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中国历代海洋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2、描述了古代中国海上交往活动的历史进程,以及由大航海所带来的大发现、大变革。

3、构筑一个简约版的中国古代海图史和中国古代海洋思想史。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的舆地学问中,海是被长期边缘化的,原本就不多的古代海洋图,历经战乱能够传世的就更少;加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少有投入,普通读者甚至连影印的古代海图都见不到。

作者从发行量很少的古代地图集中、民间收藏家手里和海外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整理古代海洋地图,将它们的来龙去脉、背后故事,以及中国古代海洋思想的形成等一一介绍给大家。如,*早绘出大海的汉代帛书地图、*早完整描述中国海疆并绘出海上航线的宋代石刻地图、以及明清以来的海防、海运和远洋航海等经典的古代海洋地图……通过百余幅珍贵古代海图,描述了古代中国海上交往活动的历史进程,以及由大航海所带来的大发现、大变革,借此构筑一个简约版的中国古代海图史和中国古代海洋思想史。

全书展现了我国几千年来“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梦想和觉醒。


【作者简介】

梁二平,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海洋文化学者。著有海洋文史地理作品:《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谁在世界的中央——古代中国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举要》、《中国古代海洋文献导读》、《败在海上——中国古代海战图解读》、《海洋深圳——深圳海洋文化历史地标田野调查》等。
【目录】
1 *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疆地图

3 *早描绘出大海的地图 ——《地形图》约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绘制

8 *早*精确的海疆地图 ——《禹跡图》北宋元祐五年至元符三年(1090—1100 年)绘制 ——《禹迹图》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 年)刻

13 *早的海疆陆界国防图 ——《华夷图》南宋绍兴六年(1136 年)刻

16 *早石刻全国行政地图 ——《九域守令图》北宋宣和三年(1121 年)刻

20 追复故疆尽归版籍之图 ——《坠理图》南宋绍熙元年(1190 年)绘制

23 *早雕版墨印行政地图 ——《九州山川实证总图》南宋淳熙八年(1181 年)刊印

26 *早描绘出流求的地图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 年)绘制

31 以天星分地界的地图 ——《唐一行山河分野图》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 年)刊印

33 以印度为世界中心的《佛祖统记》地图 ——《东震旦地理图》南宋咸淳七年(1271 年)刊印

——《汉西域诸国图》南宋咸淳七年(1271 年)刊印 ——《西土五印之图》南宋咸淳七年(1271 年)刊印

40 *早绘出海上航线的地图 ——《舆地图》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 年)拓本

45 宋代海防的港口缩影 ——《定海县境图》南宋宝庆三年(1227 年)刊印

48 宋代昌壮国势的图画 ——《昌国县境图》南宋宝庆三年(1227 年)刊印

51 蒙元粗糙的疆域描绘 ——《大元混一图》元至顺元年至至顺三年(1330—1333 年)刊印

54 海陆扩张的版图展示 ——《元经世大典地理图》元至顺二年(1331 年)绘制

58 蒙元沿海地区的统治 ——《南台按治三省十道图》元至正四年(1344 年)刊印

60 蒙元远航的海图线索 ——清浚《广舆疆理图》元至正庚子(1360 年)成图

65 第二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上贸易图景

68 开放时间*长的口岸广州 ——《岭海舆图 · 广州府舆地图》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刊印

73 唐代开启的东方大港明州 ——《鄞县县境图》南宋宝庆三年(1227 年)刊印 ——《宁郡舆地图》约清道光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846—1850年)绘制

81 宋代*兴旺的口岸城杭州 ——《京城图》南宋咸淳四年(1268 年)刊印

85 宋元时期*大港泉州 ——《泉州府图说》约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绘制

93 第三章 大明的海上漕运图

95 中国*早的海运专图 ——《海道指南图》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刊印

98 明代复议海运的蓝图 ——《新河海运图》明嘉靖朝(1507—1567 年)刊印

101 明代海上漕运的实践指南 ——《广舆图 · 海运图》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刊印

105 怀念前朝的海运盛景 ——《三才图会 · 海运图》明万历朝(1573—1620 年)刊印

108 纵贯大明南北的海上漕运梦 ——《皇明职方地图 · 海运图》明崇祯九年(1636 年)绘制

113 第四章 大明的“海上丝绸之路”

115 中国*早的世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明天启元年(1621 年)刊印

126 真正的海上贸易航线图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17 世纪初绘制

129 民间海上贸易的“舟子秘本” ——《山形水势图》明代至清代

137 第五章 大明的海禁与防倭

140 中国全面论述海防图籍 ——《筹海图编 · 舆地全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刊印 ——《筹海图编 · 广东沿海山沙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刊印

