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潮中,遇见——马云、马化腾、李彦宏

“有些人成功,是因为命中注定,但绝大多数人成功,是因为下定决心”

——亨利·福特

大学生说:从迈入校门那天起,我就经常读他们的书,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演讲,从中悟出很多成败得失的道理。一旦步入社会,一定向他们那样去创业并认真仔细研读他们的作品,吸收经验教训,

争取早日追赶他们。

创业者说:他们创业为什么能成功?我们创业为什么失败?他们为什么越做越大越强,而我们却濒临倒闭?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决心不大、毅力不强、研发落后、管理不严。只有以他们为榜样,并沿着他们成功创业之路走下去,才能早日成功。

经理人说:创办公司,需要远大志向和成功标杆,我们的标杆和偶像就是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经验,看到了曙光,尝到了甜头。今后还要不断研读他们的作品,争取在创业道路上追赶和超越他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每位青年人必研的创业之书!

这是一本想创业或正在创业青年的成功对照范本!

这是一本揭密三位领航者的电子商务秘笈和价值连城的经商笔记。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是一份电子商务绩效考核表;一分互联网大伽的心得成长日记,一份教会青年学生和创业者的成功独道操作秘籍。

马云说:“如果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人都能成功。”

马化腾说: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或许以为这就是世界。有时候不辛苦但是压力大,有时候辛苦但是压力不大。

李彦宏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专注就是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  

这本书写给谁?

1.在校大学师生和准备步入社会的青年人!

2.准备创业的中青年人!

3.正在创来的经理人!

本书教你从高层次角度去思考,从创新者思维去专注,研磨“中国芯”,制造“中国芯”!领导“世界芯”!早日迈进中国领军行列和世界500强企业……


【作者简介】
张棽荣(原名:张俊杰)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曾兼职于化学工业出版社、时事出版社编辑,先后在多家公司担任培训师,长期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公司史和商业史研究,曾出版《总经理商道笔记》《制度建立后,看如何抓落实》《项目中标后,看如何去执行》等多部作品。
【目录】

马云:阿里与电子商务的浪潮

第1章 | 生存哲学: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三次高考终圆大学梦——逾越“心理高度” | 002

不安分的大学讲师创立翻译社——男人要有出格的举动 | 006

赴美谈判,首次触网——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 009

第2章 | 商海沉浮:前进在少有人走的路上

一手创办中国黄页——拥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 013

在北京卧薪尝胆的日子——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017

外经贸部开启电子商务时代——做事态度决定事业高度 | 021

第3章 | 创业维艰:西湖边打造阿里帝国

50万起家创办阿里巴巴——用豪情壮志点燃创业激情 | 025

淘宝网上线,一鸣惊人——奋斗是生命的时尚 | 029

支付宝开启电商的里程碑——为信誉而战,就会拥有未来 | 033

天才构想:电子商务 搜索——做企业需紧盯市场 | 037

第4章 | 自我颠覆:电商寡头下注互联网金融

聚划算横空出世——世界上*不变的就是“变化” | 042

“天猫”再续淘宝辉煌——新时代要有新想法 | 046

再押一宝:余额宝——给沉淀资金增值的通道 | 050

“双十一”变身“剁手节”——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创意 | 053

又一杰作:阿里妈妈——做创新者而不做追逐者 | 055

网商银行:阿里下的金蛋——伟大目标带来伟大变革 | 061

第5章 | 人生攻守道:成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退休”是另一番起航——及时完成人生角色转换 | 065

