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国外曾国藩论著中*权威的一部,披露大量国外珍贵资料,再现晚清的风云变幻。

作者将曾国藩比作东方的华盛顿!将东西方历史人物所做的比较性研究,观点独特新颖。

曾国藩保卫了国家的完整,哪怕是在大清统治之下,曾国藩给了它苟延残喘的力量,直到帝国的建造者们失去了民心,甚至垮台。当一个较为幸福的中国意识到了这些因素,也许她会再次把荣誉给予军人曾国藩和政治家曾国藩,并承认他是忠诚于服务对象的仆人曾国藩,实践孔子理想的巨人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是国外有关曾国藩论著中*权威的一部。

本书取材比国内学者更要广泛,他们不仅不辞艰难地使用中文史料,而且采纳了大量的外文史料,因此其视野较为开阔,论述颇为新异。如外国的传教士、记者、旅行家与海关官员,都能接触到有关中国这场大规模内战的各种信息。所有这些外国人的见闻和记述,自然也是*手的宝贵史料,但往往以外文出版,因语言的隔阂、版本的佚失和资料的禁锢,是许多中国学者未能掌握到的。

二:将东西方历史人物所做的比较性研究,观点独特新颖。

本书作者没有拿这位湘军首脑与中国历代的伟人做比较,而是效仿日本学者川崎三郎,将之比作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也许这会令中国的读者颇为诧异。他们都曾作为军事统帅立下赫赫战功,都是功成身退,自愿放弃军权;就对国家的贡献而言,华盛顿创立了一个国家,曾国藩则避免了祖国在规模空前的内战中四分五裂;他们的个人品质也有许多相似

之处,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都富有开拓精神,都能吃苦耐劳,而且都得到了待人谦和、心地善良的佳评。

三:从近现代的许多外国学者的相关论著中,都可以看到对于黑尔及他这部著作的高度评价。

例如1937年出版《左宗棠传》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贝尔斯,就声称他的著作大大得益于黑尔博士的这部名著。


【内容简介】

《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曾国藩传记。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前后奋战14年,纵横8省,威震18省,*终在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面对横扫大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白手起家创建湘军,于重重危难中摸索出治军之策、战阵之法,以其韬略智慧历时11年终获胜利。

本书采用近200种亲历者资料,采用大量的真实资料,透彻地分析了曾国藩的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地总结了曾国藩的用兵方略,真实地呈现了晚清政府的分化和主要特征,着眼晚清民政、军事的颓败大局,生动讲述了曾国藩出将入相的非凡一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黑尔(Hail,W.J.):1877年出生,美国耶鲁大学双博士,教育家和历史学家,曾为耶鲁大学海外教育事业传教士。1906年来华,任长沙雅礼学院的历史学教授;于1927年离华回到美国,在俄亥俄州的伍斯特大学任历史学教授。

译者简介:王纪卿,著名文史作家、翻译家。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曾在凤凰卫视、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讲述晚清湘军的故事。主要著作有《湘军》《清末有个左宗棠》《帝国余晖》《湘军为什么这么牛》《我是湖南人》等,其中译著有《左宗棠传》《曾国藩传》《李鸿章传》《袁世凯传》等。《中国血:抗战十四年》是作者参阅百余册抗战史料,历时数年著成的心血之作。


【媒体评论】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

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梁启超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目录】

导 言 曾国藩是远东的华盛顿 / 1

*章 满族人治下的中国政府 / 6

第二章 拜上帝会的组织 / 28

第三章 已被抹杀的领袖 / 45

第四章 从广西到北方 / 63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宗教 / 74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部署 / 92

第七章 曾国藩出山及新军的组建 / 109

第八章 湘军出征 / 124

第九章 太平天国内讧与清廷的失望 / 142

第十章 进军安徽 / 155

第十一章 攻克安庆及战争的重组 / 174

第十二章 外国人与太平军 / 185

第十三章 金陵争夺战及太平军的崩溃 / 205

第十四章 两江总督任上与剿捻 / 222

第十五章 直隶总督任上和曾国藩的晚年 / 231

第十六章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 / 248

第十七章 结语 / 272

参考书目 / 277


【前言】

【免费在线读】

曾国藩是远东的华盛顿

世界性事件的许多细心的观察家认为,19 世纪的任何灾难性事件,就整体的悲惨性和破坏性而言,都比不上太平天国运动。数百个县城被反复攻取,交战双方都有抢掠和屠杀。大城市成了废墟,果实累累的原野成了荒原。伤亡惨重的战斗和更为血腥的屠杀是其进程的标志。它要摧毁大清帝国,把皇帝赶下台。迟至1882 年,S.W. 威廉斯在其《中央王国》一书中如此评述这批造反派:

