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连续11年精心打造,获得考生一致好评。分析历年考试情况,提供复习指导和答题技巧。汇集注册建筑师十余年考试真题,根据知识点进行分类解析,对于考试重复题目均有详细标注。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1 9 9 5 ~ 2 0 1 8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的真题共1 4 8 4道题 ( 2 0 0 8年、 2 0 0 9年构造部分除外) .通过对这些真题进行统计,分析了该科目考试中的大纲变化、合格标准、通过率和重复率等情况,总结了应考的注意事项.书中真题按教材章节整理,根据教材、参考书目、现行标准规范和图集给出答案和说明,适于考生在考试前突击复习;本书也可用作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为帮助考生模拟考试,书中附有基于2 0 1 4年、 2 0 1 7年、 2 0 1 8年真题编写的三套模拟试题及答案 ( 习题说明可在真题部分查询) ,涵盖了近年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本书可供参加注册一级建筑师 执 业 资 格 考 试 的 考 生 使 用,对 建 筑 学 专 业 学 生 和 其 他 相 关 设 计 人 员 也 有 重 要 的 参 考价值.
【目录】
目录
前言
A  建 筑 材 料
*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3
第二章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1 6
第三章 水泥 2 3
第四章 混凝土 3 4
第五章 建筑砂浆 4 9
第六章 砖、瓦、石 5 3
第七章 建筑钢材 7 0
第八章 木材 8 6
第九章 建筑塑料 9 6
第十章 防水材料 1 0 7
第十一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1 2 0
第十二章 装饰材料 1 3 4
B  建 筑 构 造
*章 地基与基础 1 6 7
第二章 墙与隔墙 1 8 0
第三章 楼、地层 2 4 2
第四章 楼梯与台阶 2 7 0
第五章 屋顶 2 8 3
第六章 门窗 3 2 0
第七章 变形缝及抗震设施 3 4 0
第八章 其他 3 5 0
C  模 拟 试 题
2 0 1 9年度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一 建筑材料与构造 3 6 3
2 0 1 9年度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二 建筑材料与构造 3 7 5
2 0 1 9年度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三 建筑材料与构造 3 8 7
参考答案 3 9 8
参考规范、规程 4 0 0
参考文献 4 0 2
【前言】
前言


在各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注册建筑师考试不仅考试门次多、强度高、时间长,还以其难度大和极低的通过率而著称,因此也被称为 “ 含金量”*的考试.自1 9 9 5年11月首次在全国进行注册建筑师考试以来,至今已经进行了 20 次,因考试时间调整、大纲修订、题库更新、注册管理工作调整等原因, 1996年、 2002年、 2 015年、 2016年各停考一次.在网络讨论中,考生普遍反映试题的难度很大,通过率极低。表 1 提供了自 2003~ 2008年辽宁省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报名及通过情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截至当年为止, 9门科目全部通过的人数*多的2007年,也只有6.93 %.这个数据和当时广大考生的感受是比较接近的。
2005年第5期 « 建筑学报»发表的原建设部执 业 资 格 注 册 中 心 赵 春 山、郭 保 宁 关 于 注册考试的文章?中,选择了20个省市区、 210家设计单位 ( 其中甲级153 家、乙级 57 家) 、具备报考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条件的7007人 ( 其中已全部通过考试1621人)进行调研,并对报考、通过情况等进行了分析.该文章显示,参与调研的 “ 已报考的 3860 人中,全部通过九科考试的人员共有1621人,平 均 通 过 率 为42 %” 。由 于 选 择 的 样 本 为 甲、乙 级 设 计 院的在职建筑师,因此,该文章中的 “ 平均通过率”和本书的通过率在概念上是有所区别的。
