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音乐自己会说话,建筑也一样。当年华西协合大学的贵格教派建筑钟楼带着西式的简约、大气和中式的古朴、淡雅,伫立在宁静的晨光中时,曾经那样打动了爱美的心灵。多少年过去,这记忆也不曾磨灭,于是有了《东方的西方:华西大学老建筑》。这本书讲华西建筑的变迁,更讲不同时代的不同心性。
【内容简介】
《东方的西方:华西大学老建筑》:百年前的华西协合大学建筑是中国*早由西人建筑师设计的完整大学建筑。它的建筑设计者为英国建筑师荣杜易,其设计建筑开创了中西融合的“中国新建筑”的先河。华西坝老建筑是中国仅存的与美国常春藤大学宾州大学同源的贵格建筑群,也是“艺术与工艺运动”在中国的*秀的传承。本书以公谊会和公谊会建筑溯源,讲述了荣氏建筑成功的历史渊源、建筑学中的艺术与工艺运动,着重介绍了华西协合大学内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建筑。
【作者简介】
作者:罗照田,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内科内分泌专业硕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博士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曾任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内科学助理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内科学讲座教授。对华西协合大学的历史和华西老建筑有较大的探索兴趣。
【目录】

*章 贵格建筑与荣杜易

一 贵格会与贵格建筑……002

贵格会/公谊会……002

贵格建筑……008

贵格的大学建筑……010

公谊会华西三杰……016

二 由红到黑:“艺术与工艺运动”……031

莫里斯和他的“红楼”……032

荣杜易和“艺术与工艺运动”……034

由“红”到“黑”的中国式演变……036

外中内西的香蕉建筑:东西方的和谐融合……038

三 “中国古建筑复兴”的先驱荣杜易和他的家族……044

荣杜易家族……044

把贵格建筑引入中国的先驱……047

第二章 东方的贵格建筑

一 大学的布局……062

二 贵格建筑结构的中国化……071

华丽的双胞胎大殿堂……073

中国的贵格建筑结构……078

“*的倒拱形结构” ……082

东方*早的公共图书馆……086

三 贵格建筑的中国亭楼……092

贵格建筑和成都亭楼的巧遇……092

华西坝的亭楼风……095

四 贵格东行和东方文化……100

“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东方特色……100

日本风,中日汇……101

华西坝的国色“红配绿”……106

荣杜易的风水学……108

华丽的东方修饰……111

第三章 群花争艳的华西建筑群

一 亚克门学舍的逸事……118

二 万德堂和土地庙……122

美丽的万德堂……122

见证万德堂成长之“华西树”……130

万德堂的结构……134

三 两个人的钟楼……140

荣杜易的钟楼……141

古平南的钟楼……151

四 医学院的变迁……156

华西的医牙科楼……157

华西的新医院……165

五 “偏心”的广益学舍……174

华西坝的五学舍……175

巍峨大气的广益学舍……178

名园广益坝盛景……182

六 群楼荟萃的华西坝……184

*的教学楼嘉德堂……185

教育学院育德堂……187

化学楼懿德堂……188

校长楼……189

教授楼……191

理学院合德堂……193

加拿大学舍志德堂……195

女子学舍/女生院……196

七 未建的精华……197

高大上的大校门……198

雄伟巍峨的聚会所……204

从未出现的礼拜堂……210

八 建筑师与农民工……214

附 录

一 荣杜易的惊险西行漫记……220

二 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设计……225

三 大学之初:华西协合大学的故事……231

四 美国的贵格大学建筑……257


【前言】

当年的改革开放,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是终于有机会结束了历时五年的知青生涯,得以进入四川医学院念书。这里曾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前华西协合大学(1951年10月更名为“华西大学”,本书中的华西协合大学简称“华西大学”)的医科。走进校门,除了门类众多的医学教科书和令人恐惧的人体骨骼,*让我感到新奇有趣的,是华西大学留下的老建筑。校园里错落有致的老办公大楼、老图书馆、老教学楼,特别是素有“成都地标”之称的华西坝钟楼,对刚结束天天与稻麦菜花打交道的我,*是实实在在的大观园。

