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林文宝、虞永平诚挚推荐。

有趣而深刻,纯净而丰富,用文字和图画照亮童年的角落。

通过图画书重新认识孩子,与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采撷生活里的片段,带领读者去理解孩子的语言,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读懂了书,也就读懂了孩子;我们读懂了成长,也就读懂了教育。

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让幻想与游戏在儿童的内心世界撑起另一片天空。

“童书新乐园”系列,汇集儿童文学领域资深工作者,就创作、出版、研究、推广等话题进行轻松而集中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分享个中乐趣,为儿童文学爱好者呈现更丰富的观点、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让殷殷盼望的家长和老师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童年。


【内容简介】

《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是广西师大出版社魔法象阅读学园推出的理论作品之一。

幼儿阅读专家孙莉莉凭借多年累积的教育研究和童书阅读研究经验,对大量图画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从低幼阅读、认识儿童、神奇的游戏、儿童的哲学思维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图画书多元化阅读活动,为读者认识和了解图画书、进行孩子早期阅读教育提供了途径,为读者挑选图画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作者简介】

著者:孙莉莉

1975年出生于北京,200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获得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相关工作,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智慧树》栏目主编,后任教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现于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攻读儿童文学博士学位,师从林文宝教授。现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儿童图画书研究中心、江苏省学前教育研学中心,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现任“百班千人”幼儿阅读研究院院长。


【媒体评论】

莉莉的代后记题为:“被人懂得的感觉真的很好”。可知莉莉是以戒慎与恐惧之心,来书写图画书可能的类型与内容的。

——林文宝(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阅读全书,犹如循着图画书中隐约透露出的阵阵欢笑、串串儿语,拾级而上,进入儿童世界,进入儿童心灵,进入游戏场景,进入图画书王国。儿童图画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需要多学科的视野和方法,更需要蹲下身,贴近心,真诚地去感受儿童的世界。看来,孙莉莉做到了。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我希望这本小书,能让读到它的人,更加“懂得”孩子,懂得如何与孩子亲子共读,或者说,懂得如何在图画书的王国里,和孩子一起幸福生活。

——孙莉莉(幼儿阅读专家)


【目录】

01低幼阅读

低幼阅读,满足婴幼儿发展的需要

亲子游戏动动儿歌——建立*初的联结

从看图说话到小小博物学家

开开心心的育儿秘诀——和宝宝一起读图画书做游戏

和小火车一起玩

02认识儿童

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让孩子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请进来,到虎斑猫的世界来

和内心的小恐龙做朋友

收服内心的大野狼——小羊比比的成长故事

渴望被看见的成长

一个小孩的大事件

在长大的路上等你

带过去的和带回来的

我的愿望你看到了吗?

吹牛——心跳的感觉

这次脑洞真的开了

道破小心事的西瓜籽

幻想,走进儿童世界的钥匙

03神奇的游戏

神奇变身——*安全的胡思乱想

玩一场猜谜游戏

和斯坦利一起开工吧

结果很重要,但是你无法省略过程

海象海象在哪里?

会说话的手,说孩子的话

一本可以阅读N遍的书的N种打开方式

一次非同凡响的探险

04生活教育

生活,让我们开始真正的学习

童言稚语里的“可爱的一家人”

爱上食物,做一个健康宝宝

透过食物,我们能看到什么?

爱你的理由

宝宝不想睡?

好一个热闹中国年

和孩子一起看灿烂夕阳

这就是生活的样子

14只老鼠的幸福生活

05哲学的儿童

先有蛋

那片叫作“想”的森林,那块叫作“空”的地

是谁饶不了谁?

烟雾弥漫的夜晚

黄木偶和粉木偶——开启儿童的哲学思考

06讲不完的故事

小故事里的大乐趣

欢迎走进梦幻王国

小老鼠的恐怖的大书——战胜恐惧的魔法咒语

当心,兔子!

让蓝鲸住进心里

他就想好好讲个故事

看!前面是什么?

