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如何幸福度过一生》是*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心血之作,囊括一生思想精髓,一语道破人生智慧,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长久幸福的路线图,通俗易懂又透彻实用,让我们恍然大悟,帮助我们快速认清自己,获得终身成长!

  叔本华审视世事明若观火,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别人到底怎么看你……这些曾经困扰你我的问题,叔本华都揭开了答案,带给世人心灵震撼,尼采、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薛定谔、弗洛伊德、普鲁斯特、莫泊桑、毛姆、卡夫卡、屠格涅夫、博尔赫斯等大师,都是叔本华的忠实读者。

  歌剧宗师瓦格纳说,叔本华如同上苍的恩赐般降临到了他的孤独之中,尼采赞叹:“我一翻开叔本华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诺奖得主托马斯·曼称阅读叔本华是“*一流的灵魂体验”,“这样的阅读,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绝无第二次的可能”。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自1936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80年,销量突破9000万册,千千万万的读者从中受益,获得巨大的成功!

  本书全面涵盖家庭生活、商务谈判、公司管理、社会交往、情感交流等方方面面立竿见影的沟通技巧,被誉为“人际与社交The Bible”、“提升情商的***经典”、“能引导你走向成功的书”。

  阅读本书,你将迅速掌握人际关系的3大基本技巧、让人喜欢你的6种方式、赢得他人赞同的12种方法、更好说服他人的9种诀窍、让你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的7个法则。

《智慧书》

  马云公开强烈推荐的智慧奇书!

  本书包含300则浓缩智慧

  囊括识人观事、慎断是非

  提升自我、防范邪恶等为人处世之道

  是公认洞悉人性和完善自我的智慧奇书

  问世400年,畅销400年


【作者简介】

《人生的智慧》

  阿图尔·叔本华(德文: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但泽,双鱼座。

  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1809年初,21岁的叔本华对歌剧女演员卡洛琳娜·雅格曼一见钟情,然而他的女神却另有所爱。他情路坎坷,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临终前说:“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

  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木云,湖南人,毕业于暨南大学,深入研究叔本华著作和国内外学术论文,根据1890年T.Bailey Saunders所译英文版The Wisdom of Life,倾心翻译《人生的智慧》。

  林求是,四川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主持国际重要教育会议的翻译工作,2006年曾承担亚太文化研究所文化与信息中心部分专业领域翻译。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家,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纽约时报)”。

  卡耐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放学后靠摘草莓、看管牛群补贴家用;成年后考入师范学院获全额奖学金,积极加入辩论赛发表演讲,梦想出人头地;大学毕业后从事过推销员、演员、讲师等工作。

  24岁起在纽约正式开授演讲课,帮助人们迅速掌握沟通技巧及处理压力的实用方法,听众好评如潮,口口相传。49岁时出版《人性的弱点》,该书完整囊括其思想精髓和核心智慧,一经问世便大受欢迎,成为公认的“沟通技巧The Bible”,千千万万人从中受益,获得巨大的成功。

  1955年11月,卡耐基逝世于纽约森林山庄,但他的作品长销不衰,成为出版史上的奇迹之书。

《智慧书》

  [西班牙]巴尔塔萨尔·格拉西安(Baltasar Gracián,1601—1658),西班牙十七世纪传奇哲学家、文学家,与《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齐名。尼采、叔本华、歌德、伏尔泰都是他的忠实读者,受到他的深刻影响。

  尼采甚至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格拉西安更为缜密、更为精细。”

  在格拉西安的所有作品中,1647年问世的《智慧书》流传广、影响大,与《君王论》《孙子兵法》并称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张广森,著名西班牙语翻译家,生于1938年,196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后留校任教二十余年。

  1976—1983年曾主编《外国文学》杂志,时间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主编的《新西汉词典》《袖珍西汉词典》,至今仍是西语界畅销的案头工具书;1985—1996年期间,在拉美工作生活长达八年,深入了解拉美社会、文化、政治的方方面面。

  经典译著包括《堂吉诃德》《智慧书》《博尔赫斯全集·诗歌卷》《漫评人生》《帝国轶闻》《漫歌》等拉丁美洲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译文因准确传神、生动鲜活,在翻译界和读者中广受好评,长销不衰。


