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仅有1000万美元风投资金到市值450亿美元,福泰制药如何谱写从实验室到华尔街的传奇?
★《财富》推荐的75本***书之一,一本有关科学以及科学商业化的权威之作。
★还原真实的药企竞争与合作,揭秘不为人知的制药内幕
【内容简介】
福泰制药是豪门林立的制药界的现象级黑马,以“基于结构设计药物”为核心理念。它成立至今仅有30年,已打造过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分子,市值在2018年5月已达450亿美元,位列世界药企前30强。福泰目前拥有三款获批上市药物,其中主打的囊性纤维化特效药Kalydeco是全球一款直接针对该病致病基因的药物,被誉为“2012年zui重要的药物”。 然而回到30年前,福泰在1989年刚成立时,是一家仅有1000万美元的风投资金、每周却要烧掉近1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他们没有任何科研成果,只有十余个科学家,对手却是肝移植之父斯塔泽、化学生物学先驱施瑞伯,还有美国科研实力强、受敬仰的药企——默沙东。福泰所能依仗的唯有他们的创始人——哈佛的天才、制药界的王子、默沙东的逆子——乔舒亚·博格。
博格为何在不惑之年出走默沙东?他又如何带领福泰在科研与商业上屡挫强敌,并在两年内上市?计算机到底对药物设计有何作用?作者巴里·沃思与福泰的成员同吃同住,以亲眼所见,为我们揭开了创业药企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见证药学动人心弦的篇章!

【作者简介】
巴里·沃思(Barry Werth),知名记者以及多本纪实文学作品的作者,曾为《纽约客》(The New Yorker)、《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智族》(GQ)、《户外》(Outside)等多种报纸、杂志撰文。他也在史密斯学院、曼荷莲学院以及波士顿大学教授新闻学与纪实文学写作。
【媒体评论】

当科学家转换角色成为企业家,精彩人生转换至另一个舞台,他们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进军华尔街并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杨青(复旦大学教授,新型小分子IDO抑制剂的发现者)

福泰的创业故事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很好地诠释了见风使舵与不忘初心之并行不悖,值得每个创业者学习和借鉴。

——梁贵柏(资深制药人,《新药研发的故事》作者)

允许福泰上市说明了美国资本市场对高投入、高风险的生物医药创新模式的认可,这尤其值得我国资本市场深思和借鉴。

——刘逖(上海证券交易所风控与创新委副主委,兼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

制药需要运气,需要科学,也需要商业。当了解整个故事之后,我们面对“新药是不是太贵”这个问题时,答案会更加全面。

——李治中(菠萝)(《癌症·真相》作者,“向日葵儿童”公益创始人)

器官移植可谓是现代医学创造的奇迹,本书生动再现了当年美国药界争相优化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历程,讲述了许多罕为人知的故事,是一线医务人员了解学科历史与药学行业的上佳之作。

——钱叶勇(中国人民解放军器官移植研究所著名器官移植专家)

一个引人入胜的创新创业故事……一群具有创新思维、开拓勇气和实干精神的科学家、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历尽磨难,创造了“福泰传奇”,也正是无数这样的团队造就了波士顿生物医药创新的完美生态体系。

——邵黎明(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一批全身心投入新药研发的科学家。他们灵敏、锐利、不羁,同样自负、固执、好名。带着仪式感探索新药,带着使命感追逐前沿,这是医药人不变的信仰。

——彭雷(《极简新药发现史》作者,上海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生物医药因其高额的回报一直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领域。然而不同于曝光度极高、又能快速接触用户的互联网行业,新药研发旷日持久,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本书所呈现的,正是众多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的代表——福泰制药真实的故事:他们如何筹钱,如何花钱,如何挣钱。

——宋晓彤(美柏医健CEO,休斯敦生物医药创新中心CEO)

创新创业浪潮中,只有与行业巨头完全不同,做到颠覆性创新,才能创造出价值十亿美元的分子。同是医药领域创业者,我从这本书中感受到博格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坚韧信念、对科学家的理解宽容及对创业融资的熟练运作,很有借鉴意义。

——武宁(英普乐孚生物技术公司董事&CEO)

本书描述了多个创新药物的成功开发案例,其背后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药企承受了巨大的失败风险。当然,一旦成功上市,创新药物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惊人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药的研发成功无疑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同时,除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创新药物治病救人,造福患者和家庭,产生的社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苏慰国,和记黄埔医药(上海)研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

从没有一位作家能像沃思那么深入地进入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他为我们展现了药物研发中的困难、创业公司的磨难,以及好的科学与好的商业之间的冲突。

——《财富》

非常有趣……生动地描写了个性冲突、巨额豪赌,以及对名望与财富的疯狂追逐……沃思在深入幕后的调研中发现了许多很有趣的轶事。

——《华尔街时报》

理解现代医药革命的***之书!

