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作者被誉为“俄罗斯喜剧之王”,其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的幽默讽刺性百科全书”读起来让你笑破肚皮,黑色幽默却难掩深峻内里。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白银时代被称为“喜剧之王”的阿韦尔琴科的短篇幽默小说集《快乐的牡蛎》和长篇小说《米西奈斯的玩笑》。《快乐的牡蛎》是阿韦尔琴科出版的*部小说集,因为深受读者喜爱,在七年期间一共被再版24次。《米西奈斯的玩笑》是阿韦尔琴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初革命前的彼得堡生活。
阿韦尔琴科作品的典型特点是幽默的夸张和详尽的描述。他的小说构思精巧,他的幽默充满讽刺意味。他对主人公所遭遇的可笑情形加以夸张、加入很多细节,从而营造一种荒谬的场景。而作品的读者,主要是那些被政治动荡搞得疲惫不堪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阿韦尔琴科创办的幽默杂志《萨蒂里孔》而在俄国社会得到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
阿韦尔琴科(1880—1925),俄国作家、记者、出版人。有“喜剧之王”的称号。 译者李玉萍,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出版译著《克格勃全史》《茨维塔耶娃书信集》等。

【媒体评论】
很多人认为阿韦尔琴科是俄罗斯的马克•吐温。有些人当时还预言他会走上契诃夫的道路。但他既非马克•吐温,也非契诃夫。他是纯纯粹粹的俄罗斯幽默作家,没有病态的痛楚,也没有含泪的笑。他在俄罗斯文学当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苔菲
【目录】

目录

Contents

*编快乐的牡蛎(短篇小说集)

前言:阿尔卡季·阿韦尔琴科:昨日,今日,明日/

自传/

|在自由的俄罗斯|

伊万诺夫的病史/

是谁将它卖掉了……/

俄罗斯的故事/

人们/

祝贺/

鲁滨孙们/

造访/

灾害/

科学的受难者/

精胺/

十月党人奇卡尔金/

不可能的事/

动物乐园/

错乱/

|在艺术的周边|

老古董/

阿波罗/

美国人/

艺术大舞台/

魔咒/

怪物/

再忆契诃夫/

*流派/

无可救药/

黄金时代/

摇摇欲坠/

|我的微笑|

星期四/

马赛克/

鲁巴诺维奇们/

四人行/

药/

谎言/

造访者(鉴定经验)/

附:我们这五年(履历材料)/

第二编米西奈斯的玩笑(长篇小说)

|*部分洋娃娃|

*章陛下大人感到烦闷无聊/

第二章玩闹之初/

第三章洋娃娃/

第四章说说米西奈斯/

第五章米西奈斯的狐朋狗友们/

第六章米西奈斯和他的狐朋狗友们继续玩闹/

第七章蛾子突然爆发了/

第八章关于苹果树以及她的一些肉体和心灵属性/

|第二部分鬼头洋娃娃|

第九章高加索的小餐馆里/

第十章祝酒词·洋娃娃首获成功/

第十一章准备为洋娃娃加冕/

第十二章加冕仪式/

第十三章地毯上的闲聊/

第十四章洋娃娃声名鹊起/

第十五章米西奈斯的死局/

第十六章本书*短的一章/

第十七章洋娃娃的翅膀/

结语/

译后记/


【前言】

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的索契落下帷幕,但其中一些场景却不断在我的脑海回旋。我不是一个体育迷,也无意对其中的各项赛事评头论足。不过,这次冬奥会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上出色的文艺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迄今仍然为之感叹不已。它们印证了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由衷的热爱和自觉的传承。前后两场典仪上所蕴含的丰厚的人文精髓是不能不让所有观者为之瞩目的。它们再次证明,俄罗斯人之所以能在世界上赢得足够的尊重,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快马与军刀,也不是凭借强大的海军或空军,更不是所谓的先进核武器和航母,而是他们在文化和科技上的卓越贡献。正是这些劳动成果擦亮了世界人民的眼睛,引燃了人们眸子里的惊奇。我们知道,武力带给人们的只有恐惧,而文化却值得给予永远的珍爱与敬重。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学的巨擘托尔斯泰所著的一部史诗性小说。小说的开篇便是沙皇的宫廷女官安娜·帕夫洛夫娜家的舞会,这是介绍叙事艺术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经典性例子。借助这段描写,托尔斯泰以他的天才之笔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一一拈出,为以后的宏大叙事嵌入了一根强劲的楔子。2014年2月7日晚,该届冬奥会开幕式的表演以芭蕾舞的形式再现了这一场景,令我们重温了“战争”前夜的“和平”魅力(我觉得,就一定程度上说,体育竞技堪称是一种和平方式的模拟性战争)。有意思的是,在各国健儿经过数十天的激烈争夺以后,2月23日,闭幕式让体育与文化有了再一次的亲密拥抱。总导演康斯坦丁·恩斯特希望“挑选一些对于世界有影响力的俄罗斯文化,那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于是,他请出了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引以为傲的一部分重量级人物:伴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布尔加科夫、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等经典作家和诗人在冰层上一一复活,与现代人进行了一场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像雪片似的飘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滋润着后来者的灵魂。