【媒体评论】

《人生的智慧》

  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尼采(19世纪德国哲学家、诗人,西方现代哲学开创者)

  你知道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愉快是我从来不曾体验过的。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文豪,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在四年里,叔本华的书从未离开过我的头脑,到接下来的夏天为止,我从头到尾已研读叔本华的书四次。叔本华的书对我产生了强烈影响。

  ——瓦格纳(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歌剧宗师)

  在我们的时代,叔本华的哲学仍然产生着成熟的和人性化的影响。

  ——托马斯·曼(20世纪德国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

  ——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文学巨匠,著有《变形记》)

  《人生的智慧》抚慰了我的心灵。

  ——阿兰·德波顿(当代英国畅销作家,著有《旅行的艺术》《哲学的慰藉》)

  我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本书中的原则。它见解深刻,振聋发聩,对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具有安慰。

  ——美国读者评论

《人性的弱点》

  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就是美国的象征。

  ——纽约时报

  卡耐基真正的价值是把个人成功的技巧,传授给了每一个向往成功的人。通过他的传播和教导,无数人明白了积极生活的意义,由此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约翰·肯尼迪(美国总统)

  我8岁就开始读卡耐基先生的著作,现在的年轻人,你越早读卡耐基的作品,你的人生就越早获得启发。

  ——沃伦·巴菲特(传奇股神)

  戴尔·卡耐基的这些原则如魔术般令人震惊,他改变了3亿人的生活。

  ——默多克(传媒大亨)

  “成功其实如此简单,只要你遵循卡耐基先生这些简单适用的人际标准,你就能获得成功。”

  ——马克·维克多·汉森(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心灵鸡汤》作者)

  “卡耐基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讲授他的成人训练课程,开创了美国的成人教育运动。他的成功哲学与处世技巧对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仍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课题。”

  ——罗伯特?舒勒(美国十大励志专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卡耐基先生通过他的演讲和作品,教给人们一些处世的基本原则和生存之道,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博恩·崔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家、畅销书作者)

《智慧书》

  《智慧书》中所展现的人生经验,直至今日仍能显示出无可匹敌的智慧。

  ——尼采(著名哲学家)

  这样的书,仅仅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它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简言之,它是一位终身伴侣。

  ——叔本华(著名哲学家)

  本书不可不与朋友、同事分享共赏,其中的箴言、警句鞭辟入里,帮助我们不被敌人、对手蒙于鼓里。

  ——克里斯多夫·莫勒(《智慧书》英译者)

  《智慧书》与《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一样,也是语录体的,但不同的是,西方人对人性的描述更加冷峻、无情。它讲,没有什么比一个善良的人更容易愚弄,人应当有鸽子的温柔和毒蛇的狡诈,这样的文字在这本书里俯拾皆是。商场如战场,其中坏人尤多。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

  《智慧书》的为人处世之道帮助我在职场上迅速成长!

  ——艾力(《奇葩说》人气辩手,新东方讲师)

  这本书适合送给每一个你关心的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路。

  ——20岁女性读者

  如果你要与各个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是***书!它可以帮助你处理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任何状况!

  ——30岁男性读者

  我多希望我年轻时就读过这本书,并且烂熟于心

  ——50岁男性读者


【目录】

《人生的智慧》

新版导读

02/叔本华这个人和他的人生智慧

学前课 “人生的智慧”是什么 ?

002/如何才能度过幸福的一生

004/想要幸福,你必须知道的三个终极真相

005/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008/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010/不幸福只是因为你“感觉不幸福”

011/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病恹恹的国王

013/人生只需“量力而行”

015/财富带来幸福,也会打扰幸福

第1课 人是什么 ?

020/你的“幸福感”为何越来越少了?

023/任何事都不值得你牺牲健康去追求

026/乐观和美貌能让你更幸福

030/快乐的“死敌”——痛苦和无聊

032/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034/无聊成了口头禅,是因为无知

036/你可能根本没认清自己

040/没有真正的需求,就没有真正的乐趣

042/逃脱困住你生活的“活死人墓”

046/人生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

050/“智慧”越多越忧伤?

052/庸人测试

第2课 人拥有什么 ?

056/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059/穷人比富人更易挥霍

061/人为什么不能太穷?

