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大萧条》姊妹篇,比《美国大萧条》更详细地勾勒出货币和银行的理论与历史,讲述如何避免那所谓“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21世纪十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必读作品

为什么总有一少部分人预见到每一次经济危机?

作为预见十年前金融危机的少数学者之一,作者重点阐述了“美国大萧条”、“70年代滞涨”以及“2007—2008年金融危机”三大事件,为依旧处在动荡之中的全球经济再来一剂良药。

★全面解读百余年来各大经济学家的货币与银行理论

现代金融制度为何如此脆弱?

从费雪的“价格水平稳定论”(“稳定美元”)到21世纪的“自由银行”理论,从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到凯恩斯学派,作者广泛援引各大经济学家的理论、著作和轶事,结合债券、商品、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实行的实际政策,为我们呈现一幅现代银行制度形成史的画卷。

★观点鲜明,逻辑严谨,丝丝入扣

和许多以观点罗列、事件堆砌的经济史书或教科书不同,作者通过理论、历史以及现实,层层递进,详略得当,旨在探索和厘清经济危机与商业周期的本质,为终止恶性的通胀和萧条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

★通俗性&专业性&准确性俱佳

不是传统意义的教材,也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轻学术著作,语言通俗易懂,但却有学术著作的严密与准确。

★扫描书中二维码,可观看作者的讲座视频

★著名经济学家纷纷推荐

蒋豪作序,张维迎、张曙光、韦森、陈志武、毛寿龙、冯兴元、刘业进 等 联合推荐


【内容简介】

埃贝林教授以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7年的“金融危机”为引子,比较与分析了历*有名的三大学派(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问题以及商业周期的研究;通过分析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和货币自由的“现代”探索者:劳伦斯·怀特、乔治·塞尔林以及凯文·多德,指出了一条从中央银行体制转变到未来自由市场的货币和银行体制的道路。他通过探索历史史实与不同理论的区别,寻找终结恶性经济危机的办法,其观点对年轻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佳的学习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经济教育基金会(FEE)主席。1981—1983年在爱尔兰科克大学担任讲师,1984—1988年担任达拉斯大学助理教授,1988—2003年担任希尔斯代尔学院经济学教授,2009—2014年担任诺斯伍德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目前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担任教授。曾获布拉格自由研究所“自由市场教育奖”,伦敦自由意志国际联盟“终身成就奖”,曾两次担任人文研究所的哈耶克研究员。

他撰写并编辑了许多书籍,其中包括三卷本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选集,他现在正主持编著哈耶克的选集。他*近的作品是《政治经济、公共政策和货币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和自由政治经济学》,他也经常在《华盛顿时报》《波士顿环球报》《投资者商业日报》《底特律新闻》《国家评论在线》《美国经济与社会学》《政治研究》《国际世界和平》等知名媒体发表文章。

译者简介

马俊杰

专栏作家;法国高等欧洲研究国际中心(CIFE)副研究员;朝圣山学社成员;天则经济研究所项目研究员;美国国务院IVLP学友

他关注中国国企改革、产权制度、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以及国际关系、欧洲研究等问题。其文章发表于《中国经营报》 《经济观察报》 《外交家》 (The Diplomat), 经济教育基金会(Foundation for Economics Education, FEE)以及L’Europe en Formation等国内外媒体期刊。


【媒体评论】

理查德·M. 埃贝林是研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生活和工作*专注和*有能力的学者之一。他关于奥地利经济学的不同方面的研究也是彻底的和有启发性的。

——伊斯雷尔·M. 柯兹纳(纽约大学教授)

通过此书,无论是经济学新手还是专家,几乎所有背景的读者都应该得到丰厚的回报。因为货币是经济学的核心,掌握这个主题是理解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我们要如何改变的必要基础。我想把这本书和罗斯巴德的《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进行比较,这是我*喜欢的介绍性的货币书。

——沃伦·C. 吉布森(圣何塞州立大学教授)

埃贝林教授在他这本书中,展现了其深厚的、令人惊叹的经济学和经济史知识。

——托马斯·K. 邓肯(瑞德福大学教授)

感谢埃贝林教授写了这本书。货币政策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在近代西方经济政策史上的任何时刻和在任何背景下,对其基本问题的讨论都是不够充分的,因此,当学者们把注意力转向它的基本命题时,我们都会受到启迪。

