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林波老师语用教学探索与实践的结集,全书紧扣小语教学的本质——语用,以正反案例片段比照的方式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虚、闹、杂及、得“意”忘“言”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以14个教学实录为例,示范如何进行语用教学,指导学生把对语言的感悟、品味、积累、运用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书对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本然的教学之路富有启示,对一线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让孩子学好语文深有帮助。


【作者简介】

王林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首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百优教师,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小学教学》语文刊、《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封面人物,曾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及*教学设计奖、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近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应邀上课、讲座300多场次。2013年个人专著《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目录

上编 我的语用教学探索

指向“语用”,让每一课都有一得

指向“语用”,让表演与“闹剧”无关

指向“语用”,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同生共长

指向“语用”,让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

指向“语用”,让文本解读更有语文味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谈游记的写作

基于“语用”,让思辨走向深入

基于“语用”,让积累更有意义

基于“语用”,让阅读试题设计更有效

基于“语用”,让课后题焕发活力

基于“语用”,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下编 我的语用教学实践

随文猜读识字凸显编者意图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实录

凸显低段教学特点强化识字写字教学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实录

落实语用,还需凸显年段特点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学实录

随文识字拓展运用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教学实录

语言表达有变化才有魅力

——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教学实录

在想象与表达中感悟诗歌的魅力

——语文出版社A版三年级下册《初春》教学实录

聚焦语言表达,感受人物动作的魅力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教学实录

古今对照,练习表达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欲速则不达》教学实录

从积累走向运用,从赏析走向实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实录

运用中感悟动词传情的魅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成吉思汗和鹰》教学实录

对照中发现表达秘妙,运用中提升语用能力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实录

聚焦语言描写感受表达魅力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实录

关注语言表达,凸显文体特征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

浓浓语文味深深人鸥情

——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免费在线读】

节选

序:用行动成就梦想

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薛法根

对语文,他情有独钟,觉得每堂课都是新鲜的;对同行,他乐于分享,坚持每周一节公开课;对研究,他执着追问,寻找实践的学理依据。他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播下了母语的种子;他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旅中,留下了无数个宝贵的印记!

他是副校长,却依然坚守一线,每周一节公开课,为老师们亲身示范;他坚持带领老师们一起研究,工作室成果丰硕;他是特级教师,却能始终坚持研究,形成了朴实风趣的教学风格;他信念坚定,肩负西部地区教育改革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探索。他坚信,只要有行动,就能成就梦想;只要敢于坚持,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2017年5月,福建厦门,全国十大青年名师的颁奖现场,《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的杨伟主编铿锵有力地朗诵着王林波老师获奖的颁奖词,这段话深深地印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中。林波喜获全国十大青年名师的称号,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他邀我写颁奖词,我欣然答应,并很快写了出来,因为我很了解他。近几年,他的思考,他的探索,他的坚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在大型活动中一同上课,看到他的课一次比一次精彩,状态一次比一次自如时,我打心底里为林波的成长感到高兴。当然,我更清楚,这些蜕变的背后,一定藏着他孜孜不倦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13年8月,林波给我电话,说要出版*本书《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看我有没有时间写一篇序言。那时的我的确忙碌,不过我还是答应了,看到青年教师能够如此勤奋地钻研语文教学,如此自觉地成长,我满心欢喜,更何况,林波还是一位生长在祖国西部地区的语文教师。当时,我细细阅读了林波的书稿,那一刻满心感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思考的力量,一种洞察力与穿透力。于是,我写下了题为《用思想点亮课堂》的短文作为序言。

时隔五年,实践的历练与能量的蓄积让林波的成长更有力量,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近五年来,我们总会在课堂上相遇,除了探讨教学,我们也常常谈到各自的思考与实践。林波说他常常会打开课堂,让老师们走进课堂听课,这一点,我很欣赏,的确,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一种敢于丢丑的心态,要敢于在大家面前呈现出自己*真实、*家常的课堂来。对青年教师而言,林波的做法无疑是*直观的示范,胜过了苦口婆心的讲解,效果自然会更直接;因为要打开课堂,上公开课,有校内外的老师来听课,我想林波必然会下更多的功夫来解读教材,设计教学,这其实就是在逼着自己成长。一个如此自觉的老师,专业上不发展都难,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用行动不断成就着自己的教育梦想,先后成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首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做老师,上公开课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做了副校长,林波还能坚持上公开课,并且每周都上一节公开课,这就实属不易了。其实更让我深感欣慰的是,他的研究很扎实,每次上完公开课,他都能带着老师们做研讨,让听课的青年教师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仅如此,林波的课堂实践总能从老师们的需求出发,有老师说课时划分不好把握,于是,他两课时连上,让老师们明白该如何科学划分课时,让每一课时都精彩;有老师说诗词不好教,于是他执教古诗词,也执教现代诗,手把手教老师们掌握诗词的教学特点,上好这一类课;有老师说刚刚拿到统编教材,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于是林波又开始上统编教材的公开课……这所有的课堂教学研究都共同指向一点:语言运用。这不正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吗?这不正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吗?这不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吗?林波在扎扎实实地实践着,探索着,十足可贵!

书稿中一节节的课堂实录都是在实践中诞生的,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这样的课堂实录一定是既有可读性,又有借鉴性的;老师们的需求与困惑不同,因此林波做了小学六个年级的教学尝试,我们也就看到了更加丰富的课例,无论你在哪个学段从教,这本书都是适合你读的。林波勤于实践,也善于思考,每上完一节课他都会进行深入的反思,同时他还邀请国内知名的专家进行专业的点评,福建的刘仁增,重庆的王小毅,浙江的汤瑾,江苏的费洁,江西的徐承芸,河南的李斩棘……眼前的每一个名字都是响亮的,每一位专家的点评都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这样一本书,我很期待,你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