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是全球知名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王缉思老师,学术研究几十年以来的感悟。书中从安全、财富、信仰、自由、公正这五大目标的视角出发,对全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生活全面巡礼,探讨了不同的政治目标如何影响全球政治版图。书中行文通俗易懂,王缉思老师一边旁征博引,一边融自己几十年研究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看懂当前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


【内容简介】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在宪法条文上都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上却千差万别?经济实力一直领跑的美国,其大部分选民为什么认为自己的国家“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求国家政治改弦更张?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视“现代化”为国家的奋斗目标,但中东国家的许多政治家和公民为什么并不推崇“现代化”,反而推崇政治和社会的“伊斯兰化”?

纵观全球,世界各国社会都以何标准构建政治秩序并追求怎样的政治生活?随着时代的更替、历史的推演,各国政治目标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存在亘古不变的终极目标,值得全人类为之奋斗呢?《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就是对这一话题的集中探索。

作者认为,安全、财富、信仰、自由、公正,是世界政治的永恒主题、基本价值和终极目标。人们追逐权力、创建国家、提倡民主和法治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五大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研究五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区域国别政治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明确国家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拓宽观察世界政治的视野,深入了解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任中华美国学会荣誉会长等。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中美关系、亚太安全。著有《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与李侃如合著)、《大国关系》、《大国战略》等。



【目录】

序言

*章 世界政治的主题与时代

*节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

第二节 时代及其政治主题

第二章 世界政治目标的辨识

第三章 安全

*节 安全的内涵和“安全感”

第二节 传统安全:国内稳定,国际和平

第三节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起

第四章 财富

*节 作为政治目标的财富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财富大爆炸”

第三节 财富在当代世界政治中的角色

第五章 信仰

*节 信仰的种类

第二节 信仰的政治功能

第六章 公正

*节 何谓“公正”

第二节 公正与收入分配

第三节 公正与法治

第七章 自由

*节 自由观念与政治进步

第二节 个人自由所受的政治制约

第三节 当代自由主义及其对立面

第八章 五大目标的相互关系

*节 政治目标的排序和选择

第二节 安全与财富

第三节 安全、信仰、自由、公正的互动

第九章 通向理想国之路

*节 理想国的标准

第二节 永远在路上

注释



【前言】

序言

我写这本小书,实在是不自量力。

这本书的中心议题是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从学术上 说,它可能属于高深的政治哲学范畴,或者应当是政治学理论探讨的问 题。我缺乏写这个题目的学科背景。

我 30 岁那年才上大学本科,学习国际政治专业。此前 10 年当过牧民、农民、工人;再往前,是作为高中生参加了两年“文革”。在成年后 的这头 12 年里,没有读过几本书,更谈不上读过多少世界名著。我 1978年上大学,之后的 40 年里,除学习、教书、写作之外,有 30 年兼做学术单位的行政工作。我没有系统学习过任何社会科学知识,没有出版过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专著,也没有获得过博士学位。因此,写一本涉 及政治哲学问题或政治学理论的书,备感力不从心。

此外,如果谈到学术背景,我的专长原本是国际政治(或称国际关系),特别是当代中美关系。虽说国际政治应当属于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没有学过政治学的人,谈起中美关系等现实国际问题来,完全可以讲得头头是道。换句话说,研究中美关系等现实政治问题,不是非要先读懂政治学不可。我研究过的其他国际关系问题,讲授过的国际政治理论课程,都并非同本书的主题直接相关。谈论“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 这个题目,是“跨界”了。跨界发表意见,通常会让内行人看笑话。

既然知道不自量力,为什么还要写这个题目呢?