鲁迅说过:“凡人之心,无不有诗”,虽常“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拨一弹,心弦立应”(《摩罗诗力说》)。我自幼对美术有特别的兴趣,小学时就爱在课本上自我添补一些图解和插图,即使在乡间战天斗地的五年当中,也不时拿起画笔,把四川温江坝子的田园美景勾画几笔。华西坝美丽的老建筑,特别是荷花池畔那座古朴但又洋气的钟楼,仿佛和我有过约定,时时在拨动着我心中的画意。

进校不久的一个周末,我搜出了在乡间曾经用过的便携式写生画板和颜料,起了个大早,在解剖大楼(原华西协合大学的嘉德堂)门口摆起了架子。花了约三个小时的时间,面对着沐浴在霞光之中的华西钟楼,画了一幅写生油画《钟楼朝霞》。当时解剖教研室的雷清芳老师,也是我后来读研究生时的主讲教授,正向教研室走去。她在我身旁站着看了好久,后来说了一句话:“太漂亮了!真的太漂亮了!”

不久,学校要举办一个全校的美术和摄影展览,我拿出这幅自以为美丽的《钟楼朝霞》去参展。出乎我意外的是,办展的青年处负责人露出了一脸的惊诧与鄙夷:“真想不到,你们年轻学生怎么会对这些东西有兴趣呢?”她当即表示此画不适合参展。不过当时办公楼的其他人都说“可以,可以”。她无奈地说,那就留下吧。几周后展览结束,我去办公楼找她索画,她说画没保留。

尽管有人以为“美”应伴有各种社会属性,我却感觉真正好的艺术品,会触动人心中的爱美天性,为人类所共享,不分古今、中外和雅俗。写生画虽然已不知去向,但华西钟楼在朝霞映照下的美丽,却一直存留心中,始终没有消亡。钟楼也成为我医学学习的人生地标,任时光流逝,华西之情,始终矗立心底。

4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燃起了我对华西老建筑的关注。

那是三年多前,我搬到了美国中北部北达科他州的法戈工作。有一天,我在当地的报上看到了一位华裔医师陆承恩的去世公告。这位医生住在离我们咫尺之遥的邻近城市。公告附有他的生平简介和几幅遗像。

陆医生是耳鼻喉科的医生,出国后一直在离法戈市不远的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医院行医,直至去世。让我惊奇的是,他竟然是我们的华西校友,而且是我研究生导师梁荩忠教授的同班同学。而对我来说他*珍贵的一份遗物,是他和女友在1949年毕业出国前在华西钟楼前的一张留影。

他们身后的钟楼,竟然不是我们熟知的华西坝钟楼!不过几十年的时差,展现出历史变迁的沧桑。作为一个华西后人,我深深感到自己对所爱之物的无知,于是开始了自己对华西老建筑历史变迁的业余探索。

我主要通过网络调查和电子图像研究,谷歌,电邮,电话,一切可行的办法,能用就用。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我搜寻了华西大学诸多建筑的历史沿革,采访了大学创建人和设计师的后人,查询了建校初期建筑物的原始图像,并获得了转载的全部版权。

从调查得知,华西坝钟楼在1953年做过结构大变的改建,原因不详。改建设计师古平南显然继承了优秀的建筑美学观念。巧合的是,他的老师就是具有“中国新建筑”大师美誉的杨廷宝,正好也是著名的贵格大学宾州大学建筑学的高才生(梁思成也是这里毕业的)。古平南建筑师把原楼的缺点做了一些修整,加入了北京故宫的皇家建筑特色,使这座华西老建筑显得更加大气壮丽。他的改建没有偏离原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应该算是在艺术上加分的改造。

同时,不光是钟楼经过了改建,志德堂(卫生系楼)、怀德堂(办公楼)、启德堂(医牙学院楼)和育德堂(生理药理学楼)也不是建筑师原来设计的模样。*让我吃惊的是,当年被誉为华西坝*美建筑的万德堂(药学系楼),现在已面目全非,与原貌大相径庭。