无论如何,这样低的通过率,与我国建设市场 (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 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其不符的.应该承认,作为维持整个建筑行业执业水准的重要措施,注册建筑师考试尽管会出现在个别年份、个别科目上降低标准的情况,但在整体难度上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太大。 2008 年 2月,原 人 事 部、原 建 设 部 办 公 厅 下 发 通 知,将 一 级 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由原来5年调整 为 8 年。 2004~ 2007 年 各 年 度 各 科 目 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分别延长到8个考试年度,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主管部门应对人才短缺现状和考生呼声的一种举措。
在6门知识题的考试科目中,建筑材料与构造更是因其难度大、知识点多和通过率低而成为许多考生通过注册考试的 “ 拦路虎” 。据统计, 2 0 1 4年全年考试中,建筑材料与构造的通过率仅为1 9.5 4 % ( 见表2 ) ,是知识题中*的。
1 . 要求更 加 宽 泛 的 新 考 纲 . 2 0 0 2 年 修 订 的 考 试 大 纲 中 , 对 该 科 目 的 要 求 为 : “ 了 解建 筑 材 料 的 基 本 分 类 ; 了 解 常 用 材 料 ( 含 新 型 建 材 ) 的 物 理 化 学 性 能 、 材 料 规 格 、 使用 范 围 及 其 检 验 、 检 测 方 法 ; 了 解 绿 色 建 材 的 性 能 及 评 价 标 准 , 掌 握 一 般 建 筑 构 造 的原 理 与 方 法 , 能 正 确 选 用 材 料 , 合 理 解 决 其 构 造 与 连 接 ; 了 解 建 筑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的构 造 节 点 及 其 对 工 艺 技 术 精 度 的 要 求 . ” 与 旧 版 考 纲 的 主 要 区 别 在 于 : 在 材 料 部 分 , 增加 了 对 新 型 建 材 和 绿 色 建 材 的 要 求 ; 在 构 造 部 分 , 增 加 了 对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的 要 求 .2 0 0 3 年 以 后 的 考 题 中 , 这 些 变 化 都 有 所 体 现 . * 近 几 年 的 考 题 中 , 绿 色 、 节 能 和 环 保已 经 成 为 十 分 重 要 的 考 查 内 容 . 另 外 一 个 变 化 就 是 , 越 来 越 多 的 题 目 不 再 是 直 接 针 对基 本 概 念 或 单 一 的 规 范 条 文 , 而 是 综 合 了 相 似 或 相 关 的 知 识 点 . 这 对 考 生 复 习 时 的 综合 和 熟 练 程 度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2.稳 定 的 合 格 标 准 . 2 0 0 1 年 之 前 , 与 其 他 知 识 题 一 样 , 建 筑 材 料 与 构 造 的 合 格 标准 也 是 6 0 % ( 共 1 2 0 题 , 7 2 分 ) . 2 0 0 3 年 起 , 由 于 题 库 更 新 和 试 题 难 度 增 加 , 当 年 的合 格 标 准 降 低 为6 6 分 ( 5 5 % ) . 自2 0 0 6 年 起 , 合 格 标 准 又 逐 渐 恢 复 到7 2 分 ( 见 表3 ) ,其 他 的 知 识 题 科 目 也 都 执 行 了 6 0 % 的 合 格 标 准 . 2 0 1 1 年 后 , 考 试 中 多 门 知 识 题 科 目 减少 了 考 题 数 量 . 其 中 , 建 筑 材 料 与 构 造 的 题 目 由 1 2 0 道 变 为 1 0 0 道 , 但 6 0 % 的 合 格 标准 仍 旧 维 持 不 变 . 根 据 注 册 委 员 会 对 考 试 整 体 通 过 率 的 一 贯 要 求 , 可 以 预 测 , 如 果 没有 题 库 更 新 、 规 范 与 大 纲 调 整 等 重 大 因 素 的 影 响 , 6 0 % 的 合 格 标 准 将 持 续 下 去。
3.有所改善的低通过率. 1 9 9 5年全国首次举行注册建筑师考试时,建筑材料与构造的通过率为2 2 .8 %,其 中 浙 江 省 为 4 4 .7 9 %; 2 0 0 3 年, 浙 江 省 5 0 2 名 新 参 加 考 试 的 人 员 中,只有4 2人通过了建筑材料与构造考试,通过率为 8 .3 7 %?.从内蒙古自治区 ( 2 0 0 4 ~ 2 0 0 6年)和云南省 ( 2 0 0 4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该科目的平均通过率仅有1 1.1 5 %.表4所列辽宁省2 0 0 3 ~ 2 0 0 8年该科目考试的情况?所示, 2 0 0 3 ~ 2 0 0 6 年的通过率同样较低,平均通过率为1 5 %. 2 0 0 7年之 后,辽 宁 省 该 科 目 的 通 过 率 有 了 较 大 幅 度 的 提 高, 但 仍 旧 在 3 0 %以下。
