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75件珍贵收藏,纵贯古今东西的工艺世界

漆艺家赤木明登、陶艺师内田钢一、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精选自己多年收藏。这些物件从希腊到东亚,从公元前到战后,跨越了地域和时间,在三人的文字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2.以制作者的视角,观看历史的遗产

三位作者自己本身也是创作者,收藏之于他们也是创作的一环。面对前人的辉煌,找到人类文明的核心,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技艺是这本书之于其他古物图册的特别之处。

3.精美的摄影传达器物神髓

摄影师铃木静华为藏品重新拍摄的静物写真散发温润而质朴的光线,准确地传达着古物所拥有的时光魅力。
【内容简介】

三位日本*手工匠人——漆艺家赤木明登、陶艺师内田钢一、锻金师长谷川竹次郎——分别从自己多年的收藏中挑选了25件精华以展示介绍。这些藏品跨越了文化和时间,在逐一的说明中,作者探索了自古到今人类“造物”时如何展现对“形”的理解。三人的制作者立场也渗透进论述中,讨论了现代的工艺匠人如何从古代传承和超越。


【作者简介】

赤木明登:日本漆艺家,1962年生于日本冈山县。198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部哲学科,1988移居至轮岛市三井町拜漆艺家冈本进为师。1994年出师独立,开始利用和纸创作自己独特的漆器。温暖细腻的风格,在日本国内外得到高度评价,作品被欧洲*的设计博物馆(慕尼黑应用艺术馆)收藏。著有《漆涂师物语》《美物抵心》《赤木家的食器柜》等。

内田钢一:日本陶艺术家。1969年生于爱知县。爱知县立濑户窑业高等学校陶艺专科毕业后,在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地的窑厂修行,1992年在三重县四日市搭建自己的窑厂。著有『MADE IN JAPAN』。

长谷川竹次郎:日本锻金师。生于1950年。祖上是尾张德川家的御用刀柄金工师,到明治时代,家业转为茶道用具金工师。长谷川师从人间国宝关谷四郎氏。1994年作为家族第三代传人继承名号“一望斋春洸”。


【目录】

形诞生的场所——赤木明登

赤木明登

轮岛漆涂饭碗 仿大内碗 仿菊枝纹南部箔绘碗四件套 轮岛漆涂家具碗 根来大碗 仿练行众盘 根来圆盘 云方盘 合鹿碗 若山的碗 唐金盆 炉长板 一文字碗四件套 怀石皆具 钵子 佛教食器 李朝祭器 李朝木器 赞岐涂雕漆五层重盒·重底 轮岛涂戗金素雕五层重盒 李朝刳形五层重盒·十层重盒 李朝文盒 法国餐匙 高丽响铜匙 待合 奥羽钵

内田钢一

玻璃碗 古罗马灰泥盒 约旦石制筒钵 古罗马圆筒形容器 经筒外容器 白信乐罐 珠洲罐 黑高丽瓶(梅瓶) 伊特鲁里亚人像·手臂 马 狛犬 隐蔽的圣玛利亚像 石器/ 形耳饰 磨制石器 石制四方盒 白铜烟草盒 石制烟草盒 圆筒形容器 信乐挂花器 古濑户片口入子 石制小罐/ 石制容器 黑高丽茶碗 石制碗 李朝石制皿/ 古希腊阿提卡黑像式盘 铲子 White Bowel

长谷川竹次郎

玉琀蝉 蛐蛐罐 化妆用具 金环耳饰三种 汗血马 虎形割符 动物两种 小动物们 鱼币两种 小壶三种 金具三种 印章四种 钱币五种 马蹄银 糸印 楔形文字黏土板文书 砖佛 释迦牟尼出城的浮雕 斧 人面玻璃 狮子 黑陶壶 小碗三种 瓷砖 农具苏美尔人盖物

形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赤木明登、内田钢一、长谷川竹次郎


【免费在线读】

形诞生的场所

柳宗悦的《日本手工艺》一书对于漆器产地轮岛有过这样的论述:“轮岛的漆器近来品质也在退步,对工匠的期待,在于如何使形制更丰富,纹饰更生动。”但后来轮岛的漆器变得如何?造型和纹饰只退不进。轮岛的漆涂物*美的时期,是在幕末到大正时代。

柳宗悦走访轮岛是在昭和十五年(1940)。一方面,当时柳宗悦以长年关注“古物”所练就的眼光,确实能看出器物的真髓;另一方面,当地的匠人们也确实忽视了这一点。真髓究竟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这些做东西的人*需要关心的问题。要找到真髓,是不是去日本民艺馆欣赏柳宗悦的收藏就行了?虽然我也多次拜访过民艺馆,但答案仍是否定的。仅仅通过欣赏并不能看出真髓。柳宗悦的收藏,是那个时代与柳宗悦自身一同构筑的一件巍然挺立的建筑。*近我意识到,那些形态固定的收藏品,和柳宗悦洞见的物之真髓,或许并非一致。恐怕柳宗悦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谓“物之真髓”,是更暧昧、随性、飘忽不定的某种东西。在其恣意流动的特性之下,有着闪闪发光的生命内核,难以捕捉。这在茶具和古董的世界里,也是一样的。如果一味把目光放在已经构筑成形的世界,对其奉若神明,那*无法看清有形之物的内核。无论是茶道、古董,还是民艺,在已经建成的世界里赏玩,终究只是消费者的立场。作为制形的手艺人,我们处于这个已构筑完成的世界外侧,看不见路径,也没有通用的理论可循。我们在混沌中苦战,又因此而拥有无限自由。无论是茶具、古董、民艺,还是杂货,甚至废品,我们都已经看了个遍,却又不安于沉浸在任何一个门类里,因而仍然在未知的黑暗中彷徨地游走。但有一点我们确信,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数万年里,跨越古今东西,在人类创造的造型世界里,那根贯穿始终的“芯”——或许称之为一束“光”更准确—所指引的方向终点,有一个世外桃源在等着我们。

我之前就去长谷川竹次郎先生和内田钢一先生那儿看过不少两人收集的古物,每次都被其种类之丰富、形态之多样所震撼。既有天正时代的引出黑釉茶碗,也有已经生锈扁塌的马口铁玩具。原以为他们看中的是民艺品的健康之美,却发现他们还收集了形状怪诞的现代美术作品。这种随性、自由,让他们的藏品门类丰富,也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物品的表面,窥探到它们各自的“芯”。在两人搜集的让人垂涎的古物之上,我斗胆添上自己的收藏,汇集成这本书。希望在各自描绘出的、漫无边际的轨迹中,能指引出一条路径,通向“形”诞生的场所。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