因1960年“大跃进”时期的城市改建,万德堂原楼被拆除,并被重建于校东。其改建路径完全不同。不知姓名的设计师和修建者们把华西坝这栋中西合璧的绝世精品,做了巨大的结构改变,略去了标志性的楼亭,并按新时代的审美标准重新修饰,增添了风格大异的门廊,飞马腾龙被安插檐顶。

其他诸楼,也在不同时期有过修改。这些老建筑在新时代的“改头换面”,促使我更加认真和深入地去寻找它们原貌。

翻阅百年老校的历史旧貌,不仅回现了华西坝原有的绚丽华美,也引出了更多的发现。原来,华西坝老建筑的设计师比我们认识的更加伟大,这一建筑群也绝非普通的中西合璧。它们在建筑学的历史长河中里程碑式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地重新认识。

简单说,华西老建筑是西方贵格式建筑东行的产物。贵格会(Quakers)是基督教新教中人数很少却影响甚大的一个派别,正式名称是公谊会(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起源于英国,后因受迫害而迁徙,更多发展于美国。贵格会兴起后,恰逢建筑学上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和“艺术与工艺运动”盛行,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既追求效益又讲究优雅(utilitarian yet elegant)的贵格建筑风格。用现在时髦的说法,贵格建筑是一种讲求“空间效益*化的‘精明建筑学’”。

经典的贵格建筑并不少见。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就是由英国贵格建筑师威廉·托恩同(William Thornton)设计的。美国费城的独立宫,也是贵格会修建的典型贵格建筑。贵格会注重教育,与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宾州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等渊源深厚,在这些大学留下了大量贵格风范的建筑。一个偶然的机遇,由贵格会建筑师荣杜易牵线,贵格大学建筑走到了遥远的东方,直接到了中国近于“边疆”的四川,在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留下了世界上*后的贵格大学建筑。

荣杜易出身于一个英国贵格会家庭,作为英国*个“艺术与工艺运动”建筑师,有着深厚的贵格文化底蕴。他一生所设计的建筑,几乎全是贵格式建筑。为设计出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中西融合的建筑,荣杜易不远万里,亲赴成都,对川西本土建筑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实地考察。

在穿越长江天险的过程中,荣杜易兄弟乘坐的木船,在经过三峡时纤绳断裂,离纤的木船在激流漩涡中如脱缰的野马,颠簸回旋,翻转无定。大家都脱衣解带,做好了跳水逃生的准备。幸而他们遇上了巡逻的救生船队,才得以大难不死,继续前行。而同行的中国翻译,反因此次遇险惊魂不定,离队而返,发誓永不入川。

正是荣杜易把当时*潮的“艺术与工艺运动”建筑特色和贵格建筑简约大气的时尚风格,带到了世界的东方、中国的西部,成功地让它们和*乡土的川西本土建筑风格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成就了贵格建筑的中国化。在华西校园,他入乡随俗,用川西楼亭置换了贵格的西方特色,以本土的青砖黑瓦取代了“艺术与工艺运动”的红砖拱门和弧形窗饰,延续了贵格建筑喜好的山字形布局,融合了中国建筑与贵格建筑共有的对称平衡,创造出了华西协合大学特有的建筑风貌。

荣杜易在四川成都的设计,完成了他人生的*成就:即世界上的*个,也是*后一个融合贵格会风格的中式建筑群。也可以说,华西协合大学是世界上*一个在校园建筑上和美国常春藤名校中的贵格大学分享同样知名建筑风格的非美国大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华西协合大学建筑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罕例。它在建筑学上的意义,远不是“开中国新建筑先河”这么简单,它是在世界上把西方闻名的贵格建筑在中国成建制扩展的成功实践,也是这类中西融合形式成功保留下来的*高品质典范。