*个原因,是我有一些对世界政治的个人感悟,很想同读者分享。 粗略估算,进入国际政治这个领域的 40 年里,累计有 7 年以上我是在国外度过的,包括长期进修、短期讲学、参加会议、自费旅游,先后踏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接触的外国人,既有从高层到底层的政府官员和前政府官员,也有企业家、媒体人士、学者、学生,还有不懂政治的普通人。他们的政治观点从左到右、从激进到温和,五花八门。我尽力了解所接触国家的国情、政情、民情。感触*多的并非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不同社会里的人对国家、信仰、社会组织、家庭等的不同观念。比如, 国外许多穆斯林、犹太教徒、天主教徒、东正教徒、新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对自己宗教的虔诚态度,不到实地感受是难以想象的。从宗教场所参观出来,进入某个中餐馆,看见“招财进宝”的大字招牌和灶王爷 的神像,又是另一番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不同社会的人,生活目标有相同的部分,比如都追求健康,都重亲情,都想多挣钱。但如果谈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精神境界,各国之间、他国同中国的相异之处,就很明显了。我从接触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人,开始了对“世界政治终极目标”的感悟。

我对这个议题的理性思考,发端于对 1993 年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发表的“文明冲突论”的研讨。1994 年我主编的《文明与国际政治》一书,收录了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中国学者对亨廷顿这一理论的评论。1 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焦点不再是意识形态冲突或大国争霸,而是以宗教界定的“文明”之间的碰撞,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当时,中国思想家和学者对这一论点的典型反应是:政治是关于权力和利益的,或者说政治就是争权夺利,尤其是争夺经济利益;国际政治就是国家之间争权夺利,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宗教信仰 问题或同国际政治不搭界,或仅仅是政治斗争的幌子和工具。所以他们认为亨廷顿的论点完全站不住脚。在那个年代,关心国际政治的中国人, 辩论的焦点是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究竟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两大潮流”,还是“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解决”?还有一个辩论的焦点是,世界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 矛盾”“中美矛盾”,还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跟 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似乎完全搭不上边。我那时就感觉到,中国跟许多西方国家、伊斯兰国家在政治话语体系方面有很大区别。话语体系方面的主要区别似乎不在于是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而在于国情、文化和历史经验不同,对政治的终极目标的理解也就大有区别。

很多中国人认为,世界如能保持长期和平和经济高速发展,像今天的中国这样,就天下太平了。但是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政治”不仅仅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许多穆斯林和他们的领导人感觉有一块大石 头压在心头,那就是西方人(多数是信仰基督教的)在世界上占据主导 地位,以势压人,很不公正;感觉受以色列压迫的巴勒斯坦人,虽然也需要安定的生活和物质保障,但更需要公正,要求以色列归还原属巴勒 斯坦人的家园。所以有人要进行暴力反抗,对本•拉登和“基地”组织 表示同情和支持。

美国人*崇尚的目标好像也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自由”。美国前总统布什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发表的演说中声称:“恐怖分 子以其所有的狡诈和残忍来打击自由,因为自由是他们*害怕的——他们理应害怕,因为自由正在进军。”布什所运用的是中国人不容易理解的 一种逻辑:恐怖分子破坏的是安全、和平、稳定、繁荣,与布什所说的 “自由”有何干系?恐怖分子需要的难道不正是从事暴恐活动的“自由” 吗?但是,从小就从教科书里读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所阐述的“四 大自由”的美国公民,都能理解布什的逻辑。

讲出中国人和外国人对政治终极目标的不同理解,是我写这个题目 的动力之一。其实,曾几何时,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也把“革命战争”视为必要而正义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普遍真理。在那时,和平安定不是终极目标,革命才是*崇高的价值。“和平主义”是资产阶级诱使工农群众放弃革命的宣传口号,曾受到列宁的批判。“武装斗争”是1949 年之前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说过:“革命的中心任务和*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2 但是,今天的中国不再强调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而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所以,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政治目标可以是不同的,而 且各个目标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个国家把多少财富花在公民福利上,多少花在国防上,还有多少花在维持社会稳定上,是个政治目标选择的问题。一旦公正和自由可能必须通过暴力去争取,那就只能牺牲和平。在几大终极目标之间,有时间先后的选择,还有同一时间、 同一社会里掌握它们之间平衡的问题。

