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位激进的文学革新者,主张自由支配语言,创作别具一格的“楼梯诗”中国读者极熟悉同时也是被误解极深的一位诗人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马雅可夫斯基诗歌70余首。作为20世纪世界诗坛*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恰逢其时,对现代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时刻投身其中。以叛逆的姿态、“在场”的资格和高扬的激情,在20世纪来到人间之际录下了时代公共的和个人私密的心跳和脉搏。在创作中,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诗人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他在创作中爱新造词汇和派生词,拒用常规的诗语组合,代以出人意表的全新组合。因此,他独创了别具一格的“楼梯诗”: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固然其中仍潜在“扬抑”“抑扬”等音步节奏,但源自谣曲和民歌的“重音诗律”因素更占优势。他的诗歌语言体现开创气概、粗犷力度和敏感的内心抒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俄罗斯诗人,剧作家,20世纪世界诗坛上是*著名的诗人之一。 译者:飞白,云南大学外语系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媒体评论】
马雅可夫斯基以他高速的脚步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现代,他还将久久地在某个转折处等待我们。——[俄]茨维塔耶娃
【目录】

目录

1912——1916年

你能吗?

给你们尝尝!

听我说!

尽管

小提琴有点神经质地

穿裤子的云(四部曲)

法官颂

吃喝颂

我是怎么变做狗的

贪污颂

我对他的态度(尤其似颂)

河畔点滴

小莉莉!(代邮)

月夜即景

致俄罗斯

1917——1921年吃你的波罗蜜

左翼进行曲(给水兵们)

梁赞农民谣

国王与跳蚤的故事(该跳蚤本名邓尼金)

马雅可夫斯基夏日在别墅中的奇遇

肉市大街·婆娘·全俄规模

1922——1924年

我爱

开会迷

青年近卫军

125周年纪念

塔玛拉与恶魔

不准干涉中国!

1925年

登上旅途

魏尔伦和塞尚

咖啡馆

告别

大西洋

梅毒

热带(维拉克鲁斯———墨西哥城途中)

百老汇

姑娘和乌尔沃什大厦

正人君子

布鲁克林大桥

回家去!

1926年

致谢尔盖·叶赛宁

和财务检查员谈诗

致无产阶级诗人

赠耐特同志———船和人

敖德萨港口两艘登陆艇的对话

我这本诗画讲大海和灯塔

1927年

如果我大闹申格力教授的课堂,我在公开审判中的辩护词

*好的诗

奇迹!

好!(十月的诗篇)长诗选段

1928年

喀山

为了好住宅等了又等!希望盖房子又好又省!

我们的国土多么富饶

宁肯薄些,但要好些

舔功

无事生非的人

略论口味不同

从巴黎致函科斯特洛夫谈谈爱情的实质

给塔姬雅娜·雅可夫列娃的信

说的是故事,几乎是真事

1929—1930年

他们和我们

巴黎女人

美人(大歌剧院开幕有感)

苏联护照

记赫列诺夫谈库兹涅茨克工程和库兹涅茨克人

喊出*强音(长诗的*序诗)

爱?不爱?我折断我的双手(未完成的诗之一)

你大概躺下了……(未完成的诗之二)

我知道诗的威力(未完成的诗之三)


【前言】

译 序

符拉季米尔·马雅可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Маяковский,1893 -1930),在20世纪世界诗坛上是*著名的诗人之一。他还是艺术多 面手:他画插图、主编刊物、创作戏剧、编导和主演电影(那还是 电影艺术初创、卓别林刚出道之时)。

20世纪作为一个空前巨变的世纪载入历史。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发展到20世纪出现惊人的突飞猛进,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活各 个方面,甚至导致了人的异化;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则引发了重 重危机乃至世界大战。在此背景下,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异 军突起,紧接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开始一场空前规模的社会 实验和探索,揭开了世界历史新篇章。而马雅可夫斯基是特别敏感 的诗人,他恰逢其时,对现代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时 刻投身其中,以叛逆的姿态、“在场”的资格和高扬的激情,在20 世纪来到人间之际录下了时代公共的和个人私密的心跳和脉搏。

马雅可夫斯基1893年生于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格鲁吉亚库塔伊西 省巴格达地村一个护林员家庭。十三岁时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卖光桌椅板凳,带着三个孩子(他和两个姐姐)来到莫斯科,靠给大学生包饭和每月区区十卢布抚恤金艰难度日。马雅可夫斯基上到中学五年级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大学生们影响下,少年马雅可夫斯基读了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著作,十五岁就加入社会民主工党(布 尔什维克)并被选入莫斯科市委,做了一年地下工作。曾先后三次 被捕,*长的一次在单人牢房坐牢十一个月,利用这段时间他倒读了不少文学书,并在狱中创作了整整一本诗集。后来他自认为写得很糟,模仿象征派风格而缺乏创造性,“感谢狱吏们在我出狱时把它没收了”。

