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

★周瘦鹃赤诚痴心付花草,其关涉花草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字,圆熟精雅,有识有趣。他说:“我是一个花迷,对于万紫千红,几乎无所不爱,而尤其热爱的,春天是紫罗兰,夏天是莲,秋天是菊,冬天是梅。”

★周瘦鹃五六十年代自编的花草小品文集,原汁原味地再现其晚年文章的全貌。本书以出版时间为序,收录了《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六种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有研究者认为,周瘦鹃的散文小品成就远高于小说,其中尤以花木小品、山水游记、民俗掌故为“三绝”。这些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参照初版本精心整理,全面核校,在努力保存原貌的同时校正初版本存在的讹误。初版有繁体有简体,有横排有竖排,标点方式也与今日有异,今统一采用简体横排,以便于大众阅读。本次整理,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初版之后的各种版本做参照。

★整体设计风格素雅简约而又不失精致。护封点缀花木一二,内封选用绿色布面,内文版式简洁,用纸精细,从外到内,都体现着对这位名家的敬意。

★《花花草草》为名家名作精选系列第三种,*种为周作人著、钟叔河选编《知堂谈吃》(增订本),第二种为陈从周著、陈馨选编《园林清话》。此系列本年还将推出邓云乡《云乡话食》等。


【内容简介】

周瘦鹃先生于文学创作、翻译、编辑之外,精于园艺。其寄情花草盆景,赤诚痴心,积数十年之功栽植培育,于苏州悉心经营紫兰小筑。园艺之外,更写了大量园事花草等小品,文笔圆熟,有识有趣。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周瘦鹃陆续编订出版《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等小品文集,今由王稼句先生整理,萃为一编,以《花花草草》名之。

《花花草草》为名家名作精选系列第三种,*种为周作人著、钟叔河选编《知堂谈吃》(增订本),第二种为陈从周著、陈馨选编《园林清话》。此系列本年还将推出邓云乡《云乡话食》等。


【作者简介】

周瘦鹃(1895-1968),名祖福,字国贤,祖籍安徽歙县,生于上海。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园艺家。先后主编《申报》副刊、《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上海画报》、《良友》、《紫罗兰》、《乐观》等。代表作有《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瘦鹃短篇小说》、《紫罗兰集》、《紫罗兰外集》、《花前琐记》、《花弄影集》、《行云集》等。

王稼句,1958年生,江苏苏州人。1982年大学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1990年以来,印书近九十种,近作有《四时读书乐》、《坊间艺影》、《夜航船上》、《纵横姑苏》、《剪烛小集》等。


【目录】

1 整理前言/王稼句

花前琐记

3 前言

5 闲话刺绣

7 好女儿花

9 送寒衣

......

71 为唐伯虎诉冤

73 江南*风流才子

75 一盏清泉养水仙

77 问梅花消息

花花草草


81 前记

*辑

82 迎春花

84 梅花时节

......

123 仲秋的花与果

125 枸杞

127 蓼花和木芙蓉花

第二辑

129 新西湖

134 无锡印象

138 上方山

140 双塔

142 卖花声

144 花雨缤纷春去了

146 清明时节

148 端午景

150 花竹幽窗午梦长

152 檀香扇

154 鸭话

156 洞庭碧螺春

158 顾绣与苏绣


花前续记


163 杏花春雨江南

165 一瓣心香拜鲁迅

168 长眠西湖的章太炎

170 易开易谢的樱花

......

236 杨彭年所制的花盆

239 无言


花前新记

243 灯话

246 邓尉探梅

248 萼绿华

250 我为什么爱梅花

251 茶话

254 山茶花

256 关于汉明妃

258 但有一枝堪比玉

......

332 农村小景放牧图

334 附录 省会侧记

行云集

351 新西湖

353 秋栖霞

......

417 约略说黄山

421 杨梅时节到西山

437 避暑莫干山

444 姑苏台畔秋光好

450 附录:读瘦鹃老友南游诸作奉赠二绝句/钱小山

花弄影集

453 前言

454 湖山胜处看梅花

460 无锡新印象

465 石公山畔此勾留

467 羊城屐印

469 静安八景

470 殡舍变了动物园

......

