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00个亲子心理拓展小游戏;3—10岁孩子;幼儿教师游戏神器;全家人共同参与;促进家庭和谐;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归属感,增强孩子自信心、勇气,提高孩子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全家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为实现家庭目标而努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所有家长、幼儿教师的亲子心理游戏读本。书中有100个亲子游戏,适合家人一起、几位小朋友一起玩,简单易上手,可操作性强,贴近孩子心理,囊括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智慧,同时还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的意义是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对于营造温馨的家庭具有启示性。
【作者简介】
张付山,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多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出版心理专著10部。班级体验式心理课程创始人,中国教师报课改指导专家,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海南省心理健康省级骨干教师,海南中学好家长。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培训活动上千场次,尤其擅长于体验式心理拓展培训。
【目录】
目录
*部分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主题1家人关系3心理拓展游戏:分工手指3主题心理延伸:家之间的独立与依赖5类似游戏2个:环环相套、关照三七7亲子教育主题2亲子平等9心理拓展游戏:平起平坐9主题心理延伸:亲子平等关系11类似游戏3个:单轨火车、不倒森林、袋鼠跳13亲子教育主题3心理归属15心理拓展游戏:集体捆绑15主题心理延伸:家庭心理归属感17类似游戏2个:毛毛虫、连珠火车19亲子教育主题4亲子同频共振21心理拓展游戏:连体行动21主题心理延伸:同频共振,拉近身心距离23类似游戏2个:月球漫步、连体踩气球25亲子教育主题5合作创造奇迹27心理拓展游戏:人体悬浮27主题心理延伸:亲子合力现奇迹29类似游戏2个:超级俯卧撑、人椅30亲子教育主题6言语沟通33心理拓展游戏:蒙眼投球33主题心理延伸:亲子言语交流沟通36类似游戏2个:鸡对鸭讲、穿越障碍线37亲子教育主题7非言语沟通40心理拓展游戏:数字传递40主题心理延伸:亲子之间的非言语沟通42类似游戏2个:悄悄话、传递动作44亲子教育主题8目光沟通46心理拓展游戏:划旱船46主题心理延伸:亲子目光交流沟通48类似游戏3个:不许笑、人形依靠、深情凝望49亲子教育主题9谁之功52心理拓展游戏:翻叶子52主题心理延伸:家庭贡献与存在价值54类似游戏2个:坐地起身、报纸履带56亲子教育主题10谁之过58心理拓展游戏:移动接球58主题心理延伸:指责抱怨与问题归因60类似游戏2个:揪尾巴、同心圈62
第二部分情绪情感
亲子教育主题11认识情绪67心理拓展游戏:情绪猜猜67主题心理延伸:识别情绪表情69类似游戏3个:传递面具、情绪故事接力、情绪放大镜71亲子教育主题12情绪的影响73心理拓展游戏:唐僧化斋73主题心理延伸:情绪的传染与影响75类似游戏2个:双面镜、换心行动78亲子教育主题13谁动了你的情绪80心理拓展游戏:情绪因果80主题心理延伸:要为你的情绪负责82类似游戏2个:手臂升降实验、白纸作画84亲子教育主题14紧张与放松86心理拓展游戏:躲避炸弹86主题心理延伸:情绪紧张与放松88类似游戏3个:爆彩球、球动笑哈哈、开口笑90亲子教育主题15理解万岁92心理拓展游戏:纤夫拉船92主题心理延伸:换位思考94类似游戏3个:心贴心、手摆造型、选哪个苹果96亲子教育主题16信任信赖99心理拓展游戏:保护盲人99主题心理延伸:信任与安全感102类似游戏2个:天上掉下个甜橘子、空中宝贝104亲子教育主题17尊让有序106心理拓展游戏:瓶中取球106主题心理延伸:井然有序108类似游戏2个:圆心对称、交叉鼓掌、独木桥109亲子教育主题18感恩的心112心理拓展游戏:踩桩渡河112主题心理延伸:感恩家长的付出114类似游戏2个:抬花轿、抬竹杠116亲子教育主题19家庭责任感118心理拓展游戏:不倒翁118主题心理延伸:责任与承诺121类似游戏3个:我猜拳你担责、平举书本、数字动作122亲子教育主题20好人?坏人?125心理拓展游戏:好坏分身125主题心理延伸:孩子对家长的辩证评价128类似游戏2个:天使魔鬼、家庭之*130
第三部分性格品质
亲子教育主题21游戏见性格135心理拓展游戏:夜闯雷阵135主题心理延伸:游戏如人生137类似游戏2个:赶海拾贝、手指抓逃138亲子教育主题22专心致志141心理拓展游戏:牙签皮筋141主题心理延伸:专心致志,心无旁骛143类似游戏2个:不管三七、飘球达意145亲子教育主题23沉稳专注147心理拓展游戏:卷尺滚球147主题心理延伸:沉稳专注,善始善终150类似游戏2个:穿针引线、星际之圈151亲子教育主题24目标意识153心理拓展游戏:自由投球153主题心理延伸:目标调控策略155类似游戏2个:打保龄球、飞镖游戏、自由套圈157亲子教育主题25独立意识159心理拓展游戏:逆反士兵159主题心理延伸:独立与叛逆161类似游戏3个:大小西瓜、指挥家、反向表演163亲子教育主题26个性意识165心理拓展游戏:独特通行165主题心理延伸:“和而不同”真家长167类似游戏2个:照妖镜、奇特时装秀169亲子教育主题27分享意识171心理拓展游戏:顺序翻牌171主题心理延伸:共享才能共赢174类似游戏3个:专属牌码、一把钥匙一把锁、合作拼图175亲子教育主题28创新意识178心理拓展游戏:摆三角形178主题心理延伸:打破定式,创新思维181类似游戏2个:穿越A4纸、诺亚方舟183亲子教育主题29自信心186心理拓展游戏:优劣长短186主题心理延伸:优劣评价与自信心189类似游戏2个:分秒不差、独立蒙眼过障190亲子教育主题30价值观193心理拓展游戏:珍贵十宝193主题心理延伸:心理价值见胸襟195类似游戏2个:心海遇险、寻宝行动197
【免费在线读】