华西老建筑是东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结晶,既可见传统的延续,也开启了成都现代化的起点。长期作为成都地标的华西坝钟楼,就是成都历史演变的重要一笔。了解华西老建筑的变迁,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演绎成都现代化的历程。进而言之,从东、西方贵格建筑的异同比较,可以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沟通的根基;探索华西坝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也可增加对“中国新建筑”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一言以蔽之,我们过去大大低估了华西建筑群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艺术与科学,文化与历史,本来就是一家。在华西老建筑里,它们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或许可以说,没有内心对艺术的爱好,我不会迷恋上华西老建筑的美景。没有对新旧建筑异同的探索,也不会看见华西老建筑的深刻文化内涵。

经历两年多的写作过程,体会了无数的迷惑与惊喜,回想过去的时光,正是那日日怀念的“钟楼朝霞”,在激励着我探索。放下笔墨,回观既往,眼前又回现出了四十年前的景象。

还记得那个星期天早上,华西坝是那么宁静。满池荷花在晶亮的露水中如出浴般绽放,*缕阳光轻轻地落在钟楼顶上,为半壁天空和钟楼抹上了一片绯红的油彩,霞光罩顶,大气如虹。我沉醉在美景之中,饱蘸着五彩霞光,用画笔转移着上天的美景,如有神助。画在纸上的华西坝钟楼,如雷清芳老师当时所言,真是“太漂亮了”。

《钟楼朝霞》那幅画虽然丢失了,但珍藏于记忆中的“钟楼朝霞”永远不会丢失。钟楼当年的叩击,就像一首歌的歌名,是我和钟楼的一个约定,也是艺术对我的召唤。正是那一片朝霞照耀着我,不断探索“贵格东行”这一段美的历程。建筑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我更竭诚希望,能和读者一起分享华西老建筑这独具魅力的绚丽乐章。

2017年5月5日 记于北国谐宁堂


【免费在线读】

*章

贵格建筑与荣杜易

贵格会与贵格建筑

贵格会/公谊会

“四海之内皆兄弟。”——贵格会

公谊会(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也称贵格会,于17世纪起源于英国和爱尔兰,创始人是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由于开初有的教友在听经时会产生颤抖,在该教会蓬勃发展的美国和其他国家,他们又更多地自称Quakers,即震颤者,他们在联合国和中国的中译名称是贵格会,部分中译也有称为教友会、兄弟会、朋友会(Friends)的。在基督教新教的众多教派里,贵格会/公谊会只是一个很小的派别,总人数不及基督徒总数的万分之一。由于进入华西协合大学的这支差会来自英国,自称公谊会,所以本书在涉及华西大学的评论中将更多使用公谊会而不是贵格会的称呼。应该说,在世界上更常用的称呼是贵格会(Quakers)。

贵格会/公谊会信徒目前全世界只有几十万人,不足全世界二十几亿基督徒的万分之一,其中美国就占了一半,且大多居住在美东地区,尤其是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所以宾州的首府费城,又叫贵格市(Quaker City),它既是美国宣告独立的地点,也是美国早期的首都。贵格会主张人人平等,天下和平,不打战争。聚会地点不称教堂,叫会议室,他们基本不做宣讲,不称牧师,牧师的作用是联络人。

由于贵格会的亲民和普罗的特性,中国文化名人,美国贵格大学康奈尔大学毕业生于右任先生曾预言:“贵格会将会是*容易在中国传播的基督教。”至少中国的文化名人胡适、赵元任和科学家茅以升都是毕业于贵格名校康奈尔大学。而中国的三个建筑名人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全都毕业于深受贵格文化熏陶的名校宾州大学。

19世纪后期,贵格会进入中国传教,他们一支来自英国,一支来自美国。来自英国的一支,进入中国后,深入到地处西南边疆的四川重庆、成都一带。闻名中外的成都华西协合大学的建立,就包含了他们的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公谊会的传教士和华人信徒们大多退至台湾。“文革”后全国公谊会/贵格会估计仅余不到五六十人。如同他们悄悄地来,又无声地去,公谊会/贵格会在中国已如过往云烟。当今的中国人,甚至包括不少三自爱国会的基督徒,都对公谊会/贵格会几乎未有所闻。但贵格会留下的精神遗产和物质(建筑)遗迹,正如玛雅或三星堆的遗迹,永远是后人可以体会和回味的财富。

