经济学只是教授们的问题。他们忘记了,这门科学也曾让人们走上街头反抗政府。看过一本经济教科书,就断言经济学很无聊,就跟看过一本后勤学的入门书籍,就认定兵学必然枯燥乏味一样。

  其实,大经济学家们从事的研究,就和世人所知的任何事物一样能够激励人心,也一样危险。他们所处理的观念和大哲学家们的观念不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所极力策动的实验,也不同于隔绝在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大经济学家的想法曾震撼世界,其错误则遗患无穷。

  本身也是伟大经济学家的凯恩斯爵士说:“无论是对是错,经济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的观念,都比常人所理解的更有力量。其实这个世界正是被其统治。一般注重实务、自认为不受知识分子影响的人,往往都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只聆听来自虚空中的声音的掌权狂人,正在从多年前某个三流学者的学说中提炼其狂想。我确信,与逐渐渗入人心的观念相比,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已被过分夸大。

  当然,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这么伟大。数以千计的经济学家写过教科书(其中不乏单调乏味的作品),并怀着中世纪学者的热情,探究鸡毛蒜皮的琐事。假如今日的经济学欠缺魅力而又无趣,自然是经济学家的错。伟大的经济学家不会只在学术圈里小题大做。他们以整个世界为研究主题,并且以愤怒、绝望或充满希望等十余种大胆的态度,为这个世界上色。他们的异端邪说演变成一般常识,他们将常识中迷信的本质揭发出来。当代生活的理智结构,就是这样逐步建构而成。

  很难想象出另外一群更奇特的不像是命中注定要改造这个世界的人们。他们之中有哲学家和疯子,有教士和股票经纪人,有革命家和贵族,有唯美主义者、怀疑论者和流浪汉。他们的国籍、生活和性情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光彩照人,有些却令人生厌;有的让人感到开心,有的让人无法忍受。他们之中至少有三人赚到大钱,但是另有许多人连基本理财都做不好。有两位是卓越的商人,有一位只是旅行推销员,另有一位则把家产挥霍殆尽。

  他们对世界的观点,也同样有分歧——从来没有一群这么爱争吵的思想家。其中一人终身提倡女权,另一人坚称女性确实比男性低劣。一人主张“绅士”只不过是经过伪装的野蛮人,另一人则认为只要不是绅士,就是野蛮人。其中一位曾经非常有钱的学者,极力主张消灭富裕阶级,另一位颇为贫穷的学者则反对慈善事业。他们之中好几位主张这个世界虽有很多缺点,却是所有可能达到的世界中好的一个,其他几位则穷尽毕生之力,去证明事情绝非如此。

  他们全部都有著作,但其间差别之大,前所未见。有一两人撰写的畅销书,远及亚洲的穷乡僻壤;其他有些必须自费出版其默默无闻的作品,而其读者人数极为有限。有些作品的文采足以撼动数百万人的心灵,也有些(对世界同样重要的)作品让人不知所云。

  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他们的人格、他们的生涯、他们的偏见,也不是他们的观念,而是他们共有的好奇心。这个世界十分复杂,而又看似混乱无序;在虚假的虔诚之下隐藏着残酷,却又有着不为人知的成功之处。这些都让他们目眩神迷。他们都很关注同胞们如何创造物质财富,以及人们如何仿效旁人,以赚取自己的那一份财富。

  所以,他们可以被称为俗世哲学家,因为他们所信仰的哲学系统,是所有人类活动中世俗的一种——赚钱的欲望。或许这不是雅的哲学,却是让人感兴趣或重要的一种哲学。谁会在一户穷人家与一个屏息等待某个能让他进场捡便宜的灾难降临的投机商人之间,寻找“秩序”和“计划”,或是在一群游街乱民与一位笑脸迎客的卖菜小贩间,寻找“一致的法则和原理”呢?然而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们就是相信,能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线条,织成一张挂毯。只要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的进程,喧嚣的杂音也会变得和谐。

  没错,相信一个宏大的秩序!结果,他们是对的。这真是令人惊讶。当经济学家在他们那一代人眼前,揭露其行为模式时,穷人和投机商、菜贩和乱民,就不再是被莫名其妙推上舞台的一群不协调的演员。不论他们高兴与否,每一个人都在人类进展的戏剧中,扮演一个角色。在经济学家大功告成时,原本单调或混乱的世界,变成了有秩序的社会,其生命历史自有其意义。

  对社会史的秩序与意义之探寻,正是经济学的核心。因此,它也是本书的主旨。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又一个原理原则,而是一连串塑造历史的观念。我们不仅会看到喜欢卖弄学问的教师,还会遇到许多穷人、投机商人(有的破产倒闭,有的大发横财)、乱民,甚至某个卖菜的小贩。我们应当回到大经济学家所察觉到的社会模式起伏中,重新发现我们社会的根源。如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大经济学家本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常常多彩多姿,也是由于他们的观念让人感到厌烦。

  若能直接从位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开始叙述,本书将会很合宜。然而亚当·斯密是美国独立时代的人物。为什么在他之前,长达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位扮演主要角色的经济学家呢?我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早在埃及法老时代前,人们就已为了经济问题奋战不休。千百年来,世界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艺术家,以及上千名政治家。为什么就是没有经济学家?

  我们将以一章的篇幅回答此问题。我们要彻底调查那个比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古老、持续时间更久远的世界——它不仅不需要经济学家,连让他们出现的机会都不存在。之后,我们才能安排让大经济学家登场的舞台。我们关心的还是近300年来的这一小群人。然而,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登场前的世界。我们必须观察那个孕育出这个摩登时代的世界。这个在一场重大的革命中动乱而又痛苦的时代,就是经济学家的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