064/一贫如洗,也可以是你的优势

……

《人性的弱点》

自 序 成书缘起 1

获取本书收益的9个建议 8

第1篇

受人欢迎的6 种方法

章 怎样成为“万人迷” 052

第二章 怎样建立美好的印象 064

第三章 记住别人的名字 072

第四章 怎样做到“妙语连珠” 080

第五章 怎样引起他人的兴趣 089

第六章 怎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093

第2篇

人际关系的3 大技巧

章 想采蜜就请善待蜂巢 002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秘诀 017

第三章 换位思考 031

……


【前言】

《人生的智慧》

学前课 “人生的智慧”是什么 ?

  如何才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在本书中,我将从日常生活来谈“人生的智慧”,也就是如何安排我们的生活,然后享受程度的快乐和成功。你也可以说它是幸福论,因为它将教我们如何幸福地度过这一生。

  如果从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说(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我们都会认为活着比死去好。可以这样说,我们眷恋生命,是因为生命本身的美好,而不仅仅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应该都不希望看到生命的结束。

  至于人类的生活是否与生命的概念完全契合这一问题,众所周知,在我的哲学体系里给出了否定的回答。然而,关于幸福论的假设,这个问题却必须要从肯定的角度来阐述。在我主要著作的第二卷第四十九章已经指出,这个假设的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在阐述“幸福的人生”这个主题时,我不得不向我自己的哲学体系导向的更高级的道德观妥协。我即将要说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折衷。基于此,我表述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观点,这其中便包含了这些观点本身的错误。所以,这些见解具有的价值相对有限,因为幸福论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并且,我也不敢说自己是完整的,部分原因是这个主题无法穷尽,部分原因是我不想重复别人已经表达过的观点。

  我记得有一本卡当写的《化弊为利》很值得一读,它与我写这本箴言书的目的类似,可作为本书的补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册第五章里也有小部分关于幸福论的论述,内容并不详尽。鉴于编辑(别人的观点)并非我的工作,而且在编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个人观点的偏离,而个人的观点却往往是这类著作的核心,所以我没有利用前辈们的著作。

  实际上,不同时代的智者说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可惜所有时代的愚者们总是占了压倒性的大多数,总是以他们的方式一意孤行,总是和智者们的教诲唱反调——这种情形只会周而复始持续下去。恰如伏尔泰所言 :“来来去去,世间永远愚蠢又邪恶。”

  想要幸福,你必须知道的三个终极真相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身外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现在我们只保留他的三分法,我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别取决于以下三项不同的内容 :

  ,人是什么 :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 :即外在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第三,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 :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 ;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我与他人为什么不同?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由大自然决定的。

  由此不难推断,财富或是他人的眼光只是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安排而已,“人是什么”对人类幸福与不幸的影响才是关键的。

  一个人身上真正的优点,如伟大的头脑或者伟大的心灵,和那些特权等级或高贵的出身一对比,就像是现实中的国王和舞台上扮演的假国王一般,有着云泥之别。伊壁鸠鲁早的门徒迈特罗多鲁斯在他的一篇文章标题中也这样表达过,“得于我们自身的幸福,要比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更伟大”。

  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个人此生存在的主要意义,是由他的内在机制决定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 ;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外在环境对人只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外在环境或外部事件,对两个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在无限相似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还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通常容易只着眼于自身,能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意志,外部世界只有在与个人的生活产生关联时才会对他产生影响。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塑造并观察世界,世界由此为不同的人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可能对这个人来说,世界是空洞乏味流于琐碎的 ;但对另一个人而言,它却极有可能是丰富有趣充满意义的。

  每当人们听到某个人谈论他经历的趣事时,许多人都会首先希望同样的趣事也能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但这其实只是别人有本领把一件事表达得活灵活现而已。在智者看来是场饶有趣味的冒险,对于一个感受力贫弱的普通人而言,则可能由于司空见惯就忽略过去了。举个例子,歌德和拜伦取自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出美妙的诗歌,愚蠢的读者可能会嫉妒有这么多让人欣喜的事情都发生在诗人身上,却忘了诗人才华横溢,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值得羡慕的。

  同样的,气质忧郁的人觉得是场悲剧的事情,到了乐观开朗的人那里说不定就只当作是一次颇具戏剧性的冲突,而对于冷漠的灵魂来说则可能什么意义都没有。要意识到并且可以欣赏每一次事件,必须要结合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像水里的氧元素和氢元素那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样的经历,即便是在客观或外部因素完全一致的条件下,主观的个人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

