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美国著名史学家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品让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学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机构变得名声大振,这样的现实影响力在所有历史作品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2.迈尔斯教授因为这些作品的受欢迎而广受尊敬,去世时辛辛那提大学降半旗为他志哀。

3.迈尔斯教授写作这些作品时,所费精力之大,态度之严谨,功力之扎实,都是常人所远不及的。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孙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经常去教堂,但他的书秉持进化论的观点,他因此而遭受到不少的辱骂和指责,仍然不为所动。

4.语言优美,通俗易懂,评价极高,“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饱受赞誉。

5.从东方文明古国,到希腊,到罗马,到中世纪,直到近代,一气呵成;断代史与通史互相参照,互为补充,理想搭配;市面之上,独此版本。

6.内附经典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7.我国的史学大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学名家矛盾都受其影响,强烈推荐。

8.以一人之力,博览列国,贯通古今,体例之完善,条理之清晰,都是寻常的历史作品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9.史观明确独到,史料权威详实,确实是一套值得信赖的史学力作。


【内容简介】

《中世纪史》为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编写的中世纪史教科书。它叙述了自西罗马帝国至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期间的历史。本书结构清晰,体例完善,语言优美,“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而且“因为它们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性”而备受赞誉,是一部真正的学术性与通俗性完美融合的历史著作。


【作者简介】

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历史与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足迹极广,他对于历史地点的知识,都是通过旅行获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亚马逊流域的荒野中亲手埋葬了弟弟。他写作历史书的时候,辛辛那提大学还是一个不知名小机构,因为他的书发行量巨大,给辛辛那提大学带来很大的名声。他的历史书写得极好,“阅读的时候能感到一种纯粹的语言之美”,因此而得到很高的评价。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及成就,都在辛辛那提大学。他去世后,辛辛那提大学国旗降半旗为他志哀。


【媒体评论】

人类真正的历史是心灵能够觉察其趋势,而非通过感官发现历史事件的历史。

——英国著名实证主义史学家巴克尔

历史事实不应是记忆的负担,而应是对灵魂的启发。

——英国史学家爱克顿爵士

历史如果有价值的话,必定是在某种程度上预见了时代的教训。我们在事后无疑是一个明智的人,而我们研究历史,则是为了让我们在事前成为一个明智的人。

——英国历史学家西莱


【目录】

总论:欧洲文明的主要因素 / 001

*阶段 黑暗时代

(公元 476 年罗马帝国灭亡至 11 世纪)

