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古典诗词传承着文化,积淀着历史,是对于心灵的一种滋养与美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潜移默化间给予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它凝练的语言,锤字的精髓,深刻的含义,总能予人们以长久的警示与启迪。《飞花令里读诗词.雪晴松叶翠》采用独具一格的“飞花令”体例和典雅的装帧风格,全书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古今诗词大家的150余首经典诗词,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继续在诗香词海之间重温唯美动人的中国诗词文化。
【内容简介】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灿烂的一抹亮色,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飞花令里读诗词.雪晴松叶翠》“飞花令”的经典体例和古韵浓厚的装帧风格,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雪、晴、松、叶、翠、关、寒、霜、冷、泪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继续在诗香词海之间重温唯美动人的中国诗词文化。
【作者简介】
琬如,原名宋琬如,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曾经供职于传媒、研究机构、中央企业,受邀写过有关历史人文的七八本书,现为自由撰稿人、“罗辑思维”签约作者。历经过几多行业,品尝过三五滋味,一直在求索更丰富饱满的生活。三十岁*次成为母亲,开始重修人生课,回身细细品味生命是怎样一回事。喜欢读书,不求专精而贵求一心;喜好旅行,无意广览而兴尽知返;喜欢赏读诗词歌赋,只为可以越千年,共情于先贤,同春花秋月之悲喜,共秋水长天之喟叹。希望心不为形役,生命自由、融洽、和美。
【目录】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一(南宋•卢梅坡) 1