4.试题分布的规律性. 通过对1 9 9 5 ~ 2 0 0 7年 ( 见表5 ) 、 2 0 1 1 ~ 2 0 1 8 ( 见表6 ) 的试题进行统计后 可 以 发 现: 建 筑 材 料 和 建 筑 构 造 两 门 课 程 的 题 目 分 布 上 基 本 维 持 平 衡, 尽 管2 0 0 4 ~ 2 0 1 0年间构造题目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但在2 0 1 1年之后又恢复了平衡.当然,其中个别题目,如涉及建筑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的一些题目,放在材料或构造中都是可行的。
分析表中的试题分布,还可以看出:在2 0 0 7 年之前,材料部分的考题每年会对不同的章节有所 侧 重. 例 如, 1 9 9 5 年 的 “ 混 凝 土” , 1 9 9 7 、 2 0 0 3~2 0 0 6 年 的 “ 装 饰 材 料 ” , 1 9 9 8 年、2 0 0 1年的 “ 砖、瓦、石” , 1 9 9 9 年 的 “ 防 水 材 料” “ 绝 热 材 料 和 吸 声 材 料” 以 及 2 0 0 0 年、2 0 0 3年的 “ 建筑钢材”等章节,题 目 数 均 超 过 1 0 道.而 2 0 1 1 ~ 2 0 1 8 年 的 材 料 试 题 分 布 则表明,“ 装饰材料” 、“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和 “ 建筑钢材 / 金属” 成为考题数量*多的三章.在构造部分则以 “ 墙与隔墙”和 “ 屋顶”两章作为考试的重点,每年题目数均超过构造部分题目的一半.另外,在考试题目所涵盖的知识点分布、规范引用、题型设计、答题技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读者可以在复习过程中仔细揣摩.
5.较高的重复率?.表7和表8分别为1 9 9 7 ~ 2 0 0 7年、 2 0 1 1 ~ 2 0 1 8年建筑材料与构造重复试题的分布情况,该统计将当年与以往各年的考题重复和知识点重复加以累计,并在考题编辑中进行合并.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内容:
( 1 )除1 9 9 7和2 0 0 3年, 2 0 0 7 年 之 前 历 年 的 考 题 重 复 率 均 大 于 2 0 %,平 均 为 3 1 ? 4 %,*的2 0 0 7年达4 3 ? 3 %.而2 0 1 1 ~ 2 0 1 8年的平均重复率为3 2 ? 2 %, 2 0 1 8年达到6 2 %。
( 2 ) 2 0 0 7年之前,单个知识点的重复次数*多达8次,重复超过6次的考题共有1 7道题目,相应的知识点为:混凝土的性质、特细砂配制混凝土的措施、承重空心砖的*小强度等级、冷轧扭钢筋的合理应用范围、夹丝玻璃是防火玻璃、大漆的特性、确定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的依 据、轻 钢 龙 骨 石 膏 板 隔 墙 的 耐 火 极 限、住 宅 区 道 路 及 停 车 场 的 构 造 做法、地面垫层做法、室外混 凝 土 伸 缩 缝、屋 面 防 水 分 级 及 三 毡 四 油 做 法 适 用 于 Ⅲ 级 以 下 屋面、卷材防水的泛水构造、刚性防水层的构造、架空隔热屋面、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的做法、铝合金门窗与墙体的连接。
( 3 )而从2011~2018年出现过的考题来看,重复超过6次的知识点共2 8个,为建筑材料分类、常见材料的密度、绿色建材、气硬性胶凝材料分类、高强度水泥的掺合料 ( 硅灰) 、大体积混凝土选用水泥、常见树种的各类强度比较、钢材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钢材的有害元素及其影响、常用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生产岩棉的主要原料、钢化玻璃生产工艺、防水混凝土主体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地下室窗井做法、地下室变形缝构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使用条件、防潮层的位置及做法、常见隔墙的耐火极限、安全玻璃的使用高度及尺寸、玻璃幕墙密封胶、地面混凝土垫层的伸缩缝、透水路面、各种屋面的坡度、架空隔热层构造、轻钢龙骨吊顶构造、顶棚材料选择 ( 燃烧性能为主) 、常见楼梯踏步尺寸、多层砌体的局部限制尺寸。