*章 日耳曼人大迁徙 / 011

第二章 蛮族的皈依 / 023

第三章 隐修制度 / 036

第四章 拉丁民族与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 043

第五章 东罗马帝国 / 051

第六章 穆罕默德与萨拉森人 / 061

第七章 查理大帝与西部帝国复兴 / 080

第八章 北欧人:维京人的到来 / 091

第九章 神权的崛起 / 103

第二阶段 复兴时代

(11 世纪初至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第十章 封建制度与骑士制度 / 113

第十一章 诺曼人 / 132

第十二章 神权与君权 / 142

第十三章 十字军东征 / 150

第十四章 神权*及其世俗权力的衰落 / 180

第十五章 蒙古人与奥斯曼人 / 188

第十六章 城镇的发展 / 198

第十七章 大学与经院学者 / 214

第十八章 文艺复兴 / 226

第十九章 民族国家的形成 / 253

参考文献 / 309

译后记 / 343


【前言】

这本《中世纪史》是对16年前面世的《中世纪及近代史》前半部分的修订再

版。其后半部分经过增订后定名为《世界近代史》,并将很快与读者见面。

本书并未改变先前版本的总体观点,但重点稍有转变,行文也经过仔细斟酌,

从而在书中能够体现出近些年来中世纪史领域的学术研究热点及丰硕成果。

历史事件选取和呈现的原则都沿用了《中世纪及近代史》著述时所采用的原

则。纯粹的政治、朝代和军事事件一律服从于宗教、道德、思想和社会事件。本书

通过对中世纪时期远大理想及文艺复兴运动的描述达到行文统一,尤其侧重神权至

上与君权至上的理想,而因为文艺复兴本质上被认为是一场思想运动且是中世纪生

活与奋斗的潜在目标,所以同近代史中的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一样着墨颇多。

较之先前版本,本版各章末尾都新增了一个列有重要引文及其出处,以及英文

版的二手资料或近代作品。

*后,我要对康奈尔大学古代和中世纪史教授乔治·林肯·布尔(George

Lincoln Burr)给予的帮助表达诚挚的谢意。布尔教授胸怀广阔,将他自己所掌握的

领域内知识和盘托出、倾心相助,而且不辞辛劳地耐心审校了全书。他对每章几乎

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书的完善助益颇多,令全书光彩倍增。

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

于俄亥俄州学院山


【免费在线读】

15.迁徙时期

上一章结尾已经提及了北方日耳曼民族迁徙运动的开端,这场迁徙被称为“日耳曼人大迁徙”(Great Migration)或“欧洲民族大迁徙”(Wandering of the Nations)。西部帝国的侵略者兼破坏者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376年。当时,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哥特人成群结队地跨过多瑙河(Danube)涌入罗马各行省,直至100年后,蛮族1 首领奥多亚塞(Odoacer)废黜*后一位西罗马皇帝为止。

那一年正是公元476年,西部帝国的领土几乎全部落入了蛮族之手。即便如此,迁徙却并未终止,在接下来的又一个100年中,日耳曼人继续迁入。来自德意志纵深处的新族群不断涌出,开疆拓土;已在罗马领土上建立的各个部落君主国,其边界则一直此消彼长,或是被新的不稳定政权所取代。

本章将紧接着罗马史继续讲述,从这些蛮族王国的建立,一直概述到8世纪末查理曼(Charlemagne)——即查理大帝建立的帝国,其赋予了西欧社会更为稳固的特性,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新秩序的建立。

16.东哥特王国(493—553)

奥多亚塞废黜了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后,便马上借机将富有的意大利贵族的财产分给自己的拥护者。可他虚弱的政府只统治了17年,就被东哥特人(Ostrogoths)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oric)灭掉。

东哥特人来自多瑙河下游地区。那时,他们承担着守卫多瑙河边境的任务,名义上是东罗马帝国的盟友,但与其打交道实际上相当麻烦且代价巨大。狄奥多里克经常违背约定,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得已,只能不断用土地和金钱作为馈赠来换取他的友善。*后,色雷斯(Thrace)和马其顿(Macedonia)的大部分地区在其掳掠之下成为了蛮荒之地;狄奥多里克要求皇帝允许其远征意大利,许诺如果此战告捷,意大利便归入帝国版图。 1

皇帝高兴地许可了这一请求。正如当年阿拉里克(Alaric)带领西哥特人翻过阿尔卑斯山,不仅仅是为了掠夺,而是为了永久占领意大利一样;整个东哥特民族扶老携幼——超过20万人——向意大利进发。与其说这是一次远征,还不如说是一次迁徙。所以,迁徙的队伍浩浩荡荡,牛羊成群,车马萧萧。据说牛羊车马的数量超过2万,资产可以抵得上一个游牧民族。

漫长而崎岖的征程从他们位于多瑙河的居住地到意大利北部平原,绵延700英里。虽有冬天的暴雪与严寒,以及不友好的格皮德人(Gepidae)和其他部落沿途的阻碍与骚扰,但是天才而勇敢的狄奥多里克用自己的无畏精神激励着部下,用未来唾手可得的丰富战利品鼓舞士气,从而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公元489年的春天,意大利的居民再次震惊于朱利安阿尔卑斯山(Julian Alps)出现了一支哥特军队。

奥多亚塞和他的部下们英勇地保卫国土,但是在抵抗了3年之后,意大利在这场与蛮族之间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公元493年,拉韦纳(Ravenna)被攻陷,战争结束。奥多亚塞被俘,在一场宴会上被狄奥多里克以骇人听闻的奸诈方式所杀。据说当这位不幸的人意识到自己已被出卖并成为无助的牺牲品时,曾大声呼喊:“上帝何在?”

狄奥多里克夺取了整个意大利的统治权,并且兑现了他的诺言,将半岛上等土地的三分之一分给了自己的部下。他的统治持续了33年,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稳定繁荣,过上了安敦尼2 时代(Era of the Antonines)之后几乎没有过过的幸福生活。

国王证明了他的著名宣言:“吾辈之目的,乃治国于主之庇护,子民若未早获恩泽,人皆惜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