亲子教育主题1:家人关系

心理拓展游戏:分开手指

游戏目标:

1.使孩子认识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独立、依赖等关系;

2.使孩子认识到家庭稳定的重要性;

3.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意识和信念。

适合年龄:6岁以上

游戏条件:每个人双手十指健全,活动正常

游戏人数:*少两人,多人也可

物品准备:无

游戏流程:

1家长与孩子都伸开双手,将各自的两掌心相对,间隔5~8厘米,中指向下弯曲紧贴掌心,两根中指紧紧顶在一起(将中指指背的第二节靠在一起),同时其余四指指尖对贴。

2依次分开各对手指,看能不能自由灵活地分开。游戏规则:每次只允许一对手指分开,别的必须仍靠在一起。

3试着仅仅分开你的大拇指。(成功!太棒了!)

4合上大拇指,试着仅仅分开你的食指。(也成功了!太棒了!)

5合上食指,试着仅仅分开你的小拇指。(又成功了!你的手指好灵活呀!)

6合上小拇指,试着仅仅分开你的无名指。(分不开吗?再试试,用力!咦,这是怎么回事呀?你的分不开,我的也分不开!)

7你知道为什么有的手指能够轻易分开,而无名指却怎么都分不开吗?因为这些手指代表的含义不同!

8家长与孩子重新再做一遍游戏,并解释每对手指代表的不同含义。

9全家一起分享对游戏寓意的看法。

操作要领:

1家长导入游戏时,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手指更灵活吧。”

2全家几代人可以一起来做这个游戏,或者家长与多个孩子一起做这个游戏,会更好玩、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3家长在游戏中也可以只对孩子说明每对手指代表哪些人,鼓励孩子自己去挖掘某些手指能够分开、某些手指不能分开所包含的寓意,家长只在必要时进行补充、修正或完善。

4关于每对手指所代表的含义,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理解发挥和拓展,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5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人生历程中关于亲情与爱情、独立与依赖、家庭与社会等相关事项的故事或感悟。如果家庭中有老人,*好也请他们一起分享看法。

