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书目,语文。

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

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

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

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

托尔斯泰*巨著,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一部贵族青年的精神忏悔之旅,一首歌颂人类同情的美好诗篇。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内容简介】

《复活》由列夫•托尔斯泰历经10年创作而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引诱了农奴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后将她抛弃。七年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因被诬告犯了杀人罪而投入监狱。在法庭上,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发现被审判的罪犯就是玛丝洛娃,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随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终玛丝洛娃拒绝了他,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

【媒体评论】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 


【目录】

第—部 001

第二部 121

第三部 221


【前言】

青少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特级教师 王俊鸣

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现今,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一、课外阅读可以陶冶情操

读书重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读书之后的心得,领悟某种书籍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读到一本好书,找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心灵会感到幸福,从而强化道德、理想意识,净化心灵,一生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不已。

二、课外阅读是储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少年儿童时期,正是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对书籍的强烈好奇。书是历史、自然、人类灵魂的记载。读书,不仅能开拓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少年儿童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长大或工作时,会发现这些丰厚的积存能让自己大受裨益。

三、课外阅读有益于积累和构建文化

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要提高语文能力,就不能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智力背景

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可以说课外阅读能够改变人生。很多书如果只读一遍的话,可能你读完了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但是读书时的思考与感悟却会留在脑海里,读书时的某段韵律会深深刻在记忆里。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悲欢离合,后都变成了你自己。

五、提高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要使孩子有着宽广的胸襟,有着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应该从哪儿做起?能够肯定地说就是从读书做起,从文化的教育做起。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阅读的很美妙的一个地方在于,可以感受这么多的美好际遇。

以上简单归纳了一下阅读的意义,但读书的意义并不全在此,还在于那些书里传达出的道理,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坦然。书中的知识变成你日后骄傲的资本,让你成长为好的自己。读书只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要把书中隐藏的变成自己展露的,这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和好的回报。

精读经典作品 收获精品人生

著名翻译家 李玉民

文通天下,名字不错。文即作品,天下即人,人文相通,即人文精神,这也正是这套的宗旨。

在一个场合我设问过,中华文明的奇迹是什么?不是长城,不是秦俑帝陵,也不是难以计数的流散到国外的文物瑰宝,而是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受用不尽的汉语。

汉语这种意合文字,奇妙无穷:稍一解释文通天下,就全连接起人文精神和这套丛书编选的宗旨。

这套丛书收录的鲁迅等国内大家的作品,都是汉语的璀璨结晶。同样,外国文学经典,一经好的翻译家用汉语创作出来,就成为能与原著相媲美、汉语版的经典作品了。好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创作,达到质的飞跃。

这套丛书的编选,恰恰符合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供给青少年整本的好读物。

当然,这也只是沧海一粟。“读好书”,首先是读,读才能通,通往精品人生。要走向精品人生,别无选择,阅读是可行之路。

读书因人而异,而每个人心目中都可能有自己的经典。所谓经典,在这里也是相对而言的。像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狄更斯、勃朗特、马克·吐温、海明威等大家的作品,是公认的世界性经典。也有一些作品,在我国读的人多了,也就被列入经典。个性阅读以乐趣为本,并非价值评估,不好一视同仁。

个性阅读中,了解世界和认识自己,是互动而并行不悖的。好读书是起点,读好书是关键,读书好是收获。编选者只管出版一批好书,但无法预判哪盏明灯照亮哪颗心灵,只能是开放性的,由读者自选。

无论拿起哪本书,都不要急于放下。一颗心灵的开窍,一种人生的转折,往往是一两句话触发的,可遇而不可求,不可放过可遇之机。

我并非坐空论道。惭愧吾生也早,以为人生便是逐波大潮。到了不惑之年,方受到“超越你自己”这句话的启发,才开始自主人生,自称“80后”。1980年至今,读好书和译好书,每天收集我的快乐时光,组成我不断升值的人生。