贵格会的会徽是一个红黑双色八角星,起源于*次世界大战中公谊会救护队的标志。传说四角红星与红十字会有点相似,在战争中救护时可以不致引起交战方的误会。有趣的是,和另一个族标和国徽为蓝色六角星的犹太人相似,他们都是地球上人数极少,而影响力极大的民众。如果你还是认为贵格会是闻所未闻的天外之物,那给你看一个全世界尽人皆知的东西,早餐食品桂格麦片的商标就是以美国贵格会奠基人彭威廉(William Penn,他的姓,也是宾州州名的来源)的头像来做标示的。据厂家说,这个头像代表了麦片的“品质和信誉”像贵格会会友一样诚实和可靠。

贵格会是一个倡导平等、自由、理解的宗教流派,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该教会在历史上坚决反对奴隶制和一切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的主要力量之一。贵格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坚定站在受害者一边,目前满街可见的救护车,就是由贵格会首创的救护车系统(Friends Ambulance Unit,FAU)演化而来,贵格会因此获二战后*个诺贝尔和平奖。

贵格会的反战是超政治的,在美国于珍珠港事件后是否对日宣战的国会辩论会上,*投反对票的议员就是贵格会议员。贵格会对中国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他们没有任何的功利与传教布道的意图与动机,只有自我无私的奉献和对信仰的坚贞与执着。

贵格会在华筹办了上百所中学、大学,本文后面还会有更多介绍。在中国抗战时期,一个小小的教会团体,竟然送出了一支150辆车的运输车队和一支医疗救护车队(FAU),参加从印缅向中国的抗战后方的物资运输和伤病救护工作,其中也包括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地区。

抗战时在共产党驻扎的延安地区工作的*一支外国医疗队,不是来自共产国际,也不是白求恩的医疗队,而是由贵格会的医生、护士组成的“贵格会援华医疗队”!为救治一位八路军重伤员,医疗队长,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叶彼得医生果断抽出了自己400毫升鲜血,救活了中国的战士。他*自豪地表扬自己的话是:“小伙子,你现在的血管里也流着我们国际‘朋友’(公谊会的英文就叫‘朋友’教会)的血液了。勇敢地上前线继续战斗去吧!”

在麦肯锡反华时期,美国贵格会坚持公开反对美国的反华、反共行为。在中美建交上的漫长征途中,贵格会两次组织国会和政要访华团。在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6位贵格会代表会见肯尼迪总统,要求运送粮食到中国去救济中国的饥民。他们的对话很动人。总统:“中国是美国的敌人,当敌人的手叉已经在你脖子上了,你还想援助他们?”回答是:“您说的完全对,总统先生,我们必须援助中国的饥民。”能够有勇气打破中美断交坚冰,亲赴北京,和中央大国握手,完成中美建交大业的美国总统,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位贵格会教徒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先生。他们选择了前往中国去传达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绝非只是一个偶然。

贵格会极重视教育,贵格会也讲究谦虚敬业,主张学术上的德艺双馨。著名的贵格会科学家处处皆是。虔诚的贵格会教徒的子女多就读于贵格会自办的贵格(公谊会)学校。设计美国国会大厦和华西协合大学校园的两位建筑师都是贵格学校培养的优等生,而且都没有上过建筑专科大学。

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也包括八所常春藤大学中的一所)就有两所大学是贵格会/公谊会所创立和建设起来的,它们分别是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在美国,没有任何宗教派别能享有如此盛名。其他知名的贵格会/公谊会创立的本科文理学院和高中就不计其数了。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中,仅康奈尔大学一校,即有41名之多,其中2014年一年,康奈尔大学一校即有2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有36名获奖者,相信其他大学很难比肩。另外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副总统拜登等名流士绅均毕业于私立的、收费不菲的贵格学校。

历史上贵格会/公谊会在科学上的贡献也颇大,举个例子,作为科学界*基本的计量单位道尔顿(例如,氢原子质量为1道尔顿,胰岛素分子量为5800道尔顿)就是以贵格会科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命名的。而医学上*经典的淋巴瘤就是贵格会医生何杰金(Thomas Hodgkin)发现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由于贵格会主张自力更生,推崇集体生活,在居家、建筑方面贡献良多。例如我们天天要用的洗衣机、圆盘锯,都是美国的贵格会友发明的。