夜雪初积 暗香•旧时月色(南宋•姜夔) 2

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3

吴钩霜雪明 侠客行(唐•李白) 5

遥知不是雪 梅花(北宋•王安石) 7

满座衣冠似雪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南宋•辛弃疾) 8

窗含西岭千秋雪 绝句(唐•杜甫) 11

晴天散余霞 落日忆山中(唐•李白) 12

弄晴时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北宋•晏几道) 13

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南宋•李清照) 14

长记秋晴望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五代•李煜) 15

风吹古木晴天雨 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 16

危楼独立面晴空 雪梅香•景萧索(北宋•柳永) 18

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送述古(北宋•苏轼) 19

松声晚窗里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 21

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北宋•苏轼) 22

旧山松竹老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南宋•岳飞) 24

宝髻松松挽就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北宋•司马光) 25

为木当作松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唐•李白) 26

白云本是乔松伴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唐•卢纶) 28

检校长身十万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南宋•辛弃疾) 29

叶叶心心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南宋•李清照) 31

一叶舟轻 行香子•过七里濑(北宋•苏轼) 32

一叶叶 更漏子•玉炉香(唐•温庭筠) 34

鱼戏莲叶东 江南(两汉•佚名) 36

荒戍落黄叶 送人东游(唐•温庭筠) 37

芙蓉花腮柳叶眼 简简吟(唐•白居易) 38

吴酒一杯春竹叶 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 40

翠盖空踟蹰 羽林郎(东汉•辛延年) 42

珠翠发寒光 对雪(唐•许浑) 45

珠帘翠帐凤凰楼 咏画障(唐•上官仪) 46

曲房珠翠合 少年行(唐•刘长卿) 48

长条短叶翠濛濛 一剪梅•咏柳(明•夏完淳) 49

水殿风来珠翠香 西宫秋怨(唐•王昌龄) 51

伞盖低垂金翡翠 石榴树(唐•白居易) 52

关山正飞雪 陇西行(唐•王维) 55

关关雎鸠 关雎(《诗经•周南》) 57

想乡关何处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北宋•柳永) 59

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送人(南宋•辛弃疾) 61

扬蛾入吴关 咏苎萝山(唐•李白) 63

想见西出阳关 琵琶仙•双桨来时(南宋•姜夔) 65

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其二(唐•戴叔伦) 66

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 68

天寒翠袖薄 佳人(唐•杜甫) 70

洛水寒来夜夜声 赠王侍御(唐•韦应物) 71

一剑霜寒十四州 献钱尚父(唐•贯休) 73

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 74

苍苍宰树起寒烟 王思道碑堂下作(唐•刘禹锡) 76

微霜凄凄簟色寒 长相思二首(唐•李白) 77

霜刃未曾试 剑客(唐•贾岛) 79

星霜岁欲穷 彭蠡湖中望庐山(唐•孟浩然) 80

月入霜闺悲 独不见(唐•李白) 82

九月降霜秋早寒 杜陵叟(唐•白居易) 84

愁鬓点新霜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南宋•陆游) 86

白须萧散满霜风 纵笔•其一(北宋•苏轼) 88

毛暗萧条连雪霜 瘦马行(唐•杜甫) 89

冷妆新照双桐井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北宋•苏轼) 92

香冷金猊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南宋•李清照) 93

横眉冷对千夫指 自嘲(鲁迅) 95

蕊寒香冷蝶难来 题菊花(唐•黄巢) 96

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纳兰性德) 98

夜深花睡香冷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南宋•辛弃疾) 99

风吹白露衣裳冷 晚秋夜(唐•白居易) 101

泪空流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南宋•陆游) 103

咽泪装欢 钗头凤•世情薄(南宋•唐婉) 105

但见泪痕湿 怨情(唐•李白) 106

一吟双泪流 题诗后(唐•贾岛) 107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唐•杜甫) 109

还君明珠双泪垂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张籍) 110

中间多少行人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 112

苦道来不易 梦李白二首(唐•杜甫) 113

*苦浔阳江头客 贺新郎•赋琵琶(南宋•辛弃疾) 115

去日苦多 短歌行(东汉•曹操) 117

知人*苦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南宋•姜夔) 119

游说万乘苦不早 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白) 120

弹剑作歌奏苦声 行路难•其二(唐•李白) 122

无情不似多情苦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北宋•晏殊) 124

烟花巷陌 鹤冲天•黄金榜上(北宋•柳永) 125

人烟寒橘柚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唐•李白) 127

到处烟花恨别离 古离别(五代•韦庄) 129

万里风烟 念奴娇•梅(南宋•辛弃疾) 130

金山西见烟尘飞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131

请君暂上凌烟阁 南园•其五(唐•李贺) 133

碧纱窗下水沉烟 阮郎归•初夏(北宋•苏轼) 134

身不得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136

弃身锋刃端 白马篇(三国•曹植) 138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140

丈夫立身有如此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唐•李白) 141

向使当初身便死 放言•其三(唐•白居易) 142

天涯涕泪一身遥 野望(唐•杜甫) 144

誓扫匈奴不顾身 陇西行•其二(唐•陈陶) 145

客中时有洛阳人 寄河上段十六(唐•王维) 147

见客入来 点绛唇•蹴罢秋千(南宋•李清照) 148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 150

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151

酒贱常愁客少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北宋•苏轼) 153

他席他乡送客杯 蜀中九日(唐•王勃) 154

但使主人能醉客 客中行(唐•李白) 156

雁引愁心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 158

寒雁飞相及 从军行•其二(唐•王昌龄) 159

月黑雁飞高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161

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其一(唐•高适) 163

君看随阳雁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唐•杜甫) 164

目断秋霄落雁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南宋•辛弃疾) 167

洞庭一夜无穷雁 春夜闻笛(唐•李益) 169

白头不相离 白头吟(两汉•佚名) 171

李白能诗复能酒 把酒对月歌(明•唐寅) 173

肠断白洲 望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 174

浮云蔽白日 行行重行行(东汉•佚名) 176

黄金络头白玉鞍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唐•李白) 178

都护行营太白西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 180

雄鸡一声天下白 致酒行(唐•李贺) 181

梅子黄时日日晴 三衢道中(南宋•曾几) 184

探梅时节 踏莎行•雪似梅花(北宋•吕本中) 185

酒美梅酸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南宋•李清照) 186

雪岸丛梅发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杜甫) 188

绿绮韵低梅雨润 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北宋•苏轼) 189

清泉冷浸疏梅蕊 初春书怀(南宋•陆游) 191

二月春花厌落梅 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北宋•晏几道) 192

*

*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南宋•辛弃疾) 194

我*怜君中宵舞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南宋•辛弃疾) 195

攀取*长枝 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唐•李白) 198

丽春应*胜 丽春(唐•杜甫) 199

夏浅胜春*可人 初夏(南宋•陆游) 201

藏蓄阳和意*深 咏煤炭(明•于谦) 202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三国•曹植) 204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205

