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如果不懂宗教,我们可能无法欣赏世界上的大多数文艺作品;

如果不懂宗教,我们很难真正理解生活在其他文化中的人群;

如果不懂宗教,我们甚至无法理解世上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

本书的作者专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读者写作了此书,旨在提供*基本的宗教知识,作者马克·R. 伍德沃德、刘易斯·M. 霍普费均为宗教研究领域的专业学者,他们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各种宗教群体相处的经验,是值得信赖的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那些在宗教研究领域仅有一点或毫无基础的学生们准备的。全书分为“基本宗教”“起源于印度的宗教”“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起源于中东的宗教”四部分,广泛地覆盖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每一部分之下的各章分别介绍各个宗教的教义、伦理价值观、礼仪及其发展历史,以及它们在与现代性的碰撞中产生的问题。

本书介绍*基本的宗教知识,既不刻意剪短或简化各个宗教,也不会过深探讨专业的细节。原始文献的大量引用使得本书可以更好地呈现宗教传统的原貌;对当今宗教现状的描绘则相当得益于马克• 伍德沃德的写作——后者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自己与佛教徒、穆斯林等不同人群相处的经历,对本书进行了更加周密的编辑,并对其中宗教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更新,使这本书更加全面、易读。


【作者简介】

刘易斯·M. 霍普费(1935—1992) 1956年毕业于美国贝勒大学,取得历史学和宗教研究的学士学位;1960年,从美国西南浸信会神学院取得神学硕士学位;1965年,从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于肯德尔学院担任神学教员。在教学初期,霍普费博士意识到学生们缺乏一本学习世界宗教的指导课本。为学生们提供一本简明适当、可读性强的课本成为他的目标。基于此,版《世界宗教》于1979 年出版。霍普费博士是一位“作家、教师、牧师、考古学家、院长、举重运动员,以及学生、同事和教区居民的精神导师”,他通过文字和语言深入诠释了这些角色。《世界宗教》是他留给学术界的遗赠。

马克·R. 伍德沃德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领域的副教授,加札马达大学(印度尼西亚)宗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比较宗教学客座教授。他从伊利诺伊大学取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并曾在芝加哥神学院学习深造。他的研究集中于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东南亚的本土宗教。他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研究围绕着东南亚和全球的宗教、冲突和暴力问题展开。