美裔英国诗人T.S.艾略特在《诗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一文中说:“一个不再关心其文学传承的民族就会变得野蛮;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生产文学,它的思想和感受力就会止步不前。一个民族的诗歌代表了它的意识的*点,代表了它*强大的力量,也代表了它*为纤细敏锐的感受力。”在世界各民族中,俄罗斯堪称*为关心自己“文学传承”的一个民族,而它辽阔的地理特征则为自己的文学生态提供了一大片培植经典的金色的“林中空地”。迄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作家与作品已不计其数。除上述提及的文学巨匠以外,19世纪的茹科夫斯基、巴拉廷斯基、莱蒙托夫、丘特切夫、别林斯基、赫尔岑、费特等,20世纪的高尔基、勃洛克、安德列耶夫、什克洛夫斯基、普宁、索洛古勃、吉皮乌斯、苔菲、阿尔志跋绥夫、列米佐夫、什梅廖夫、波普拉夫斯基、哈尔姆斯等,均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进入了经典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奇异的美与力量。

中国与俄罗斯是两个巨人式的邻国,相似的文化传统、相似的历史沿革、相似的地理特征、相似的社会结构和民族特性,为它们的交往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平台。早在1932年,鲁迅先生就为这种友谊写下一篇“贺词”——《祝中俄文字之交》,指出中国新文学所受的“启发”,将其看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20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接近,中国与俄国在文化交流上曾出现过一个“蜜月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俄罗斯文学几乎就是外国文学的一个代名词。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一些名著,如《叶甫盖尼·奥涅金》《死魂灵》《贵族之家》《猎人笔记》《战争与和平》《复活》《罪与罚》《第六病室》《丽人吟》《日瓦戈医生》《安魂曲》《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静静的顿河》《带星星的火车票》《林中水滴》《金蔷薇》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曾经是坊间耳熟能详的书名,有不少读者甚至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精彩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翻译成中文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已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经典文本,就像已广为流传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喀秋莎》《山楂树》等一样,后者似乎已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的民歌。迄今,它们仍在闪烁金子般的光芒。

不过,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中文中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其中,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洛赫维茨卡娅的激情,索洛古勃与阿尔志跋绥夫在绝望中的希望,苔菲与阿维尔琴科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等等,大多还停留在文学史上的地图式导游。为此,作为某种传承,也是出自传播和介绍的责任,我们编选和翻译了这套《金色俄罗斯》丛书,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那些依然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可以说,被选入本丛书的均是经过了淘洗和淬炼的经典文本,它们都配得上“金色”的荣誉。

行文至此,我们有必要就“经典”的概念略做一点说明。在汉语中,“经典”一词*早出现于《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汉朝是华夏民族展示凝聚力的重要朝代,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希望在文化上设立标杆与范型,亟盼对前代思想交流上的混乱与文化积累上的泥沙俱下状态进行一番清理与厘定。客观地说,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说也因此带来了“罢黜百家”的重大弊端。就文学而言,此前通称的《诗三百》也恰恰在那时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被确定为后世一直崇奉的《诗经》。关于“经典”的含义,唐代的刘知幾在《史通·叙事》中有过一个初步的解释:“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这里,他将圣人与前贤的文字著述纳入经典的范畴,实际是一种互证的做法。因为,历史上那些圣人贤达恰恰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言说才获得自己的荣名的。

那么,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经典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这样的释义:1.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博览经典。2.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不同于词典的抽象与枯涩,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归纳出了十四条非常感性的定义,其中*为人称道的是其中两条:其一,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其二,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参照上述定义,我们觉得,经典就是经受住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而得以流传的文化结晶,表现为文字或其他传媒方式,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可以成为某个民族,甚或整个人类的精神生产的象征与标识。换一个说法,每一部经典都是对时间之流逝的一次成功阻击。经典的诞生与存在可以让时间静止下来,打开又一扇大门,带你进入崭新的世界,为虚幻的人生提供另一种真实。