( 4 )从章节分布来看, 2 0 0 7年之前,材料部分的 “ 混凝土” “ 砖、瓦、石” “ 建筑钢材”“ 装饰材料”等章节累计重复题目数均超过1 5道,和试题分布规律相吻合;但重复率*的章节则依次是:“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砖、瓦、石”“ 木材” .而2 0 1 1 ~ 2 0 1 8年,“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钢材” “ 装饰材料” “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四个章节的重复题目超过1 0道;重复率较高的章节依次是: “ 建筑钢材”“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和 “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均超过4 5 %。
( 5 )在构造部分, 2 0 0 7年之前是 “ 墙与隔墙” “ 楼地层” “ 屋顶” 和 “ 门窗” 四章的重复题目数较多,每年均有重复的 考 题 或 考 点,且 重 复 率 相 对 比 较 接 近; 2 0 1 1 ~ 2 0 1 8 年,重复题目数较多的章节为:“ 屋顶”“ 墙与隔墙”“ 地基与基础” ;章节重复率较高的章节则依次是 “ 地基与基础”“ 屋顶”“ 楼梯与台阶”和 “ 墙与隔墙”。
上述分析,尤其是考试的规律性和重复点较高的特点,对于把握考试特点、制订复习计划和应试策略非常重要.这也是本书编辑时的一个主要目标.此外,建议考生在复习 “ 建筑材料与构造”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册考试应以学习为目的. 注册建筑师考试是对建筑师综合知识和执业能力的考核,因此所涉及的科目和内容都非常广泛.只有充分认识到备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客观地针对要求进行准备.这是很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单就通过 “ 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考试而言,仅仅掌握学校教育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 —诸多新材料及规范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从建筑师执业的角度来看,对材料和构造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会给建筑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2.复习 “建筑材料” 应以教材 为 本. 湖 南 大 学、天 津 大 学、同 济 大 学、东 南 大 学 四 校合编的 « 建筑材料»( 第四版, 1 9 9 7年)在高校中使用较为普遍 [ 为便于和其他同名书目区分,本书简称 « 教材» ]。此书于2002年再版时更名为 « 土木工程材料» .[ 本书中引用时简称 « 新教材»] . 2 0 0 7年前材料部分的考题中,有超 过 一 半 都 可 以 在 « 教 材» 中 找 到 答 案,约1 / 4的题目是从 « 建筑材料手册»( 本书中简称 « 手册») 中选取的,只有很少比例的题目来自于规范及其他参考书目.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解、吃透教材上来.参考书目中列出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校主编或符芳主编的 « 建筑材料» ,也可替代 « 教材»使用.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 1 )每年常常出现的1或2道偏题,多分布在材料部分.这可能会对考生的情绪造成影响,但从考试的*终结果来看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 2 )近年来,有不少材料的题目直接来自规范和 «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品选用技术 ( 建筑?装修)»( 本书中简称 « 技术措施:产品» ,共引用3 7次) ,值得关注。
3. 复习 “建筑构造” 需以规范为纲. 与材料不同,构造部分的复习,不应以教材为主,而要将重点放在规范上来.统计下来, 2007年前,直接从规范中提取考点的题目约占构造部分考题总数的2 / 3。为了帮助考生区分重点,本书的参考文献按参考数量多少为序列出了考题说明中出现的主要规范 ( 有三道及以上的题目涉及) 3 4本.其中,超过2 0道题目的8本为核心规范,*好能烂熟于胸 ( 理解规范条文及条文说明并记牢) ;超过5道题目的1 1本为重点规范,*好能详细了解.此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2009年版,本书中简称« 技术措施:建筑» ,共引用65次) 、各标准图集 ( 本书引用时简称 « 图集»)和 « 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二版,本书简称 « 资料集-×»)则是构造部分考题的另外三个主要来源。