我研究这个题目的第二个原因,是从自己的业务工作中体会到,外 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根基是国内政治。正如美国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理查 德•哈斯的一本著作的标题所示,《外交政策始于国内》(Foreign Policy Begins at Home)。3 理解国际政治,应当从了解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开始,而不是从外交关系开始。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国际关 系就好比大海上浮动的冰山和冰块上我们能看见的部分,它的运动和形 状取决于海平面之下的冰川和地壳的运动,也就是世界范围和各个国家 内部的社会运动、经济活动、文化底蕴等;如果我们在航行的时候只观 察浮动着的冰块,就不能了解航路上的全貌和风险,甚至有可能像“泰坦尼克号”那样被水下的冰山撞沉。

几年以前,我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做了一个小测验,发现选课的 二十几位国际政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人人都知道亚历山大•温特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美国领军学者,却几乎没有人知道孟加拉国 是 1971 年摆脱了巴基斯坦的统治而获得独立的。在我看来,对国际政治专业的中国本科生来说,后一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重要得多。这不能责 怪学生,只能说我们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存在问题。

改善高等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需要比较好的教材和参考 书,也就是将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结合在一起的著作。遗憾的是, 我没有读到几本在这个交叉领域里较好的中英文著作,所以立志要在这方面写出一两部通俗易懂、适合中国读者的书来,即使不自量力也在所 不辞。本书即是我艰难尝试的*步。

本书虽然篇幅不长,写得很浅显,但涉及的内容很广很深。我在 写作中处处如履薄冰,既不敢偏信古今中外的一家之言,以为是不容推 翻的定见,又不能自以为发现了真理,凭一孔之见而扬扬自得。我不喜欢“述而不作”,仅仅评述名家之论而不阐发个人见解。但是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学术观点还是政治观点,总是有风险的。中国政治 是世界政治的一部分,写作本书的目的,自然也包括希望它对中国政治 建设有点滴的促进作用。我在书中既不刻意回避中国,又无意借谈论国 外影射国内。在谈到中国时,言不及义或未能尽言之处,只能请读者谅解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为阐发自己的看法而引经据典时,都尽量做 了符合学术规范的注释,但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希望 写成一册通俗的政治知识读本。如果能够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书,那就更好了。

本书的完成得益于很多朋友的鼎力相助。萧辉女士为“五大目标” 的理解和定位搜集了大量资料,并且修订了全书的注释。陆宁波女士仔细审读了全稿,除纠正了行文中诸多谬误之外,更对内容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徐贝女士为我安排出许多整段时间用于写作,使我的工作和生活不至于杂乱无章。如果没有中信出版集团编辑的奉献,本书会有更多的缺憾,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

家庭美满,是我本人生活的终极目标之一。感谢妻子和儿子给了我 充分的幸福感和埋头于学术的自由。哥哥、姐姐、弟弟都曾经帮助我渡过生活上的难关,并以各自的成就激励着我。父亲教给我对学术的信仰 和孜孜以求、永不停歇的态度,母亲则教给我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对新生 事物的热情。是家人的亲情和身边无处不在的友情,让我在步入古人所 说的“古稀之年”时,有勇气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免费在线读】

*节 如何理解“世界政治”

整个世界的政治发展趋势和各国国内的政治变化,越来越同中国人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2017 年 5 月,中国在北京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 130 多个国家和 70 多个国际组织派代表参加,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据报道,2016 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 1.07 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

接投资达 145 亿美元。1

中国企业的商业和公民的文化教育、旅游活动范围,其实远远不限于“一带一路”沿线,而是几乎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国在世界上大展宏图的时候,需要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特别是要注意相关国家的国内政治风险对中国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可能造成的冲击。