550 装点严冬一品红

552 岁寒独秀蜡梅花

554 天竹红鲜伴蜡梅

557 后记


【前言】

整理前言

周瘦鹃先生,名祖福,字国贤,祖籍安徽歙县,一八九五年生于上海。因祖母是苏州人,祖父置周氏坟茔于苏州近郊横山之麓,故其早年就以吴县为籍里,一九一二年在上海《妇女时报》第六号发表《绿蘼芜馆诗话》时,即署“吴门周国贤瘦鹃辑”。

周瘦鹃父亲是上海招商局江宽轮上的账房,其幼年家境尚属小康,但自六岁失怙后,断了经济来源,顿入贫困,全赖母亲十指针黹艰难度日。他由私塾而小学、中学,因成绩优秀,学费均得减免。十八岁毕业于民立中学,留校任教,未久辞职,开始职业笔墨生涯。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写作和翻译,至今发现*早的译作是一九一一年第三期《小说月报》上的《百合魔》,*早的小说是一九一一年《妇女时报》创刊号上的《落花怨》,他自己则认为一九一一年十一月至翌年二月在《小说月报》连载的八幕改良新剧《爱之花》,才是文学事业的开始。一九一四年王钝根创办《礼拜六》后,他即成为这个周刊的台柱,后又被聘为《新申报》、《新闻报 · 快活林》、《申报 · 自由谈》特约撰述。自一九二○年起,他先后主编《申报 · 自由谈》、《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上海画报》、《紫葡萄画报》、《良友》、《紫罗兰》、《新家庭》、《申报 · 春秋》、《乐观》等。在民国年间,他是海上文坛风云人物,集创作、翻译、编辑于一身,*忙碌的时候,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星期天也不得休息。他在《噫之尾声》中说:“吾们这笔耕墨耨的生活,委实和苦力人没有甚么分别,不过他们是自食其力,吾们是自食其心罢咧。”故他自称是“文字劳工”。由于他的勤奋,不但著译累累,所编报刊也深入人心,在社会上有很大号召力。一九二○年代后期,周瘦鹃对花木栽培产生兴趣,以至一发不可收。一九三一年买宅苏州王长河头,翌年移家苏州,每周去上海一两天处理编务,其馀时间都沉浸在花木丛中,制作盆栽、盆景,不但在上海中西莳花会展出评比年会上屡屡获奖,与朱樨园等在苏州结含英社,作专门的研究,还一度在上海王家厍静安寺路口创设香雪园,展销自己的盆栽、盆景作品。一九三六年,与鲁迅等二十一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表明抗日救国的立场。一九五○年代,周瘦鹃受到礼遇,先后出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副主任、苏州市文物古迹保管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市政建设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当选为江苏省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高车驷马,门庭若市。他除参加社会活动外,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

盆栽、盆景的研究和制作上,参加各地的展览和研讨,被公认为这方面的专家,还拍摄了彩色纪录片《盆景》。他原本以为可以在花光树影中安度晚年,想不到“文革”发动的第三年,急风暴雨席卷了宁静安逸的家园,他万念俱灰,唯有一死了之,遂于一九六八年八月十二日深夜投身园中水井,时年七十四岁。

在近代文学翻译界,周瘦鹃与陈景韩、包天笑并驾齐驱,以翻译名家短篇小说著名,且注意“弱小民族”的作品,译文雅俗共赏。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译作有四百十八种之多。其中以一九一七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有影响,收十四国四十六人的四十九篇小说,同年受到通俗教育研究会褒奖,鲁迅、周作人兄弟在合拟的评语中认为,其“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来译事之光”;“当此淫佚文字充塞坊肆时,得此一书,俾读者知所谓哀情惨情之外,尚有更纯洁之作,则固亦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矣”。(《教育公报》1917年第15期)就在这部书中,高尔基的《大义》(《意大利故事》中的第十一个故事)*次介绍给中国读者。此外,他出版的译著,还有《世界名家短篇小说全集》、《福尔摩斯别传》,与人合译《欧美名家侦探小说大观》、《福尔摩斯新探案全集》、《亚森罗苹案全集》等。