或许,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确实如卡尔维诺所说:“读经典作品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步调不一致,我们的生活步调无法忍受把大段大段的时间或空间让给人本主义者的悠闲;也与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不一致,这种精英主义永远也制订不出一份经典作品的目录来配合我们的时代。”那么,正如沙漠对水的渴望一样,在漠视经典的时代,我们还是要高举经典的大纛,并且以卡尔维诺的另一段话镌刻其上:“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发明我们理想的经典藏书室;而我想说,其中一半应该包括我们读过并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另一些应该是我们打算读并假设对我们有所裨益的书。我们还应该把一部分空间让给意外之书和偶然发现之书。”

愿《金色俄罗斯》能走进你的藏书室,走进你的精神生活,走进你的内心!


【免费在线读】

就在出生前十五分钟,我还不知道我会降临在人世间。这种小事其实原本是不值一提的,而我专门指出来,主要是因为我想比其他那些卓越之士超前一刻钟:大家总是从出生那一刻起去描述他们的人生,而这样实在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当接生护士将我拿给父亲看时,他摆出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仔细看了看我到底是何等模样,然后就惊呼道:“我赌一个金币,这是个臭小子!”

“真是一只老狐狸,”我在心里冷笑了一下,“你这是稳赢不输啊。”

我们就是从这次对话相识的,而后又结下了友谊。

出于低调,有件事我就不专门提了——就是在我出生那天,有人在鸣钟庆祝,到处是一片欢腾。那些言语恶毒的人总是说,人们之所以欢腾雀跃,是因为当时正逢某个盛大节日,其恰好与我来到人世间的日子重合了。可我至今也没弄明白,这与节日又有何相干?

仔细地看过周围一切之后,我决定,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长大。这件事我可是尽心尽力去做的。终于,快到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看到父亲抓起我的手。当然,在此之前父亲也不止一次地抓住过我的上述肢体,但过去这种举动无非就是父爱温情的一些实际表征而已。而这次情况则有所不同,他不仅牵起我的手,还给自己和我的脑袋上各扣了一顶帽子,然后我俩就一起出门了。

“见鬼,咱们这是往哪里折腾呢?”我直截了当地问道,这可是我一向的风格。

“你该上学了。”

“我才不呢!我不想上学。”

“为什么呢?”

为了脱身,我随口说出脑子里能想到的*条理由:

“我病了。”

“你哪里不舒服了?”

我在脑子里将所有器官划拉了一遍,选出*柔弱的一个:

“眼睛。”

“嗯……那我们去看医生吧。”

当我们来到医生跟前时,我撞上了医生本人、撞上他接诊的病人,还碰翻了一个小桌子。

“小朋友啊,你真的什么都看不到吗?”

“看不到,”我回答说,其实我把后半句吞掉了,只是自己在脑海里把话给补齐了:“……学习没有任何用处。”

结果我到底也没有学过什么知识。

于是就有了关于我的传说——说我病恹恹的、瘦弱不堪,是个根本没法上学的孩子。这个传说不断地成长壮大起来,而在此事上*卖力的就是我自己。

我父亲的职业是个商人,他对我根本不在乎,因为他被各种各样的操心事和计划弄得分身乏术:到底怎样才能更快破产呢?这简直就是他一生的理想,而且我们还应很公正地来评判他——这个和善的小老头*终以一种几乎无可挑剔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而他能实现这一点,还多亏了那些技艺高超的小偷们的共同参与,当然,也有火灾的功劳。那些小偷们偷光了他的商店,偷光了顾客——这些顾客毫无例外都是别有用心地赊账买的东西,而火灾则将父亲那些未被小偷和顾客们拿光的东西又烧成灰烬。

很长时间以来,小偷、火灾以及顾客们,像一堵墙似的矗立在我和父亲中间。如果不是我的姐姐们突然有一天头脑发热,产生了一个能让她们体验到诸多新鲜感受的搞笑想法,那我可能这一辈子都不识字了:她们突然想让我接受一下教育。显然我看起来像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尽管这个娱乐项目——用知识的光芒照亮我这个懒惰的大脑——看起来成功的希望并不大,但姐姐们却不仅因此争吵不断,甚至有一次还动了手。而争战的结果,也就是那只被弄脱臼的手指,也丝毫未让柳芭姐姐当老师的热情有半点儿降温。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亲人的关怀和关爱,以及火灾、小偷和顾客们的参与下,我渐渐长大,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态度。

当我年满15岁的时候,我父亲在遗憾地告别了那些小偷、顾客和火灾之后,突然有一天对我说:

“你应该上班了。”

“可我不会呀。”我抗议说,我习惯性地选择了一个能够保证我完全不受任何惊扰的阵地。

“胡说八道!”父亲断然说道,“谢廖扎·泽尔策尔还没有你大,人家已经上班了!”

