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在这本书中,作者细致剖析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以及伽达默尔对这一“批评”的“释义”。作者在这方面所做的解析超越了一般西哲史教科书有关该问题的讲述。亚氏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在西哲史教科书上一般都可找到,但如果停留于此,作者不可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一“批评”的含义,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释义学和释义学伦理学的。为了厘清伽达默尔思想,作者还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现当代哲学家,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文本文献,指出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两人之间的关联及他们哲学思想的差异,显示师于海德格尔的伽达默尔在哲学上的创新之处。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伦理学思想。首先,全面阐释伽达默尔对伦理学的研究;其次,对伽达默尔伦理学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其伦理学理论本身,而是在其哲学释义学的架构中研究伦理学;*后,书稿通过对伦理学的研究所引起的伽达默尔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伽达默尔与其老师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史理解的差异。
【作者简介】
胡传顺,江西彭泽人,201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师从黄颂杰先生。先后为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德国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哲学、新名学与西方哲学比较研究。
【目录】

序1

内容摘要1

导论1

一、 研究综述及选题意义1

二、 论证的问题思路4

*章对伦理学困境与出路的释义学考察14

第二章伦理学、自识与逻各斯28

*节苏格拉底的命题31

第二节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与逻辑学41

一、 自我意识的辩证法43

二、 逻辑学与语言47

第三节释义学、理解与语言51

一、 理解与自我理解53

二、 语言显现存在68

第三章伦理学、善与辩证法83

*节伽达默尔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争论的分析85

一、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及Ousia论证86

二、 柏拉图的自我批判与善的理念100

三、 伽达默尔的论断110

第二节善与辩证法——《菲莱布篇》的现象学分析130

一、 何谓辩证伦理学131

二、 《菲莱布篇》的四种存在学说146

三、 善的基础存在论结构158

第三节存在论释义学与善169

第四章Phronēsis与道德—实践哲学180

*节亚里士多德的Phronēsis与康德的纯粹实践理性182

第二节实践理性、释义学与实践哲学193

第三节友爱与道德—实践哲学204

第五章实践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路途219

一、 全球化与共识221

二、 “中国模式”的反思与参与223

三、 友爱政治哲学何以可能225

参考文献230

致谢245

附录

论实践哲学的三次变革

——从亚里士多德、康德到马克思249

新名学研究之洞识、疑难和展望

——关于苟东锋名学新观点的释义学考察269

跋299


【前言】

中国的大学将哲学当作一门学科加以设置并招生培养哲学专业人才,始于北京大学1914年成立的“哲学门”,迄今已百年有余。这百余年的中国历史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铲除了统治中国二千余年之久的封建专制王朝制度,驱逐了入侵的日本及诸多列强,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伴随着政治的剧变、先停滞倒退后高速猛进的经济发展,各种思潮冲击着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可谓其中影响*的三者。它们凸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陕西师范大学学者宋宽锋将这百余年的中国哲学大致分为民国时期、前改革开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将西方哲学教学研究者相应地分为三代学者。(参见宋宽锋《研究西方哲学的诸种方式及意义》,载于《多维视角下的西方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对于研究梳理这百余年中国哲学的发展,这样划分不无裨益。当然,笔者在这里无意系统论述这百余年中国哲学的历程。只是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专著及其作者与近百余年中国哲学的演化发展有着某种关联或渊源。

本专著作者胡传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中国改革开放发轫时期。曾就读于历史悠久的江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8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攻读西方哲学博士学位,那时我已届古稀之年,他成了我*后一届的博士生。他在江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卓林先生是我大学本科时的学长,故我早就得知,胡是一位勤奋努力好学不倦的上进青年。果然他在短短三年攻博期间发扬蹈厉,按时完成学业,博士论文通过专家评审,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后重返江西师范大学执掌教鞭。