在通俗小说创作上,周瘦鹃与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张恨水并称“五虎将”。他的言情小说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被称为“哀情巨子”。他在《说觚》中自述:“小说之足以动人,世之人咸公认之矣。予生而多感,好为哀情小说,笔到泪随,凄入心脾,以是每造孽于无形之中,今虽欲忏之,已苦不及矣。”他在《礼拜六》上发表哀情小说*多,如《此恨绵绵无绝期》、《画里真真》、《行将再见》等。陈小蝶在《午夜鹃声》附记中说:“瘦鹃多情人也,平生所为文,言情之作居什九,然多哀艳不可卒读。”并赠诗云:“弥天际地只情字,如此钟情世所稀。我怪周郎一枝笔,如何只会写相思。”哀情而外,他也写了不少以爱国主义、家庭伦理、社会问题为主旨的小说,当然这主旨是相对而言的,更多往往是各种因素杂糅一起,我们可从他的代表作《亡国奴之日记》、《留声机片》、《十年守寡》、《南京之围》、《祖国之徽》、《对邻的小楼》、《新秋海棠》中聊窥一斑。对于周瘦鹃小说的研究,至今仍有可以开掘的广阔空间。

周瘦鹃散文小品写作,持续时间*久,将近半个世纪,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自民国初年至一九四○年代后期,所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散见于《妇女时报》、《东方杂志》、《女子世界》、《中华小说界》、《小日报》、《小说月报》、《新闻报》、《申报》、《礼拜六》、《游戏世界》、《半月》、《紫兰花片》、《星期》、《长青》、《快活》、《社会之花》、《紫罗兰》、《上海画报》、《晶报》、《良友》、《旅行杂志》、《新家庭》、《珊瑚》、《橄榄》、《永安月刊》、《乐观》、《海报》、《立报》等近百家报刊,发表为数甚巨,据不完全统计,在《新闻报 · 快活林》上有一百二十三篇,在《上海画报》上有二百零九篇。需要说明的是,上海中华图书集成公司出版的《世界秘史》,属名人轶事趣闻专集;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紫罗兰集》和《紫罗兰外集》,属小说杂文合集,他的绝大部分散篇未曾结集。后期是一九五○年代中期至一九六○年代中期,他写了不少谈花木、风俗、名物、胜迹的篇什,以及去江、浙、皖、赣、粤等地的游记,又改写旧作,自订文集,先后有六册问世,它们是《花前琐记》,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五年六月初版,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十二月新一版;《花花草草》,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九五六年九月初版;《花前续记》,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初版;《花前新记》,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一月初版;《行云集》,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初版;《花弄影集》,香港上海书局一九六四年三月初版。有研究者认为,他的散文小品成就远高于小说,其中尤以花木小品、山水游记、民俗掌故为“三绝”,这是就他后期写作而言的。这些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这本《花花草草》,收入周瘦鹃先生亲自编订的《花前琐记》等六本小品文集,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他晚年文章的全貌。今年正值先生含冤弃世五十周年,作为晚生后学,就以此来纪念这位乡前辈。

王稼句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后 记

一九八一年,金陵书画社出版了周瘦鹃先生的两个选本,《花木丛中》和《苏州游踪》,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这位前辈的文字总算又与世人见面了。当时我在《读书》杂志写了一篇《清秀古雅的盆梅》,多少反映了自己喜悦的心情。但这两本书的编者,对原文擅自作了改动,如“先生”均改“同志”,农家少女挑着杨梅回家去时,那“柔腰款摆”,也不见了,等等。不管编者出于什么想法,这样做总是让我不满意的。或许周瘦鹃的旧作已不容易找了,这两个选本也就成了后来选家们的依凭,包括范伯群先生编选的《周瘦鹃文集》,真是以讹传讹,贻误后人了。因此,此次中华书局刊行《花花草草》,重印周瘦鹃自编的六册小品文集,我就尽量按初版核校,尽量反映出它的本来面貌来。

