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

孩子再不阅读,考试连卷子都做不完!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 温儒敏

◆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指出:要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本书系全方案帮助学生实现这些阅读目标。

◆ 名著阅读课程配套设计,阅读导引•阅读进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专题讨论多管齐下,破解全国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名著阅读难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

◆《论语》的不朽意义就在于它所倡导的精神是全人类共同认可和追求的,它是至高精神世界的引领者,也是现实生活经验的指导者,它是所有时代读书人的之书。

◆阅读指导、详细注释、全文翻译,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 优选版本,环保纸张,精良印刷,提升文学名著阅读品味。

【内容简介】

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系•《论语》(七年级上),针对初中生学习要求和能力发展特点,为初中生量身打造的阅读指导读本!针对初中语文教材特点,进行贴心的“名著阅读课程化配套设计”:阅读导引•阅读进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专题讨论•延伸阅读,多管齐下,破解全国普遍存在的中学生名著阅读难题!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论语》文字简约,语言通俗,意蕴宏富,是一部先秦说理散文的典范作品。


【作者简介】

《论语》虽然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但作者是谁无从查考。据历代学者研究认为:《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由曾参的弟子完成*后的编订工作。


【媒体评论】

其文辞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穆

无论从思想或是从艺术的观点看,《论语》都是一部绝妙的书,可以终身咀嚼,学用不尽的。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朱光潜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的奇迹。这个奇迹中*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现代文化学者、散文家 余秋雨


【目录】

阅读指导

阅读提示

阅读指导

阅读延伸

*篇学而
第二篇为政
第三篇八佾
第四篇里仁
第五篇公冶长
第六篇雍也
第七篇述而
第八篇泰伯
第九篇子罕
第十篇乡党
第十一篇先进
第十二篇颜渊
第十三篇子路
第十四篇宪问
第十五篇卫灵公
第十六篇季氏
第十七篇阳货
第十八篇微子
第十九篇子张
第二十篇尧曰

《论语》对后世的影响


【免费在线读】

*篇学而
【题解】本篇为全书首篇,共十六章,以谈论学习和修养为主,也有少量论政的内容。开宗明义表现了孔子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宋儒朱熹称此篇所记都是“务本”的内容,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④。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⑤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①令:善。令色,讨人喜欢的脸色。②贤贤:尊重品德;易色:不重视容貌。③致:竭尽,尽忠。④主:以……为主。主忠信,即以忠信为处世标准。⑤终:父母的死亡;远:祭祀。慎终追远,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祭远代祖先。⑥由:遵守;之:指礼。小大由之:大小事均由礼来衡量。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令人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一位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吗?”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要专心致力于根本之事,根本确立了,道义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心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用心温习了吗?”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谨慎、认真负责地处理工作,诚实无欺;要节约财物开支,爱护部下官吏;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期间进行。”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出门就要敬爱兄长;要谨慎少言,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若还有精力,就再去学习学问吧。”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侍国君,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说话要诚实且讲信用。这种人,即便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孔子说:“君子如果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到的也不会牢固。做人要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慎重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虔诚地追奠祭祀远代祖先,这样做,自然会使老百姓趋向忠厚朴实。”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谨、节俭和谦逊来了解政事的,他老人家获知政事的方法,大概与别人获知的方法不同吧?”孔子说:“当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说他长年不改变父亲所坚持的好的道德准则,就可以说他做到孝了。”有子说:“礼的运用,以遇事做到和谐、恰当*为可贵。以前圣明君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他们小事大事都以礼来衡量,都做得恰到好处。但是,如有行不通的时候,便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地求取,不用一定的礼法制度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有子说:“所守的诺言符合义,许下的诺言就可以实现。态度的恭敬符合礼,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亲密的人,就有可能靠得住了。”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过于饱足,居住上不讲究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向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并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子贡说:“贫穷却不去谄媚、奉承,富有却不自大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是还比不上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又崇尚礼节的。”子贡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
像对骨、象牙、玉石的加工一样,要不断切、磋、琢、磨。’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过去的事就能知道未来的事,你已能举一反三了。”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