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的曾国藩传记作品。

2. 《勤笃精进曾国藩》完整讲述了曾氏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识人、器量、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全面复盘曾国藩一生逆袭的方法论。

3. 《勤笃精进曾国藩》拒绝个体神化,淋漓尽致、极有震撼力的叙述了一个天资平庸,甚至有些愚钝的平凡人,是如何通过长期的自我修炼,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故事,对于我们有十足的借鉴价值。

4. 《勤笃精进曾国藩》精心遴选32页共59幅珍稀彩色插图,涉及曾氏容貌、故居、墓茔、手书、事功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了解曾国藩完整的一生。

5. 《勤笃精进曾国藩》随书附曾国藩年谱,以人生历程为线索完整地展示了一代中兴名臣的思想精髓。

6. 随书赠送配套音频,扫描书中的二维码,随时随地收听《勤笃精进曾国藩》全文演播。

7. 《勤笃精进曾国藩》全文生僻字词独立注音注释,消解艰涩,轻松阅读。

8. 《勤笃精进曾国藩》双封面设计,增加了镭射、专色工艺,装帧精美,彰显阅读品质。


【内容简介】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一部对曾国藩人生全面解读之作,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在作者凝重简练的笔触下,对一个出身卑微、资质平平的普通读书人变成中国近代史不容错过的大家的精神历程,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极有震撼力的叙述。此次出版,精心遴选了59幅与曾氏相关的珍稀彩色插图,图文相辅,可以更好了解一个资质平庸的普通人如何通过长期自我教育终成大才的不凡历程和心得。


【作者简介】

胡哲敷(1898—?)

安徽合肥人。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与吴梅、吕叔湘、钱穆等著名学者同在苏州中学执教。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史学概论》《老庄哲学》《历史教学法》《陆王哲学辨微》等。


【媒体评论】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 李鸿章

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 梁启超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既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

至于中文读书写字之法,在曾公家训与家书中言之甚详。你们如能详看其家训与家书,不特于国学有心得,必于精神道德皆可成为中国之政治家,不可以其时代已过而忽之也。

—— 蒋介石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百家讲坛主讲人 张宏杰


【目录】

·序 | 001

·自 序 | 001

曾国藩传略 | 001

*编 总 论

*章 学的意义与范围 | 019

第二章 曾氏气度与学风 | 026

第二编 修 养

第三章 修养的旨趣 | 043

第四章 精神的修养 | 054

第五章 身体的修养 | 072

第三编 治 事

第六章 治事的精神 | 085

第七章 治家 | 105

第八章 治军 | 120

第九章 治吏 | 140

第四编 读 书

第十章 读书的先决问题 | 159

第十一章 读书方法 | 169

曾国藩年谱 | 186


【前言】

自 序

风习窳陋,国势陵夷,至今日而极矣。民生憔悴,饥莩塞途,亦至今日而极矣。强者流于萑苻,黠者竞于阉媚;天下滔滔,以获利相尚,以附势相矜,钻营欺诈者为智为能,乐业安贫者为庸为妄,忧世之士,惄焉伤之,皇皇然奔走呼号,谋拯斯民而济斯难。于是有谓吾民笃于保守,无以跻世界文明之域者,则欲舍弃吾国固有文化,而尽取他人之长,以济吾短。虽亦未尝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而力竭声嘶,亦未足以挽颓风而移末习。继之者乃曰:复兴民族,首在阐扬旧有文明。凡前人之尘垢秕糠,莫不拾为救国大道,救国之声盈于耳,而国终不救,夫岂救国之术犹未备欤?其亦倡导者未得其宜耳!取其糟粕而遗其精华,高谈理论而不切于实际,或舍其本而趋于其末,或硁(1)硁于一枝一节而遗其大体;甚者斤斤于一二名词之争论,而未尝实事求是身体力行,则术虽至善,亦无补于丝毫。传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其是谓乎!