西瓜日,开心日

甜甜的月亮冰激凌

幻想文学写作秘籍大发现

代后记 被人懂得的感觉真的很好



【前言】
一把图画书导读的钥匙

林文宝/ 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图画书的阅读对象是幼儿,图画书是以图文的方式呈现的书,是用孩子喜欢的图像语言,以及孩子能够懂的图画表现方式,向孩子展现一个神奇的、充满想象与创意的世界。幼儿的喜好和大人不一样,他们喜欢夸张、新奇、充满趣味,有别于真实生活的故事,而不喜欢枯燥的故事,乏味的叙述。因此,写给孩子看的书,特别是图画书,总是洋溢着浓郁的趣味性、欢愉性和游戏性。这种欢愉性和游戏性,就是创意与想象的实践。

虽然,图画书由于自身的演进,以及“视觉转向”(或称图像转向)的驱动,已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类,并且阅读对象亦不再以幼儿为主。而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俨然成为幼儿教育的教材,并且以大人角度解读的导读满天飞,我们已然忘记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日〕松居直/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里的叮咛与告诫:“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且一本图画书愈有趣,它的内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是长大成人之后,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或者说导读是图画书发展过程的必然之恶,但总是亦有书写的规律。莉莉的专业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我知道她帮出版社写了许多图画书的导读,因此鼓励她出版,让人了解她的导读方式。如今她整理与修订成书,书名为《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全书除前序与后记外,分低幼阅读、认识儿童、神奇的游戏、生活教育、哲学的儿童与讲不完的故事六辑。

在自序中她说:“如果我们把具有‘图文合奏’特色的图画书理解为一种表达形式,那么其背后的‘意思’就是故事性、游戏性和儿童性这三者的整合。”

莉莉的代后记题为:“被人懂得的感觉真的很好”。可知莉莉是以戒慎与恐惧之心,来书写图画书可能的类型与内容的。因此,我当然乐于推荐。

对岸的风景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一个有着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会有怎样的作为呢,会如何描述跨界的感受和对岸的风景呢?孙莉莉的《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部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阅读全书,犹如循着图画书中隐约透露出的阵阵欢笑、串串儿语,拾级而上,进入儿童世界,进入儿童心灵,进入游戏场景,进入图画书王国。

儿童的成长需要图画书。对儿童而言,图画书不只是书本,还是玩伴,是游戏材料,是展开游戏和表演的剧本,是点燃他们想象的火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不同的图画书,以匹配他们各自的身心发展水平和阅读能力。正是这些风格各异、内容多样的图画书,充实了他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经验,激活了他们的想象,为他们进一步主动阅读的意愿和能力打下了基础。《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以儿童视角和文学笔调为读者介绍了反映不同年龄需要的生动有趣的儿童图画书世界。

《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呈现了“读”的多样性。儿童图画书的种类繁多,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应鼓励儿童多样化的阅读行为,无论是独立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无论是潜心阅读还是读读说说玩玩,都是有独特的价值的。作者秉持鼓励儿童在阅读的基础上生成多样化活动的理念,鼓励小读者扩展想象、加深理解、充实经验、增强体验。作者高度重视低龄儿童作为读者的个体属性和独特属性,珍视小读者的阅读理解感受,期待小读者在成人的辅助下,与图画书进行对话,产生属于自己的意义。

《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也给我们展现了图画书如何满足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图画书,读者感受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智水平、阅读能力,他们的交往水平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能力;感受到了儿童是科学家,是艺术家,是哲学家,他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魅力无穷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图书有不同的需求,图画书就是成就儿童发展的力量,是儿童心灵的食粮。对父母而言,陪伴孩子阅读图画书,既是一种学习,也是认识儿童的过程。作者试图用图画书引导家长、老师去认识书里书外的孩子,让书里书外的孩子成为成人的老师。

儿童图画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需要多学科的视野和方法,更需要蹲下身,贴近心,真诚地去感受儿童的世界。看来,孙莉莉做到了。


【免费在线读】
儿童图画书的核心价值观

孙莉莉/幼儿阅读专家

*初接触图画书的时候,人们往往想为这种看起来有点不一样的图文读物下定义,然后再把它归到我们熟悉的某个领域之下,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然地接受它、理解它。这是我们对一种相对陌生的叙述媒介进行探究的必然过程。实际上,用图和文共同讲述,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都是久已有之的传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形式的变化,这种方式在今日被愈发地发扬光大了。图画书的图,既具有叙述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但无论图如何美,它必须统合于作者的表达之内,也就是说,作者要选择一种*适合表达其“意思”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格。再美的图画,如果它不能表达“意思”,也只能流于装饰;而无趣无味的平铺直叙,则无法吸引读者在图文合奏的意韵中领会作者深藏其后的“意思”。那么,我们所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个“意思”就是我想要表达的——图画书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我们把具有“图文合奏”特色的图画书理解为一种表达形式,那么其背后的“意思”就是故事性、游戏性和儿童性这三者的整合。

