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商品详情】

【编辑推荐】
科特·柯本是90年代摇滚乐的代表人物,他和涅槃乐队将grunge音乐带入主流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在摇滚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柯本和涅槃也是中国乐迷*熟悉的摇滚人物和乐队之一。 .作者查尔斯•R•克洛斯是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曾著过多部声名显赫的音乐传记,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也被公认为是柯本*权威的传记,曾入选著名音乐杂志Blender评选的“*伟大的40本摇滚乐书籍”榜单,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柯本和涅槃音乐的读者,本书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音乐记者查尔斯·R. 克罗斯写就的权威科特·柯本传记。作者通过4年的调查、400多次采访以及对柯本未出版的日记、歌词和家庭照片等珍贵资料的抽丝剥茧,生动再现了这个传奇摇滚巨星短暂而炽烈的生命足迹——从悲惨的童年到孤苦的青春期,再到在阿伯丁进行音乐探索的日子,直至*终成名后在公众和媒体的巨大压力下自杀身亡。《重于天堂》不仅为读者呈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地下摇滚乐的辉煌群像,更将其中心人物科特·柯本不为人知的一面重新发掘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的故事,更是一个始终渴望爱的、孤独的孩子的故事。
【作者简介】

查尔斯•R•克洛斯

Charles R. Cross (1975—)

美国西雅图音乐与娱乐杂志《火箭》编辑。著有《满是镜子的房间:吉米·亨德里克斯传》《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等多本与摇滚乐相关的著作。


【媒体评论】

《重于天堂》为所有音乐人物的写作设立了一个新的高度。——《滚石》

有史以来关于摇滚明星*为动人和坦诚的书籍之一。——《洛杉矶时报》


【目录】

1作者的话

4序言 重于天堂

纽约州纽约市,1992 年1 月12 日

9*章 幼年时光

华盛顿州阿伯丁市,1967 年2 月—1973 年12 月

20 第二章 我恨妈妈,我恨爸爸

华盛顿州阿伯丁市,1974 年1 月—1979 年6 月

34 第三章 当月之星

华盛顿州蒙特萨诺市,1979 年7 月—1982 年3 月

45 第四章 草原带牌香肠男孩

华盛顿州阿伯丁市,1982 年3 月—1983 年3 月

64 第五章 本能的意志

华盛顿州阿伯丁市,1984 年4 月—1986 年9 月

84 第六章 不够爱他

华盛顿州阿伯丁市,1986 年9 月—1987 年3 月

92 第七章 裤裆里的酥皮·希尔斯

华盛顿州雷蒙德市,1987 年3 月

99 第八章 重返高中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87 年4 月—1988 年5 月

117 第九章 人类过多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88 年5 月—1989 年2 月

139 第十章 非法摇滚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89 年2 月—1989 年9 月

156 第十一章 糖果,小狗,爱

英国伦敦,1989 年10 月—1990 年5 月

170 第十二章 爱你太深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90 年5 月—1990 年12 月

186 第十三章 理查德·尼克松图书馆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90 年11 月—1991 年5 月

215 第十四章 烧烧美国国旗

华盛顿州奥林匹亚市,1991 年5 月—1991 年9 月

230 第十五章 每当我吞下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1 年9 月—1991 年10 月

245 第十六章 刷牙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1 年10 月—1992 年1 月

262 第十七章 脑子里的小怪物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992 年1 月—1992 年8 月

279 第十八章 玫瑰水 尿布味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992 年8 月—1992 年9 月

296 第十九章 那场传奇的离婚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2 年9 月—1993 年1 月

312 第二十章 心形棺材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3 年1 月—1993 年8 月

328 第二十一章 微笑的理由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3 年8 月—1993 年11 月

345 第二十二章 柯本病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3 年11 月—1994 年3 月

