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总裁。

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的他,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精神。

时年43岁的他,在失业、离婚、负债百万的绝境中,创立了华为。

30年后,华为品牌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之一,年营业额逾8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

★绝处制胜的华为精神,向死而生的商业哲学——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

“我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经验,我唯有勇敢向前。”

★“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我给公司起名叫华为,意思就是中华有为,要告诉外国人,你们能做的东西,我们不仅能做,而且能做得比你们好!”

★一个被遗忘的高人。——马云

一个为了信念而战斗的硬汉。——《时代周刊》


【内容简介】

6个人到18万人,从2万元到6000多亿元,从深圳到全世界,从草根代理到世界*通信商……30年来,任正非带领华为人,以其超然的洞见和决然的胜利精神,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太多的奇迹。本书对任正非管理经营之道进行全方位解析——企业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建设、干部培养、创新意识、市场营销……全景实录任正非创立华为的每一步商业制胜转折点,带你洞悉任正非独一无二的商业哲学和华为企业的精神内核。


【作者简介】

周显亮:

知名媒体人,历史学硕士,从事媒体工作11年,悉心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策划、发表作品逾百万字。近年来,潜心于中国龙头企业华为及著名企业家任正非先生的研究,以华为30年发展历史为线索,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精准道出任正非30年企事业管理精髓,及其在人生每个重要节点所展现出的卓越智慧。


【媒体评论】

一个被遗忘的高人。——马云

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值得我们学习的企业。——联想控股前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华为对新一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有价值的是其经营模式,在国际舞台上,华为完全是硬碰硬打出去的。——万科集团前董事长 王石

一个为了信念而战斗的硬汉。——《时代周刊》


【目录】

*章  华为初心:40 岁的创业者

*节 野草时代的任正非

第二节 创华为:活下去才有未来

第三节 “通信如海鲜”:任正非的得与失

第四节 伟大始于卑微:企业家是如何炼成的

第二章  颠覆者:从无籍籍名到领跑

*节 “四国演义”

第二节 对阵上海贝尔

第三节 打不死的AT&T、朗讯

第四节 F7 与26:“中华”恩怨20 年

第三章  “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任正非的二次革命

*节 乱象初显:高速和盈利下的危机

第二节 断臂求生——华为大辞职

第三节 IPD 整合:来自IBM 的“洋和尚”

第四节 《华为基本法》的秘密

第四章  华为出海:所谓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节 破壁者任正非

第二节 爬冰卧雪俄罗斯

第三节 非洲:“农村包围城市”2.0 版

第四节 灰度哲学:任正非撞开欧洲大门

第五章  华为的冬天:悬崖攀爬者

*节 “叛逃者”:李一男

第二节 围堵“港湾”

第三节 伤逝

第四节 战思科:巨鳄露出獠牙

第五节 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第六章  华为手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节 任正非差点儿卖掉华为手机

第二节 学习小米:互联网思维的模仿者与赶超者

第三节 “干掉”三星、苹果?

第七章  华为基因:自动进化的秘密

*节 熵减:永远的狼群

第二节 沸腾的大锅:任正非的用人之法

第三节 “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批判与自我批判

第八章  我的世界没有*:2018 年后的任正非和华为

*节 三十年大限:辉煌中的危机

第二节 中美贸易战中的任正非

第三节 下一个“任正非”:接班人问题

第九章  任正非讲给年青一代的话

*节 任正非谈创新

第二节 任正非谈奋斗

第三节 任正非谈人才

第四节 任正非谈管理

第五节 任正非谈未来


【前言】

序言 华为与缔造者任正非

一个70多岁的老人屡屡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是因为他的职位,而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和个人魅力。

任正非。这三个字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魔力,从中似乎能渗透出丝丝钢铁的味道。

6个人到18万人,从2万元到6036亿元,从深圳一地到全世界,从代理交换机到世界*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从草台班子到奇特的管理制度,30年来,任正非创造了太多的奇迹,多到我们习惯性地认定只要任正非出手,就会十拿九稳。