青少年的心灵,春天的花蕾,只待曙光的抚弄而绽放。


【免费在线读】

省监狱办公室里的那些官吏认为,神圣而重要的不是所有的动物和人享用的那种春意和欢乐,他们认为,神圣而重要的,是前一天收到的那份编了号、盖了印、写明了案由的公文。它要求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时之前,务必把在押的受过侦讯的三个犯人——一男二女,解送法院受审。两名妇女中,有一名是主犯,必须单独押送。今天,四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看守长根据这道命令,走进又黑又臭的女监狱的走廊,跟着他一起走进走廊的还有一个面容憔悴、卷发花白的女人,她身穿袖口镶有金边的制服,腰间系一根蓝边饰带。这是女看守。

“您是要提玛斯洛娃吧?”她问道,同值班看守走近一间门朝走廊开着的牢房前。

值班看守哐当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臭气扑鼻而来。看守吆喝道:

“玛斯洛娃,过堂去!”接着又把门关上,站在一边等着。

大约过了两分钟,一个身材不高、胸部很丰满的年轻女人,跨着大步走了出来,很快地转过身子,在看守旁边站住。她身穿白色上衣,白色裙子,外面套一件灰色囚服,脚上穿的是麻布袜,套一双囚鞋。女人的头上还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故意要让几绺乌黑的卷发从白头巾里露出来。她的整个脸显得特别苍白,就像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嫩芽一样。这是长期被关押的人常有的脸色。她那双宽宽的小手和从囚衣的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的白脖子也是这种颜色。特别是由于这张脸暗淡无光,她那双眼睛便显得惊人的乌黑明亮,虽然有点浮肿,却十分精神,其中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视。她直着身子,挺起丰满的胸部,来到走廊里。后来他们走进办公室,里面已经有两名持枪的押送兵站着。坐在那里的文书把一份被烟熏黄了的公文交给其中一个士兵,指着女犯说:

“把她带去!”

女犯感觉到有许多目光投向她,她没有把头转过去,而是悄悄地斜视着那些看她的人。大家注意她,她感到高兴。春天的空气也使她高兴。这里的空气比牢房里新鲜多了。女犯微微一笑,随即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便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女犯玛斯洛娃的身世很平常。她是一个没出嫁的女农奴的私生子。女农奴在乡下跟喂牲口的母亲一起替两个地主老姑娘干活。孩子三岁时,母亲便病死了。喂牲口的外祖母嫌外孙女拖累,两个老姑娘便把小孩领回家里抚养。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长得分外活泼可爱,也给两个老姑娘带来不少的乐趣。

这两个老姑娘是姊妹:妹妹索菲娅·伊万诺芙娜心地比较善良,是她给小孩做的洗礼;而姐姐玛丽娅·伊万诺芙娜则比较严厉。索菲娅·伊万诺芙娜要把小姑娘打扮起来,教她读书,并想收她为养女。玛丽娅·伊万诺芙娜却说,应把她训练成为一个很好的侍女,所以要求苛刻,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要责罚她,甚至打她。这样,小姑娘就受到两方面的影响,长大后就成了半是侍女,半是养女。她的名字也是高不攀低不就,既不叫卡吉卡,也不叫卡倩卡,而叫卡秋莎。她缝补衣服、打扫房间、拭擦圣像、烧菜、磨咖啡豆、调咖啡、清洗衣物,有时也坐下来陪伴两个老姑娘,给她们读读书、念念报。

有人向她提亲,但她谁也不肯嫁。她觉得同那些向她提亲的劳动者在一起,日子会过得很苦,她已经过惯农奴主家的舒适的生活了。

她就这样生活到十六岁。满十六岁那年,两个老姑娘的侄子,一个大学生,即富有的公爵来到她们家。卡秋莎竟暗自爱上了他,但不敢向他说,甚至连自己也不敢承认这一点。过了两年,这个侄子在出征的途中顺路来到姑妈家,在这里住了四天,在临走的前一夜,他诱奸了卡秋莎。第二天他塞给卡秋莎一张一百卢布的钞票就走了。五个月之后,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