——《警钟日报》

对大萧条的误读,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查德·M. 埃贝林教授从理论和数据两方面证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市场的失灵,而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结果;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危机的原因,不是解决危机的药方。

——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

在这个时间点上(次贷危机10周年、亚洲金融危机20周年),我们有必要再对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转折时期、人们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健康状况高度关注之时,总结过去金融危机的经历和教训的必要性更是显而易见,而这本《货币、银行与国家》能给我们不少启发和指引。

——陈志武(耶鲁大学教授)

主流货币银行学的书很多,现行各国货币银行体系也是按照其中的理论建立和运作的,但并未避免经济金融危机之害。读读奥地利学派的货币银行理论也许会令你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多一些思考和反思。埃贝林教授的《货币、银行与国家》是不错的一本,译文也相当流畅,比同类著作(如德索托的《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好读。

——张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分工实现产出*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易创造价值,经济发展是效用的*化。货币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交易的媒介,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让经济稳定运行,这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但历次经济危机表明,单中心国家秩序支撑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让市场自身失去自我调整的功能,从而创造了危机,而且还进一步放大了危机。要更好地理解经济危机真实原因,以及什么是真正的货币政策,《货币、银行与国家》一书,值得一读。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埃贝林教授是著名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家。本书以逻辑严密、深入浅出的文笔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的货币与周期理论,评述了凯恩斯通胀药方和芝加哥学派所奉行中央银行“货币规则”的误区,肯定了金本位、货币的非国家化以及100%黄金美元的优点,提出世界的未来在于走向自由银行体系。本书应该成为经济学专业师生和货币银行业界的必读书目。

——冯兴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经济学家有责任揭示并告知人们历史上重大经济事件的真相,特别是大萧条和*近一次金融危机的真相。理查德·M. 埃贝林教授的《货币、银行与国家》是应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分析货币、银行与商业周期的一部杰作,他告诉人们,大萧条和*近一次金融危机不是什么“市场失灵”的结果,而是由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在货币管理上的错误造成的;而紧随其后的政府干预政策则恶化了大萧条并延长了它持续的时间。政府垄断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制度,总是以种种现实需要(就业和增长)为由扭曲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并把这种扭曲传导到投资品、劳动力和原材料市场,导致投资与真实储蓄和真实市场需求脱节,当来自消费和储蓄端的收入流无法满足前述已发生投资的持续投资需求时,市场自发纠错和清算过程迟早就会来临,表现为一场经济危机。经济学家同样有责任告知人们一个简单的事实真相:“通货膨胀是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造成的,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作者提出“自由银行和货币制度”是未来的替代选项。

——刘业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目录】

序言

致谢

前言

*章 通货膨胀与稳定

大萧条并不是“草率资本主义”与“被动和无谓政府”的组合所造成的结果,大萧条是由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在货币管理上的错误造成的;而大萧条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之长是由政府干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政策造成的,这些政策阻碍了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难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正常恢复。

一点通货膨胀没啥害处,不是吗 \ 002

经济稳定的稳定价格水平之逻辑 \ 010

20 世纪20 年代的美联储和价格水平稳定化 \ 017

本杰明·安德森和价格水平稳定的目标 \ 024

第二章 货币、商业周期与奥地利学派

如果货币变化总是对市场具有非中性的影响,那么货币当局试图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保持“稳定的”价格水平,这一设想本身就可能是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这实际上正是米塞斯的奥地利学派同人哈耶克的观点。

奥地利经济学家对货币起源和购买力的看法 \ 032

米塞斯和货币非中性 \ 038

哈耶克和稳定价格水平的不稳定影响 \ 044

奥地利学派资本和利息理论 \ 051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 \ 057

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和大萧条的原因 \ 063

第三章 大萧条与新政

大萧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美国试图通过货币扩张来稳定价格水平,货币扩张人为地降低了利率,而这反过来造成了超过经济中真实储蓄的投资繁荣。资本、资源和劳动力被错误地吸引到更长时期的投资项目中,而这些投资在货币通胀*后是不同程度的无利可图,而且在经济上也不可持续。人们错误地投资资本,劳动力也受到误导,相比于能够保证市场中对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供需平衡的价格和工资结构而言,货币扩张后的相对价格和工资结构是扭曲的。