出狱后经认真考虑,马雅可夫斯基选择了脱离党的工作,转而学诗学画。他进实用美术学校(因这里不需要政审就能入学),结识尔柳克、赫列勃尼可夫等朋友,1912年共同发表俄国立体未来主义宣言,出版*本未来主义诗集《给社会趣味一个耳光》。1914 年马雅可夫斯基等被逐出学校,几个诗友开始周游各地,到处朗诵诗和演讲,经常挨饿,露宿林荫路上,且不断有诗作发表。1915年结识莉莉亚·布里克和她的丈夫奥西普·布里克,他在奥西普帮助下出版了早期代表作长诗《穿裤子的云》。

1917年俄国爆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马雅可夫斯基积极投身革 命,并在武装起义指挥部见到过列宁。之后,在列强武装干涉苏维埃俄罗斯与国内战争的*艰苦时期,他参加“罗斯塔”即俄罗斯通讯社工作,日以继夜地绘制数以千计的巨幅宣传诗画,张贴在当时全空(没有商品)的街边橱窗里,称为“罗斯塔之窗”。

未来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激进反传统的流派,1909年 发轫于意大利,影响扩散到多国,在俄国取得的成就*,马雅可夫斯基后来成为俄国未来主义主要代表诗人。1923年马雅可夫斯基 组织领导未来主义文艺社团“左翼艺术阵线”(ЛЕФ,音译“列 夫”),主编《列夫》杂志,参加者有帕斯捷尔纳克等诗人。

这些年轻的未来主义者偏爱现代科技、速度和力量,标榜离经 叛道,掀起一场诗歌语言革命。之前,主导白银时代诗坛的象征主义把词语看作暗示和导向神秘彼岸世界的象征符号,未来主义对象征主义发动反叛,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联手,致力于恢复“词自身”给人的新鲜感受。他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未来主义和以罗曼·雅各布森、 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形式主义相配合,通过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结构主义的演绎发展,对现代语言学发生重要影响,*终导致20世纪人文学科的“语言学转向”。

各国未来主义者的政治倾向不同。意大利未来主义在马利奈蒂 带领下走向法西斯主义,而马雅可夫斯基领军的俄国未来主义左翼 (立体未来主义)则坚决投身社会主义革命,成为未来主义中影响* 大的一支。对于批评者不分青红皂白的批判,马雅可夫斯基辩驳道: “批评家们混淆了不可混淆的事物,为了一个自称未来派者的罪过而 追究整个流派。为了橙子皮厚而责骂杏子,仅仅因为二者都是果 子。”他认为只有“材料的形式上的加工”是各国未来主义间的共同点。而事实上就连形式也同中有异。

未来主义诗艺突出强调形式创新,以此体现时代的剧变和突入 未来的精神,所表现的当然不仅仅是形式。天才革新家马雅可夫斯基的表现手法包括夸张、变形、出人意料的拼接和逆反,令人耳目 一新。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奇幻荒诞,游走在现实与梦幻的边缘。他和卡夫卡1915年不约而同地发表了《我是怎么变做狗的》和《变形记》这两篇天才作品,都通过变形的隐喻,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人被异化的命运悲剧(由此也能见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相通之处)。因作者的性格差异,马雅可夫斯基在《我是怎么变做狗的》中表现对被异化的不甘,而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表现对被异化的逆来顺受,但两篇作品的主人公都同样陷入了人际无法沟通全然孤立的困境。

在词语革新方面,马雅可夫斯基着力清除用俗用滥了的“诗意”词汇,而把大量现代口语、俗语、新词语(如“税率”、“财务检查员”、“苯胺紫”)纳入诗中,他爱新造词汇和派生词,拒用常规的诗 语组合,代以出人意表的全新组合。他的诗歌语言体现开创气概、粗犷力度和敏感的内心抒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但在新造词语方面他不像赫列勃尼可夫走得那么远,赫列勃尼可夫造词往往完全摆脱指称意义而走向非理性,成为不可读解的音响游戏,因强调词语至*,结果反成“失语”。马雅可夫斯基的词语革新变形有很好的 陌生化效果,却都是可以读解的。

马雅可夫斯基在格律上突破传统,他的诗气势浩荡,含有剧烈 运动和突然休止,若填入传统诗律的框框,“就挤破了”。因此他独 创了别具一格的“楼梯诗”: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固然其中仍潜在“扬抑”“抑扬”等音步节奏,但源自谣曲和民歌的“重音诗律”因素占优势。因采用楼梯诗形式,他诗中波浪化的节奏在视觉上也得到了直观呈现,尤其适合朗诵的需要。

