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与年轻人分享人生随想与文化之思。收录《文学改良刍议》《差不多先生传》等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界,开一代风气之先。倡导科学治学方法,深刻影响几代学人。
◇李敖、唐德刚等甚为推崇的启蒙大师。

“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内容简介】

《自由人生》收录了反映胡适各个时期主要思想的文章,涵盖其一生学术文化历程,同时又有所侧重,着重选择了关乎个人修养与处事历练、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以及对人生与世局的观察与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三篇,包括:人生随想,文化之声,教育论话。胡适用简单朴实的白话文,开启民众智识的心门;他以追求自由的人生,鉴照中国现代文明的来临。


【作者简介】

胡适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提倡新文学并率先创作白话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1938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48年赴美,后到台湾。著有《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等。


【媒体评论】

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他在我国近代的学术思想思想界里,可以说是初无二人。
——唐德刚

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人。
——蔡元培

没有疑问的,胡适之是咱们这个时代里的一个好人。他有所不为,他洁身自爱。……无怪乎柴尔兹(M. W. Childs)说他是Sage of Modern China(现代中国的圣人)了。
——李敖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甚至基本上不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 温儒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作家 肖复兴


【目录】

一 人生随想
人生问题
人生有何意义
科学的人生观
思想的方法
工程师的人生观
不朽——我的宗教
大宇宙中谈博爱
新生活——为《新生活》杂志*期作的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易卜生主义
漫游的感想
一个问题
差不多先生传

二 文化之声
新思潮的意义
文学改良刍议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名教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三论信心与反省门
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大众语在那儿
归国杂感


三 教育论话
少年中国之精神
领袖人才的来源
智识的准备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青年人的苦闷
学生与社会
读书
为什么读书


【免费在线读】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