胡传顺对当代西方哲学大师伽达默尔的释义学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并非始于博士阶段。他在江西师大求学期间即以此为题,立志研究释义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仍与复旦西哲学科保持联系,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建议,不断修改补新,提高质量,达至出版水平。现有的这本专著质量较原初的论文可谓又上了一个台阶。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与我国各个领域高歌猛进一样,教育科技、文化学术也呈蓬勃繁荣之态势。如果我们同意上述宋宽锋关于中国近百余年哲学发展历程三个时期三代哲人的说法,那么,我认为,民国时期的哲学大师们是为哲学领域各学科的奠基者,改革开放时期的哲人们是中国哲学领域各学科的积极建设者,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哲人们则是承上启下的传承者。当然,前两代哲人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建设者。奠基者们在奠定学科建设中起了关键作用,而传承者们更是改革开放前期的骨干和积极参与者。正是在两代前辈们的引导下,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第三代学者才能将中国的各门哲学学科推向世界,与全球各种学派学说沟通、交流、比较,相碰撞、相激荡、相交融,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西方哲学可以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尤其是早期)*甚的学科之一。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哲学就成了一门“显学”。当然,学者们的学术积极性决不同于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那种表面化的起哄式的“西方热”。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学者们的重心在编写各种西哲教材,开设各种西哲类课程,以适应当时人们想了解西方文化学术的迫切需求。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西哲学者则转向进一步澄清西方哲学历史上和现当代各个学派的理论学说更具体详尽的真实含义。如现象学成为西哲研究中的热门,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成为突出的研究对象,一直持续至今。及至新世纪前后开始,又向更深层次更开阔层面的专题研究拓展。如关于本体论问题的研究导致对西方哲学基本概念、命题、理论的深度理解,并使哲学史与现当代哲学相互融通。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西哲学者也把目光投向中哲,中西哲学的比较和会通也成为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对现代性的关注又将学者们引向对政治哲学、社会哲学、道德哲学、伦理学、宗教哲学等实践哲学的兴趣和研究,并使中国学者与西方学者在学术上进一步沟通交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进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西哲学者也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同为西哲和马哲学者重视。更值得关注的是,哲学作为一个大学科,虽然还有众多学科之分,但已不像过去那样相割裂的孤立发展,承担着各门学科的学者们已开始突破原有的学科局限,马、中、西等哲学学者相融相通构建新的中国哲学已见端倪。

本书作者胡传顺属于改革开放时期西哲学者中较为年轻的一代。他为伽达默尔的释义学伦理学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准确地理解把握伽达默尔思想,他从伽达默尔的思想渊源和思路历程着手,钻研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思想。在这本书中,他细致剖析了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以及伽达默尔对这一“批评”的“释义”。作者在这方面所做的解析超越了一般西哲史教科书有关该问题的讲述。亚氏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评在西哲史教科书上一般都可找到,但如果停留于此,作者不可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一“批评”的含义,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释义学和释义学伦理学的。为了厘清伽达默尔思想,作者还收集和阅读了大量现当代哲学家,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文本文献,指出伽达默尔和海德格尔两人之间的关联及他们哲学思想的差异,显示师于海德格尔的伽达默尔在哲学上的创新之处。作者对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所下的功夫不亚于伽达默尔。在这里我无法一一列举这本书的写作方法和观点,略举一、二例只是想说明,他与改革开放时代的许多西哲学者所具有的同样特点。我简要说二点。一是重视史料。从读原著出发,辨明哲学家的概念、命题,把握哲学家的问题、思路、思想、主张。二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既有的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当然,西方哲学论著和理论大多晦涩难懂,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研磨。目前,在西方学术研究中,缺乏消化理解的史料堆砌、名词术语罗列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本专著在某些地方也有此类情况有待改进。我一直认为,学术研究是实实在在的事业,容不得虚假和讨巧,需要的是极其艰苦的脑力劳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孜孜以求。我希望也相信胡传顺能具有这样的品质和修养。我还认为,学术的创新和进步也是无止境的。这本专著对于胡传顺而言,只是研究的开端,要走的路还很长,即使到了百尺竿头,也需要更进一步。

是为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