他是华为狼群的头狼,是华为的精神教父,率领18万员工征战全世界,令对手胆寒。

作为一个世界公司的带头人,整合世界资源,打造不同凡响的产品,为世界人民服务,这就是任正非今天的眼界。

2017年,华为在世界500强排名第83位,比2016年整整上升了46位。5年后的华为会上升到多少位,令人期待,甚至令人战栗。

他有超群的逻辑和眼光,似乎能一眼看穿前进的方向,所以他选择团结一批人来做企业,选择把股份分散给所有员工。单凭这份心胸,已经超出国内大部分企业家,实在是企业家中的异类。

他创建了华为,又给华为构建了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一系列企业理念,这大概是任正非*自豪的两件事。

很多资料都在描画任正非,记录任正非,他的讲话文字我们可以搜到无数篇,却依然看不清他。

任正非已经把他的管理思想公开,但我们依然看得懂,学不会。

外界对华为总有无限的好奇,有对华为高收入的羡慕,有对华为疯狂加班的恐惧,也有对华为管理的推崇,还有对任正非接班人的猜测,众说纷纭。

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任正非:

他知名度虽高,却神秘而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华为初期甚至有意无意地与媒体绝缘。他曾经给华为高层下过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者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

他是一个充满乐观态度的悲观主义者,总在担心第二天华为就会倒闭,预言“华为的冬天”必然到来,可是他又比常人更加乐观积极地去应对。

他一手创建了华为引导华为走过30年,却说自己*的问题就是傻、执着,没什么爱好,也什么都不懂,就懂一桶糊,将这种浆糊倒在华为人身上,将十几万人黏在一起,朝着一个大的方向拼死命努力。

不管如何,任正非都是一个坦率真实的人,不讳言自己的缺点,也不虚伪地掩盖自己的优点,此谓之真人。

同样攀登珠穆朗玛峰,任正非偏偏选难走的北坡。无数次险死还生,他收获的果实也超出别人百倍。他和华为的创业人员,是真正“从泥坑爬出的英雄”。

2018年,华为正积蓄着力量,等待着5G时代的到来。华为手机狂飙突进,准备两年后碾压三星和苹果,但是华为手机打入美国的努力再次被打断,友商中兴也惨遭美国制裁,饱受屈辱。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任正非当年发展核心技术的决策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2018年,任正非已经74岁,已是古稀之年了,但他还在拖着华为前行。他的思想从未随着他的身体一起老去,反而越来越锐利。看到任正非,大家会完全忘记他的年龄,只注意到他的思维锋芒。

当我们谈论任正非,我们要谈什么?

我们可以抓住任正非的一些关键节点来谈。一个人的一生,大概总会有一些关键的节点,这几个节点抓住了,就可以搭上一列高速列车,顺利平稳地再走一段路;抓不住,就此被甩下,再难追赶。

创业节点,管理节点,竞争节点,未来节点,这些都是任正非一生中关键的节点。

支撑任正非在这些关键节点做出正确而艰难的抉择的,是他的逻辑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强者心态,是“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强大生命力。

技巧,思维,逻辑,人人可学,人人可用,但唯有附着在生命力和信念上,才能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才是任正非精神的真正内核。


【免费在线读】

*章

华为初心:

40岁的创业者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任正非,2011年,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节

野草时代的任正非

如今的“90”“00”,已经很难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了。

“野草”来比喻他们,绝不是贬低,而是事实便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野草时代,又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浩荡的飓风再次席卷中国,没人能够逃脱。

原来管控严密的社会渐渐放宽限制。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天生就像野草,当一批人怀抱着“中华兴亡,匹夫有责”的梦想创业,当更多人在“发财致富”的欲望推动下野蛮生长,蜷缩的巨人开始伸展自己的身躯时,整个中国爆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

失去压制的野草疯狂生长,后来,它们有的成为参天大树,有的半道夭折,有的长成了稀奇古怪的形状,中国*代企业家就此诞生,“企业家元年”开始了。

在世界历史中,有一个神秘的“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中国、印度和西方等国家和地区,人类文化出现集中突破现象,奠定了各自文化的基础和范式。那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百花齐放与群星璀璨的时代,中国有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则是在经济方面开始了大爆发,40来年时间,便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能够借着这股浩荡的飓风成为一名“捕风者”,是那一代人独特的机遇和幸运。这种机遇,再也不会有了。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几年后,万科、中兴、华为将在此诞生,再过些年,腾讯也将在这里登上舞台。