大萧条和干预的危机 \ 070

奥地利学派对大萧条的分析和对策 \ 077

罗斯福新政 \ 083

新政及其评论 \ 089

第四章 凯恩斯的革命

凯恩斯对他声称这种权威和本领的“正确”和能力毫不怀疑。他属于这样一种英国精英,他们认为自己几乎在任何方面都比社会中的其他成员要更为优越。正如崇拜凯恩斯的传记作家罗伊·哈罗德(Roy Harrod)所说:“他坚信……英国政府正在而且应该处在一个知识贵族阶层的手中,他们通过说服来进行统治。”而且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亚瑟·史密斯(Arthur Smithies)也指出:“凯恩斯向往的是一个这样的世界,其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由权威的智者来执行,而这些政策将能够确保繁荣、平等、自由和尽可能的和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新自由主义” \ 096

凯恩斯和凯恩斯经济学 \ 102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及其后果 \ 108

市场的萨伊定律和凯恩斯经济学 \ 114

储蓄、投资和利息与凯恩斯经济学 \ 120

凯恩斯经济学和社会工程的危害 \ 125

凯恩斯革命和对凯恩斯的早期批评 \ 131

第五章 芝加哥学派的货币探索

20 世纪30 年代早期,芝加哥大学领军的经济学家们,那些人们通常视为自由市场秩序*直言不讳的捍卫者的学者们,提议而且强烈地辩护了用赤字性支出和纸币通货膨胀作为克服大萧条中的失业和闲置生产力的首要政策措施。他们知道而且认为大萧条之所以持续这么长时间并如此严重的原因在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人为地被维持在高于市场出清的价格和工资水平之上。但他们没有呼吁废除这些美国市场竞争功能的阻碍,而是呼吁采取短期通货膨胀应急手段和政府赤字性支出。

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和大萧条 \ 138

亨利·塞门斯和货币改革的“芝加哥计划” \ 144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稳定框架 \ 150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货币需求 \ 156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经济稳定的货币“规则” \ 162

米尔顿·弗里德曼对纸币成本看法的动摇 \ 168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通胀和大萧条的看法 \ 175

第五章 金本位、货币的非国家化与100% 黄金美元

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基于为了彼此获益而进行的自愿交换。就像在一个国家的自由市场中,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敌意,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之间也不存在固有的敌意。贸易的彼此获利可以通过将劳动分工的原则扩展到世界范围而得以实现。如果人们要从这些可能性中获益,贸易的国际化就必须得到一个稳定、稳健且值得信赖的货币秩序的辅助。人们认为,黄金是历来证明*能够服务于这个功能的商品。因此,19 世纪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所承担的有限职责中,地位*显著的就是维持金本位。

19 世纪的金本位 \ 182

金本位作为政府管理货币 \ 188

米塞斯支持黄金和自由市场体系 \ 194

哈耶克和货币非国家化 \ 200

穆雷·罗斯巴德和100% 黄金美元 \ 206

第六章 自由银行

这些问题并没有*的答案,而且也不存在*的答案。正如沃尔特•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所解释的那样,理解和预见自由社会产生的复杂过程中的市场互动和发现机会的结果,对我们而言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自由才弥足珍贵。自由让只有自由占据上风时才出现的可能性变得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货币自由必须提上21 世纪经济自由议程。

自由银行和对中央银行的政治评价 \ 214

自由银行和对中央银行的经济评价 \ 220

自由银行和货币扩张的竞争限制 \ 226

自由银行和货币的市场需求 \ 232

自由银行和储蓄与投资的协调 \ 238

自由银行业和市场竞争的好处 \ 244

走向货币和银行体制自由 \ 249


【免费在线读】

前 言

Preface

过去10 年,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过山车状态:2003—2008 年的经济繁荣,紧接着是一次严重的经济下滑,然后是从2009 年直到现在(2015 年)历史性的缓慢而疲弱的经济复苏。

在2008—2009 年剧烈的股市衰退之前,很多人都是政治或媒体权威人士,他们认为“好时代”会永远持续下去。这些人也包括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理事会的一些成员。

在经济下滑开始并继而加剧的时候,很多人都成了批评者,他们深信这证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失败”。

这些所谓的专家开始老调重弹,谈论着20 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来一直受到质疑或遭到拒绝的理论,这些理论认为,只有富于远见的和明智的政府干预和管制才能够从经济灾难中拯救这个国家,并保证我们在未来不再陷入类似的境地。

