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次中年危机,一场自我放逐,一个“奥德赛式”的史诗故事

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是谁?他有着多种身份——从为建造过建筑的成功建筑师、博学但傲慢的教授、视角独到的美学家以及一位薄情自私的丈夫 ——但这全是过去的身份。 现在,他年过半百,成了自己前半生的影子。 然而,一个暴雨夜, 闪鸣的雷电将他带上了命运之旅。雷电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他的公寓,也让他抛弃了早已被自己的傲慢毁掉的过去。阿斯泰里奥斯用仅剩的钱买了一张能到达的*远地方的车票。他是在放逐自己,还是在寻找救赎?

一场视觉实验,一部艺术之书,被誉为“年度*华丽漫画”

这是一部关于风格、设计和视觉语言的图像小说,作者以一种极富实验性的方式来展现空间和色彩。翻开书,那些优雅、简洁的线条和近乎潜意识的色彩象征让一切都像糖果一样沉寂下来。

用色彩来表达思想,这并非大多数图像小说家所尝试的,因此《建筑师》甫一出版即引起不小轰动,评论人和媒体纷纷加入了对这部作品的讨论中,洛杉矶时报说它“迷人而优美”,一位评论人称它*是“年度*华丽漫画”,还有人称这部作品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努力”“”••••••

《建筑师》是马祖凯利的一趟风格之旅,是其探索图像小说的边界之作

《建筑师》是马祖凯利十年心血制作,其在漫画文体上进行了尝试。

作者将叙事象征主义,色彩和视觉的隐喻融入文本,每一幅图像,每一种色彩的选择,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譬如色彩选择上,本书用四种专色进行印刷,每种专色都有对应的叙事上的功能。作为基础的紫色、象征主人公过去的蓝色、象征“现在”与“梦境”的黄色、象征女性与爱的粉色。四种专色的交替丰富了故事的维度。

图像叙事大师,对哲学、宗教和死亡进行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究

建筑、雕塑、舞蹈、音乐、神话……大卫•马祖凯利可谓图像叙事大师,将如此多的元素有条不紊地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叙事之网,每个角色对艺术的不同见解可以体现出他们人物性格的冲突。这张庞大的网的中心,是主人公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的自我反思与救赎之路。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将人性、灵魂探索、平面设计、哲学和幽默等关于漫画可承载的所有伟大内容都塞进了一本340页的书里,因此,甚至有人说《建筑师》能与厄普代克、罗斯等其他美国文学巨匠的作品相媲美。

一个“不存在”的叙述者,一次炫目的叙事尝试

漫画的*人称讲述者,是主人公出生时便夭折的双胞胎兄弟——一个“不存在”的视角。因为这个视角的建立,过去、现在两个时间维度交替出现的叙事结构变得合理且流畅。也正因这个视角,读者得以透过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冷漠的外在、窥见他与生俱来的孤独。


【内容简介】

来认识一下阿斯泰里奥斯•波吕普——从为建造过建筑的成功建筑师、博学但傲慢的教授、视角独到的美学家以及一位薄情自私的丈夫,但这都是过去的身份。一个暴雨夜,雷电引起的大火烧毁了他的公寓,他也由此踏上了一场命运之旅。这个男人抛弃了被自己的傲慢毁掉的过去,用仅剩的钱买了一张能到达的*远地方的车票,但是他究竟在“逃避”什么?是死去的孪生兄弟,还是昔日的爱人,抑或是人类内心*隐秘的情感?


【作者简介】

大卫·马祖凯利(David Mazzucchelli),美国知名漫画画师、作家以及图像小说家。20世纪80年代开始漫画创作,曾在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DC漫画公司(DC Comic)工作,同时也曾与多位美漫界知名编剧合作多部作品,如:与知名编剧弗兰克·米勒合作创作过《超胆侠:再生》、《蝙蝠侠:年》。

在图像小说创作方面,2009年的作品《建筑师》是他的图像小说代表作,同时他也与其他作者合作,例如:与保罗·卡拉斯克合作创作的《玻璃之城》等等。目前,大卫·马祖凯利于曼哈顿视觉艺术学院任教,主讲漫画叙事课程。


【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一部关于再婚的讽刺喜剧;一篇关于美学与设计与本体论的论文;一部主角为中年人的艺术家成长小说;一部概念小说;是除那本涉指《奥德赛》的大部头外,*能体现概念的作品……《建筑师》是炫目的,娴熟地构建娱乐,正如它是疯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窒息的。它要求读者与其角力,与其辩论,重读以重新检验。那不正是风格的终极意图吗?

——《纽约时报书评》

迷人而优美……

——《洛杉矶时报》

有趣、独特的故事,讲述了爱、野心与机遇。标志着现代图像叙事大师的回归。

——《迈阿密先驱报》

一部卓越、大胆的成品——有趣、痛苦、发人深省。

——《旧金山纪事报》

对于如何去阅读漫画,很难想象到有更好的先例。马祖凯利的的画面不仅是用来描绘故事;凭借自身的特质,它们串联起整个概念框架。每一个元素都恰到好处,值得花上十倍努力去剖析每一个元素的含义。

——《波特兰水星报》

一本颠覆、挑衅的著作,将传统文学的厚度与*现代美术结合在一起。

——《波士顿环球报》

马祖凯利的杰作读起来决不轻松……但这是一部出类拔萃的作品。

——《奥斯汀记事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