【目录】

序 言 7

简介与概览 9

部分 基本宗教 1

章 基本宗教与世界宗教 5

1.1 关于基本宗教的知识来源 7

1.2 基本宗教的史前开端 8

1.3 基本宗教的共同特征 12

第二章 美洲本土宗教 23

2.1 神灵世界 26

2.2 万物有灵论 27

2.3 与灵界的接触 29

2.4 死亡和死亡之后的生活 39

2.5 今天的美洲本土宗教 40

第三章 非洲宗教 49

3.1 本土宗教 51

3.2 非洲的非本土宗教 67

3.3 今天的非洲宗教 67

第二部分 起源于印度的宗教 73

第四章 印度教 79

4.1 印度教的起源 81

4.2 吠陀时代 86

4.3 古典时期之后的印度教 103

4.4 穆斯林在印度的影响 114

4.5 现代印度教 115

4.6 印度教节日 120

4.7 今天的印度教 120

第五章 耆那教 131

5.1 大雄的生平 133

5.2 耆那教的教义 134

5.3 耆那教的宗派 138

5.4 耆那教的节日 139

5.5 今天的耆那教 140

第六章 佛 教 145

6.1 乔达摩的生平 147

6.2 佛陀的教义 151

6.3 佛教的发展 153

6.4 上座部佛教 154

6.5 大乘佛教 157

6.6 佛教节日 167

6.7 今天的佛教 168

第七章 锡克教 177

7.1 那纳克的生平 179

7.2 那纳克的教义 181

7.3 锡克教的历史发展 182

7.4 锡克教内的派别 184

7.5 锡克教徒的宗教生活 185

7.6 锡克教的节日 186

7.7 今天的锡克教 187

第三部分  起源于中国和日本的宗教 193

第八章 中国宗教 197

8.1 基本的中国宗教概念 199

8.2 道 教 203

8.3 儒 教 212

8.4 中国传统节日 220

8.5 今天的中国宗教 221

第九章 神道教 227

9.1 日本的神话 229

9.2 神道教的历史 230

9.3 神道教的三种形式 237

9.4 日本人的节日 240

9.5 今天的神道教 241

第四部分 起源于中东的宗教 247

第十章 琐罗亚斯德教 255

10.1 前琐罗亚斯德时期的波斯宗教 257

10.2 琐罗亚斯德的生平 258

10.3 琐罗亚斯德的教义 260

10.4 琐罗亚斯德教的历史发展 269

10.5 琐罗亚斯德教的节日 271

10.6 今天的琐罗亚斯德教 272

第十一章 犹太教 277

11.1  279

11.2  281

11.3 西奈山与律法 283

11.4 西奈山之后的宗教制度 284

11.5 希伯来君主时代的宗教 285

11.6 流放和回归 287

11.7 犹太人大流散 289

11.8 中世纪的犹太教 295

11.9 犹太教和现代世界 299

11.10 对现代化的回应 301

11.11 犹太教的节日 311

11.12 今天的犹太教 314

第十二章 基督教 325

12.1 公元1 世纪的世界 328

12.2 耶稣的生平和教义 330

12.3 早期基督教 339

12.4 罗马教会的发展 348

12.5 中世纪基督教 352

12.6 新教改革 356

12.7 现代基督教 362

12.8 现代运动 366

12.9 基督教年历和节日 370

12.10 今天的基督教 372

第十三章 伊斯兰教 387

13.1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宗教 390

13.2 穆罕默德的生平 391

13.3 396

13.4 宗教制度 400

13.5 伊斯兰教的传播 407

13.6 哈里发制度 409

13.7 伊斯兰教内部的教派分歧 410

13.8 现代世界的伊斯兰教 415

13.9 伊斯兰教历和节日 418

13.10 今天的伊斯兰教 419

第十四章 巴哈伊教 427

14.1 巴哈伊教的起源和发展 429

14.2 巴哈伊教的教义 430

14.3 巴哈伊教的宗教实践 434

14.4 巴哈伊教的教历和节日 436

14.5 今天的巴哈伊教 438

词汇表 441


【前言】

当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教授“世界宗教”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与其他许多人发现,很有必要向大学生们解释为什么研究宗教这一问题。我们经常讲一些话来肯定宗教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促进持不同信仰的人民之间的和谐与理解的必要性。在2001 年9 月11 日之后,已经没有必要对宗教学术研究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了。政策的制定者、学生和广大民众很快认识到,宗教已取代经济,成为冷战之后意识形态上强大的力量。正像宗教包含着和平的种子,它们也为仇恨和暴力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觉得大家只要相互理解,就能(在基本的人性的层面上)宽容和接受彼此,这种想法是幼稚的。大多数宗教的一些解释本来就是不宽容和具有暴力倾向的。但不管怎样,对阴暗面的理解对于战胜它来说是必要的。如果我们要避免因少数人的暴力行为而误解该信仰之下的所有信徒,理解其他民族的宗教而不是仅仅理解我们自己的宗教——即使我们自己什么宗教也没有——也是必要的。

在准备刘易斯·霍普费这部著作第11 版的出版时,我已经利用了在过去十年中我向数千名大学生教授世界宗教的简介课程的经验,以及在亚洲的基督教、佛教、儒教和伊斯兰社会中长期生活与工作的经验。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宗教与冲突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和研究项目中,从与印度尼西亚日惹的加查玛达大学的宗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近年来我在这里持有客座教授的职位——的教员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也获益匪浅。

我试图将这本书与对世界宗教的研究带入“9·11”以后的时代,并跟上在世界其他传统和地区的宗教变革的步伐。这里的内容经进一步的扩充和增补后,涵盖了更广范围的“新兴宗教”与传统宗教的新变种。在中国与海外华人中发生的迅疾变化使我对第八章做了较大的修订,这一章是关于中国宗教的。本书也对全球宗教之本土形式与上座部佛教之世俗形式的内容进行了扩充。我不幸地发现有必要增加对宗教与暴力问题的阐述,“简介与概览”中的一部分便是关于这一可悲主题的学理性解释。每一章中也包含了对宗教与暴力问题的讨论。选读书目的单子已做了修订。这一版中,我加入了更多叙事性的历史和历史故事,以使这本书更易于非专业读者阅读。

《世界宗教》的这一版献给世界各地的这样一些信徒:面对那些频频以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宗教之名进行传播的偏执和仇恨,他们从根植于其自身宗教里的同情之理念中寻找解毒的试剂。这本书也是为了纪念努尔霍利什·马吉德博士(Nurcholish Madjid,1939—2005),他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学者,将自己人生的后十年献给一个被种族和宗教暴力折磨的民族的和平与和解事业。在我与努尔霍利什的后一次谈话中,他说:“马克你知道,我希望不再当政治家了,而是回家著书立说。”不幸的是他再也没有得到机会。