做物流,“菜鸟”不容小觑——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 069

美国上市,马云问鼎中国首富——关注企业生态中的普通人 | 073

创办阿里达摩院——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世界 | 077

马化腾:腾讯与网络社交的革命

第1章 | 平凡岁月:少年马化腾的青葱年代

看见哈利彗星的少年——在爱做梦的年纪憧憬未来 | 082

小小年纪结缘互联网——实用主义与革新思想的洗礼 | 086

第2章 | 艰辛创业:小企鹅的坎坷成长路

踏上创业不归路——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 092

选择奋斗就要遭遇坎坷——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 096

OICQ软件正式上线——一切苦难都是人生的试金石 | 101

为了做强做大必须融资——借助外力获得成长机会 | 105

第3章 | 互联网哲学:把用户群转化为消费者

推行品牌代理制——把不熟悉的业务交给他人 | 110

移动梦网闪亮登场——要借力,又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 115

遭遇收费风波——领导者要有果敢的决断力 | 119

企鹅长大,香港上市——努力做到*才有竞争优势 | 124

云服务成就亿级俱乐部——经营者要有格局思维 | 128

第4章 | 平台思维:创建开放、共享、共赢的网络生态 自立门户,赢得未来——独立自主才能实现自强 | 132

维权打假绝不手软——原则和底线不容谈判 | 136

与微软交锋的时刻——面对强敌要敢于亮剑 | 140

背负“抄袭大王”的骂名——模仿优秀者,并超越它 | 144

著名的3Q大战——伟大的成就源于豁达的心胸 | 148

第5章 | 分享经济:释放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动能

张小龙与微信——做移动社交时代的引领者 | 153

“王者荣耀”成就游戏神话——财富之外不能忘却责任 | 157

领导者用人要不拘一格——包容大气才是男人的胸怀 | 161

公益事业从不落伍——从小做起,从心做起 | 166

马化腾的“害怕”——保持危机感才能活得更长久 | 170

李彦宏:百度与智能时代的畅想

第1章 | 不负青春:坚持用理想引领人生方向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铸造积极乐观的性格 | 176

考入重点中学——敢于挑战不可能 | 180

圆梦北大,正青春——男人,请勇敢追逐梦想 | 183

留学海外的日子——坚持和努力就是胜利 | 188

第2章 | 奋斗为本:踏入自主创业的征程

放弃博士学位,闯荡工商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192

硅谷征战的不悔选择——超凡的智慧 | 196

寻找创业伙伴——珍惜改变命运的时刻 | 200

第3章 | 百度之父:引领中文搜索引擎风向标

赢取120美元的融资——诚信是*好的营销手段 | 203

招贤纳士,聚集人才——成功需要志同道合的帮手 | 205

果断立下两条铁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209

抢占80%的市场份额——出手不狠就永远失去机会 | 212

竞价排名模式的成功转型——创新带来重大转机 | 215

第4章 | 上市传奇:华尔街掀起中国科技浪潮

情报比导弹更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220

*懂中文的搜索引擎——机遇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 227

上市掀起“中国概念”热潮——奋斗者永远令人尊敬 | 233

百度人为祖国争光——心怀天下,无所畏惧 | 237

第5章 | 技术报国:智能革命,构筑先发优势

遭遇滑铁卢,迎难而上——把危机变成自我突破的良机 | 242

在国际化战略中突围——企业家也要怀揣“大国梦” | 249

聚焦人工智能,打造“百度大脑”——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 253

未来,用科技改变生活——不忘初心,不负梦想 | 256


【免费在线读】

马 云

阿里与电子商务的浪潮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寒冷的时候,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

  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第1章

生存哲学: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三次高考终圆大学梦

——逾越“心理高度”

1964年10月15日,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普通家庭里。小脑袋,小身子,大眼睛,高颧骨……这个容貌平淡无奇的孩子从小就不安分,“顽童”二字能贴切地概括他的性格。

学生时代,马云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热衷于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永远精力充沛;并且,他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脑袋里总有许多奇思妙想。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年少的马云是一个十足的捣蛋鬼,却也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中学时代的马云正处于叛逆期,经常带着伙伴儿在外面打群架。为此,他受到学校处分,被迫转学。事实上,马云每次参与打架都是为了帮朋友,表现出强烈的侠义精神。

“我小时候很瘦小,但是很会打架”,多年以后,马云总是这样描述自己儿时的样子。虽然身材瘦小,但是马云英勇善战,从来不惧怕比自己强壮的对手,也从来不在打架时流一滴眼泪。他认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不能在打架时哭爹骂娘,更不能向家人告状。这种男子气概,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多年以后,阿里巴巴和eBay大战,来势汹汹的马云凭借“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在气势上*给了eBay重重的一击。

除了打架,马云在初中的时候还有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英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在英文口语方面,他和外国人交流基本零障碍。每次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跑遍杭州城,俨然成了一个小导游。

马云主动做导游工作,不只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享受与老外聊天的快乐,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马云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社交水平也大大提高。

