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人为的气候变化包含着很复杂的因果链,现在我们知道了气候变化的原因,同时也知道在一般意义上采取怎样的行动可将气候变化*不利的危害降至*小。然而也许*复杂的方面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尽管现在影响全球气候政策的价值基础和政治障碍已经远远超过科学和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但是,与过去这么多年投入到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智力资源相比,与这个*的全球性的、因而也相当难以应对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基本政治问题则相对关注得很少。本书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推动建立基于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而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气候保护制度和管理政策,以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公平。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随气候变化而提出的分配公正问题,对与气候变化相关问题进行跨环境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供进行关于环境问题的相关政治决策作为参考。


【作者简介】

史蒂夫﹒范德海登 (Steve Vanderheiden)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政治学副教授,著有 《大气正义:气候变化政治理论》。


【媒体评论】

正如本书的一位作者所言,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超级道德风暴”。我想补充一点,该书提供了一个展示政治理论在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环境挑战方面发挥作用的完美例证。

—— 墨尔本大学政治学教授兼系主任 罗宾·埃克斯利

在我们已建立的政治制度和视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候,迫切需要一种深刻而系统的新思维方式。该书将一些杰出的环境政治理论学者的重要成果结集成册,以原创性、个性化和睿智的方式剖析一些由气候变化引发的*关键的政治问题,令人印象深刻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 乔治亚大学哲学系 皮尔斯﹒H. G. 斯蒂芬斯

该书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了众多政治理论家有关气候变化的不同观点。由于气候变化对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科学都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该书能够激发这一领域更多的探索工作。

—— 纽约大学环境研究室主任 戴尔·詹姆逊


【目录】

前言

约翰·巴里

引言

史蒂夫·范德海登

贡献人员

一 公正、伦理与全球气候变化

*章 全球共有物品的分配:理论和实践

莱特·瑞蒙德

第二章 超级道德风暴:气候变化、代际伦理及腐败问题

史蒂芬·加德纳

第三章 气候变化、环境权利及排放份额

史蒂夫·范德海登

第四章 气候变化中的环境(不)公正

马丁·J·亚德米安

二 气候变化、自然及社会

第五章 气候变化与北极案例: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法的规范性探析

艾米·劳伦·洛芙格拉芙特

第六章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气候学:全球变暖、全球变暗及全球变冷的社会建构/创造

提摩太·W·卢克

第七章 城市扩展延、气候变化、石油枯竭与生态马克思主义

乔治·A·冈萨雷斯

第八章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之后:气候变化与即将到来的迁移危机

彼德·F·坎那沃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任何有关未来环境变化的条约必须是合理的、公正的。这既是现实需要,也是道德意义所必需的:具有道德意义则是因为其中大量涉及经济和环境的利害关系,具有实践意义则是因为任何被广泛认为是不公平的条约都不可能在霍布斯主义(Hobbesian)的国际关系世界中获得批准生效。当然,一个公平的条约具有怎样的要素是巨大争议中的一个焦点,这点已经激发了一场范围广范的关于生态和分配公平之间的讨论。过去的20年里见证了多种有关气候“平等”的规范性论点,经过用心培育和细心照料终于开花结果的事实。这种争论不仅限于学术范围内:决策者和条约的谈判者也从大量细节上考虑有关竞争性分配计划的更好的观点。

通常,这个争论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原则问题:我们应怎样分配地球吸收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有限容量。这些大气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全球共有物品的一部分,即那些在个人、团体和民族控制之外,也不为某个民族或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从技术层面来说,这种说法给共有物品的真实理念带来一些损害,一种广泛接受的术语是集体产权(由一些少数个人社团拥有),而不是任何凌驾于所有权或控制机制之外的资源。实际上,很多学者把全球共有物品(global comnons)看作是“全球自由获取的资源(global open-access resource)”或“全球的非财产(global nonproperty)”。但是,出于习惯和语言上的感染力,本文仍将保留并使用“全球共有物品”一词。

在惯于考虑有效性和既得经济利益的公共政策学者的世界中,如此广泛地关注政治理论的规范性问题是不常见的。所有这些都切实激励着规范性理论与决策研究和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尽管在这个问题上已有许多书籍、论文、白皮书和外交上的“非正式文本”(non-paper),但是要在具有较高法律地位的、公平的气候条约上达成更大的共识依然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2005年,尽管没有地球上温室气体*贡献者(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美国的批准,《京都议定书》还是磕磕绊绊地正式生效了。而在美国自身权利的英雄神话中,异常艰难的议定书批准过程(没有提到签约国是否真正达到所声明的排放目标这一重要问题)给人一点理由去思考解决这个政治僵局所需要的、适当的规范性原则。

事实上,一些评论家对我们找到的这些原则是很失望的。例如,戴维·维克多(David Victor)把分配问题称作是气候变化政治的“戈尔迪结”(Gordian knot),并对任何从政治角度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也不抱希望。其他人因各种原因,从根本上对任何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法持不信任态度,这些方法包括打破市场垄断和“圈占”(enclosing)全球共有物品,以及通过创造私人排污权而推行的“碳殖民主义(carbon colonialism)”。*好依赖其它方法保护那些不受任何个人或国家拥有或控制的自然资源,放弃为“自由市场环境主义”(free market environmentalism),或其相关概念唱迷人赞歌(siren song),这些争论依然在继续。

许多悲观情绪似乎很容易形成。以前的温室气体排放分配已经很困难,滥用市场手段的风险也确实存在。但是基于市场的方法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优势,如具有降低执行成本的潜力,减轻达成政治一致的难度。从这方面讲,重要的是注意到,过去依据多种规范性原则指导全球共有物品的私有权分配,世界已经处理的那些分配难题。因此,本章试图通过比较气候变化公平性的规范性文献和以往的分配经验,来建立起政治分析的规范性世界和经验世界之间的桥梁。本章希望通过这种关联,用过去的经验为规范性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考察视角,在气候变化的语境下,这种规范性争论或多或少具有政治上的可信度。相应地,当规范性思想家们考虑到那些正在发挥作用、(体现)特定分配理念的具体例子时,这也可能激发他们产生有关气候变化公平问题的新见解。

讨论从下面四个部分展开。首先,简要评论有关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的重要的规范性争论。然后,回顾以往有关全球共有物品分配的案例,包括深海、南极洲和外层空间的物体等联合国条约,寻找在*部分中提到的规范性争论的应用实例。考虑到国际分配额的相对稀缺,本章随后将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权分配中考虑一个更宽泛的、显而易见的规范性原则,并再次审视*部分提到的规范性原则。*后,本章基于过去经验对那些或多或少具有政治可行性的分配原则得出一些结论,并为这个领域未来研究提出若干重要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