144 集海防图与海防理论于一图 ——《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摹绘

147 边政地图之集大成者 ——《皇明职方地图 · 皇明大一统图》明崇祯九年(1636 年)刊印

149 地图符号的集大成者 ——《杨子器跋舆地图》约明正德八年(1513 年)绘制

154 明代描绘钓鱼岛的航海图 ——《郑开阳杂著 · 琉球图说》明嘉靖年间(1507—1567 年)刊印 ——《琉球过海图》明万历七年(1597 年)刊印 ——《三才图会 · 琉球国图》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刊印

159 第六章 大明描绘的中国与世界

161 尚未“混一”的世界 ——《大明混一图》明洪武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389—1391 年)绘制

165 源自中国的世界地图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明建文四年(1402 年)绘制

168 *幅传入西方的中国全图 ——《古今形胜之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重刻

172 *部综合性的全国地图集 ——《广舆图 · 舆地总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刊印 ——《分野舆图 · 西南海夷》明朝晚期(1601—1633 年)绘制

176 西南海洋邻国图 ——《广舆图 · 安南图》明万历朝(1573—1620 年)刊印

178 东南陆海邻国图 ——《广舆图 · 朝鲜图》明万历朝(1573—1620 年)刊印

180 东南海洋邻国图 ——《广舆图 · 日本图》明嘉靖四十年(1561 年)刊印

183 早期的海外专图 ——《广舆图 · 东南海夷总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刊印

——《广舆图 · 西南海夷总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刊印

187 中央之国的四海归一图 ——《四海总图》1500 年代刊印

190 以大明为中心的世界地图 ——《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刊印 ——《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刊印 ——《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清康熙二年(1663 年)刊印

195 江海关系的风水表达 ——《三才图会 · 中国三大干图》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刊印

198 大明海权思想的版图表达 ——《三才图会 · 山海舆地全图》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 年)刊印

201 第七章 西洋描绘的大明与世界

204 *幅中文版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 年)摹绘

209 世界可以用两个半球来描述 ——《东西两半球图》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年)摹绘

211 西儒送来的两极地图 ——《北舆全图》明天启四年(1624 年)刊印 ——《南舆全图》明天启四年(1624 年)刊印

215 西洋人*早绘制的中国全图 ——《世界概观 · 中国地图》1584 年刊印

218 葡萄牙人绘制的中国城市地图 ——《澳门地图》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刊印

220 荷兰人实测的中国岛屿图 ——《澎湖岛及福尔摩沙岛地图》明崇祯十三年(1640 年)刊印

221 西方人*早绘制的中国地图集 ——罗明坚《大明国图志·广东省地图》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绘制

227 西方人*早绘制投影法中国地图集 ——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刊印 ——唐维尔《中国地图集 · 中国总图》清乾隆二年(1737 年)刊印

231 第八章 大清盛世的疆域地图

233 *幅科学实测的全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 · 陕西全图》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绘制 ——《皇舆全览图 · 盛京全图》清康熙六十一年(1721 年)刊印本复制

238 承上启下的大清版图 ——《雍正十排皇舆全图》清雍正朝(1722—1735 年)绘制 ——《雍正十排图 · 山东半岛图》清雍正朝(1722—1735 年)绘制

242 *完整的亚洲大陆全图 ——《乾隆内府舆图》清乾隆四十年(1761 年)刊印

245 万年一统的美好愿景 ——《大清分省舆图 · 全国总图》清乾隆朝(1754—1786 年)绘制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清道光五年(1825 年)刊印

249 第九章 清代的台湾、琉球、南海诸岛地图

252 *早的单幅台湾地图 ——《台湾舆图》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绘制

254 *的台湾地图 ——《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清雍正元年至十二年(1723—1734 年)绘制

255 *精细的台湾地图 ——《台湾舆图》清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756—1759 年)绘制 ——《台湾舆图》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年)绘制

259 早期的台湾海道图 ——《澎台海图》约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绘制

263 清廷册封琉球国图 ——《琉球国全图》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绘制

265 清廷册封琉球航海图 ——《针路图》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绘制 ——《封舟出洋顺风针路图》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绘制

270 南海诸岛的海图记录 ——《海国闻见录 · 四海总图》清雍正八年(1730 年) 刊印

275 第十章 大清时局与海洋格局

277 清初全国海疆防御图 ——《万里海防图》清雍正三年(1725 年)摹绘 ——《沿海全图》清雍正八年(1730 年)绘制

283 清初东南海防的重要布局 ——《浙闽沿海图》清乾隆朝(1735—1795 年)中期绘制

287 中日海航故道 ——《大清广舆图》1784 年摹绘 ——《大清广舆图》约清初摹绘 293 东洋与南洋的明清航线 ——施世骠所绘《东洋南洋海道图》清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  (1712—1721 年)绘制