其实,自由市场无须对*近的经济危机负责,而且所有制约和规范市场经济的尝试都实实在在地成了阻碍经济进步和人类繁荣的*阻力。

2008—2009 年,经济衰退的根源在于,美联储多年错误的货币管理和由华盛顿制定的错误的经济政策。2003—2008 年,美联储用大量货币充斥金融市场,有人测算这大概增加了经济中总货币量的50%。

在那几年,主要市场的利率在调整通货膨胀后要么是零,要么是负。银行系统充满了货币,用来借给各种类型的贷款人。为了吸引人们来贷款,这些银行不仅降低利率(即降低借钱的成

本),还降低了对信用的要求标准。

或者说,为了把钱借出去,金融机构找到了“创造性”的方法,把房贷打包成可以交易的金融产品,倒手卖给别的投资者。这样做看似把发行所有这些次级房贷的风险降到了*,但这些

次级房贷也在后来被人们视为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垃圾债券。人们的恐惧得到了安抚,因为房价随着购房者的购买行为而不断高涨,买房的钱则来自新印发的美联储货币。

同时,政府的房产保险机构,如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则保证了不断增长的这类不稳定的房贷,背后则有山姆大叔的“完全相信和信用”作为担保。2008 年,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全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而这两家公司持有市值为10 万亿美元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半的担保。

低利率和下调的信用标准也造成了巨大的消费繁荣,并在2003—2008 年带来了消费者25% 的债务增长,从2 万亿美元增加到2.5 万亿美元。利率这么低,人们没有受到激励去为明天储蓄,

却受到巨大的激励在今天大肆借贷和消费。但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在那5 年时间里,平均真实收入*多增长了2%。人们的债务负担因此大大加剧。

这些快钱以及政府担保的纸牌屋(house of cards)都在2008年倾塌了,随之而来的是股市大跌,一些股指从*点狂跌30%~50%。造成这一灾难的华盛顿的同一拨人后来说道,当时急

需的是更多的管制,以便修复他们早前行动严重损害了的同一个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当时,这种修复措施也包括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几家银行的快速联姻。这场联姻发生在2008 年10 月,那些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CEO)被叫到华盛顿特区,与当时的财政部长亨利· 保尔森(Henry Paulson)和美联储主席本· 伯南克(Ben Bernanke)会晤。

他们被告知联邦政府将为银行系统注入现金,在金融领域购买这些银行股票的股份,金额达到2 450 亿美元。在场的银行CEO 们——其中一些明确表示他们既不需要也不想要政府的资金

注入——也被告知只有在画线部分签字,他们才能离开那个房间(这些钱*终都交回了财政部,银行回购了政府已经“投资”的那些股份)。

同时,美联储打开了货币的阀门,在“量化宽松”名义下,通过一系列货币创造政策在2007—2015 年增加了货币基础(现金和银行储备),从7 400 亿美元增加到4 万亿美元左右。

后果是,大量主要利率在通货膨胀调整后已经陷入负利率的范围,且在那7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如此。这已经挫伤了一些人在供给端储蓄的动机和能力,同时也扭曲了在需求端可能进行

的投资类型和时间范围上的决策,因为在一个缺乏基于市场利率的金融市场中,资本形成的真实稀缺和借贷成本已经变得难以准确估计。

市场已经扭曲了,投资模式已经给出了错误和过度的信号,而劳动和资源已经被引导进了各种*终不可持续的就业上去。

凯恩斯主义者和其他“刺激”政策的支持者们也声称,没有必要担心经济中的“过剩”,因为他们觉得已经驯服了价格通胀——自2008 年以来,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 以下。

首先,我们要记得这种对价格通胀的衡量是基于一种或另一种统计价格指数。这也就必然掩盖了所有单一价格的改变,它们构成了统计平均值,而这也在过去几年中见证了市场的一些次级

产业部门中显著的价格增长。

其次,大规模货币膨胀的全面影响已经避免,原因在于美联储在其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之初采取的一项政策把戏。一直以来,中央银行向各家银行支付的利率,都稍高于它能够在私营部门向

贷款人借款所赚取的利率。

因此,对于很多银行而言,把大量可用储备金留作“过量储备”而不借出是更有利可图的,这部分的金额达到了美联储创造的4 万亿美元中的将近2.8 万亿美元。在有了这些额外的贷款能