他们的存在整个就是一场灾难,自始至终只有不幸伴随他们左右,他们未曾付出丝毫的努力来重建已遭破坏的事物,保护残存的世界,或者偿还他们所偷盗的东西。在他们离去之后的土地上,野兽自由地徜徉,在废弃的城镇筑起它们的窝巢。居民忙碌的喧闹声已经止息,取而代之的是野雉飞腾的嗖嗖声。人们一度勤劳耕耘的土地,已被野草或树丛覆盖。银子一千万两一千万两无可挽回地丢失了、毁灭了,幸存者忍受着穷困、疾病与饥馑。除此之外,据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估计,从1851 年到1865 年的整个时期内,足有2000 万人的被害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这场运动之所以蔓延得如此广泛,是因为中国的权力分散和官员无能,而狂热的造反者之所以未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1853 年至1858 年间缺乏领导力量,同时也是因为曾国藩的出现。中国的现代历史把这个人应得的荣耀还给了他,但是外国的观察家们却被一支优秀的小部队所享有的名声所迷惑了。这支部队是由弗雷德里克·汤森·华尔组建的,后来由“中国人”戈登指挥,官兵接受过外国式的训练。他们让这支3000 人的常胜军名传千古,几乎将戈登封为圣徒,却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真正主角淹没于遗忘之中。

窃走曾国藩亲手赚来的名声,却将戈登与李鸿章供奉于历史的祠堂,世上很少见到如此大的不公。曾国藩克服了由于几百年来中国的行政实践而搅得纷乱如麻的困难,很少得到别人的协作,缺乏资金来维护军队,在10 多年中的总开销仅有2100 多万两银子,而且不懂任何兵法,但他却*终实现了镇压这场巨大运动的奇迹。他以清晰的思维、永不丧失的耐心、审慎和常识办成了这件事。他从不担心别人遮蔽他的光辉,他不惜将自己扎扎实实赚来的桂冠送给别人,他把能人吸引到自己身边,用他们的才干来弥补自己在兵法上的不足。曾国藩认真地实践儒学,努力地将孔圣人的品质注入自己的言行,绝不愿意因为偏离忠孝之道而有损颜面或“丢脸”。他直言无隐,诚实无欺,在一个缺乏诚信的时代以诚信为本。

据我所知,一位日本的传记作家比我先行了一步,已将曾国藩比作乔治·华盛顿,而不是比作拿破仑,因为他与后者毫无相似之处。曾国藩的确是远东的华盛顿,他以自己的个人价值,以他对于理性与良心之道的执着追求,通过多年变化莫测、以弱胜强的奋斗,使中国免于分裂与毁灭。当代中国的政论家梁启超声称,曾国藩不仅是在中国的整个漫长历史中十分罕见的那一类人,而且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人物。如果说这个评价过高了,我们至少可以将他放在19 世纪*伟大的人物之列,而不会委屈了其他人。

年轻的“中华民国”有一股甚嚣尘上的声浪,指责曾国藩拥戴异族人的清王朝,支持*专制的君主政体。曾国藩的确如此。君主政治和任何形式的帝国主义,如今在中国和在欧洲一样不受欢迎。然而,曾国藩作古以后,经过了整整一代人,他的同胞们才有了共和理想,如果用这种理想来裁判一个早已逝去的大英雄,是不是有失公允?我们是否应该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曾国藩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环境之中,听一听他代表全国人的普遍信念而发出的声音?这些年轻的批评家除了将对专制政治的厌恶提前了许久之外,还没有考虑到,如果当时没有一个强大而忠诚的人物捍卫帝国的完整,这个国家完全有可能在内战中分裂成多块碎片,*终落入外国人手中,因为当时列强们正在打造各自的帝国。中国一直保持着统一和独立,直到对西方国家采取了另一种态度,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和其他运动被成功镇压下去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是曾国藩及其能干的合作者们带来的。

本书原本是为了获取耶鲁大学博士学位而完成的部分学位论文,在时间上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为了使之更臻完整,我添加了有关曾国藩*后七年生活的概述,主要包括两点:其一是他为镇压捻军所做的准备,使得李鸿章得以迅速地征服这支游击大军;其二是他作为总督在金陵和直隶的事迹。我从其信函中找到的海量资料当中,搜集了指导其生活的重大原则。添加一章来介绍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政府,似乎也很有必要,有助于说明像太平天国这样巨大的运动,是如何星火燎原的。为了完成这些增补和修订,我略去了有关各次战役的许多细节。中国的人名和地名是很难用罗马字来注音的。如今已有几个现存的注音系统。就地名而言,我尽量按照邮局的名单来注音;对于其他名称,则采用威妥玛氏拼音法;但人名和地名都有若干例外。有些名称已经普遍地采用某种拼法,改变其成例未免有纯粹炫耀学问之嫌。

如果本书能有助于西方人公正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为了镇压这场运动而献身效力的那个人,作者便会得偿所愿。不过,这还只是一个开头。在本书涉及的这个历史时期,外交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变得日益重要,对于这个时期的中文资料,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我们长期以来仅仅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时期,这样做是无法充分了解历史的。我要对耶鲁大学的F.W. 威廉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忱,本书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修订时也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他借给我的那些难得的典册与书籍,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还要感谢F. 浅川教授,他在若干翻译工作中为我提供了建议和帮助;以及长沙的G.G. 沃伦牧师,他在若干章节的修改中给了我有益的忠告;还有耶鲁中国分院的左福(音译。——译者)与其他成员,他们帮助我处理了汉语文本。

威廉·詹姆斯·黑尔

1926 年11 月于

中国,长沙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