从那时起,她就感到心烦意乱,只想着怎样才能摆脱即将降临的耻辱。她不仅不好好服侍两个老姑娘,竟然还对她们发起脾气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她对两个老姑娘说了许多无礼的话,事后自己也觉得懊悔,就提出了辞职。

两个老姑娘对她很不满意,就让她走了。从她们家里出来后,她到了一个警察局局长家里当侍女,但只做了三个月,因为这个警察局局长虽然已经是五十岁的老头,还是对她纠缠不休。有一次,老头逼得她特别厉害,她便发起火来,骂他是浑蛋和老鬼,在他的胸前使劲推了一下,把他推倒了,为此她被解雇了。现在再找工作已经不可能,因为她很快就要分娩。于是她便搬到乡下一个寡妇家里去住。这个寡妇是个接生婆,同时做酒生意。卡秋莎分娩很顺利。由于接生婆给村里一个有病的女人接生时,把产褥热传染给了卡秋莎,她只好把男孩送到育婴院去。据送孩子的老太婆说,孩子刚送到那里就死了。

她必须去找工作。她在林务官家里找到一份工作。这个林务官是个有家室的人,但他也跟警察局局长一样,从头一天起就纠缠卡秋莎。卡秋莎对他很反感,极力躲避他,但他比她更有经验,更狡猾,当然主要因为他是东家,他可以随意支使她。终于等到了时机,占有了她。这事被他的老婆知道了。结果她连工钱也没有拿到,就被赶出来了。于是卡秋莎便到了城里,住在姨妈家。

姨妈经营一家小洗衣铺,靠它养活孩子,也支撑着潦倒的丈夫。姨妈请玛斯洛娃到她的小铺里当洗衣工。但玛斯洛娃看到姨妈那里的女洗衣工们生活过得很苦,不大想干,就到用人介绍所去找女仆的工作。她在只有一位太太和两个念中学的儿子的家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她进去才一个星期,那个嘴上已经长髭的读六年级的大儿子便丢下功课,纠缠起玛斯洛娃来,使她不得安生。他母亲认为这全是玛斯洛娃的过错,便把她辞退了。后来,她遇见一位作家和一个店员,但他们也把她抛弃了。这样,玛斯洛娃又成了孤身一人。

就是在这个时候,即玛斯洛娃处在无依无靠、特别困难的时候,一个为妓院物色妓女的牙婆找到了玛斯洛娃。

玛斯洛娃早就学会了抽烟。而她同店员姘居的后期以及被他抛弃以后,又越来越厉害地酗酒了。她之所以离不开酒,不仅因为她觉得酒好喝,更主要的是因为酒可以让她忘记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可以得到一时的解脱,得到一点尊严,而这些感觉,她若是不喝酒是不能维持的。她清醒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羞耻感,总是抬不起头来。

牙婆请姨妈吃饭,并灌醉了玛斯洛娃,要她到城里一家顶好的惠的妓院去当妓女,并历数了在这家妓院做事的种种优点和好处。玛斯洛娃必须做出抉择了:要么做下等的女仆,那样必定也要受到男人的纠缠,也少不了暂时的和秘密的私通;要么索性取得一个有保障的、安定的合法地位,在法律的许可下公开地长期地卖淫,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她选择了后者。此外,她还想借此来报复一下诱奸她的人、店员以及所有欺侮过她的人。驱使她做出这种后决定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牙婆告诉她,她可以随便想做什么衣服就做什么衣服,丝绒的、罗缎的、绸缎的,以及露臂裸肩的舞衣都可以。而当玛斯洛娃想象自己穿上一件袒胸露背、滚着黑丝绒花边的艳黄色的绸缎的连衣裙时,她就按捺不住地把身份证交出去了。当天晚上,牙婆就雇了马车把她带到著名的基塔耶娃妓女院去了。

从此,玛斯洛娃就开始了漫长的、违反上帝和人类戒律的犯罪生活。有千百万的妇女过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不仅得到关心公民福利的政府的允许,而且还受到它的保护。这些妇女十个中有九个后都要染上痛苦的疾病,未老先衰和过早死亡。