所谓“尽量”,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周瘦鹃这六册小品文集,出版于一九五○年代中期至一九六○代中期,当时简化字方案正在实施之中,印刷排版铅字还在繁简字混用阶段;“他”、“她”、“它”,“的”、“得”、“地”,“那”、“哪”的用法还没有严格规范,故出版物中的文字表现带有随意性。整理古籍,规范已逐渐形成;至于整理近现代印本,规范似还尚未一统,公婆说的都有理。这个课题,应该好好去研究。在我想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文字特点,如果忽略了这个特点,也就忽略了这个时代的记忆,若然全都一统到如今的语言规范化程度,什么时候的东西也就弄不清了。保持原始面貌是*好的选择,如《鲁迅全集》,但如今规定的图书质量检查制度又不允许,不能人人都是鲁迅。那或许就需要有两种印本,一种供研究,一种供普及。这本《花花草草》自然属于普及的,因此在代词、助词的使用上,作了规范化处理,以免小学生写信来纠错。凡作者语言习惯,包括具有时代特色的用词,均予保留,如“甚么”不改“什么”,“发见”不改“发现”等,一仍其旧。当然核校引文是题中之义,责任编辑胡正娟君费力*多,这是需要感谢的。至于词的标点,则按唐圭璋《全宋词》例,并参考吴藕汀、吴小汀《词调名辞典》。

周瘦鹃六册小品文集,并非他晚年所作的全部,还有散落在《雨花》、《新闻日报》、《文汇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上的零篇,但这六册是他亲自编订,自有阶段性汇总的意义,故此一编,就为读者提供了周瘦鹃晚年的完整文本。我在前言里已说,他的集外散文小品是海量的,以后若得机缘,再来编集外文,可将他散落的晚年文字一并收入。

王稼句谨识

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于苏州


【书摘与插画】

插 花

好花生在树上,只可远赏,而供之案头,便可近玩;于是我们就从树上摘了下来,插在瓶子里,以作案头清供,虽只二三天的时间,也尽够作眼皮儿供养了。说起瓶子,正如今人所谓丰富多彩,各各不同,质地有瓷、铜、玉、石、砖、陶之分,式样有方圆、大小、高矮之别。这还不过是大纲而已;若论细则,那非写一部专书不可。单以瓷瓶而论,就有甚么官窑、哥窑、柴窑、钧窑、郎窑、定窑等等名目,式样之五花八门,更不用说;铜器又有甚么觚、尊、罍、觯等等名目,就是依着它们的式样而定名的。其他玉、石、砖、陶用处较少,也可偶而一用,比较起来还是用陶质的坛或韩瓶等等插花*为相宜,坛口大,可插多枝或多种的花,如果是三五枝花,那么用小口的韩瓶就得了。安吉名画家吴昌硕先生每画折枝花,喜画陶坛和韩瓶,瞧上去自觉古雅。

插花虽小道,而对于器具却不可随便乱用,明代袁中郎的《瓶史》中曾说:“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瓶,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据他的看法,大概插花还是以铜瓶为上,所以有“青翠入骨,砂斑垤起”之说,而瓷瓶次之,即使是名窑,也不得不屈居其下;但我以为也不可一概而论,譬如粗枝大叶的花,分量较重,插在瓷瓶中易于翻倒,自以铜瓶为妥善。记得去秋苏州怡园开幕时,我举行盆栽瓶供个人展览会,曾用一个古铜瓶插一枝悬崖的枇杷花,枝干很粗,主体一枝,另一枝斜下作悬崖形,而叶子十多片,每片好似小儿的手掌般大,倘用瓷瓶或陶瓶来插,定然不胜负担,因此不得不借重铜瓶了。今年元宵节,我从梅丘的一株铁骨红梅树上,折了一枝粗干下来,也插在一个古铜瓶中,不但是觉得举重若轻,而且色彩也很调和,红艳艳的梅花,衬托着黑黝黝的瓶身,自有相得益彰之妙。这一夜供在爱莲堂中,与灯光月色相映,真的赏心悦目,美不可言。

铜瓶蓄水插花,可免严冬冻裂之弊,据说出土的古铜瓶,因年深月久的受了土气,插花更好,花光鲜艳,如在枝头一样,并且开得快而谢得慢,延长了寿命;结果子的花枝,还能在瓶里结出果子来,可是我没有亲见,不敢轻信。瓷瓶插花,自比铜瓶漂亮,但是严冬容易冰碎,未免美中不足,必须特制锡胆,或则利用竹管,更是惠而不费,否则在水中放些硫磺,也可免冻。