马克·R. 伍德沃德


【免费在线读】

为什么要研究宗教?从事世界宗教研究的学生——无论是研究一学期、一学年还是一生——都必定会提出这个问题。毕竟我们通常被告知,宗教是个人的私事,虽然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自己的宗教的性质,但是我们几乎无须关注其他人的宗教。我们听到人们说,宗教是不太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在学习具有直接、实际价值的学科上以谋求职业,那么我们会获益更大。而且,在一个科学日新月异的世界上,宗教正在变成明日黄花。那么,为什么学生应从学术生涯里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研究世界宗教呢?

我们用以证明莎士比亚或艺术史研究之合理性的方式,也可被用来证明宗教研究的合理性,即:只是因为学生对它感兴趣,这门学科就值得研究。对世界史感兴趣、并对自身文化的经历感兴趣的任何人,一定会发现研究世界宗教是必要的。一位讲授16 世纪和17 世纪欧洲艺术的艺术史学者展示那一历史时期的一幅又一幅艺术画作,而每一幅都被宗教主题占据。他对他全班的学生说:“请不要因为你们本身可能对宗教不感兴趣,便假设过去时代的人也没有这方面的兴趣。”的确,如果我们不知道世界文化中的宗教主题,我们就不能理解其中90% 的艺术作品。同样,学习世界文学的学生也必须懂得宗教。如果我们不懂印度教,我们就不能理解《薄伽梵歌》;如果我们不懂佛教,我们就不能真正把握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悉达多》(Siddhartha);如果我们不通晓基督教的主题,我们就不能理解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文学作品;如果我们不懂犹太教,那么即使是像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这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也会被我们误解。

21 世纪的世界已把我们从相互隔离的境况中推出,并把我们推入与其他宗教越来越密切的接触之中——在从前,我们将这些宗教视为异邦的和遥远的。电视已可直播在地球的遥远地区发生的事件。工业化使我们聚集在城市中心。在欧洲与北美,由于土耳其人、阿拉伯人、伊朗人和巴基斯坦人的涌入,也由于欧洲和北美人民信仰的改变,发展快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在印度以外,印度教徒的集中地是英国的莱斯特。美国犹太人的数量比以色列本土的数量还要大。好莱坞的电影人物宣布他们皈依了佛教,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星皈依了伊斯兰教。舞蹈俱乐部播放信奉苏菲神秘主义的歌唱家录制的唱盘。而在我们看来,曾是遥远的、只能通过书本或电影才能知道的异邦人——如印度教徒、佛教徒、穆斯林或正统的犹太人——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邻居、同事或同班同学。如果不了解这些宗教,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这一时代中知识渊博的公民。

如果要在世界的各民族之间、各文化之间和各宗教之间实现和平,我们就必须了解和尊重不同宗教之间的差异。20 世纪60 年代初,一位年轻的教授(刘易斯·霍普费)与他的妻子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举办宴会。客人包括犹太人、天主教徒和穆斯林。主菜是火腿肉!犹太人和穆斯林的宗教禁止他们吃猪肉,而那一时代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任何肉都不许吃。无须多说,这绝不是一次愉快的晚宴。食品的选择是出于无知还是傲慢并不重要。客人确实因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而感到了冒犯。这次宴会只是一个缩影,在宴会之外的世界上正频繁地发生着因这种无知而导致的类似事件。更为敏感、见闻更广的主人会问他们的客人是否有任何“饮食上的禁忌”,或上一道在宗教层面“安全”的正菜,如鳟鱼。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熟悉犹太教的洁食(kosher)这一概念,保守的犹太教徒可以食用这种食品。我们在美国城市的超市和餐厅中也日益频繁地遇到“清真”(halal)的招牌,伊斯兰教中的清真食品便对应着犹太教的洁食。2002 年8 月,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附近的一位卖食品的街头小贩贴出一张招牌,说他的食品既是犹太教的清洁食品又是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在一个磨难深重的世界上,这真是一张充满希望的小招牌。

虽然在北美和西欧,宗教可能是个人的私事,但是在世界的其他大多数地区却绝不是这种情况。在非洲、俄罗斯和大部分东欧国家,在中东和亚洲大部分地区,宗教在公共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地方,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集体身份就是围绕宗教构建的。冷战的结束和东欧剧变已极大地提升了宗教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对于那些试图理解地区与全球政治、经济和冲突的人来说,现在把一切筑基于宗教研究之上是非常必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