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徐则臣曾获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腾讯书院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等奖项。徐则臣的作品一直为全国作家、评论家、编辑和广大读者所关注。其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强,兼具阅读与鉴赏、研究与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六耳猕猴》本书收入徐则臣十二部具有典型意义和独特风格的小说,包括:《养蜂场旅馆》《跑步穿过中关村》《小城市》《夜归》《轮子是圆的》《如果大雪封门》《六耳猕猴》《看不见的城市》《祁家庄》《摩洛哥王子》《莫尔道嘎》《霜降》。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六耳猕猴》《摩洛哥王子》获《小说月报》第十三、十六、十七届百花奖。这些作品书写70后、80后的现实境遇,再现北漂一族的辛酸苦辣,贴近时代,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北上》《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冯牧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2015年度中国青年领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俄、阿、西等十余种语言。


【媒体评论】

《如果大雪封门》冷峻而又温暖。徐则臣以几位青年打工者在北京的生活为底子,以精细绵密的语言和出人意表的想象,讲述了一个梦想与现实、温情与伤害、自由与限度相纠结的故事,如同略显哀伤的童话。对几位来自南方乡村的青年来说,大都市的生活恍若梦境,现实却不免艰难。但他们一直生活得认真严肃, 满怀理想。小说在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有着强烈的升华冲动,就像杂乱参差的街景期待白雪的覆盖,就像匍匐在地的身躯期待鸽子的翅膀。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授奖词

徐则臣的写作敏锐、正直、宽阔。他的小说,正视人类经验的复杂,体认卑微人生的艰难,也珍视个人成长史上的创伤记忆对自我的影响和塑造。他以一种平等的思想、冷静的观察介入当代现实,并以叛逆而不失谦卑的写作伦理建构个人的历史,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被理解的权利。

——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
从“花街”到“都市”,从“学院”到“底层”,徐则臣的笔触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游走,让差异巨大的小说主题能够彼此呼应、相互推进。徐则臣的作品有效地证实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体现了用心观世音的和气和认真做小说的功力。

——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授奖词
《六耳猕猴》延续“京漂”系列冷峻而温暖的风格,聚焦这一都市边缘的特殊群落,书写小人物身处现实与理想夹缝间的艰辛与无奈。徐则臣借亦真亦幻的“六耳猕猴之梦”,为变幻万千的当下现实,提供了极具穿透力、蕴藏丰富阐释可能性的隐喻。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授奖词

对于现实,徐则臣没有加入到那种众声喧哗的合唱之中,而是时刻坚守现实主义的写作立场和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把笔触深入到底层,深入到卑微生命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和苦辣酸甜。有同情,有批判,有揭露,也有深度的追问。除去主人公们戏剧性的人生轨迹之外,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是徐则臣一直在凝视并思考的主题。尴尬是叙述的主体,沉重的现实成为背景。而贯穿始终的六耳猕猴之梦,不仅制造了小说中虚与实之间的张力,更赋予一个主题鲜明的现实故事多重阐释的空间和可能,耐人寻味。

——辛泊平(作家)

出现徐则臣,在今日中国文学写作的语境里是一个值得心中暗喜的信息,它从学院传出来,意味着中国文学被忽视甚至部分地或者说曾经断裂的学院写作的传统有了新的生机。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徐则臣的写作,已经充分显露了一个优秀小说家的能力和气象:他对充满差异的生活世界具有宽阔的认识能力,对这个时代的人心有贴切的体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具有充分精神和艺术准备的小说家,他对小说艺术怀有一种根植于传统的正派和大气的理解,这使他的小说具有朴茂、雅正的艺术品格。

——评论家李敬泽

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在我看来就是接近理想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自己的格局与视角,我们通过他的格局与视角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世界,世界或现实再复杂再无序,也会因为小说家赋予了某种独特的形式,而让我们得以窥到某种内在的秩序。

——作家宁肯


【目录】

《养蜂场旅馆》

《跑步穿过中关村》

《小城市》

《夜归》

《轮子是圆的》

《如果大雪封门》

《六耳猕猴》

《看不见的城市》

《祁家庄》

《摩洛哥王子》

《莫尔道嘎》

《霜降》


【免费在线读】

养蜂场旅馆

摇摇曾对我说过,火车穿过镇子左山的黑夜就要来了。我看见车窗外的黑暗从大地上升起,初秋的天气,要下雨的样子,黑暗也显得格外清凉。*间房子和*盏灯出现时,火车已经开始减速,随后在镇子的边缘停了下来。我突然决定下车,手忙脚乱地把背包刚拎下车,火车就开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站,停车一分钟。只有我一个人下车,没有人上车,简陋的小车站空空荡荡。我走在落满煤渣的水泥路上,一抬头看到了左边一座昏暗模糊的小山。这就是左山了。