夜里狂欢暴饮,早晨和白天沉睡不醒,下午两三点,她们才无精打采地从肮脏的床上爬起来,接着是喝矿泉水醒酒,喝咖啡,穿着宽大的罩衫、短上衣或睡袍,懒洋洋地在各个房间里走动几步,透过窗帘往外眺望,有气无力地同别人对骂几句,然后是洗澡,抹油,在身上和头发上洒香水,试穿衣服,为此还经常同老鸨吵上几句;然后是照镜子、抹脂粉、画眉毛、吃油腻的甜食、穿上袒胸露背的发亮的丝绸衣服;后走进装饰华丽、灯火辉煌的大厅里。客人们到了,接着便是音乐、跳舞、吃糖、喝酒、抽烟、通奸。

玛斯洛娃过了七年这样的生活。这期间她换过两个妓院,并住医院一次。在她进妓院的第七年,也就是她初次失身后的第八年,即当她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发生了使她蹲监狱的事。她已经同杀人犯和盗窃犯们一起,坐了六个月的牢,现在被押去受审。

当玛斯洛娃在两个士兵押送下走了很长的路程,筋疲力尽地来到地区法院大楼时,她养母的侄儿,就是那位当年诱奸她的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涅赫留多夫公爵还躺在高高的羽绒垫弹簧床上,被单已经被揉皱。他解开他那前襟褶痕熨得很平很干净的荷兰睡衣的领口,吸着香烟。他那凝滞的目光望着前方,思考着昨天发生过的事和现在要做的事。

昨天晚上他是在有名的富豪柯察金家里度过的。大家都推测他会同这家的小姐结婚。想起这一点,他不禁叹了口气。他跑进卧室隔壁的盥洗室里。整个盥洗室都散发着甘香酒剂、花露水、发蜡和香水的气味。他在这里用特殊的牙粉刷洗他那补过多处的牙齿,用带香味的漱口剂漱口,然后是洗个全身澡,再用各种不同的毛巾把身体擦干。他用香肥皂洗完双手后,又用心地拿小刷子拭净长指甲,在一个很大的大理石洗脸池里洗完脸和粗壮的脖子后,再走进卧室旁边的第三个房间,那里已经为他准备好淋浴了。在这里他用凉水冲洗他那肌肉发达、脂肪很厚的白净的身体,用松软的褥单擦干后,便穿上干净的、熨好的衬衫和擦得像镜子一样亮的皮鞋,坐到梳妆台前,用两把刷子梳理黑色卷曲的小胡子和脑袋前半拉已经变得稀疏的卷发。

他使用的一切化妆用品,衬衣、外衣、皮鞋、领带、别针、袖扣,全都是流的、贵重的,都很雅致、大方、坚固、名贵。

饭厅里的镶木地板昨天已由三个农民擦洗得光光亮亮,上面放一个巨型栎木餐柜和一张同样大的活动的餐桌,四条叉开的桌腿,雕成了狮爪形,颇有气派。桌面上铺一张浆得硬挺的、绣有顶大的由花体字母组成的家徽的薄桌布,上面放着盛满香喷喷的咖啡的银咖啡壶、银糖罐、盛着煮过的奶油的银凝乳罐和装着新鲜白面包、面包干及脆饼干的银篓子。旁边放着刚收到的信件、报纸和近一期的杂志《两个世界》。涅赫留多夫刚要拆信件,从通向走廊的门里悄悄地进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胖女人。她身穿丧服,头上扎着花边头饰,头饰把她头上的分发缝都遮住了。这是不久前就在这所房子里去世的涅赫留多夫母亲的女仆阿格拉芬娜·彼得罗芙娜,如今她就留下来做少爷的女管家。

阿格拉芬娜·彼得罗芙娜跟随涅赫留多夫的母亲先后在国外住了十年,很有点贵族妇人的风度和派头。她从小就住在涅赫留多夫的家里,在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还叫米坚卡的时候,就认识他了。

“早安,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

“您好,阿格拉芬娜·彼得罗芙娜。有什么新闻吗?”涅赫留多夫打趣地问道。

“送来一封信,不知是公爵夫人还是公爵小姐写的。”