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南北朝•佚名) 207

春风不相识 春思(唐•李白) 210

已恨碧山相阻隔 乡思(北宋•李觏) 211

此时对雪遥相忆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唐•杜甫) 213

终被阎罗老子相屈 雨霖铃•孜孜矻矻(北宋•王安石) 215

宜其室家 桃夭(《诗经•周南》) 217

偏宜上酒楼 同王征君湘中有怀(唐•张谓) 218

军中宜剑舞 幽州夜饮(唐•张说) 220

陶侃军宜次石头 重有感(唐•李商隐) 221

醉乡路稳宜频到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李煜) 223

风清月白偏宜夜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北宋•欧阳修) 225

扁舟正与睡相宜 早行(唐•罗隐) 226

附 录 “飞花令”中的酒令文化 228


【前言】
2016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节目在引爆收视狂潮的同时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于古典诗词的记忆与热爱,而其中别出心裁的“飞花令”环节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谓“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人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一种酒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飞花令是“行酒令”,属雅令。行飞花令时*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一般而言,行令时,诗句不仅必须含有相对应的关键字,而且对该关键字出现在诗词中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灿烂的一抹亮色,它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这套丛书。

本套丛书共分为4册,每册均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源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150余位诗人的近500首经典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风、花、雪、月、暖、柳、晴、是、鸟、遇、松、故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岁月浩浩,历史悠悠,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吧!


【免费在线读】
雪梅•其一

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雪梅》为组诗,共二首,此为其一。降:认输。骚人:泛指诗人。阁笔:即搁笔,“阁”同“搁”。

南宋诗人卢梅坡的存世作品并不多,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亦不详,“梅坡”并非其名,而是他的自号。他因写下以《雪梅》为题的二首七言绝句而留名千古,此为其中一首。

古今许多诗人写雪、梅,多着墨于其高洁、雅致、与众不同的美,或以它们为君子、雅士的化身,赞叹二者的高尚品格。卢梅坡却不落窠臼,从梅雪争春的角度落笔,以朴实而隽永的人生哲理收笔,实在出人意表,新颖别致。

诗的前两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与雪都认为自己才是报春使者,互不相让,以至于素来妙笔生花的骚人墨客们(亦可理解为诗人自己)也头痛不已,不知如何分出高下。一个简单的“争”字,仿佛让我们眼前浮现出梅雪争先恐后、各显风姿的情景,紧接着的“不肯降”看似是进一步加强“争”的激烈,实际上却可幻化为大雪纷纷扬扬、梅花盛放枝头的美景,同时也刻画出梅与雪的倔强风骨。

百般思量后,诗人给出了结语:梅与雪各有千秋,梅不如雪之洁白,雪不如梅之清香。这两句中*妙的是两个量词的运用,“三分”表示略有欠缺,相差不多;“一段”则将可闻而不可见的香气具象化,仿佛那萦绕鼻端的香也可以测量比较。

整首诗语言平易,兼备情趣与理趣,借雪梅争春言人之各有长短,意在诗外,耐人寻味。

暗香•旧时月色

南宋•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此亦为姜夔自度曲,双阕,九十七字。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工妓:乐工和歌伎。《暗香》《疏影》:二词出自林逋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何逊:南朝梁的诗人,曾在扬州做官,极善于咏梅。

这首词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咏梅绝唱。起句云“旧时月色”,本要咏现在的梅花,却偏偏要从“旧时月色”开始,可见词人的心里有着许多过去的哀怨故事。而就在这月色下,他在梅边吹笛,唤起玉人摘梅花,境界清幽。接下来,词人突然又回到了现实中来,“何逊而今渐老”,这正是词人痛心的自问:是否已然忘却了“春风词笔”了呢?这时,笔锋本已转向了词人自己,但他又再次转回到石湖的梅花上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可见此处花好,也可引动诗兴。

下阕又再一次宕开笔致,“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此句写相思之情,却无可慰藉。而“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见尊酒而想到离人之泪,但更可能是因相思之愁苦方去喝酒,而红萼无言也近乎白话,因红萼本来就无言,但如此一说,反觉情致更为深厚与醇美。就在“红萼无言耿相忆”的文脉中,顺理成章地打开了另一扇记忆之门。然而,“长记曾携手处”,竟然是“千树压西湖寒碧”的景象,这种渗透了作者自己情感色彩的景色更为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千树压西湖寒碧”,那是一个纷纭万状的美丽与黯然惊心的凄楚在心灵深处的瞬间融合,也是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通常指我国北方地区。莽莽:广阔。大河:指黄河。