贵格建筑

在建筑方面,贵格会的建树尤其出色,这也是本书要讨论的重点。大量的集体活动和不断的迁徙,使贵格会涌现了大量具有革新精神、因地制宜的优秀建筑家,其中当然必须包括设计华西协合大学的优秀公谊会建筑家荣杜易建筑师。他们尤其擅长中等或大型的社区建筑,如社区中心、集体宿舍、会议室(即贵格会教堂)和学校,形成了独树一帜而且闻名天下的贵格会/公谊会建筑风格。除了沿袭历代西方建筑的传统之外,贵格会/公谊会建筑突出了简约、对称、平衡,亭楼“H”形或“山”字形布局,以及紧跟潮流的“艺术与工艺运动”风格装修。

贵格建筑*主要的对称和平衡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追求如出一辙。不是如不少评论人指出的西人设计的“华西老建筑迎合了中国人喜爱的对称平衡的风格”,对称平衡本来就是贵格建筑一贯的风格,哪怕在未听说中国之先即已存在。正因为如此,中西文化相遇的冲撞,在贵格会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相容。看过本文引用的这几张图例,你多半会认可华西老建筑的贵格会/公谊会风格了。不用赘述,大家轻易地就能看到它们和荣杜易设计的华西老建筑*是一个妈所生的儿子。实际上,在华西大学校董会所要求的“中西合璧”建筑方案上,它正是荣杜易*拿手和*容易的选择,因而也是荣杜易之所以成功中标的主要原因。

贵格会在美国留下了大量的贵格建筑。美东大量的中学和大学,包括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等,都建有典型的贵格建筑。*经典且闻名天下的美国国会大厦(国会山)就是由*正宗的英国贵格建筑师威廉·托恩同(William Thornton)设计的标准贵格建筑。印在美元百元大钞上的美国费城独立宫,也是典型贵格建筑。它们在美国的地位,无须笔者来强调。在它们的建筑风格上,你多少都可以看到似曾相识的华西老建筑影子。

贵格的大学建筑

贵格会从英国被迫西迁,在美国留下了大量完全由贵格建筑师或贵格大学受聘建筑师设计的大学,如康奈尔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史瓦兹摩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等。

贵格建筑的发展有其历史时代的特征。它延续了传统西方建筑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派别。简而言之,它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贵格建筑兴起是工业化后期文化复兴,建筑学上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盛行的产物。贵格建筑不同于它们的是,它既接受了文化发展的高端积淀,又应用于一个饱受迫害、游动迁徙的群体,它的产品必须要简明、实用,且便于建设。因而,贵格建筑的原则一开始就定为:既追求效益,又讲究优雅(Quaker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e:utilitarian yet elegant.)。用现在时髦的说法,贵格建筑是一种讲求“空间效益*化的‘精明建筑学’”。

贵格建筑有其典型的结构与外观特征,它们虽非贵格建筑所独有,但却在贵格建筑中优先且广泛地被采用。当你看完这些美国经典的贵格大学建筑,你一定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它们的原则是:对称,平衡,简约(Quaker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balance,classic proportion and simplicity)。这正好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讲究的原则,正是因这一点,贵格建筑家荣杜易才战胜了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家,以他熟知的技术和文化底蕴,赢得了华西协合大学建筑总体设计的投标。他的设计,已被历史证实是非常成功的。

贵格建筑既然是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同期产物,它也就主张保留哥特式,或罗马式,或古希腊的主体稳固结构,反对洛可可或维多利亚的奢华修饰风格。贵格会的被迫大迁徙则让它独创了改良的哥特式的简化结构特色。贵格建筑*讲究对称平衡,它的建筑大多是对称体,多数有新古典主义惯用的中间高、两头低的“山”字形对称。不光是立面,平面布局也是“山”字形或“H”形的对称,又称立体“山”字形对称。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