涅赫留多夫拆开阿格拉芬娜·彼得罗芙娜交给他的那封香气袭人的信,读起来:

“我既然承诺了帮您记事的义务,”在一张灰色厚信纸上,虽然纸边不齐却字迹遒劲地写道,“那我现在就提醒您,今天,四月二十八日,您应该去出庭陪审。……”

信的背面还附了几句:

“妈妈要我告诉您,为您准备的晚餐将一直等到您深夜。不管什么时候,请务必光临。玛·柯。”

涅赫留多夫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这一便函是柯察金公爵小姐两个月来向他进攻所用的巧妙手段的又一新招,目的在于用一根无形的线把他同她越来越紧地拴起来。其实,凡是年纪不轻而且并非处于热恋中的男人,对于结婚问题往往是犹豫不决的。除此之外,涅赫留多夫还有另一个即使下了决心,也不能立即去求婚的重要原因。这原因倒不在于他在十年前曾经诱奸了卡秋莎又抛弃了她。这件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他并不认为这是他结婚的障碍。这原因是,他直到近还同一个有夫之妇有私通关系。这个妇女是某县一位首席贵族的妻子。涅赫留多夫参加选举时经常到这个县里来,于是这个女人就把他勾引上了。涅赫留多夫被弄得一天比一天神魂颠倒,可同时又一天比一天地憎恶她。开始时涅赫留多夫经不住她的引诱,后来又内心里感到有负于她,不得到她的同意就不能断绝这种关系。这就是涅赫留多夫认为即使自己想向柯察金小姐求婚也无权这样做的原因。

桌上放着的信件中恰好就有这个女人的丈夫的来信。

另一封信是经管他的田产的总管写来的。总管说,他,涅赫留多夫必须亲自来一趟,以便依法取得继承权。此外还要解决田产如何继续经营的问题,是按照已故公爵夫人所吩咐的办法经营呢,还是按他总管曾向公爵夫人提过、现在又向公爵少爷提出的办法办,即增购农具,把租给农民的土地收回,自己耕种。总管写道,这种经营要有利得多。同时总管还道歉说,原定月初应该汇上的三千卢布得稍稍晚一点,这些钱将随下一班邮车汇出。迟汇的原因是,他无论如何凑不齐钱,农民赖着不肯交租。不得已只好求助于官府,强迫他们交钱。这封信对涅赫留多夫来说是又高兴又不高兴。高兴的是感到自己掌握了大量的家产,不高兴的是,他年轻时就是赫伯特·斯宾塞的热烈追随者,尤其是他身为大地主,却十分信服斯宾塞在《社会静力学》一书中提出的“正义不容许土地私有”的论点。他出于青年人的耿直和果断,不仅说过土地不能成为私人的财产,不仅在大学里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而且在行动上也真的把一小块土地(这块土地不属于他母亲,而是他个人从父亲名下继承来的)分给了农民,因为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信念而占有土地。现在他继承了母亲的田产成了大地主,就必须在二者中做出抉择:要么像十几年前他处理父亲的二百俄亩土地那样,放弃自己的财产,要么就默认自己过去的思想是错误的、虚伪的。

他不能做出种选择,因为他除了土地,没有任何其他的生活资料。他不愿做官,然而,他已经养成了过奢侈生活的习惯,而且他觉得他不能离开这种生活,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他已没有青年时代的那种信念,那种决心,那种一鸣惊人的虚荣心和愿望了。第二种选择,即否定他以前从斯宾塞的《社会静力学》那里汲取来的、许多年后又在亨利·乔治的著作里找到的关于土地私有不合理的光辉论据,他无论如何也办不到。

这就是总管的信使他不高兴的原因。

涅赫留多夫喝完咖啡,就走进工作室,查看一下通知,应在几点出庭,并且要给公爵小姐写封回信。

涅赫留多夫立即在大写字台标明“急事”的那个抽屉里找到那张通知单,上面写明在十一点出庭。他坐下来给公爵小姐写信,说他感谢她的邀请,并尽可能去赴宴。但他写完后a又把它撕掉了。他按了一下墙上的门铃。一个上了年纪的脸色阴沉的仆人走进来,他留着络腮胡子,刮过脸,系着一条灰色的细棉布围裙。