这个谢廖扎是我少年时期*的一个噩梦。这个干干净净、穿戴整齐的德国小子,是我们这栋楼里的邻居。他从一丁点儿大开始,就一直被列为我的榜样,列为自制力、勤奋以及整洁的典范。

“你看看人家谢廖扎,”妈妈时常忧伤地说道,“小家伙都上班了,已经获得领导的垂青,能说会道,在人前举止潇洒自如,会弹吉他会唱歌的……可你呢?”

我被这些指责伤了自尊,立刻走到墙上挂着的那把吉他跟前,猛地一拨琴弦,开始扯着嗓子胡乱唱起一首根本无人知晓的歌曲,两脚在墙上乱蹬,拼命摆出一副“更潇洒自如”的姿态。不过我的表演实在是苍白无力,实在是不入流,对谢廖扎永远只能是望其项背。

“人家谢廖扎都上班了,而你还没上班……”父亲指责我说。

“谢廖扎在家里没准还吃青蛙呢,”我想了想反驳说,“你也要命令我吃青蛙不成?”

“需要的话我会命令的!”父亲恶狠狠地喊道,用拳头砸着桌面,“见鬼去!我会让你乖乖听话,如丝绸般服帖的!”

父亲是个很有品位的人,所有布料中他*喜欢的就是丝绸,所以对他而言,其他料子都不适合我。

我还记得我上班的*天。我的职业生涯是在某个毫无生气的货物运输管理办公室开始的。

我差不多是早晨八点去到那里的,结果只看到一个穿着马夹未穿外衣的人,彬彬有礼,谦和万千。

“这可能就是主管经理人吧。”我心想。

“您好!”我一边打招呼一边紧紧握住他的手,“*近咋样啊?”

“还好吧。请坐,咱们聊会儿!”

我俩友好地点起烟卷,我把自己所有底细倒了一遍,然后开始谈未来的工作发展,都是那种外交辞令式的谈话。

突然我身后传来一个尖厉的声音:

“嗨,你这蠢货,怎么到现在连灰都还没擦呢?!”

被我当成主管经理人的那个家伙惊叫着跳起来,一把抓起抹布。新来的这个年轻人充满领导口气的声音让我相信,这人就是主管经理人。

“您好!”我说道,“身体怎样啊,日子可好啊?”(谢廖扎·泽尔策尔就是这种人来熟的儒雅做派。)

“还好吧,”年轻的先生说道,“您就是我们新来的职员吗?噢!非常高兴!”

我俩友好地聊起来,甚至都没发现有个中年人走进办公室来。他一把抓住那个年轻先生的肩膀,扯着嗓子尖声喊道:

“你这个无耻的寄生虫,你就是这样准备目录的吗?你要是敢游手好闲不干活,我就把你给开掉!”

那个被我当成主管经理人的先生顿时脸色煞白,垂头丧气地低下脑袋,晃晃悠悠走到自己的桌子跟前。而那个主管经理人一屁股坐到沙发椅上,往靠背上一靠,开始小声询问我的本事和特长。

“我真是个蠢货,”我默默地想,“我怎么会搞不清楚前面那两个说话的家伙是什么人物呢?这才是领导,真正的领导!一下就能看出来呀!”

这时前厅突然传来一阵纷乱的声音。

“你去看一看谁在那里?”主管经理人对我说。我往前厅里瞅了瞅,用安慰的口吻向他通报说:

“一个寒碜的糟老头子在那里脱大衣呢。”

那个寒碜的糟老头子走进来嚷嚷道:

“都九点多了,你们这些人还啥都没干!!这种情况还有完没完了?!”

之前那个神气十足的领导像只皮球似的从圈椅上跳起来,而那个此前被他称为“懒蛋”的年轻先生,在我耳朵上悄声警告说:“主管经理人来了。”

我就是这样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