297 清代漕政改革的历史画卷 ——《海运全图》清同治六年(1867 年)摹绘

299 近海航运指南 ——《江海全图》19 世纪中叶绘制

305 由生产到海防的闽海形势 ——《闽省盐场全图》清乾隆十一年(1746 年)绘制

——《福省全图》清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 年)绘制 ——《福州炮台大要全图》清光绪十二年(1886 年)绘制

311 *部中国海口大全 ——《海南岛海口图》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刊印 ——《大沽口海口图》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刊印

315 伶仃洋里看零丁 ——《澳门纪略 · 海防属总图》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刊印

318 深圳前传新安县 ——《广东广州府舆图 · 新安县图》清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朝以前    (1685—1722 年)绘制 ——《新安县志重印本 · 海防图》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

323 割占香港、九龙、新界地图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香港和附近海域专图》 ——清咸丰十年(1860 年)《北京条约》割九龙附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附图》

328 现代测绘地图的经典之作 ——和神甫《新安县全图》清同治五年(1866 年)绘制 ——岭南少岩氏《新安县全图》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刊印

333 现代海岸地图的经典之作 ——《浙江沿海要口全图》清光绪三十一年至清亡前(1904—1911 年)刊印

335 大清*后的版图光景 ——《光绪朝会典馆新修——大清皇舆全图》清宣统元年(1909 年)刊印


【免费在线读】

*章 大汉到蒙元的海疆地图

中国的所谓“封建”到秦朝就改为郡县制了,“封”的色彩大大淡化, “统”的色彩大大加强。据《史记 · 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但这“三十六郡”具体是哪些郡,太史公似嫌啰嗦就没有详记。

南北朝时,刘宋的裴骃著《史记集解》,首次开列了“三十六郡”的名单:“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郡,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我为什么要 在这里开列全部郡名,就是想借此说明,秦的 36 个行政区的名字中——竟然没有一个“海”字出现。

海与郡的联系出现在秦征服岭南“百越”之后,中国海图的历史也将从这里开始。 公元前 214 年,秦兵统一了岭南,随即设立了南海郡,这是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次用“海”来命名郡。依王国维的《秦郡考》之说,大约在秦统一岭南的几年后,秦在郯郡(今连云港)东部,设立了东海郡。南海、东海成为秦朝后期“四十八郡”中,仅有的两个以“海”来命名的郡。

从以海名水,到以海名地。这种命名在地与海的微妙转换中,透露出海洋意识在王道中的萌动:南海郡和东海郡的设立,不仅是建两个“省级单位”那么简单,它也是某种海疆权力的朦胧表达,可算作帝国海疆的原始行政表述(至今这两个郡名还在海域的意义上被后人使用)。

如果说命名与敕令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表达,那么版图绘制则是主权的直接宣示。不过,遗憾的是秦朝的地图中,没有“海”的描绘,我们对中国古代海图的眺望,还要等到湖南马王堆汉墓的考古挖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地图,为我们推开了一扇“面朝大海”的小窗。从那幅《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海郡所辖的一小片月牙形南海湾。

如果按汉代高超的绘图水平一路走下去,此后的中国将会有很多精制的海图或海疆图出现,但汉代和秦代一样都因战乱而没有留下完整的行政区地图。不仅如此,连古代中国文化的*峰唐代,也没有留下一幅全国行政区 地图。我们只能在地理文献中得到一点点关于古代中国全图的文字慰藉。

据文献记载,汉代曾用缣八千匹画成全国地图——《天下大图》 ;西晋初年,中国*位地图大师裴秀曾在《天下大图》的基础上,以一寸折地百里 的比例尺(约 1:180 万)缩绘成一丈见方的晋代全国地图——《地形方丈图》。据说,此图曾流传到唐代,后来又失传了。唐代杰出地图学家贾耽沿袭裴秀的制图方法,令绘工又绘了一幅唐代的全国地图——《海内华夷图》,几乎比裴秀《地形方丈图》的面积大十倍,可惜《海内华夷图》也没能保留下来。

历史把展示大型地图的机会留给了大宋,借助宋代的地图,我们得以一览古代中国的“全国”。不断丢失北方疆土的大宋特别重视地图制作与管理, 在北宋大观元年(1107 年)成立了九域图志局这样的中央地图管理机构。宋人似乎总结了汉唐用纸、锦、缣制作的地图难以传世的教训,想到了以碑刻的方法制作地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