这是一个刚刚从偏远贫穷县城变为特区的淘金之地,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全中国关注的焦点。

书生意气的下海者,野心勃勃的悲情英雄,不择手段,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坑蒙拐骗的不法分子,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充满激情的城市,也是一个浊浪滔天、鱼龙混杂的城市,转业军人任正非的下半生,就将牢牢拴在这样一个地方。

1983年,任正非以技术副团级的身份转业。

与普通的转业不同,任正非转业是因为国家调整建制,撤销了基建工程兵。但这并不表示任正非是一个被淘汰者,事实上,他是军人中的佼佼者,部队很希望他留下,把他安排到一个军事科研基地。那是不错的出路,但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任正非还是选择了转业。如果任正非当初选择留在部队,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华为了。

南油集团,是当时深圳*好的企业之一,负责对深圳经济特区西部约23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和管理。任正非与妻子一起复员,转业至南海石油的后勤服务基地。

这一年,任正非39岁,马上到不惑之年。


【书摘与插画】

*章

华为初心:

40岁的创业者

当我走向社会,多少年后才知道,我碰到头破血流的,就是这种不知事的人生哲学。我大学没入了团,当兵多年没入了党,处处都处在人生逆境,个人很孤立,当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时,已过了不惑之年。想起蹉跎了的岁月,才觉得,怎么会这么幼稚可笑,一点都不明白开放、妥协、灰度呢?

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那时我已领悟到个人才是历史长河中*渺小的这个人生真谛。

任正非,2011年,

《千古兴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东流》

*节

野草时代的任正非

如今的“90”“00”,已经很难理解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了。

“野草”来比喻他们,绝不是贬低,而是事实便是如此。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野草时代,又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浩荡的飓风再次席卷中国,没人能够逃脱。

原来管控严密的社会渐渐放宽限制。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天生就像野草,当一批人怀抱着“中华兴亡,匹夫有责”的梦想创业,当更多人在“发财致富”的欲望推动下野蛮生长,蜷缩的巨人开始伸展自己的身躯时,整个中国爆发出了无比强大的战斗力。

失去压制的野草疯狂生长,后来,它们有的成为参天大树,有的半道夭折,有的长成了稀奇古怪的形状,中国*代企业家就此诞生,“企业家元年”开始了。

在世界历史中,有一个神秘的“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中国、印度和西方等国家和地区,人类文化出现集中突破现象,奠定了各自文化的基础和范式。那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百花齐放与群星璀璨的时代,中国有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则是在经济方面开始了大爆发,40来年时间,便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能够借着这股浩荡的飓风成为一名“捕风者”,是那一代人独特的机遇和幸运。这种机遇,再也不会有了。

让我们把镜头转向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几年后,万科、中兴、华为将在此诞生,再过些年,腾讯也将在这里登上舞台。

这是一个刚刚从偏远贫穷县城变为特区的淘金之地,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全中国关注的焦点。

书生意气的下海者,野心勃勃的悲情英雄,不择手段,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坑蒙拐骗的不法分子,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基本面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充满激情的城市,也是一个浊浪滔天、鱼龙混杂的城市,转业军人任正非的下半生,就将牢牢拴在这样一个地方。

1983年,任正非以技术副团级的身份转业。

与普通的转业不同,任正非转业是因为国家调整建制,撤销了基建工程兵。但这并不表示任正非是一个被淘汰者,事实上,他是军人中的佼佼者,部队很希望他留下,把他安排到一个军事科研基地。那是不错的出路,但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任正非还是选择了转业。如果任正非当初选择留在部队,自然就不会有后来的华为了。

南油集团,是当时深圳*好的企业之一,负责对深圳经济特区西部约23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和管理。任正非与妻子一起复员,转业至南海石油的后勤服务基地。

这一年,任正非39岁,马上到不惑之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