插花不可太多,以三枝或五枝*为得当,并且不可太齐,应当有高有低,也应当有疏有密。瓶口小的,自是容易插好,要是瓶口太大,那么李笠翁《闲情偶寄》中发明“撒”之一物,说是以坚木为之,大小其形,不拘一格,其中或扁或方,或为三角,但须圆形其外,以便合瓶。我以为此法还是太费;不如剪一根树枝,横拴在瓶口以内,或多用一根,作十字形,那么插了花可以稳定,不会动摇了。

一生低首紫罗兰

“幽葩叶底常遮掩,不逞芳姿俗眼看。我爱此花*孤洁,一生低首紫罗兰。”

“艳阳三月齐舒蕊,吐馥含芬却胜檀。我爱此花香静远,一生低首紫罗兰。”

“开残篱菊秋将老,独殿群芳密密攒。我爱此花能耐冷,一生低首紫罗兰。”

这三首诗,是我为歌颂紫罗兰而作的;那“一生低首紫罗兰”句,出于老友秦伯未兄之手,他赠我的诗中曾有这么一句,我因此借以为题。

紫罗兰产于欧美各国,是草本,叶圆而尖其端,很像是一颗心;花五瓣,黄心绿萼,花瓣的下端,透出萼外,构造与他花不同。花有幽香,欧美人用作香料,制皂与香水,娘儿们当作恩物。此花虽是草本,而叶却经冬不凋,并且春、秋两季,都会开花;今年也并不像他花那么延迟时日,三月下旬就照常地盛开了。

考希腊神话,司爱司美的女神维纳丝Venus,因爱人远行,分别时泪滴泥土,来春发芽开花,就是紫罗兰;我曾咏之以诗:“娟娟一圃紫罗兰,神女当年血泪斑。百卉凋零霜雪里,好花偏自耐孤寒。”我之与紫罗兰,不用讳言,自有一段影事,刻骨倾心,达四十余年之久,还是忘不了;因为伊人的西名是紫罗兰,我就把紫罗兰作为伊人的象征,于是我往年所编的杂志,就定名为《紫罗兰》、《紫兰花片》,我的小品集定名为《紫兰芽》、《紫兰小谱》,我的苏州园居定名为“紫兰小筑”,我的书室定名为“紫罗兰盦”,更在园子的一角叠石为台,定名为“紫兰台”,每当春秋佳日紫罗兰盛开时,我往往痴坐花前,细细领略它的色香;而四十年来牢嵌在心头眼底的那个亭亭倩影,仿佛从花丛中冉冉地涌现出来,给我以无穷的安慰。故王西神前辈,曾采取我的影事作长诗《紫罗兰曲》,兹录其首段云:“飞琼姓氏漏人间,天风环珮来姗姗。千红谢馥嫣红俗,化作琪葩九畹兰。芳兰本自生空谷,白石清泉寄幽躅。韵事尽教传玉台,秾姿未肯藏金屋。移根远道来欧洲,瑶草呼龙种碧畴。耕同仙李供香国,咒傍夭桃俪粉侯。”诗太长了,只录其花与人双关的一段,以下从略。

我往年所有的作品中,不论是散文、小说或诗词,几乎有一半儿都嵌着紫罗兰的影子,故徐又铮将军当年曾赋诗见赠云:“持鬘天后落人寰,历劫情肠不可寒。多少文章供涕泪,一齐吹上紫罗兰。”真是知我者的话。可是宣传太广,就被人家利用了,往年广东有女舞蹈家,艺名紫罗兰,杭州有紫罗兰商店,上海与苏州有紫罗兰理发店,其实都是与我不相干的。我的《红鹃词》中,有几阕小令,都咏及紫罗兰,如《花非花》云:“花非花,露非露。去莫留,留难住。当年沉醉紫兰宫,此日低徊杨柳渡。”《转应曲》云:“难耐。难耐。泼眼春光如缋。万花婀娜争开。付与贪蜂去来。来去。来去。魂紫兰香处。”又《如梦令》云:“一阵紫兰香过。似出伊人襟左。恐被蝶儿知,不许春风远播。无那。无那。兜入罗衾同卧。”日来闲坐花前,抚今思昔,不禁回肠荡气了。

金鱼中有一种从北方来的,叫作“紫兰花”,银鳞紫斑,雅丽可喜,旧时我曾蓄有二十尾,分作二缸,与紫萝卜花并列一起,堪称双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