少年的马云不安分、倔强、叛逆、好动,同时也表现出讲义气、勇敢、有魄力、敢想敢干的品质。哪个少年不贪玩?哪个少年不好斗?难能可贵的是,马云在玩乐中把自己的英语特长发挥出来,与老外频繁交流,主动接触外面的世界。

这种在少年时期养成的性格,注定马云绝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梦想往往植根于年少的心灵,未来往往掌握在蕴含无穷力量的年轻人身上,从这个风华正茂、侠肝义胆的少年身上,可以看到一颗耀眼之星正冉冉升起。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那一年马云即将升入高中。当时,他对大学不抱任何幻想,因为学习成绩不那么令人满意。然而没过多久,“上大学”这个梦想就在马云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大学梦是一朵纯朴的浪花,年少的马云*次有了梦想。

众所周知,马云从小学到初中的成绩都很差,想顺利考入一所本科大学,确实难于上青天。*次高考成绩出来后,他的数学只得了1分,而报考志愿上居然写着“北京大学”。面对高考失利,马云心灰意冷。

当时,表弟正在找工作,马云决定跟随对方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然而,招聘人员看到马云的长相之后,果断拒绝了他。随后,马云又托关系找到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工作。也许他一辈子就这样了,但是这份送书的工作彻底改变了马云的一生。

在送书过程中,马云有机会看到种类繁多的图书,其中有一本书彻底影响了马云的人生观,那就是路遥的《人生》。透过主人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马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就是在那一刻,马云意识到:无论遭受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放弃理想与追求。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跌倒了要勇敢地站起来,拍拍尘土,笑对人生,而后用热情创造未来。于是,马云在心中再次燃起了熊熊烈火,决心为大学梦继续拼搏。的确,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关键性的就在那几步,走对、走错全在一念之间。

除了《人生》这部小说带来的启发,马云再次考大学的闯劲还来自他对社会的全新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推行改革开放,崇尚知识成为一股风尚。那个时候,马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层含义,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决不能安于现状、碌碌无为。

随后,马云辞掉工作,静心刻苦复习,决定来年再战。虽然头脑没有别人灵光,但是笨鸟先飞也能达成所愿。“别人学一遍能会,那我就学三遍、十遍。”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马云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然而,命运再次开了一个玩笑,马云第二次高考仍旧以失败告终。这对于马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马云的父母更是一个晴天霹雳。至此,家人都认为马云已经没有考上大学的可能了。

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马云万念俱灰,每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夏日的杭州烟雨蒙蒙,行人很少,寂寥之间倒也符合他当时的心境。那时候,电视上正在热播《排球女将》,马云的耳边时常响起这部电视剧欢快的主题曲。排球女将们永不服输、永不言败,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鼓舞着他迎接第三次高考。

然而,准备三战高考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认为马云成绩不好,不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踏实找一份工作更划算。但是,马云已经下定决心,毅然准备再次背水一战。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他就选择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每周日上午,他会早早地赶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学习,争分夺秒地汲取知识。为了大学梦,马云饱尝了不为人知的辛酸。

数学成绩差一直是马云的短板,为了在短时间内考出理想的成绩,他选择熟练背诵几个固定、常用的数学公式。考试的时候,他用这几个倒背如流的公式一个个套。高考成绩公布以后,马云手捧着成绩单露出了笑容,数学79分(当时满分是120分),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

马云用行动告诉我们,失败多少次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还有没有继续尝试、永不放弃的信念。做事拼尽全力,就会有更多胜算,以及意想不到的收获。对每个人来说,努力是一辈子的护身符。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跳蚤试验:将跳蚤放置于容器中,然后盖上一个透明玻璃板,这时一拍桌子,跳蚤就会受惊跳起来碰到玻璃板;反复几次后,它的跳跃高度会降低并不再碰撞玻璃板,此时即使拿走玻璃板,它也不会跳出容器。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屡次碰壁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在潜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一个“高度”,并暗示自己:一定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伤害。一旦给自己设立了心理限制,哪怕能力再大、水平再高,*终也难以突破自己,创造出奇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就必须像马云那样学会突破自我,逾越“心理高度”。

不安分的大学讲师创立翻译社

——男人要有出格的举动

历尽千辛万苦,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开始了精彩的大学生活。在校园里,马云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而英语专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凭借优异的表现,他成功当选学生会主席。

