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故事原创文学丛书”,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倡导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聚焦聚力现实题材原创出版,着眼当下,从*现场的角度切入各行各业,见证伟大时代,抒写进步中国。讲述军队、校园、医院、乡村、建筑界、艺术圈、新闻界等不同领域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五彩万花筒,融汇中国风。有血有肉有温度,可感可触可流传,思想性、文学性并重,用可读性诠释主旋律。世界光明,并且前进。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中国本土培养起来的*代建筑师陈世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起伏跌宕的拼搏故事,是传记,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部史料翔实、人物鲜活的当代建筑史。有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设计方案的魅力彰显,也有矢志前行中难免的蜿蜒曲折,比如官司打到国外建筑市场的精彩记载。陈世民的成长发迹伴随并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近40年的飞速发展,其建筑作品以无比高扬的文化自信,铸就了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一座座前沿地标。


【作者简介】

刘元举,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审。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黑马·白马》,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钢琴天才郎朗和他的父亲》《西部生命》等。


【媒体评论】

陈世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建筑大师,是我国建筑界的后起之秀。

——袁镜身(曾任北京建筑工程设计院院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


【目录】

序曲:献祭之灯

*章 时来运转

一、初到香港:大步跨进“资本主义”天地

二、南海酒店:“中国不是没有人才!”

三、左冲右突:姓“社”还是姓“资”?

四、不同人生:创造力与活力成正比!

第二章 咬定青山

一、在阵痛中诞生的华艺:“反正我们不是干反革命!”

二、奈良的古建筑:“唐有李世民,今有陈世民”

三、深圳大舞台:他把一个城市托在肩上

四、在国外打官司:没想到国际接轨接“鬼”了

五、悲情时分:分成两半的子爵

第三章 周公河宽

一、早晨从中午开始:建筑竟然是第三志愿!

二、一日长于百年:初心不改

三、事务所进行曲:“狼来了”,也是先来的深圳

四、重庆故事:是清泪,抑或浊泪?

第四章 建筑梦长

一、北京啊,北京:梦想启航的地方

二、悖论的生活:陋室里的建筑师

三、别墅情结:市场眼光的考验

四、红色建筑:要懂国情,懂政治

五、山城迷雾:不进则退

六、从北说到南:配角变主角

尾声:老骥何需伏枥

后 记


【书摘与插画】

序曲:献祭之灯

英国人约翰·罗斯金对于建筑下了这样的定义:建筑和建筑物的不同在于是否精心打造,正如将美好的祭物献给上帝一般。这是他《建筑的七盏明灯》中*盏明灯的特质,他取名为“献祭之灯”,带有很浓的宗教与殉道意味。接下来,他从两个方面强调:建筑师和出资者皆需向其献身;前者要一丝不苟,认真诚心、充满热情去完成他的设计,后者则是在经费方面,较诸他供给自己私人喜好之花用,至少要再多一点干脆,再少一点算计。

其实,他忽略了*为重要的一方,那就是政府的作用。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而言,假如官员不给你做建筑项目的机会,你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你也绝不可能点燃你的“献祭之灯”。

因为建筑师的命运并非由他们自己掌握。绝不像现在,动辄可以跳槽,可以炒老板的鱿鱼。你那时就是老板案头的小鱼虾,要宰要煸,任由心情。只不过那年月不叫老板,叫领导。

中国的改革开放通俗点说是从权力者被称作“老板”开始的,从南叫到北,越叫越响。“改革开放”是人们使用率**烫的一个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一晃这个词汇经过了30年的时空摩擦,依然活蹦乱跳。与这个词汇毗连的词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简称“三中全会”。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中,许多重大的时代转折变革,均与党的会议相关。诸如“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三中全会”“庐山会议”等。这些会议对于中华民族发展进程均有着命运攸关之意义,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来说,则更加凝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震撼效应。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管生管死的大会,因为会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认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一块显赫的界碑,开创了中国人的新纪元。中国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实在是来得太迟,却也未免有点仓促了,令许多人缺乏足够的准备且不够适应。

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转折,都如同列车停靠到一个大站上,上车与下车的乘客,摩肩接踵,彼此交换着也可以说更替着位置,停与开之间,会甩掉一些人,也会给一些人带来人生重要机遇,只不过这种机遇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