谈到政治风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处于贫困和动乱之中的国家。其实,发达国家的政治对中国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16 年11 月,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选举结果使大多数美国政治精英和主流媒体大吃一惊,也出乎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观察家的预料。2017 年 1 月,特朗普入主白宫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对世界政治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冲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比如,特朗普政府大幅度削减税收或者提高美元利率,可能加快中国资本外流;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会影响不少正在美国留学、就业的中国公民,打算去美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恐怕也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特朗普政府在对华贸易方面的态度和政策调整,以及是否欢迎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特别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许多中国企业的利益。特朗普政府声称中国要对消除朝鲜核武器承担更大责任,否则就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在几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无数事例说明,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之后,中国人越来越需要关注世界政治。不过,一般人在谈及“世界政治”时,首先想到的是“国际关系”,比如中国同美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的关系,美国对朝鲜、伊朗的政策,等等。几年来,舆论界、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包括钓鱼岛归属、南海争议、美国“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在韩国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纠纷等,也大多属于国际关系问题。国际关 系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尽管这 门学科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成熟,似乎也并不高深,甚至有 人讥讽国际关系学者议论时政的水平还不如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但国际关系热点经久不息,已经深入中国人的脑海,经常引起热烈 讨论,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世界政治”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世界范围内政治发展的总趋势、各个国家和地区内部的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比通常理解的国际关系涉及的领域更深更广。2 比如,2016 年特朗普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属于世界政治范畴。这个问题跟国际关系和美国外交不甚相关,而是美国国内政治发展的结果,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偏好和决策会大大影响国际关系。又如,始于 2011 年北非国家突尼斯、埃及的“阿拉伯之春”,叙利亚难民危机,*势力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制造的暴恐活动,都并不起源于国际关系,而是国别和地区政治演变的结果,同时又作用于国际关系。中国人了解世界政治的需求和眼光,也早已超越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视野,开始聚焦超越国界的全球问题和各国内部政治问题。

自从“文革”结束以来,中国对外求和平、对内求发展,国家越来越富强。同时,我们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政治当然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地方鲜艳夺目,吸引众多游客和投资贸易,有的地方却一时昏暗无光、贫困凋零、腐败横行。为什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国家、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却没有明显缩小?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在宪法条文中都有自由、民主、法治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和指导思想上却千差万别?美国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大经济体,到 2016 年美国经济已经基本摆脱了 8 年前金融危机的阴影,就业率也大幅提高,为什么大部分美国选民却在这时感觉自己的国家“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要求国家政治改弦更张?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都视“现代化” 为国家的奋斗目标,但中东地区的许多政治家和公民不推崇“现代化”,反而推崇政治和社会的“伊斯兰化”,这是为什么?

这本小书想从“政治的终极目标”的角度,对世界政治的多样性和同一性做出一些解释。一方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及其国民,都有一些相同的善恶标准, 比如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向往安定富足的生活。这应当是中国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却会为领土纷争而战,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冲突,为争取自由公正而奋力反抗暴政。这只能说明,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国家、群体和个人会认为有比和平、安定和富足更值得追求的政治目标。由此我们看到,人类政治的终极目标不止一两个,而是多个,它们之间既能彼此融洽,也可能相互矛盾。

在分析政治的终极目标之前,先要理解什么是政治。从古到今,人们对政治有着爱恨交织的矛盾认知。在许多人心目中,政治是一种恶,是一小撮儿有野心的政客之间争权夺利的肮脏交易,充斥着阴谋、暴力、谎言、操纵、腐败。早在 1775 年,英国人塞缪尔•约翰逊就将政治斥为“不过是飞黄腾达的工具而已”。19 世纪英国阿克顿勋爵所说的“权力导致腐败,*的权力导致*的腐败”这一名言至今广为流传。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公然鼓吹,政治领袖为了争夺、维护和扩大权力,可以利用诡诈、残忍和操纵的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