——《波士顿环球报》

这本书是科学故事、商业智慧以及令人手不释卷的叙事艺术的完美结合。该书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基础科学如何改变世界,以及金融环境如何左右现代美国商业。我对巴里·沃思在本书中的精妙笔法由衷钦佩,这是一本好看且有料的书。

——《大西洋月刊》

激动人心,紧扣时代脉搏。

——《纽约时报书评》

生物制药业迄今为止zui生动、zui有深度的故事。

—— 克莱夫·库克森《金融时报》

一本有关科学以及科学商业化的权威之作。它讲叙了一个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故事,是对身负工作重压、坚持追求看似不可能目标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特雷西·基德尔《山外又一山》作者

该书非常精彩,堪比约翰·格里森姆的悬疑小说而不是现代科学的大部头著作。

——《商业周刊》


【目录】

*部分 故事

第二部分 竞赛

尾声 寻找小马

致谢

文献与资料

后记:在一切开始前

附录1:人物与机构

附录2:年表

译后记


【免费在线读】

*章

远景国际大酒店(Vista International Hotel)位于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之间,楼顶泳池波光粼粼,镀铬吊灯银光闪闪,举目所见,雕梁画栋,酒吧中陈列着的帆船模型栩栩如生,大厅里摆放的风帆雕塑气势非凡。如果在其他地方,它无疑是*的豪华酒店。但在曼哈顿,众多闪闪发光的摩天巨兽令它相形见绌,只能算是20世纪80年代一座小小的文化纪念碑。不过往来的住客并不在意,他们来纽约不是为了畅享文化与艺术的盛宴、饱览蔓延5千米的上城区风光,而是因为远景在1982年开业时,是155年来*家开在华尔街附近的酒店,它虽然没有亚特兰大的泰姬陵酒店或拉斯维加斯的马戏团酒店那么华丽,但功能是一致的:客人们一起床就能向钱奔去。

1989年秋天的华尔街异常吝啬,来纽约金融市场朝圣的人们*次无功而返,远景也成了企业家的梦碎之地。股票市场虽然暂处1987年大崩盘后的新高,但整体形势依然低迷不振。在潜在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投资者早已纷纷撤向收益稳定的大公司。由于担忧流动性,他们进一步减少了投资,尤其是对新公司的投资。这些新公司被认为风险太大、太烧钱,而华尔街对这些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有收益的创业公司避之唯恐不及,华尔街看不到那么远。但正如许多群体判断失误的例子一样,华尔街很快自食其果:投资减少、股票下挫、新公司陷入财政危机……许多人认为,如果华尔街继续不愿意投资新技术,美国未来将会失去竞争力,那将是整个国家的悲剧。当然,新公司的创业者们对此尤为赞同。

尽管行情黯淡,创业者们还是来了。10月中旬一个温暖的早晨,40多位生物医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聚集在远景国际大酒店的宴会厅内,老老实实地坐在一排排铺着桌布的长桌之后。在遭华尔街白眼的众多创业板块中,生物医药是*不受待见的,它花钱无数,却迟迟不能盈利,像基因泰克(Genentech)那么成功的公司实在太罕见了。9年前它在华尔街的亮相可谓高调,甚至有些疯狂:开盘后一个小时内,股价就从35美元飙升至86美元。

今早的会议是一次恢复投资者信心的尝试,每位CEO有5分钟时间向150名投资者介绍他们的企业。但很多CEO在研究过桌上的名签后发现,真正的投资者少得可怜。卖家数超过了买家数,就像交谊舞课上女生不得不跳男步一样令人失望。

市场如此低迷,时间如此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吹嘘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的演讲者卸下了所有伪装。很多人甚至详细列出了公司急缺的资金明细,他们更像是在做个人广告而非争取投资机会。“市场机遇:”一位加州商人的幻灯片闪过,“血栓———西方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乔舒亚·博格( Boger)一直不动声色,静静地温习着他的演讲。博格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创始人、总裁兼首席科学家。虽然他的头衔比大多数演讲者耀眼,但他面对的困境是同样的。10个月前,他与合伙人在东西海岸四处奔波,拜访风投公司,飞行里程累计达16万千米,但三个月下来,仅筹集到1000万美元。福泰制药既没有产品,也没有收入,几年后才可能知道到底有没有产品可供销售。目前,还未完工的实验室里只有一座座尚未开封的木箱堆成的小山,每周的支出却已达到7.5万美元。根据历史数据,这样的公司预计要花十余年时间和至少2.5亿美元的投资才可能开发出*个上市药物。福泰的财政难题正是令博格在公司需要他作出无数决定的关键时刻,毅然抽身前来的*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