对于大学生活,马云不敢虚度。在一次演讲中,他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与来自天南地北、有共同追求的年轻人走到一起。马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大学里,他结交了许多真挚的朋友,并找到了一生的挚爱。

张瑛是马云的师妹,她面容姣好,性格温和,成绩也十分优秀。在马云眼里,这无疑是心仪的对象。当时,张瑛有许多追求者,马云不甘人后,选择在男生宿舍楼下昭告天下:“我要追到张瑛,并娶她做老婆。”这件事立刻轰动了校园。

事实上,张瑛早就对马云青睐有加,但是为了考验对方的耐心和毅力,多次婉拒了他的追求。马云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有一次,他镇定自若地说:“通常情况下,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结果,张瑛被这句略带幽默但又饱含真理的话逗乐了,对眼前这个男人刮目相看。

马云虽然相貌平平,但是说话办事充满自信。在校园里,他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跃在每一个角落。渐渐地,张瑛动心了,于是选择和马云牵手。以后的日子里,张瑛始终站在马云背后,默默地支持自己的爱人。

转眼大学生涯结束了,那是1988年的夏天,马云以优异的成绩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顺利毕业。至此,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成绩出众、人缘广、办事干练的青年才俊,准备开创非凡的人生。

当时,大多数同学都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家乡,成为地方中学的人民教师。24岁的马云比任何人都幸运,他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随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院长亲自找到马云谈话:“你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于‘下海’经商,我希望你不要随波逐流。你肩上扛着的是我们杭州师范学院的牌子,一定要给我好好扛下去,至少五年之内不能倒下。”马云牢记院长这番话,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六年。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主攻专业都是电子、控制、机械等,缺乏商务、贸易、外语方面的优秀教师。在这里,马云进入英语及国际贸易专业,成为一名讲师。几年教学生涯,马云倾注了大量心血,也为他后来在国际贸易领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马云努力让学生们真的喜欢上英语,让学生们的英语水平真正地得到提升。为此,他摒弃了刻板的教学套路,推崇互动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结果,这些做法受到热烈的欢迎,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出色的专业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让马云成为学校里*受欢迎的人。后来,他提出在西湖边上办一个英语角,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热情支持。此外,许多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高薪邀请马云做专职翻译,他选择了兼职,只为信守老院长的五年之约。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语教师这个职位上,马云兢兢业业工作了六年,得到了众人的认可。然而,他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定要开创一番事业。

马云兼职做英语翻译,得到了用户的好评,结果聘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怎么办呢?马云发现,身边有许多老师退休在家,平常几乎无事可做。把他们聚集到一起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既能让大家有事可做,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想到了就做,马云决定立即行动。1992年,他在杭州创办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

为什么取名“海博”呢?马云曾经解释说,海博是英语“希望”的音译,他希望翻译社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有远大的希望。万事开头难,美好的设想总是与现实有差距。客户非常精明,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翻译社上。结果,博海翻译社一开始就举步维艰,*个月只收入700元,而当时公司一个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这时,合伙人想撤资,外界嘲笑马云瞎折腾。

主动认输不是马云的个性,他坚信一定能成功。迫不得已,马云开始主动挣外快。炎热的夏天,他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批发一些小工艺品,然后再千辛万苦地背回杭州贩卖。此外,他还推销医疗器材。直到1994年,翻译社才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并在1995年开始盈利。当海博翻译社步入正轨后,马云就放手将其交给合作伙伴打理,自己去干另一番事业了。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职期间,马云不但把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一手创立了海博翻译社。面对创业的艰辛,他想办法填补资金,让翻译社活下来,而后赢得转机。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马云坚韧、顽强的个性,又能看到他灵活应变的能力。

为了应对海博翻译社资金吃紧的局面,他风尘仆仆地进货、卖小手工艺品,即使吃尽了苦头,也不在乎。成大事者,大抵都是这个样子。

在电影《 阿甘正传 》中,阿甘坐在长凳上,手里拿着一盒巧克力说:“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拿到的是什么口味。”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充满未知,令人期待。马云像阿甘一样专心做好每一件事,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激情,并敢于大胆尝试,取得令人惊喜的成就。

人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在未知的世界里不负年华,需要勇往直前,在不断前进中突破自我,跑赢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赴美谈判,首次触网