今之社会,无中心标准之社会也,上至国家礼法政令,下至乡曲小民之一行一动,莫不人自为之;此犹大自然之民也,安能立于今之世乎?往者吾人犹侈言中国之大,何至灭亡?今者日蹙百里,已在亡国道上趋其行程。于斯时也,而犹酣然以嬉,涣然以处,空唱一二名词,为装点门面之具,而无坚苦卓绝之真精神以继之,则台湾、朝鲜之续,在目前耳!是故今日之务,在力挽颓风而转移习俗。虽曰兹事体大,非一二人之力之所能胜,然而风气之成,则又往往经一二人之倡导,而全国靡然相从,卒收化民成俗之效者,亦比比然也,清之曾国藩氏,殆其人欤!曾氏值咸同之际,社会颓唐,百端倾欹,殆无亚于今日,赖其力行倡导,而风气为之转圜;虽尔时外患未炽,元气未凋,国力尚未丧如今日,要非以彼坚苦卓绝之志,修己治人之方,则当时情势,未可知也。故曾氏之事业是非姑勿论,其坚卓诚信,苦心孤诣,爱民恤才之伟大胸怀,则忧乎尚矣。是则本书之所由作也。

夫曾氏以书生而当天下大难,肩天下大任,纳一世于轨物,而始终勿懈,无稍变异其书生面目者,今之世有几人耶?曾氏之自励也,曰勤与俭。谓勤可以生明,俭可以养廉。其待人也,视人之善,若己有之,惟恐其不彰也;急公家之难,若己之忧,惟恐其不去也。于时人才辈出,各献所能,彼则培养提携,无所不至。尝谓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其胸怀器量,为何如乎?是故转移习俗,匹夫匹妇,与有责焉,而况肩政教之责者乎?人人以转移习俗自任,人人怀坚苦卓绝之心,朴质谙练,洗净浮华,凡望之于人者,皆先行之于己,则民之从之,犹水就下,必有不期然而然者矣。假令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则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然则今世之士,往往倡导不遗余力,而收获甚少者,盖亦有由矣。

曾氏之学问文章,载明其全书之中,既风行于世矣;吾乃不厌骈枝而为此者,欲使学者以短少时间,得知曾氏为学精神之梗概。且知成大事者,莫不由于铢积寸累,坚苦力行。苟因此而能稍有补于今之士气,则本书望外之获矣。


【免费在线读】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历一八一一年。他的祖籍原在湖南衡阳,清朝初年,有名孟学者,始由衡阳迁居湘乡,遂为湘乡人。孟学四传至玉屏字星冈,便是国藩的祖父。星冈为人,笃实勤谨,凡事皆具有规模,曾氏家道之基,完全创立于星冈公之手。星冈生竹亭、鼎尊、骥云,鼎尊早卒,竹亭生五子,长即国藩,次国潢字澄侯,次国华字温甫,次国荃字沅甫,次国葆字季洪。国藩秉性朴质笃厚,不尚虚华,少时器宇卓荦,状貌端重,五岁读书,九岁读毕“五经”,可以执笔为文,因此他*得星冈公的抚爱,而他脑筋中,留得祖父的印象亦*深。所以后来他立身为人,一举一动,都隐隐是承袭祖父的规模。

道光十四年,国藩乡试得举人,诗文之名颇著于乡里;不过此时所谓诗文,仅时文试帖诗之类,不足语于学问。次年他到京师会试落第,因即留在北京读书,自是之后,才算切实地做真实学问,穷研经史,留心经世之学。在京住了十几年,一方面京师人文荟萃之区,相与往还者很多有学问的人,便于磋磨研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与他一个结识天下贤土储才待用的机会。同时他又从善化唐鉴讲求为学之方,唐为程朱派的学者,曾氏义理学的基础,便建筑于此时。计此十余年中,他自己立身为人之道,辞章义理之学,都很有些根基;而又广结许多师友,后来事业上的助手,大半都是在此时认识清楚的。他在京师,一面专心研读,一面又参与过几次会试,后来清廷给他做礼部侍郎,其地位略等于今之次长,原是一个清闲的地位,仍得以大部分工夫,在学问上讲求。咸丰二年,国藩母亲死了,乃由京请假回籍治丧,在籍不多时,而太平军起,国藩奉清廷命,在湖南帮同办理本省团练,搜查土匪,保卫地方。