一本注重情节和叙事方式的图画书,必定是故事性强的图画书,它会引人入胜,让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用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方式观察和思考。一本注重读者参与和互动的,具有广阔的想象和操作空间的图画书必定是游戏性强的图画书。游戏性并不一定削弱故事性,二者还有可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但有时,如果一本图画书有充足的游戏性,甚至可以忽略掉它的故事性,比如大家都熟悉的法国图画书作家埃尔维·杜莱(Hervé Tullet)的《点点点》,作者并没有讲述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故事,但读者可以努力把这些点的变化理解为一个具有个人意义的故事。然而,儿童性又与以上二者不同。一本有好故事的图画书完全可以没有儿童性,没有人说图画书只能为儿童而创作,图画书只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同样可以体现出给大人看的故事。具有游戏性的图画书也可以不考虑儿童,因为游戏可以很难,可以完全超出孩子当前的操作水平,反倒令他们望而生畏。故事性和游戏性,令图画书具有了多种可能性,正是因为这无限的可能性,吸引了无数具有创意的作家、画家投身其中。然而,当我们讨论到为儿童而创作的图画书时,就不得不把儿童性拿出来说一说。

一本具有儿童性的给儿童阅读的图画书,不能没有故事性和游戏性。有的图画书,努力地给儿童讲道理,但它的故事讲得很无趣,或者讲的根本就是与儿童无关的道理,我们称之为说教或者教化;有的图画书情节貌似有趣,但是深究其内涵,却认为儿童生而有错误、有不足、有缺陷,等待被改正、补充、完整起来,作者视为成长,但不一定被儿童所接纳;有的图画书,貌似在和孩子做游戏,但通篇都是考试和练习,根本没有游戏*核心的精华——自由。这些图画书或许是为孩子而创作的,我们却只好称之为儿童性缺失的作品。有些图画书,作者*初并未想到一定是为孩子创作的,而里面却充满了孩子能够理解的故事、游戏和这二者共同表达的具有童年气息的“意味”,此时,我们仍然会称赞这个作品具有儿童性。所以,是不是为儿童创作和是否具有儿童性并不是等同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儿童性呢?我想,没有人比法国儿童文学理论大师保罗·阿扎尔(Paul Hazard)描摹得更加清晰了。他在《书,儿童与成人》(〔法〕保罗·阿扎尔/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中用极富激情的笔墨描写了儿童的王国。

“住在这片国度里的生命,好像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存在。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奇异的不知疲倦的充盈与丰满。他们从早到晚地奔跑、喊叫、争吵,在跳跃中来来回回,睡眠只是为了明天早晨好继续开始今天的一切。他们弱小而不够灵敏的身体,却已经是一个迫切焦急的希望。他们富有,因为他们拥有一切绚丽的可能。想象已经不仅仅是他们首要的快乐了,而是他们拥有自由的象征,想象是他们生命的动力。理智还未将他们捆绑起来,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让他们了解到它的狭窄空间。他们将自己的梦投射到云朵上。这些幸福的生命没有烦恼,没有利益,没有包袱地玩耍着游戏。”

自由、积极和快乐,想象、好奇和澎湃,这些词语所描绘的童年就出现在那些我们交口称赞的图画书、童书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性。孩子们需要给他们带来游戏体验的好故事,需要大人给他们“讲述关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初的画面,然后再在他们自己的努力下不停地改变、打破这些印象,再创造更新更美好的”。这就是他们对文学的渴求,而这,也正是儿童图画书的核心价值。


【书摘与插画】
代后记 被人懂得的感觉真的很好

作为一名从业近20年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当我读完二十余本阿尔菲的故事时,我*想说的一句话是:这位作者真的理解、懂得4岁到7岁的男孩,她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她对他们的成长处境有着深切的认识和满满的同情。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在故事中从4岁慢慢成长到7岁的小男孩吧。他叫阿尔菲·沃贝里,他个子不高,矮矮胖胖。他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爱幻想、爱做事,怕无聊、怕寂寞,爱交朋友、爱提问题……