“其实,左山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摇摇曾对我说,“山不高也不大,但是站在山顶能把平原看得清清楚楚。山后是一条快要被荒弃的运河,在白天还可以找到打鱼的小船。如果在养蜂场旅馆住下,出门就可以看到蜜蜂。”

那是八年前摇摇对我说的。现在我是一个人来到左山。我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走停停,真的要下雨了,风从旷野上刮过来,越刮越大,撞到山上又拐回头,就更大了。在灰暗的风里摇晃的是山脚下稀落的房屋,灯光也在风里摇摆。从一处墙基的拐角冒出来一个小个子男人,带着一脸慌张的笑迎上来。

“住店吧,”他有点气喘,“天都黑了。”

“养蜂场旅馆还在吗?”

“在,当然在。”小个子男人说,指着山脚下的房子中的某处,“那儿,就那儿。我就是旅馆的老板。你住过?”

“听说过。”

老板很高兴,在前头给我带路。说话有点短舌头,他说旅馆是自家的,开了十几年了,到过左山镇的人都知道,价格便宜,服务又好,还安全。我随着他走进一个院子,迎面是一栋装饰有点俗气的二层小楼,很小,上下各有三四个房间。旁边是两间瓦房,老板直接把我领进瓦房。

“先洗洗吃晚饭。”他说,帮我把背包放在一个高腿凳子上。然后冲着冒出炊烟香味的隔壁房间喊:“来了一个,是个男的,多下两碗面条。”

一个女声答应着:“来了!”却从厨房里钻出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脸,抱着门框不敢进来,睁大两眼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看得他害怕了又跑回厨房。

“我儿子,客生。”老板说,帮我泼了洗脸水,“我老婆瞎取的名字。真让她说对了,见到客人就怕生。”

旅馆里只有我一个客人。我和老板刚坐下,老板娘一路说着“来了”,端上了一大白瓷碗的手擀面条。后面跟着他们的儿子,谨慎地端着碗,站在门槛外边不敢进来。

“进来呀,小家伙。”我向他招手。

老板娘的碗没端结实,过早地落到了饭桌上,汤水溅到了我的衬衫上。她慌忙用毛巾给我揩,手有点抖,对不起,她说。她抬起头,灯光下的脸十分秀气,和身材一样,恰到好处的饱满。我觉得有点眼熟,笑一下就说我自己来。

她在围裙上搓着两只手看看老板,说:“那,我去端饭了。”到了门前接过儿子的碗放到桌上,离开房间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客生一直怕见生人,吃饭时老板娘叫了好几次他才从门外进来。面条吃得我很舒服,很久没吃上这么有味道的手擀面了。我一个劲儿地夸赞老板娘的手艺,老板娘不好意思,只顾低头吃饭。老板倒是很高兴,不住地劝我多吃,坐了一天的车了。他说来旅馆的外地人都喜欢老板娘的手擀面,只有客人来时她才做面条。今天又做了面条,可能有客人来,果然我就来了。我对老板娘笑笑表示感谢,她看了我一眼就低下头,一根一根地数着面条吃。老板是个面色苍黄的小男人,一张瘦小的脸,鼻子底下生着两撇小胡子。如果不是他一口一个“我老婆”“我儿子”叫着,我都没法把他们俩看成一对夫妻。

吃过饭,老板安排我到楼下靠右边的房间去住。老板娘说还是楼上靠右的房间好,站在窗户边上就能看到左山的一道坡,也安静,看书什么的方便。

“那间屋很久没人住了,也没有电视。”老板说。

“下午我刚收拾过。电视抱上去不就是了?”老板娘说,“你不想找个安静的房间看书吗?”