先是清廷自鸦片战败之后,种种腐败,完全暴露,割地赔款通商,颇激起人民的公愤。而广东一带,又值连年荒旱,上下官吏类皆庸暗无识,怙权揽势,以残酷搜刮、粉饰太平为能事;人民水深火热,无以为生,洪秀全等乃于道光三十年,起义于广西桂平县之金田村,称太平天国。以民族革命相号召,采分田授产制度,标榜天主教义,人民风起云涌,争相附从。是时广西巡抚郑祖琛,老朽昏庸,因循畏事,太平军初起时,祖琛一味掩饰,及声势渐大,始张皇入奏,而事已无可奈何。提督向荣、都统乌兰泰、赛尚阿等,见匪盗四起,太平军尤所至无敌,颇有应接不暇手忙脚乱的气象,而向荣、乌兰泰又常闹意见,坐令数十营大军,处处搁浅,予太平军以从容布置的机会。然太平军亦不能联合两广的匪盗而成一大势力,不得已乃于咸丰二年二月,率其老弱男女不及一万人,由广西转入湖南。是时湖南官兵久疲,太平军长驱北上,而湘水正涨,顺流而下,指日可抵长沙。清廷大惧,江忠源、罗泽南、王珍等,以地方团练,与总兵和春,在长沙与太平军相持,向荣亦自桂林追至,激战三月,长沙未破;太平军乃夜造浮桥,渡湘而西,破益阳,渡洞庭,大破岳州。岳州城内贮有吴三桂所遗军械炮位甚多,悉为太平军所获。搜掳仓库,估舟五千余艘,蔽江而东,所过城镇,望风披靡。至咸丰三年二月,不过一年之间,太平军竟占了道州、桂阳、郴州、醴陵、岳州、武汉,再沿长江,顺流东下,陷取九江、安庆、芜湖、太平,而定都于南京。

我们翻开地图看看,太平军所过之地,——自广西至南京——途中遭挫折而未能夺得者,惟长沙一处而已。长沙之所以如此坚强,完全得力于地方团练。太平事起,曾国藩正在家守母丧,罗泽南、王珍等,力请曾氏出来主持地方团练。会清廷亦降旨命国藩在乡就近帮办湘省团练,国藩辞以母忧不肯出,且言书生不知兵,其友郭嵩焘曰:“公本有澄清天下之志,今不乘时而出,拘守古礼何益于君父?且墨绖从戎,古之制也。”其弟国荃亦力劝之,国藩乃投袂而起,治军力主严明,常以岳武穆“不爱钱,不怕死”一语自励;但是此时兵政废弛,土寇蜂起,敌众未至,一夕数惊,地方官每畏葸养痈,国藩则先整顿军中纪律,十旬之中,戮二百余人,一时谤讟四起,至送他一个绰号叫作“曾剃头”,意思就是说他好杀人罢了。国藩置之不理,勤加训练,湘团遂称劲旅,湖南境内渐次肃清。又奉命募为官勇,出境剿敌,他便仿明戚继光成法,束伍练技,编为湘勇,令罗泽南、王珍、塔齐布、邹寿璋、周凤山、储玫躬及其弟国葆等分将之,是为湘军陆师编制之始。翌年——咸丰三年,又用江忠源及编修郭嵩焘等所建水攻之策,购造兵船,编成水师,以成名标、诸殿元、杨岳斌、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等分统之,是为湘军水师编制之始。声势渐渐浩大了。