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形式因中译文可以重现,在我国已广为人知且为许多诗人所采用。但是马雅可夫斯基式的押韵,作为其诗艺更鲜明更重要的特色,却难以通过译文重现,因而在我国鲜为人知。所以要着重说明一下,以免抹杀了这位“奇句险韵的制造家”。

未来主义者都特别重视词的音响,而马雅可夫斯基做诗的功夫 则聚焦在韵脚上。他经常心醉神迷,一天到晚嘴里念念有词地寻找 和试验新奇的韵脚。他形容吟诗找韵之难,就像居里夫人提炼镭一 样(从几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为什么如此难呢?原 来他拒绝已被用俗用滥的韵脚,他声称“我所押的韵几乎总是异乎 寻常的,起码是在我之前无人用过,并且在韵书里也没有的”。

世界上真有“无人用过”的韵脚吗?这又需要专门解释了,原来马雅可夫斯基用韵完全超出我们所谓“合辙押韵”的概念。他惯于把*有特色的字眼(如人名地名、外语词等)、*冲击力的字眼或“诗眼”放在行末(为此往往采用倒装句法),并押上巧妙的韵,即把多音节词或整个词组都押上元音辅音复合谐声的韵。 由于汉语一字一音节的性质,这种“韵”在中译文中几乎无法仿制。碰上 运气好可能模拟一二,如:“加利费———喝咖啡”,“莱蒙托夫———还 真托福”,“布鲁塞尔———加塞儿”,“塞尚———官衔直上”,“大西 洋———不像样”,“yes———也是”等,但巧妙程度总比原文略逊一筹,而要仿照马雅可夫斯基原文那样全面应用,则根本没有可能。马雅可夫斯基自己也说:“译诗是难事,译我的诗尤其难”,“只有融会贯通原文语言才能领悟其妙趣,它像文字游戏一样,几乎是不可 译的。”

为了寻找巧妙的谐声韵,马雅可夫斯基花费大量劳动,他认为 “*天才的一着是不能在第二盘棋的同样形势下重复的。只有出人意 外的棋才能战胜对手,和诗里出人意外的押韵完全一样”。“为了搜 寻出人意外的韵脚我花去我的全部时间。我每昼夜在它们身上花十 到十八个小时,嘴里几乎永远在念念有词。因为在这方面全神贯注, 诗人总以心不在焉惹人笑话。”“那种我正在捕捉但还没有揪住尾巴 的韵脚弄得我整天不得安生,说话不知其意,吃饭不知其味,睡觉 不能合眼,几乎能看到那个韵脚在眼前飞。”如此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巧妙韵脚,在译文里却只能体现百分之一二,这是译者*感无奈的憾事,也使得译文终究难与原文并肩。

这样,马雅可夫斯基创造了视觉上、听觉上和风格上都独树一 帜,带个人鲜明标记和冲击力的诗歌语言。他属典型的豪放派,也有豪放和私密(婉约)话语的交融,这一特征在杰出的豪放派诗人如苏轼、辛弃疾、惠特曼身上都可见到。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群中,马雅可夫斯基大概是 与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靠近的一人。革命发生前他自己处于食不 果腹的贫民阶层,加以他未来主义的诗歌理念充满前卫性,与革命 向往非常合拍,至少在他自己看来未来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完全 一致的,如他在《致谢尔盖·叶赛宁》一诗中出色地表达:

前进吧!让时间/像炮弹/在我们背后爆炸。向旧时代飘的/唯有那/随风飞扬的/头发。

为了欢乐/我们的星球/装备得还很欠缺。应当/从未来的日子/ 夺取欢乐……

很自然地,马雅可夫斯基把十月革命称作“我的革命”。而且水 兵们攻打冬宫时,唱的也正是马雅可夫斯基作的歌:“吃你的波罗蜜,嚼你的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十月革命后马雅可夫斯基以全副热情投入工作,他为“罗斯塔之窗”创作大量宣传讽刺诗,其中四百首由他自己配画,每幅画如墙面四分之一大小,每首诗要配画十余幅,共绘制了约五千幅,因缺印刷条件,全部要手工绘制并复制。此外他还至少作诗一千首由别人配画。他回忆道:“对于把共和国面临的艰巨任务当作自己任务的诗人来说,不是什么八小时工作日的问题,十六小时、十八小时工作日是家常便饭。我们常常半夜两三点钟才睡,不枕枕头而枕一块木柴,……因为怕睡过了点。”


【免费在线读】

小提琴有点神经质地

小提琴神经质地求告,求告,

突然间又像孩子似的

迸发成为嚎啕。

鼓可受不了了:

“得了吧!得了吧!得了吧!”