  世上美好的所在让迟钝的人来欣赏,他也只能看到一幅乏味的现实图景,十分枯燥——恰如一处美好的景致遇上了阴暗的天气,或是透过一个坏了的相机镜头去看,总之是白白辜负了美景。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被禁锢在他自己的意识局限之中,无法跳脱出来,超越不了自己,外援对他的帮助也不大。

《人性的弱点》

自序 成书缘起

  20 世纪前35 年间,美国出版商推出过20 多万本不同种类的书,数目巨大,但绝大多数都属于枯燥乏味之作,终成为商业败笔。没错,我说的就是“绝大多数”!

  全球的一家出版公司的老板,曾发自肺腑地告诉我,即使公司有75 年出版经验,每出8 本书就有7 本亏本。

  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我偏要冒这么大风险再写一本呢?即使出版了,又有什么价值吸引读者?

  两个问题都很棘手,但非空穴来风。请允许我一一作答:1912 年,我在纽约开设了一门教育培训课程,旨在为商业人士做专业演讲培训。刚开始我只教授演讲课,用我自身的经验来训练成年人,让他们在职场和公众场合能冷静、清晰、有效地表达个人观点。

  但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发现,这些人不仅仅需要演讲训练,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人际交往中,他们更需要技巧和策略方面的训练。不仅是他们,我发现,就连我自己也急需这方面的训练。每每回忆起过去,我经常会因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匮乏而深感焦虑。我想,要是20 年前就有今天这本书就太好了!无疑,那时的我一定会感到如获至宝!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是你我遇到的问题,不论您是家庭主妇、建筑师或工程师,对于商务人士更是如此。卡耐基基金会前几年赞助过一个调研工作,发现并证实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即便是在工程技术领域,那些少数拿高薪的员工,大概只有15% 与他的专业知识有关,而其余85% 则取决于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换句话说,一个技术人员的成功,更多与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密切相关,而非专业知识。

  多年来,每个学季我都去费城工程师俱乐部和美国机电工程学会纽约分会授课,1500 多人听过我的课。这些人之所以来听课,是因为他们也发现拿高薪的工程师通常并不是专业强的人。我们知道,一般工程师、会计、建筑师或其他专业人士都可以用正常薪水雇用。但只有那些既懂专业知识,又善于表达并兼备领导团队能力的人,往往才有机会获得更高薪酬。

  洛克菲勒曾在事业时期断言:“假如获得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像购买糖或咖啡等商品那样,我宁愿付出比世界上任何商品的价值都高昂的代价来获得这种能力。”

  每所大学都应该开设人际关系这门课。这样就可以开发和增强我们利用这种宝贵知识财富的能力,难道不是吗?可惜的是,直到我写本书之时,还未曾听说哪所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芝加哥大学曾携手青年会联合大学做过一项调查,专门研究成年人到底关心哪些事情。

  这项调查共花费25000 美元,耗时两年。调查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梅里登市这座典型的美国城镇落下帷幕。当时,镇上所有成年人都参与了调查,他们各自回答了156 个问题,例如:职业和特长、教育程度、休闲方式、收入状况、爱好、理想志向、有何困难、喜欢哪些学科……后的调查显示,这些成年人除了关心健康问题,接下来关心的事情就是人际关系,包括怎样识人、怎样处世、怎样才能受到欢迎以及获得说服别人的能力等等。

  调查组后决定,很有必要在梅里登市为成年人开设一门人际关系的课。他们费尽周折,却很难找到一本相关教材,一本都没有。后,他们找到成人教育的权威人士,了解有关教材的信息。这位权威人士叹息说:“你们找的还真没有啊!虽然我很清楚这些成年人的需求,但是相关教材至今还未问世。”

  的确如此。据我所知,多年以来,我也一直苦苦追寻这本书,但一无所获。我决定为我的人际关系课程亲自撰写一本书。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正是这本书,希望能得到您的喜爱。

  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寻遍能找到的所有资料,有报纸、杂志、家庭法庭案例、古代哲学和现当代心理学著作。不仅如此,我还聘请了一位专业的研究员协助我的工作。我们一起泡在图书馆长达一年半的时间,查询、梳理各种心理学方面的专著,阅读成千上万篇杂志文章以及无数伟人传记,了解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相关信息。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遗余力地进行这项工作。从恺撒到爱迪生,查阅了各个时期的名人传记,仅仅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相关传记就多达100 多本。