太平军所过之地,只是奸掳焚杀,并没有政治上的设施;虽然从广西一口气跑到南京,裹胁民众百余万,但是他们所破的城镇,往往不多时间,仍为官军收复。迨定都南京之后,始分两路作大规模的出征,一路是由扬州出皖北,经临淮凤阳而入河南,攻山西,以袭京畿;由丞相林凤祥、吉文元,主将李开芳等领之。又一路是沿江而上,经安徽之太平、芜湖、安庆,攻江西以争长江上游;由豫王胡以晃,丞相赖汉英、石祥贞等领之。是时清廷主要军队,则有钦差大臣琦善所统直隶、河南、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兵,由河南信阳驰抵扬州,号为江北大营。向荣追太平军至江宁,屯孝陵卫,号为江南大营。外面看来,清军是很壮盛了,实则内容都是些京旗绿营之兵,老弱骄惰,久已无用,一遇劲敌,直如摧枯拉朽,风卷残云。虽江南大营得张国梁等之助,得维持七八年之久,然太平军得在南京支持十四年,亦未尝不是向军老弱无能的表现。是故太平军虽受清军两路夹击,而其兵锋之锐,迄不为之少减。林凤祥等北路之军,既以半年之间,横行江苏、安徽、河南、山西四省之地,转战四千五百余里;而胡以晃等南路之军,亦以咸丰三年,先攻安徽桐城,破集贤关,再陷安庆,攻九江湖口,进围南昌。江忠源等屡战未下,飞书国藩告急,国藩遣郭嵩焘等,率湘勇千二百人,楚勇二千人,营兵六百人至,罗泽南亦率子弟乡人自成一军以偕,南昌之围始解。太平军见军势不利,乃回军沿长江而上,次年春,太平军水陆兼进,直破黄州,清将吴文镕战败自杀,武汉等处,望风瓦解;国藩自率水陆师由长沙北进应援。是时太平军气*盛,而国藩水师初出洞庭湖,遇大风,连坏数十艘,陆师至岳州,一战又不利,回走长沙。太平军乘胜溯湘而上,列舟靖港,复以一军出间道袭陷湘潭,踞长沙上游,国藩自督战船四十号,陆勇八百名,击太平军于靖港市。时西南风大作,水流迅急,不能停泊,为太平军所乘,水勇溃散,战船或被焚,或被虏,几乎全军覆没。国藩自愤成师以来,一出即失利于岳州,又惨败于靖港,痛恨之余,乃投水自杀,为幕客章寿龄援出。而国藩终以事不可为,遂草遗疏,秘密的把自己后事都办妥了,正准备自杀,却好塔齐布等大败太平军于湘潭,国藩闻之大喜,乃益遣水师往助。八月之间,水陆十战十胜,遂复湘潭。由是乘胜分兵三路,以提督塔齐布,道员褚汝航,知府罗泽南为中路,趋岳州。贵东道胡林翼为西路,趋常德。江忠源之弟知府江忠淑,直牧林源为东路,趋崇阳、通城。太平军乃弃常德,走岳州,复走湖北,湖南境内肃清。国藩又与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广总督杨霈,荆州将军官文等所遣各路兵,略定湖北。清廷闻之,命曾国藩署湖北巡抚,国藩以母丧未除辞,乃以兵部侍郎衔领兵攻战。时北路太平军,亦渐次为僧格林沁、胜保等所破,林凤祥、李开芳皆被擒不屈而死,清军始渐有起色。

两湖粗定,国藩为直捣金陵之计,进图江西,围攻九江。惟其时蕲州以下,西自九江东至饶州、广信所在皆有太平军足迹,而德化、小池口、湖口诸滨江要隘,为入皖门户,尤太平军之精锐所聚,石达开在安庆,遥为声援,皖赣形势,异常巩固。国藩遣萧捷三率水师越湖口,入鄱阳湖攻姑塘,湖口太平军则造浮桥连接两岸以封锁湘军。湘军水师半在江,半在湖,有外江内湖之别,石达开自将御国藩军,掷火烧外江战船数百艘,夺国藩坐船。国藩水师大溃,驰罗泽南军以免,愤欲自刎,泽南止之。石达开又以清军上游空虚可乘,因命秦日纲等进攻湖北,于是武昌已定而复陷。疆吏又畏葸莫敢撄其锋,太平军复攻江西。咸丰五六年间,江西七府一州五十余县,几全为太平军所有。当九江、武昌战事*激烈时,名将塔齐布、罗泽南皆先后阵亡,亦可见此时两军肉搏的情形了。

泽南既死,胡林翼分四千人令国藩弟国华统之,往救九江。既而国藩之父竹亭于咸丰七年二月死于里第,国藩、国华自瑞州奔丧,国荃自吉安奔丧。时国藩所经营者以水师为一大端,有战船五百余号,炮二千余尊,他请假回籍之后,就把这件事保荐杨岳斌与彭玉麟两人担任,其他饷糈及陆军诸事,则由官文、胡林翼主之。此时正江西军事吃紧的时期,故清廷只准他三个月假,他却要坚请在家终制。后来因为事势的逼迫,国华、国荃于是年秋先销假回任;次年夏四月,国华与李续宾等收复九江;秋八月,国荃收复古安;石达开窜浙闽边界,而湖北、江西之太平军乃渐渐荡平。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遥年谱(生动再现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一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王安忆、梁鸿、厚夫、冯仑诚挚推荐)
自营
¥63.20
知行合一王阳明(彩色插图有声书)
自营
¥41.90
苏东坡的诗词与人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传)
自营
¥44.60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自营
¥44.60
勤笃精进曾国藩(彩色插图有声书)
自营
¥41.90
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
自营
¥72.50
千古两圣贤有声书:《知行合一王阳明》+《勤笃精进曾国藩》套装
自营
¥83.70
浮生若梦:蔡东藩传
自营
¥22.40
诗传两大家:苏东坡的诗词与人生+龚自珍的诗文与时代套装(全2册)
自营
¥89.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