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面对离婚,提升家庭抗逆力的心灵指导书,两位学者面对社会问题的诚意之作。
1.以孩子为主要视角。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上,笔者通过大量的深度访谈,倾听孩子的心声。
2.打破离婚家庭孩子是问题孩子的偏见,打破人们对离婚家庭的缺陷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发展性思维,积极的资源挖掘视角,将离婚的危机转化为家人成长的契机。
3.较强的研究与借鉴价值,系统介绍了美国离婚问题的研究与离婚教育开展的状况。
4.24个成长故事,全部取自真实案例。不仅有对案例故事本身的叙述,还对故事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人关系、社会关系进行深度的点评。
本书打破对离婚家庭孩子的刻板印象,转换视角重新审视离婚家庭问题,提升家庭抗逆力。

【内容简介】
一本面对离婚,提升抗逆力的心灵指导书。作者以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理论、优势视角为立场,在1500份调查问卷、200多例离婚家庭访谈的基础上,选取24个成长故事。通过与离婚父母,特别是与离婚家庭孩子的对话,聆听孩子的内在声音,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找到孩子的内在力量。我们的结论是:面对父母离婚,绝大多数孩子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积极应对。在此提醒父母:离婚是原家庭结构解体,但只要亲子关系得以保全,孩子的健康成长就能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青少年研究30年,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交叉融合,解读青少年成长、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代际转型相关问题。以中国主持人身份承担“青少年抗逆力”5国比较研究,是中国抗逆力研究的先行者。主持青少年成长营、家庭教育工作坊、教师培训千余场。出版著作《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学校师生冲突的成因与对策:微观政治社会学视角的研究》等10余部。
陈盈 教育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专职心理教师,接受过抗逆力、萨提亚、团体动力等多项专业训练。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多年,个案咨询百余例,团体辅导数千人次。已发表家庭教育类文章20余篇,涉
及贫困、学业困难等青少年问题。在生活与工作中,深感亲子教育之重要,愿为此不辍奋斗。

【媒体评论】
对于这些因离婚形成的社会问题,人们通常是怀着忧郁的心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的观点一般都不是乐观的。而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地从积极的角度,探讨了离婚双方怎样才能超越破裂的家庭关系,以积极的心态为遭遇了伤害的子女的健康发展而做出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刘少杰
本书不仅为徘徊在婚姻边缘的夫妻化解了燃眉之急,为单亲父母梳理了家教思路,为离婚家庭提供了养育方案,也为学界进一步研究离婚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边玉芳

【目录】
*章 离婚,未必是坏事
1 止损,结束坏婚姻 _02
2 离婚带来家庭转机 _14
3 孩子是重要当事人 _25
第二章 单亲妈妈伴我长大
1 妈妈,我有能力陪伴你 _38
2 妈妈的成长给我力量 _49
3 母女一心,其利断金 _61
第三章 爸爸在,家就在
1 爸爸带我走天涯 _72
2 和爸爸一起过日子 _85
3 父爱如山 _93
第四章 婚可以离,亲情不能离
1 夫妻可以分开,亲子无法分开 _104
2 爸爸的前妻,还是我妈 _115
3 妈妈的前夫,还是我爸 _126
第五章 亲人陪我走人生
1 没妈的日子照样过 _138
2 亲人为我遮风挡雨 _149
3 爷爷奶奶给了我精神力量 _159
4 没有血缘的亲人 _170
第六章 窗外依旧有蓝天
1 朋友、音乐让残缺变完美 _184
2 老师、同学温暖了我 _196
3 网友陪我走出人生低谷 _205
4 读书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 _216
第七章 我们也是正常孩子
1 父母离婚对我的影响有限 _226
2 离婚是一把“双刃剑”_233
3 父母离婚使我长大 _241
4 离婚危机变成成长契机 _253
第八章 离婚家庭青少年研究:中美比较
1 离婚家庭青少年:中国学界的研究 _266
2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美国学界的研究 _275
3 离婚危害*小化:美国推行离婚教育的做法与借鉴 297
4 抗逆力:关注离婚家庭的重生能力 _319