  此外,我们还亲自大量走访当代成功人士,其中包括发明家马可尼和爱迪生,政治领袖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和詹姆斯·法雷,商业精英欧文·杨,电影明星克拉克·盖博和玛丽·碧克馥、探险家马丁·约翰逊等人,试图通过深入采访研究他们维护人际关系的技巧。

  基于以上工作,我准备了一篇简短的演讲《如何赢得友谊并影响他人》,当时这的确是一篇非常简短的文字。不久之后,我把这篇短文不断丰富到可以演讲1.5 小时。每个学季,我都在纽约卡耐基研究院讲给那里的成人学员们听。

  演讲中,我鼓励学员勇于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社交当中,然后将反馈信息和成果在班上和大家分享。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那些渴望成功的男女学员们,完全被这门课牢牢吸引住,听得津津有味。也可以说,这是人类历早创立的、的成人人际关系课程。

  本书的写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像小孩成长一样,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丰满,汲取了成百上千名学员的实际经验和智慧。多年前我只是把一些支离破碎的人际法则写在小卡片上,逐渐收集整理好,把它们印在较大的纸张上,再后来就整理成册,一直到后竟然成了一本书。每一页内容,我都多次修改和增补。历经15 年的实验和研究,今天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这本书绝不是理论堆砌或天马行空的想象,它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现实指导意义。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但这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这本书上所讲的法则,的的确确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轨迹。

  有位学员是企业家,他手下有314 名员工。长期以来,他总是喋喋不休地对员工进行批评、指责,一句好听话也没说过。当接触并学习了这本书里的法则后,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现在,他的公司充满了上下团结一致、和睦、精诚合作的工作氛围。之前314 名剑拔弩张的“敌人”,变成了314名朋友。

  这位学员自豪地讲述了这一巨变:“以前我走进公司,没有人理睬我。员工见到我,立刻把脸转到一边。而现在他们都成了我的朋友,连门卫见面都亲切地远远地对我打招呼。”他不仅在生意上获得了不起的成功,而且现在拥有更多闲暇时光。重要的是,他还从家庭和工作里获得比之前多得多的幸福感。

  无数销售人员也从本书中学到人际交往技巧,从而快速提升销售业绩。有时新客户很难接触,而读过此书的销售员很快就结识了新客户,职位提升,薪水大增。一些公司高级职员兴奋地讲述了他们的成功经历:一位在费城天然气公司的高级职员,以前喜欢争胜好强,也没有多少领导才能。在他65 岁时,公司准备给他降职。幸运的是,接受本书里的人际训练之后,他非但没有降职,反而得到了晋升,拿到更多薪水。每学期毕业聚会上,很多夫妻说:自从他们(或配偶)接受人际训练后,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这样的事情,我听到不止一次。学员们经常对获取的成功欣喜不已,感觉不可思议,经常在周末给我打来电话,激动地报告他们的新成绩、新收获。

  有的学员互相之间就书中的法则进行探讨,越聊越起劲,一直聊到凌晨3 点,后发现其他人早就回家了。有人和别人探讨之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未来无限美好,激动得彻夜难眠。这会是谁?一个没有学识,没见过世面,一接触新事物就兴奋的人吗?不!绝不是。这是一位拥有高等学历、久经商场的艺术经销商,他社交广泛,能流利地讲三种外语,拿到欧洲两所大学的学位。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一位德国贵族的来信,他在横渡大西洋的邮船上给我写下这封信。他的祖辈在德国贵族霍亨索伦王朝的军中任军官。他谈了很多运用书中处世法则之后的切身感受,简直对这些法则顶礼膜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另有一名学员,在纽约土生土长,毕业于哈佛大学,拥有一家地毯公司,非常富有。通过对这些法则的实践运用,仅仅14 个星期,他说这些处世法则的艺术让他受益实在太大了,甚至远远超出他大学四年的全部所学。