“对,对。房间越安静越好,能看到山坡就更好了。”

她竟然知道我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看书。我随着老板娘上楼,楼梯里昏暗,我们的影子在外面灯光的映照下越发巨大,塞满了整个楼道。

……
【书摘与插画】

养蜂场旅馆

摇摇曾对我说过,火车穿过镇子左山的黑夜就要来了。我看见车窗外的黑暗从大地上升起,初秋的天气,要下雨的样子,黑暗也显得格外清凉。*间房子和*盏灯出现时,火车已经开始减速,随后在镇子的边缘停了下来。我突然决定下车,手忙脚乱地把背包刚拎下车,火车就开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站,停车一分钟。只有我一个人下车,没有人上车,简陋的小车站空空荡荡。我走在落满煤渣的水泥路上,一抬头看到了左边一座昏暗模糊的小山。这就是左山了。

“其实,左山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摇摇曾对我说,“山不高也不大,但是站在山顶能把平原看得清清楚楚。山后是一条快要被荒弃的运河,在白天还可以找到打鱼的小船。如果在养蜂场旅馆住下,出门就可以看到蜜蜂。”

那是八年前摇摇对我说的。现在我是一个人来到左山。我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走停停,真的要下雨了,风从旷野上刮过来,越刮越大,撞到山上又拐回头,就更大了。在灰暗的风里摇晃的是山脚下稀落的房屋,灯光也在风里摇摆。从一处墙基的拐角冒出来一个小个子男人,带着一脸慌张的笑迎上来。

“住店吧,”他有点气喘,“天都黑了。”

“养蜂场旅馆还在吗?”

“在,当然在。”小个子男人说,指着山脚下的房子中的某处,“那儿,就那儿。我就是旅馆的老板。你住过?”

“听说过。”

老板很高兴,在前头给我带路。说话有点短舌头,他说旅馆是自家的,开了十几年了,到过左山镇的人都知道,价格便宜,服务又好,还安全。我随着他走进一个院子,迎面是一栋装饰有点俗气的二层小楼,很小,上下各有三四个房间。旁边是两间瓦房,老板直接把我领进瓦房。

“先洗洗吃晚饭。”他说,帮我把背包放在一个高腿凳子上。然后冲着冒出炊烟香味的隔壁房间喊:“来了一个,是个男的,多下两碗面条。”

一个女声答应着:“来了!”却从厨房里钻出一个小男孩,七八岁的脸,抱着门框不敢进来,睁大两眼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看得他害怕了又跑回厨房。

“我儿子,客生。”老板说,帮我泼了洗脸水,“我老婆瞎取的名字。真让她说对了,见到客人就怕生。”

旅馆里只有我一个客人。我和老板刚坐下,老板娘一路说着“来了”,端上了一大白瓷碗的手擀面条。后面跟着他们的儿子,谨慎地端着碗,站在门槛外边不敢进来。

“进来呀,小家伙。”我向他招手。

老板娘的碗没端结实,过早地落到了饭桌上,汤水溅到了我的衬衫上。她慌忙用毛巾给我揩,手有点抖,对不起,她说。她抬起头,灯光下的脸十分秀气,和身材一样,恰到好处的饱满。我觉得有点眼熟,笑一下就说我自己来。

她在围裙上搓着两只手看看老板,说:“那,我去端饭了。”到了门前接过儿子的碗放到桌上,离开房间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客生一直怕见生人,吃饭时老板娘叫了好几次他才从门外进来。面条吃得我很舒服,很久没吃上这么有味道的手擀面了。我一个劲儿地夸赞老板娘的手艺,老板娘不好意思,只顾低头吃饭。老板倒是很高兴,不住地劝我多吃,坐了一天的车了。他说来旅馆的外地人都喜欢老板娘的手擀面,只有客人来时她才做面条。今天又做了面条,可能有客人来,果然我就来了。我对老板娘笑笑表示感谢,她看了我一眼就低下头,一根一根地数着面条吃。老板是个面色苍黄的小男人,一张瘦小的脸,鼻子底下生着两撇小胡子。如果不是他一口一个“我老婆”“我儿子”叫着,我都没法把他们俩看成一对夫妻。

吃过饭,老板安排我到楼下靠右边的房间去住。老板娘说还是楼上靠右的房间好,站在窗户边上就能看到左山的一道坡,也安静,看书什么的方便。

“那间屋很久没人住了,也没有电视。”老板说。

“下午我刚收拾过。电视抱上去不就是了?”老板娘说,“你不想找个安静的房间看书吗?”

“对,对。房间越安静越好,能看到山坡就更好了。”

她竟然知道我喜欢在安静的地方看书。我随着老板娘上楼,楼梯里昏暗,我们的影子在外面灯光的映照下越发巨大,塞满了整个楼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