【前言】
推荐序一
从2003年开始,中国社会的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上升。这15年间,有4169.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可见,离婚已经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社会现象。如何看待还在不断发生的离婚现象?如何评价离婚双方遭遇的痛苦经历?特别是那些因父母离婚而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怎样理解他们的痛苦与忧伤?
对于这些因离婚形成的社会问题,人们通常是怀着忧郁的心情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的观点一般都不是乐观的。而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地从积极的角度,探讨了离婚双方怎样才能超越破裂的家庭关系,以积极的心态为遭遇了伤害的子女的健康发展而做出努力。作者努力引导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正确面对已经分离了的双亲关系,以舒畅的心情踏上成长发展之路。
本书的作者之一田国秀教授,是一名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和家庭关系研究的心理学家,发表了很多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田国秀教授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家庭是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一个初级群体,当这个初级群体的结构关系保持完整与协调时,家庭的情感纽带、心理寄托、子女抚育、亲缘接续、传统承继等功能,都会在稳定的状态中维持和发展下去。正是因为家庭具有这些稳定的结构关系和功能作用,家庭不仅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的单位,而且是社会发展运行的基石。因此,保持家庭结构的完整协调,无论是对于个体的日常生活,还是对于整体的社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经济与社会进入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家庭的结构与功能却出现了缺失、破损、弱化甚至扭曲的变化,大量的离婚夫妻和单亲家庭的子女,披上了令人为之忧虑的生活阴影。如何化解因夫妻离婚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怎样才能像双亲和谐的家庭中的孩子们一样健康成长,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田国秀教授的观点是:夫妻离婚标志着家庭结构解体,夫妻一方从原有家庭结构中退出,导致夫妻一方与孩子生活,另一方疏远甚至放弃孩子,使夫妻共同养育变成单亲养育,这种家庭结构的分解,是一些青少年产生很多严重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她主张在家庭结构解体的情况下,应努力保全单亲家庭子女同其分离了的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
更具体地说,当夫妻关系不能维系时,离婚是必要的选择,但离婚夫妻一定要尽一切可能维护好亲子关系。让孩子享受父爱,让孩子得到母爱。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离婚夫妻应当理性地处理好养育子女的问题,彼此分担孩子的生活与教育,为对方培育孩子创造有利的条件。作者不赞成离婚,但主张离婚后应努力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本书文笔流畅,叙述生动,虽然是一部包含了很深刻心理学知识和人生哲理的著作,但作者用鲜活的个案来阐述这些引人深思的道理,以别开生面的风格而具备了广泛的可读性,不仅从事社会心理、家庭婚姻和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学者可以参考借鉴,而且也是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有离婚经历的社会成员和在单亲家庭中生活的青少年的有益读物,阅读此书会受到心灵的深层启迪。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 刘少杰

【书摘与插画】
终止坏婚姻是明智之举
百年好合,海枯石烂,都是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愿。人们之所以发出这样的祝愿,是因为现实中的确有不少坏婚姻、不少令人唏嘘的糟糕婚姻。一段姻缘,如果确实千疮百孔,确实不可救药,确实难以挽回,那明智之举就是当机立断、彼此放手。
这样做,对婚姻双方都有好处。小河爸爸赌博、欠债、家暴,已经令家人不胜其烦,深受其扰。作为丈夫、爸爸,他不但没有成为家庭的建设者、贡献者和支持者,反而成为家庭的破坏者、消耗者和危机制造者,并且直接对小河妈妈构成风险与伤害。这样的婚姻再持续下去,只能是损失加倍、危机四伏,甚至有可能将整个家庭带入沼泽。在小河妈妈无力改变小河爸爸的情况下,离婚就是一种改变。离婚使小河妈妈和小河脱离危机、躲避风险,将损失降到*小。
这样做,对小河有好处。孩子一定是坏婚姻的受害者,更是无辜者。婚姻一方或双方的无德无能,往往会殃及孩子。将孩子带入争吵,强迫孩子目睹暴力,使孩子担惊受怕,把孩子作为替罪羊,发泄情绪,施与拳脚,这些都是坏婚姻的罪孽,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恋爱与婚姻。为了挽救无辜的孩子,避免孩子遭受不必要的威胁与伤害,必须结束这样的婚姻。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要把孩子带离危险、无德、有害的一方,保护孩子,给孩子一个安宁、平静、安全的生活。
肯承担是好丈夫、好父亲的底线
小河爸爸所有的不良行为可以归结为一点:缺乏承担意识。缺乏承担意识的男人源于自己没有真正长大,生理上是成人,心理和人格上并不具备成人素质。他们躯体发达,但在自我认识、自我觉察、自我反思、自觉、自律等方面还停留在少年或是青年前期。所以面对妻子的忙碌、辛劳,他不但不理解、不支持,反而指责妻子不在家,不照顾他,不围着他转。可以想象,什么样的男人还需要妻子天天伺候自己、事事照顾自己、时时围着自己,这样的男人往往是没有完成成人化的。
走进婚姻的男人并不等于就能够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和义务。这提醒即将走进或者已经走进婚姻中的女性,找丈夫务必要离婚,未必是坏事关注男性的成熟程度,这里特指男性心理、人格、社会化方面的成熟水平。一个没有完成成人化的男人,还在男孩的进程中,习惯于以男孩思维、男孩视角、男孩心态看待事情,处理问题,还不具备担当丈夫与父亲角色的能力与素质。
改变坏行为的关键是开始新的学习
小河妈妈特别担心儿子走上父亲的道路,成为一个不承担、没有责任感、不懂得珍惜的男人。从一定意义上说,选择离婚也是为了让儿子少受毒害。我们之所以肯定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因为她的选择更有利于儿子的成长。
如果不离婚,小河爸爸的不良言行就会影响孩子的生活环境,即使小河妈妈给予提醒,加以防范,也难以杜绝孩子与父亲接触,对父亲模仿,向父亲学习。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社会化学习的过程中沾染甚至认同父亲的很多言行与习惯,这正是小河妈妈所担心的。
人的行为都是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为了避免学习者对坏习惯、不良言行的学习与适应,根本方法在于帮助学习者开始新的学习。新学习离不开新环境,新学习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小河妈妈选择离婚,将孩子带离小河爸爸,为孩子创设一个新的环境,就意味着小河新学习的开始。小河妈妈以自己勤劳、坚韧、肯承担、善良、关怀的言行,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新的成长环境。尽管过程有些艰难,尽管孩子会缺少父爱,但因为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对孩子的影响就是良好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