363 第二十三章 就像哈姆雷特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4 年3 月

379 第二十四章 天使的头发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4 年3 月30 日—

4 月6 日

396 尾声 伦纳德·科恩的来世

华盛顿州西雅图市,1994 年4 月—1999 年5 月

407 鸣谢


【前言】

【免费在线读】

8 月的*周,乐队几人去了音乐源头录音棚,和制作人史蒂夫·菲斯克一起为即将到来的欧洲巡演录制单曲。录制持续了两天,乐队从失去杰森中恢复了过来,尽管长期巡演让他们的器材稍有磨损。“他们有着巨大的北鼓,”菲斯克回忆道,“由于经常裂开,踢鼓是用两卷胶带拼到一起的。他们开玩笑说它是‘自由钟鼓’。”他们还录了5 首柯本新写的歌:《为人子》(Been a Son)、《污点》(Stain)、《青春年少》(Even in His Youth)、《波莉》(Polly)和《东方象征之歌》(Token Eastern Song)。从科特作为创作者的成长来看,这些歌的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他们早期的大部分歌曲只是肤浅的咆哮——且通常讨论社会有多可悲——像《波莉》这样的歌,则源于科特剪下的一则报纸新闻。他就着新闻标题,创作出了十分动人的新闻背后的故事。这首歌原名为《搭便车》,原型是1987 年的一个真实事件,即一个年轻女孩惨遭绑架、强奸,和火炬喷枪的酷刑。令人惊讶的是,这首歌却是从肇事者的视角和声音中书写的。科特成功地描摹出了强奸的恐怖(“让我剪去你肮脏的翅膀”),与此同时巧妙地指出了肇事者人性的一面(“她和我一样无聊”)。其文学上的力量在于其对内心对话的关注,和杜鲁门·卡波特在其著作《冷血》中找寻到对谋杀犯产生同理心的方法十分类似。此歌的主题和旋律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关于一个女孩》类似,旋律甜美、舒缓、动听,几乎像是精心设计之下,让听众措手不及。听众往往不知不觉地哼着这首歌愉快的旋律,旋律内容却是可怕的罪恶。科特以一句足以成为强奸犯、受害者和他本人的墓志铭的歌词作为结尾:“本能的意志,让我震惊。”多年后,*次在演唱会上看到涅槃乐队

的鲍勃·迪伦从涅槃乐队的曲目表中选出《波莉》,称之为科特*勇敢的歌曲,这首歌还让他对科特做了如下评语:“这孩子真有心。”

戈尔和科特的音乐品味相同,但他不像科特那样痴迷追星。他对女孩的兴趣更浓厚,她们也通常被他吸引。他开始和比基尼杀手乐队的凯瑟琳·汉娜约会——在奥林匹亚,戴夫和科特与凯瑟琳和托比常常会结对约会;他们一起喝酒,并写下*重要的朋克唱片的清单。戴夫和科特的大多乐趣都很孩子气,但身边有了托比和凯瑟琳,大家都变得更善交际。对托比来说,这也让科特显得更有吸引力,因为一帮人一起玩比一对一的约会要轻松许多。“托比和凯瑟琳说过‘我们和涅槃乐队出去玩吧’。”邻居伊恩·迪克森回忆道。一天晚上,几个人在科特家里吵吵闹闹地开派对,汉娜在卧室的房间墙壁上用喷漆写下:“科特闻上去有少年心气(Kurt smells like teen spirit)。”她指的是少女们用的除臭剂,她涂鸦的隐喻不言而喻:托

比常用“少年心气”牌除臭剂,汉娜在墙上写的话,是为了嘲弄科特跟她上床这件事,暗指他沾上了她的气味。然而,尽管偶尔会有狂欢之夜,科特还是感到孤独又幻灭——他花了好几个晚上偷偷地从街上望向托比的窗口,像害羞的大鼻子情圣一般。多年来,他*次对自己的事业有些失去希望,尽管多家厂牌一直打电话来表示感兴趣。奇怪的是,经过了多年的期盼,真到了快要签合同的时候,他却充满了自我怀疑。他失去了和崔西之间的亲密,也失去了他们的友谊。崔西搬出去几周后,科特终于向她坦白,说自己一直在和托比上床,崔西狂怒不已。“你要是这个都说谎,那就没有什么是能说实话的了。”她大吼道,而他或多或少地也相信这句话。

刚失恋的科特更加闷闷不乐。他在日记本中写满了意识流式的咆哮,内容既暴力又苦恼。他用写作、音乐和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绝望,至于伤痛,他则拿写歌来消解。其中一些歌疯狂而愤怒,但它们也代表了他技艺的新阶段,因为那种愤怒不再老套,而有着他早期作品所没有的真实。这些新歌充满了愤怒、悔恨、恳求和彻底的绝望。在分手后的四个月里,科特写下了6 首他*令人难忘的歌,都是关于托比·威尔的。

虽然科特从未明确提起,但他*有名的歌《少年心气》(Smell Like Teen Spirit)和托比再有关不过了,比如这句歌词:“她超级无聊,却胸有成竹。”《少年心气》一歌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他对父母

的愤怒,他感到的无聊,他永恒的玩世不恭——不过其中几句歌词却有着托比的影子。这首歌是在两人分手不久后写的,*稿中包含了下述歌词,虽然在终稿中被删掉了:“谁会是流浪的少男少女的国王和皇后?”在某个时刻,他想象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科特·柯本和托比·威尔。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