他有个隐身朋友叫莫尔干,这个朋友随时都会来到他身边,和他做伴,不过,慢慢地,阿尔菲认识了新的朋友,真实的朋友,他的莫尔干就悄悄离开了。他*好的朋友是维克多和米拉。米拉是女孩,很多他这么大的男孩都不喜欢和女孩玩,阿尔菲可不这样,因为米拉不是一般的女孩,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伙伴。阿尔菲有时很胆小,害怕窗子外有鬼,担心床下有怪兽,尤其是当他白天欺负了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心里非常不安时,他更会觉得床下的怪兽在盯着他;但有时,阿尔菲又非常勇敢,他甚至敢于说出“我害怕打架”这样的话,让*强悍的同学都佩服他的勇气。他非常喜欢动手做事,也爱动脑子思考,有时候,他会胡思乱想,假装自己在非洲大草原遇到了狮子,有时候,他思考的问题又非常深刻,比如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无聊和有趣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气?被人贴上标签的自己还是不是自己,自己究竟是什么,什么构成了自己……思考这些问题时,阿尔菲还是那个小男孩,但他像哲学家一样提出问题。

是的,这就是阿尔菲,一个让你觉得很熟悉,又有点新奇的小男孩。熟悉的,大概是他淘气的行为,比如他会把梦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混在一起,坚信自己是一个有着神奇力量袋的国王;比如他会为了庆祝爸爸的生日大费周章,*后竟然把自己当作礼物送给了爸爸;再比如当他学会了系绳结,他就把家里到处都拴上绳子,把爸爸绊倒……可是让你新奇的,则是他内心复杂的情感和颇具深度的思考,还有大胆的行为。新奇,只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不够了解。在这里,我们必须感谢阿尔菲的爸爸,是他的爸爸让阿尔菲能够完全把自我展现在我们面前。

阿尔菲的爸爸是个中年人,他和大多数爸爸一样,喜欢说大人说的话,做大人做的事,总是看起来很严肃,总是没时间陪阿尔菲玩(却有时间看报纸),而且会说阿尔菲幼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爸爸,却有着很不普通的地方。他总是在保护阿尔菲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阿尔菲做他喜欢做的事,所以阿尔菲可以自己用木板和钉子、锤子做一间木房子,所以阿尔菲可以心安理得地有一个看不见的隐身朋友陪伴他度过无聊的时光,所以阿尔菲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在房间里拉满绳结,给朋友们一个惊喜。爸爸还愿意和阿尔菲一起面对问题,他和阿尔菲一起讨论节日过后的无聊时光,和阿尔菲一起购物,并且把买回来的东西分类放好。爸爸有时候也会犯错,他会粗心地把冰激凌放在衣柜里,会和不想吃饭的阿尔菲讨价还价。不过,阿尔菲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可以用睿智的方法解决冲突的爸爸,这个勇敢承认自己错误的爸爸。

这就是阿尔菲和他的爸爸,他们一起演出了二十几个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故事,然而,由于阿尔菲和爸爸看待日常生活的角度很不一般,所以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故事,却可以让我们读得妙趣横生,而且颇受启发。

比如阿尔菲要过生日了,菲菲婶婶一定要按照大人的喜好为他举办一场盛大的生日聚会,结果呢?大人们虽然辛苦,但是很满足,而阿尔菲和他的朋友们却在配合大人的兴趣之后,自己又办了一次小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聚会。类似的故事不少,孩子看了感到有趣,大人看了则更应该从中学习和思考些什么。我们现在经常会说“儿童本位”,却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孩子需要的。阿尔菲的故事,就像一套通俗易懂的儿童心理学实用手册,用*平常的故事和不平常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一个五六岁小男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懂得他们,也因此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毕竟,每个人都希望与懂得自己的人相处,那种被懂得的感觉真的很好。

*后,我把这篇小文章作为这本书的结束,因为它道出了我全部写作的主旨,那就是“懂得”。阿尔菲的爸爸懂得阿尔菲,所以他是个好爸爸。阿尔菲的作者懂得“阿尔菲们”,所以她获得了两次林格伦奖。作为读者,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阿尔菲的故事,以及阅读很多很多好的图画书,来理解孩子的心事,懂得我们的孩子,懂得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爱读书却懒得动笔的人,现在我终于在林文宝教授的鼓励下,在出版社的帮助和督促下,把近年来为图画书撰写的一些导读结集成册。这些文章看似零散,却也有着可以贯穿始终的线索,至少,我对儿童、文学、阅读、成长的思考和理解是一贯的。我相信,图画书不仅仅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也应该成为大人读懂孩子,认识自己的一面神奇的放大镜、透视镜。阅读,不仅仅是和作者交谈,更是和自己交谈,或者说,我们都在书中寻找着什么,那并不是答案,而是我们想要的更加接近终极问题的线索。我希望这本小书,能让读到它的人更加“懂得”孩子,懂得如何与孩子亲子共读,或者说,懂得如何在图画书的王国里,和孩子一起幸福生活。

孙莉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