6家长要鼓励孩子把这个游戏传播给其他同伴,这样他会在与同伴游戏中获得更多更深的自我教育。

主题心理延伸:家人之间的独立与依赖

1本游戏中大拇指代表父母,你能够轻松分开自己的大拇指。这代表:人总有生老病死,我们的父母终究会离开我们。你早晚都要和父母分开,因为你要长大,要自立,要走出原生家庭融入社会大家庭中。你要感恩父母,但不要过于依赖父母。

2食指代表兄弟姐妹或朋友,你也能够轻松分开自己的食指。这代表:你的兄弟姐妹会慢慢长大成人,有一天也会成家立业,离开你。你也会和你的朋友分开,因为即使*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你与他们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你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或朋友)要互帮互助、互相支持,但是不可过于依赖他们。

3小拇指代表子女,你也能够轻松分开自己的小拇指。这代表:子女总会在某天羽翼丰满,飞到更适合他们成长的世界去。你将来也要和你的子女分开,因为他们早晚也要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抚养与教育子女是每个父母的责任与义务,但每个子女不仅仅属于父母,更属于社会,特别是在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

4无名指代表夫妻,游戏中每个人的无名指怎么也分不开。这也许就是结婚戒指总被戴在这根手指上的原因。这代表:夫妻是一辈子不分离的。真正的爱,黏在一起后,是永生永世都分不开的。因为你和你的爱人要永远在一起,厮守直到白头。真正能和你厮守终身的唯有你的爱人,所以每个人的婚姻都不是儿戏,都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要用毕生的爱来珍惜来守护。

5中指代表自己,所以游戏时中指要紧紧地靠在一起,没有必要尝试分开。这代表:每个人要信任自己、依赖自己,对自己忠诚,要善于寻找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勇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如果你说你能分开无名指,那么你的中指也一定会分开或是离开了自己的手心,那样只有一种解释:你对自己都不忠!

6这个游戏也提醒家长朋友:(1)不要把焦点过多放在孩子身上,家长也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要活出丰富真实的自己。(2)要重视经营夫妻关系,这远胜过说教对孩子的影响。每一个孩子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孩子与爸妈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十几年,长大后很难改变身上的家庭烙印。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如水滴石,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为风格。(3)孩子,不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父母要接受、接纳孩子慢慢长大过程中独立自主的需求,要接受、接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远离与逆反,要接受、接纳孩子长大成人后走出家庭去追求他们的学业、事业,要接受、接纳孩子离开自己去组建他们的小家庭,寻找他们的人生幸福。对孩子,对自己,做好以上三条,才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任的爱!

类似游戏2个:

环环相套

由家庭中任意一人斜挎一个呼啦圈(像斜挎包一样,把呼啦圈从上面开始套过脑袋和一只胳膊),全家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要求全家人在手不松开的前提下,设法把呼啦圈依次向后传,也就是全家所有人的身体都要从呼啦圈里穿过去。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孩子认识到:全家人是一个整体,大家彼此之间会相互帮助彼此支持,但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能够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他人去做本该由他自己去做的事情!所以,在家人的帮助支持下,每个人必须不断成长、不断强大!

关照三七

全家人围坐成一圈,自一人开始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报数,报数范围是1~100,要求每逢末位是3和7的数字,如3、7、13、17、23、27等,不允许报出来,只能用拍掌代替;所有人报数不允许出现慢报、错报、漏报、抢报、声音不清晰等现象,否则就是出错。任何人出错,全家所有人都要接受惩罚:做五个下蹲。于是,游戏中全家人都会尽*努力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争取使每个人都不出错。可难免还是会有人一不小心出了错,于是不只他自己受罚,全家人也都要跟着受罚。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孩子认识到:全家人是一个整体,大家彼此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支持,全家人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做好自己,就是对家庭*的贡献;同时,在此基础上争取多帮助家人。

亲爱的家长,请记录下您孩子的表现

他/她今天在游戏中的亮点,特别棒:

他/她今天在游戏中有哪些表现不好的地方,需要改正:

你打算怎样和他/她沟通,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