他疲劳了,

懒得听小提琴诉说,

溜上灯火辉煌的铁匠大街

就跑掉了。

而乐队冷眼旁观,看

小担琴哭她的一腔幽怨,

没节,没拍,

无词,无言。

只有角落里

傻乎乎的铜镲

敲出嘈杂:

“啥,啥,啥?”

“咋,咋,咋?”

直到黑里空大号

板着一副

汗滋滋的大铜脸

呵斥起来:

“傻蛋,

哭什么哭!

给我擦干!”——

这时刻我站起身,

摇摇晃晃地穿越

吓得佝偻的乐谱架群,

不知为何喊了一声

“天哪!”就扑上去

一把搂住了木头脖子:

“知道吗,小提琴?

咱俩实在太相像了:

我也是

喊哑了嗓子

也没人听!”

乐师们闻言大笑:

“瞧他倒粘上了!

找了个木头新娘子!

傻——冒!”

我哩,不管你那一套!

我自我感觉挺好。

“知道吗,小提琴?

干脆——

咱俩就一起过!

可好?”

(1914)

布鲁克林大桥

欢呼吧,柯立芝!

这是你得意之时!

对好事,

我赞扬,从不吝啬。

但在赞扬面前

你该红脸,

像我们红旗的布,

一直红到耳朵,

哪怕你是个

美利坚

了不起合众国。

好像狂热的信徒

进教堂

祈祷,

好像严守清规的修士

进庙

修道,

在黄昏的

灰暗的幻觉里

我谦恭地

走上了

布鲁克林大桥。

好像战胜者

闯进

被摧毁的城市,

跨着

长颈鹿式的

高昂的大炮,

洋洋得意,

为光荣所陶醉,

我骄傲地

登上了

布鲁克林大桥。

好像笨画家

紧盯

博物馆的圣母像,

目光流露着

爱慕和倾倒,

我披满身星斗,

从云端上

向纽约眺望,

透过布鲁克林大桥。

纽约的傍晚

闷沉沉,

使人忘却

它有多高,

有多重。

唯有在

玻璃窗

透明的闪光中

依然耸立着

楼房的精灵。

这里能隐隐听见

空中铁道的响声,

唯有这

轻轻的响声

告诉我们:

列车

正在空中

运行,

仿佛

拾掇碗碟,

当当丁丁。

河边的糖厂

似乎被水面笼罩,

小店主

用船装糖

往各地运销,

你瞧瞧,

穿过桥下的那些船桅

比一根根大头针

还要细小。

我为这

钢制的英里

感到豪壮,

它身上

体现了

我的幻想:

为结构斗争,

而不是为式样,

严格地计算

螺母

与钢梁。

假如

世界末日

真的来到,

天下大乱

把地球

整个儿毁掉,

而仅仅

留下

这座

高耸在劫灰之上的桥,——

那么,

就像从

片片碎骨

复原成

博物馆里的巨型

爬行动物,

千百年后的地质学家

也会这样,

从这座桥着手

恢复

现代世界的面目。

他会说:

“瞧这只

钢的巨爪

曾经联结

草原与海涛,

从此地

欧罗巴

向西横扫,

迎风

撒落了

印第安的羽毛。

这根肋骨

和机器

不能分,

试想想:

赤手空拳怎么够用,

如果要迈出钢腿

跨到

曼哈顿,

再紧紧拖住

布鲁克林的嘴唇?曼哈顿是纽约中心的一个岛,由大桥与布鲁克林区相联结。

根据有电线——

电的发辫存在,

我敢断言

这已是

蒸汽之后的时代。

这里的人

已经用无线电

打招呼,

这里的人

已经用航空

往来。

这里的

生活

对一些人

是尽情享乐,

对另一些人

是号哭和饥饿。

就从此地

多少失业者

曾经头朝下

投入

哈得孙河。作者*初对纽约工人朗诵这首诗时,有听众喊道:“马雅可夫斯基同志!不要忘了,常常有失业者从这座桥上投河!”于是作者增补了这一小节。

再往下,

我的考证

不再有难题,

沿着琴玹似的

钢缆

一直能升到群星的脚。

我看到——

这里

曾站着马雅可夫斯基,

冥思苦想地

把诗句推敲。

好像爱斯基摩人

瞧着火车,

好像狗虱

叮着耳朵,

我盯着

布鲁克林大桥——

好家伙,

真出色!

(1925)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