“请您派人去租一辆四轮马车来。”

“是,老爷。”

“还有,您去对柯察金家来的人说,我谢谢他们,我将尽量赶到。”

该不该同柯察金小姐结婚呢?这个问题像他近来遇到的许多问题一样,横竖都不能解决。

结婚的好处大体是:,结了婚,他除了家庭生活的乐趣外,还可以脱离不正当的性生活,有可能过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第二,也是重要的一点,涅赫留多夫希望,家庭和孩子能充实他目前空虚的生活。这就是他主张结婚的一般理由。而反对结婚的理由不外有:,怕失去自由,所有不年轻的单身汉都有这种顾虑;第二,对女人这种神秘物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恐惧。

他所以要同米西(柯察金娜的名字叫玛丽娅,不过如同这个阶层的所有家庭一样,她也有个小名)结婚,还有一种特殊原因,那就是:,她是贵族出身,从穿戴到谈吐、步态、笑容等处处都与众不同,倒不是她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是有一种“上流社会的气质”——他再也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这种品格,他很看重这种品格;第二,她很看重他,把他看得高人一等。因此他认为,她是了解他的。这种了解,也就是对他的崇高品格的一种承认。涅赫留多夫认为,这也证明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慧眼独具。不同米西结婚的特殊理由是:,他很有可能找到比米西优点更多、与他更相配的姑娘;第二,她已经二十七岁,因此她以前大概已经恋爱过。想到这一点,涅赫留多夫心里就感到不好受。

因此,结婚和不结婚都有理由,而且是一半对一半,势均力敌。

“这件事还是以后再好好考虑吧。”他心里想,这时他的四轮轻便马车已悄悄地来到法院门前的柏油马路上了。

“现在我应该认真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我素来这样做,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况且这样做也总是有意义的。”他暗自想着,从看门人身边走过,进了法院的前厅。

涅赫留多夫来到法院的时候,法院的走廊里已经十分热闹了。

法警有的快步,有的甚至小跑,脚不离地,鞋底把地板擦得沙沙响,气喘吁吁地跑来跑去,在办理下达的任务和各种公文。民事执行吏、律师、法院职员走来走去,原告或者没有在押的被告们则垂头丧气地在墙边走动,或者是坐在那里等着。

“区法庭在哪里?”涅赫留多夫向一位法警询问。

“您找哪个法庭?有民事法庭,有高等法庭。”

“我是陪审员。”

“那是到刑事法庭。您该说清楚。从这儿往右,再往左拐,第二道门就是。”

涅赫留多夫按所指的路线走去。

在第二个门口有两个人站在那儿等着:一个是又高又壮的商人,外表温和,显然是吃饱喝足了,情绪很好;另一个是犹太籍店员。他们正在谈论毛料的价格。这时涅赫留多夫走过来问他们,这儿是不是陪审员的议事室。

“是这儿,先生,是这儿。您也跟我们一样是陪审员吧?”那位温和的商人挤挤眼睛高兴地说,“好吧,我们就一起干吧,”他听到涅赫留多夫的肯定回答后继续说,“我是二等商人巴克拉肖夫,”他伸出一只又软又宽又厚实的手,说道,“要忙一阵子了。请问贵姓?”

涅赫留多夫通了自己的姓名,便走进陪审员议事室里。

在不大的陪审员议事室里有十来个不同职业的人。大家都刚到,有的坐着,有的走来走去,相互打量,相互认识。有一个退伍军人穿着军服,其余的都穿礼服或西服,只有一个穿紧腰的长外衣。

他们当中尽管有许多人都是放下自己的事情来做陪审员的,都说这工作很拖累人,但个个都流露出一种满意的神色,认为他们是在做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

涅赫留多夫到法院时虽然迟到了,但也还要等很久,因为有位法官直到现在还没有到,审讯工作推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