——人生因梦想而伟大

1995年,中国市场经济拉开序幕,对外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国人初次与外国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误会。当时,杭州就发生了一起涉外合同纠纷。

那一年,杭州市政府计划修建一条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作为招商引资的组成部分,这个项目力图通过引入外资来减轻政府的财政开支压力。随后,一家美国投资公司主动接洽杭州市政府,表达了与之合作的意愿。经过一番协商,双方就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达成了一致协议,即美国投资公司出钱,等工程完工之后正式运营,可以从过路费用中获得分成。

工程进行了一年多,按照合作协议,美国投资公司应该支付资金。结果,对方没有履约。当时,成百上千名农民工参与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转眼到了年底,却拿不到工资,这的确是一件麻烦事。农民工无心干活了,于是找到杭州市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杭州市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后决定派一个人作为代表去美国和该投资公司进行交涉。

派谁去呢?市政府发了愁,这时有人提到了海博翻译社和马云。英语口语水平一流,又善于交际,马云无疑成了*人选。一个教书匠怎么会有这么大名气,并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呢?显然,这与马云的才华及其不懈努力有关。当时,海博翻译社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行业翘楚,自然离不开马云的功劳。在与客户接洽的过程中,马云结交了许多杭州市政界、商界的朋友,渐渐地成了众人眼里的“杭州英语*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马云的英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着实让大家赞叹。*后,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到美国与合作方交涉。就这样,31岁的马云踏上了飞往太平洋彼岸的旅程,也开启了他与互联网的缘分。

按照行程,马云来到洛杉矶,下飞机之后立即来到那家投资公司。双方见面沟通之后,对方闭口不提资金之事,反而对马云进行了一番洗脑。

随后,对方将马云安顿在一个豪华的别墅里休息,并提供了珍馐美味。不仅如此,投资公司的董事长菲利普先生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带着马云在洛杉矶旅行。再次见面之后,菲利普向马云摊牌,要么继续合作,要么去见上帝。马云无法接受苛刻的条件,断然拒绝了合作,结果被对方软禁起来。几经周折,他终于重获自由。

后来,马云拜托那个小伙子,帮自己买一张回国的飞机票;令人气愤的是,对方收了钱就人间蒸发了。马云到了飞机场却取不到机票,翻遍身上的口袋只有25美分。无奈之下,他在候机大厅里走来走去,寻找转机。来到老虎机面前,马云眼前一亮,干脆赌一把,也许还有翻身的机会。口袋里的钱很快就输得所剩无几,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终于发生了——马云赢了一笔钱,足够买飞机票回国了。

然而,马云想到自己此行的经历,心里实在窝火。如果不搞出点名堂,这样回国太没面子了。想到这里,马云索性决定暂时留在美国。

如果不回国,应该去哪里呢?马云在候机厅左思右想,头脑中忽然闪现出“比尔”这位朋友。比尔在大学里当外教,与马云友谊深厚,并且他的女婿在西雅图工作,从事与“internet”有关的业务。比尔*次向马云提起“internet”这个概念时,显得异常兴奋,似乎那是一个神奇的事物。经过一番权衡,马云决定前往西雅图,看看“internet”到底是什么。

马云飞到到西雅图,很快就找到了比尔的女婿Sam,并迫不及待地表示想了解“internet”。于是,Sam将马云带到了一家叫VBN的小公司。这里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只有两个小房间,坐着五个人,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不停地敲击着键盘。原来,VBN公司是硅谷乃至整个美国*家ISP(信息服务提供商)。

Sam带着马云来到电脑旁,说道:“这就是internet。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你想要看到的东西。”接着,马云小心翼翼地坐在电脑前,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了“beer”这个词。结果,电脑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美国啤酒、德国啤酒、法国啤酒、日本啤酒,令人目不暇接。随后,他又输入“China”,结果显示为“no data”,没有数据。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竟然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任何数据,这一刻马云无法平静心绪,暗自发誓一定要在internet方面有一番作为。在随后的沟通中,马云对Sam说:“我在杭州开了一家翻译社,能不能将它搬到internet上?”Sam爽快地答应了。

这次美国之行收获很大,马云仿佛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他决心从头做起,让中国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让世界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可以说,马云是幸运的,他很早就接触到了互联网,令其日后在电子商务领域大展宏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