4.对照真题复习. 尽管 “ 建筑材料与构造” 考 试 所 涉 及 的 内 容 十 分 繁 杂,但 深 入 复 习后会逐渐理清其中的脉络.由于历年考题的重复率较高,本书以 « 教材»的结构进行编辑整理,将考查的知识点融 入 真 题 的 分 析 和 说 明 中,以 便 于 对 照 教 材 和 规 范 复 习. 简 言 之, 了解、熟悉真题的作用,除了能提升信心,更重要的是总结并掌握好知识点。
本书共分真题与说明、模拟试题与答案、参考文献三个部分。
本书将真题分为材料和构造两部分,依据教材中各章节的顺序列出了1995 ~2018年间的真题 ( 其中, 2008 年、 2009 年 仅 材 料 部 分) , 共 计 收 录 真 题 共1484道 ( 其 中 材 料 部 分741道、构造部分743道,各章节分布情况见表9 ) ;每道题目的后面注明该题的年份及题号( 表示方法:[ 年份-题号]) ,并已将考题或考点重复的题目进行整理合并.答案和说明紧随题目列出,并尽量注明题目的出处,以便于查找相关知识点。
由于许多规范都已 经 进 行 了 较 大 的 更 新,此 次 修 订,对 于 因 此 而 “ 出 错” 或 不 符 的 题目,有些予以删除或合并;有些则对题目进行修改以符合现行规范;有些则在说明中根据考试当年执行的规范给出解释,并对相应的新规范予以说明,以便读者比对、理解。
模拟试题部分是按考试试卷格式的排版,分别依据2014年、 2017年、 2018年的真题和各章重要考点的分布状况编辑而成,每套题目均为1 0 0题.建议考生在复习完全书后进行自测,以回顾各部分的知识点是否掌握扎实.模拟试题只给出了答案,绝大部分题目的详细说明,可在相关章节查询。
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了主要的参考书目和规范,并注明*规范及其所替代规范的编号,以便查阅.书中的真题,多是 热 心 网 友 在 A B B S ( h t t p : / / w w w. a b b s.c o m. c n ) 、X D C A D ( h t t p : / /w w w.x d c a d.c o m)和建筑新时代 ( 原 网 址 为 h t t p : / / w w w. j z c a d . c o m,现 已 关 闭) 网 站 上 发布的.书中采用的部分规范、图集等的电子版是在 “ 众智软件” 的网站 ( h t t p : / / w w w.g i s Gr o a d.c o m)中下载的。
本书编写期间,中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刘峰先生为本书提供了宝贵建议,陈兵、林峰等同事协助完成编辑和校对工作;王琳萍、王颖轶、刘雷超等参与了部分文字录入和图样绘制工作.王韧、曹永康、孙洪刚、范文兵、马文军、李朝阳、张健等诸多同事的热忱帮助,与陈凌、舒超、王坚锋、余治国、吴杰、郭春胜、吴月涛、金晔等校友的讨论和家人的一贯支持,也为完成本书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自2007年版以来,田东彬、肖金贵、 p z y9902 、 z m a3000 、 l i v y z h a n g 、B . B a l e i等读者来信提供 了 具 体 的 意 见 和 支 持,A B B S 上 的 s u p e r l h y 、 南 萧 亭,X D C A D 上 的 慢 慢 长 大、y u a n k u n 1973 、 y i z h u l a n 、 z d h4867229 、 c c s t ,建筑新时代上的r k 3 5等网友对题目进行了指正,胡同舟先生提供了2 0 0 7年真题,姚军先生提供了自己记录整理的2 0 1 1年真题,建筑新时代上的黄连、熊 妹 妹、z m f l o r a 、J S H Z D J237 、 F E N G M I A O420 和 A B B S 上 的 w o l f_s o n g y 、 w a x g o u r d 、m y a r e m e 22 、w w 蜗牛 w w 、火龙1217 、烤煎煮尸、A i l e e n 0503 、海旭等网友先后发表了2008 ~2017年的真题; 2017年设置 Q Q 群以来,群中李小云、蓉城41 26 、伍动摇佰等考友就考题解答给出了宝贵的建议,所有这些,都为图书顺利出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错漏之处难免,敬请批评指教.有关本书的任何疑问及建议,欢迎加入 Q Q 群 ( 群号:6197 25834 )进行讨论,也可发邮件至z h i y e z i g e2 008 @163. c o m。
*后,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编 者
2 0 1 8年1 0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