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家邓晓芒代表作。
★ 用哲理解读世界的爆款文章。
★ 哲学家写给普通人的思想书。
★ 对当代人生、社会问题的深刻讲解,正如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培根和他的《随笔》对那个时代的解读。
★ 邓晓芒——一位拥趸遍天下的哲学家。邓晓芒作为哲学家、哲学教师在当代大学生中有很高的人气,讲座场场爆满,场场窗外都挤满了听众。
★ 深刻思想。蕴藏对新保守主义的客观批判和反思,深层发掘新启蒙运动存在的价值。
★ 适合喜爱思考的当代青年。
本书是一系列有关中西文化、社会与历史的思想随笔集,讨论了法制、伦理、人生观、生死观、自由、信仰和伪善等问题,批判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种种弊端,为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以及中国人在自由、正义、平等、博爱、理性等价值观的启蒙,提供了独特的立场和视角。
邓晓芒,194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新批判主义”奠基人,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邓晓芒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翻译,是国内第1位从德文原文翻译康德的学者,他的哲学著作及美学著作在当代学界和思想界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
尽管语言不是多么“优美”,但仍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他“思辨的力量”。
——易中天
他的学术是很有个性的、很有根基的、也很有勇气的,尽管他做的学术完全可以避开中国社会上很敏感的一些社会话题。
——胡发云
无论你如何看待邓晓芒,你都无法绕过他评价中国近二十年的哲学成就,以及当代知识人批判性思考的力度、广度和深度,——这恐怕才是邓晓芒存在的真实意义。
——万圣书园创办人、学者刘苏里
鲁迅对整个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概括也令传统文化的鼓吹者大为不满,他概括为两个不断交替循环的时代:1.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灯下漫笔》)。但不满归不满,却只见人们摇头,不见有人去和他论理较真,因为若较起真来,恐怕还得承认他说得不无道理。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攻击也是不遗余力的,曾指出他们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论睁了眼看》)。只要我们认同他的从现实出发的立场,就可见出他的这些话从根本上来说毕竟是深刻的。他的原则是:“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我们只要看看鲁迅的《坟》《热风》中的文章,几乎全是针对今天的国学热和保守主义思潮的,就可见出历史的确没有走多远。鲁迅当时所批驳的“爱国论”的五大论点至今还在流行着,它们是:1.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早,道德天下;2.外国物质文明,中国精神文明;3.外国的好东西,中国古已有之;4.外国也有叫花子、臭虫,等等;5.中国就是野蛮得好。鲁迅指出,前面几条都不值一驳,唯有后这条令人“寒心”,因为它说得更“实在”。承认中国“野蛮”的事实,却仍然说“好”,这是《水浒》中牛二的态度。这种态度我们今天在各种“寻根”“回归”和展示中国野蛮风俗的“好处”和“美点”的文学作品中,看得更加分明。我们怎能说鲁迅已经“过时”了呢?
但国人的无是非心,于今尤甚。看来,鲁迅是注定还要孤独到21世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