原:指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风骚:原指《诗经•国风》与《离骚》,后泛指文学。俱往矣:全成为过往了。俱,全;矣,古代文言助词,同“了”。

古往今来,咏雪诗词颇多,但能将雪景描写得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开阔的豪放作品,可谓首推此作。

作者在词的上阕,重点着墨于“北国风光”,开篇便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总写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宏伟与壮丽。接下来的分写,则以想象中长城、黄河的虚景,进一步凸显北方雪景给人的震撼。长城与黄河是祖国广阔山河的象征,而“莽莽”“滔滔”二词的运用,不仅形象贴切,又显得气势雄壮。“山舞银蛇”三句,作者从无边的联想中转回眼前北国的实景,采用比喻手法,用“舞银蛇”和“驰蜡像”六字化静为动,将茫茫白雪覆盖下群山的绵延起伏、高原的雄伟奔放描写得淋漓尽致。上阕的末尾三句,写天晴后红日照射下的艳丽景象,这与前文的雪景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白一红,形成了视觉上强烈的艺术冲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承上启下,从上阕的写景自然过渡至下阕的议论和抒怀。作者遣词精妙,“竞”“折腰”写出了古今英雄相争、逐鹿天下的激烈,但一个总领全句的“引”字,又令人不由感叹:江山的多娇造就了一代代英雄的崛起。而作者对那些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的看法,一字概之为“惜”。结合下文,可见这种感情不只是惺惺相惜,也含有惋惜之情。不过,作者并没有对此详尽论述,而是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结束语,既热烈又不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超越前人、铸就伟业的雄心壮志!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乐府古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赵客:燕赵的侠客。缦胡缨:指侠客的冠带是少数民族的没有花纹的带子。缦,指没有花纹;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缨,冠帽上的带子。吴钩:春秋时期的一种弯刀,这里代指宝刀。飒沓:骏马疾驰的样子。“十步”两句:语出《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信陵: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将炙”二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朱原为屠夫,侯原为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后来两人成为信陵君的门客。炙,烤,这里指烤肉。啖,吃,诗中作动词用,意为让朱亥吃。素霓:白色霓虹。古时,人们认为,如果有不寻常的大事要发生,就会出现不寻常的天象,比如“白虹贯日”。此句的意思是,侠客做出承诺,天下也就要发生大事了。“救赵”二句:引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当时,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于是采用侯嬴的计策,盗取了魏王的兵符,并假传军令令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锤杀晋鄙。于是,信陵君率魏军进击秦军以救赵,解了邯郸之围。烜(xuǎn)赫:声名盛大。大梁城:战国时魏国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太玄经:又称《扬子太玄经》,为汉代扬雄著,后收入《四库全书》时,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之名,改为《太元经》。

这首诗约为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四十三岁的李白游齐州时所作。在唐代游侠之风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诗人借乐府古题《侠客行》表达了自己对侠客的赞赏与倾慕,而其内心的豪情也跃然于字里行间。

诗的前四句,诗人从描写侠客的装束、兵器和坐骑来刻画其形象:无花纹的胡缨、锋利的吴钩宝刀、配着银鞍的如同飒飒流星般迅疾的白马。短短二十个字,明为写物,实则写人,将侠客粗犷英武的形象和飒爽奔放的气势都勾勒了出来。

紧接着的四句,则着重渲染侠客的精神:他们具有高超的剑术、利落的身手,但锄强扶弱、斩杀不义之人后,却是拂衣而去,不求回报地“深藏身与名”。

“闲过”四句,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诗人引入战国时侯嬴、朱亥和信陵君的典故,自然而然地将侠客与明主联系在一起,同时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接下来的八句诗则顺应上文,详写信陵君借用两位侠客救赵的故事,一来从抽象到具象,进一步刻画了侠客慷慨豪纵、尚义气、重承诺的形象;二来表明了侠客与明主之间的关系:明主须借助侠客的勇武来成就事业,侠客也须得遇明主才能功成名就。*后四句,诗人点明,虽然侠客的目的没有达到,但依然是“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比起那些在书阁中书写《太玄经》到白头的儒生们,更应为人称颂,流芳后世!

这首诗其实可算是诗人李白的自我写照。李白在少年时便颇受关陇一带“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的风气影响,以至“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一生不曾离剑。因此,此诗实为借赞誉侠客以抒发己志。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