力后,美联储开始再次操控利率,这次则是为了避免这些货币进入市场。

*后,尤其自2014 年以来,全球已经越来越充斥着扩张的石油供应,这也使所有精炼石油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要加满汽车的油箱只需要更便宜的价钱。原料与资源价格更低了,且供给变大了,这是一件好事,这会让生产品和制成品更便宜,从而提高所有需要这类产品的人们的生活水平。

相反,美联储担心“价格紧缩”会拖累经济,而不是通过供给侧的充裕来起到基于市场的刺激作用,即长期减少人们想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稀缺性和成本。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倾向于认为,每年2% 的价格通胀率是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和可持续性的“理想”值。在平均量和总量

上固定下来,中央银行决策者们对他们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事务上的真正影响继续视而不见——这种影响是对相对价格结构、利润空间、资源使用和资本投资的扭曲。

在《货币、银行与国家》一书中,我解释了“奥地利学派”的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它们与凯恩斯经济学和货币理论完全不同。尤其是由米塞斯和哈耶克在20 世纪创立起来的经济学理论,更能够展示中央银行引发的货币扩张和利率操纵一直都为人造的繁荣及其不可避免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为了解释他们的理论,我分析了过去100 年中*严重的经济大萧条。1929 年的经济崩溃和随之而来的萧条是美联储在20 世纪20 年代货币政策酿成的恶果,那时的目标是价格水平的稳定——既不是价格膨胀,也不是价格紧缩;但在价格水平统计数据的表面稳定之下,美联储制造的货币膨胀和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造成了美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之间的错配,这种错误*终在1929 年和1930 年爆发。

大萧条贯穿于20 世纪30 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它具有深刻和对于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人而言,有用且广泛使用的原材持续的影响,这并不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造成的。后繁荣时代的市场出清水平,就价格、工资和资源再配置而言,美国和欧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经济干预。

由于当时政府对工资和价格的干预,大量的预算赤字和与此伴生的累积债务,不经济的公共就业项目;由于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带来的国际贸易壁垒,以及开始采取的各种形式的政府计划

与对人们生活和市场活动的控制,导致了失业的持续增加和延长,以及工厂的闲置、资本的未经使用和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

经济干预首先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在新兴的凯恩斯主义革命的掩盖下,很多这类“激进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开始出现并成形。在《货币、银行与国家》一书中,我分析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基本条件,以及为什么这种政策药方实际上恰恰会导致凯恩斯主义者所声称能够避免的繁荣—萧条交替周期。

另外,尽管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对我们在一般意义上理解竞争性市场的优越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他通过货币扩张的“规则”和“自动”财政稳定器来实现其激进货币政策的方法,与其说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的另一根本性选项,不如说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框架中的一个“内在批判”。

那么,就货币体制的运行而言,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货币、银行与国家》一书的很大一部分都用来解释所有中央银行形式内在的经济缺陷和政治弱点。

总而言之,中央银行像所有其他形式的中央计划一样有着类似的问题。中央银行依赖于这样一个假设,即比起真正建立在对货币和交易媒介的市场选择形式上具有竞争性的私人银行体系来

说,货币中央计划者可以更加成功地管理货币和银行系统。

我还阐释了竞争性银行体系怎样能够在中央银行体系终结后运行起来。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对私营货币和银行体系的提议进行了辩证分析,这些提议来自米塞斯、哈耶克、罗斯巴德和货

币自由的“现代”组成部分——劳伦斯· 怀特、乔治· 塞尔林、凯文· 多德等人的作品。

《货币、银行与国家》一书在结尾列出了一些步骤,这样做可以从中央银行体制成功转变到自由市场的货币和银行体制。

如果过去的100 年能够说明什么的话,那就是政府——即使在那些出于好心的人手里——既没有知识也没有能力管理成百上千万人,而现在是关于全世界几十亿人的社会和经济事务问题。

这样的*终结果从来都是自由的丧失和经济的偏向和扭曲。

自1913 年美联储建立以来,过去100 年的美国中央银行体制同样证明,货币中央计划者是没有能力通过对货币数量的垄断控制来主导金融和银行事务的,他们反而会对货币价值和与储蓄者、借贷者发生联系的利率产生重大影响。

对货币进行非国家化的改革,也许是我们终结繁荣—衰退周期,创造基于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框架路径的逐步改善的不错尝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