  您或许感到荒唐、可笑、不可思议?或许您嗤之以鼻。但我所说的这位作风保守的哈佛毕业生,就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取得无数成功之后,他当众做过一场演讲,慨叹这些法则的奇妙。这次演讲发生在1933 年2 月23日,星期四晚上,当时有大约600 名听众见证了这次演讲。我可以如实转述给大家——

  教授说:“回顾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我们其实只能算得上是‘半睡眠状态’。因为我们只开发了自身潜力的一小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创造的成绩只是一小部分潜能在发挥作用,而绝大部分潜能还远远没有触及。”本书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我们释放自身潜能,发展并利用这些潜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开发自身潜能吧!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希本博士曾说过:“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唯有学习。”

  要是您读了这本书的前三章,依然对生活中的问题感到茫然失措,那么这本书对于您来说就是失败的。因为您要像斯宾塞说的那样:“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行动。”这本书不是教给您高深莫测的理论,或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教您如何实际行动。

戴尔·卡耐基

1936年8月

《智慧书》

  凡事皆天定,唯有做人难

  当下对于智者的要求远比过去高上七倍,现如今,仅同一个人交往就需要具有古时候应对整整一个民族的才智。

  天资与智慧

  天资与智慧是展现才情的两大根基。少了哪个都会酿成半途而废的结局。只有聪敏是不够的,还得要有天赋。误将命运寄望于身份、职位、乡谊与家世是傻瓜失败的根由。

  做事保有悬念

  对出奇的赞叹就是对成功的欣赏。和盘托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也不会讨人喜欢。隐而不宣自会令人浮想联翩,职位越高所能引发的关注也就越加广泛。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有些神秘,并以高深莫测的态势让人敬畏。即便是在吐露实情的时候,也应力避直白,就像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对什么人全都推心置腹一样。刻意缄默是慎行的铁律。公开了的决策不会得到尊崇,反倒要招致非议,而且,一旦出了意外,则必将惨之又惨。所以,面对睽睽众目,还是效法神明吧。

  智勇互济成就伟业

  智勇长存,故而造就不朽之人: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大本领,智者无往而不利。孤陋寡闻者,活得浑噩。兼听而勤奋,眼明加力行。无勇辅佐,知识难显其功。

  让人依赖

  神灵之所以成为神灵,并非因为身着金装,而是由于有人膜拜。聪明人更希望的是被人所求而不是被人感戴。相信鄙俗感激是对谦恭期待的漠视,因为,期待历久难忘,而感激则是事过境迁。人们通常都是从别人对自己的依赖而不是感戴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人在消除燥渴之后,必定马上转身离开泉源;柑橘只要被榨干了汁液,立刻就会从宝贝变成粪土。依赖关系一旦完结,回报也就必然终止,随之而去的还有那份敬重之情。请尽量把延续这种依赖而不令其结束当作人生经历中的教训和辅助手段吧,即便是对顶头上司,也要使之保有永远都离不开自己的感觉,不过,万万不可达到眼看着他误入歧途也默不作声的地步,也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让别人遭受不可弥补的伤害。

  做人要做到极致

  没有天生的完人。操守、事业都是日积月累渐至极致并从而使美德和声名齐聚于一身:拥有高雅的情趣、纯正的心机、成熟的思辨、高尚的志向。有些人永远都成不了完人,总是缺点什么,还有些人需要迁延很久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真正尽善尽美之人总是敏于言、慎于行,能够被精英分子的特殊群体接纳乃至心仪。

  不可逞能盖主

  落败总是令人懊恼的事情,而强过主子不是愚蠢就是自寻末路。卓尔不群向来讨嫌,尤其是在相对于位居己上者的时候。一般的长处可以刻意加以遮掩,比如用不修边幅来掩饰天生丽质。肯在时运和性情方面示弱者大有人在,可是自认才不如人者却没有,人君尤甚。才智是至高的天赋,所以,亵渎天赋也就成了大不韪的事情。君临天下者总是希望在这个重要的方面高居人上。王公贵胄喜欢得到辅佐而不是被人超越。谏言好是作为对疏漏的提示而不应直指为才气不足。流星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尽管同属发光物体的谱系而且也的确能够发出耀眼光芒,但却不敢同太阳争辉。

  免受情感左右是精神境界的至高表现

  自身的卓越可以使人不被一时的鄙俗情绪所左右。没有什么能比把握自己、把握自己的情感更难,因为这是意志的胜利。即便是在情绪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也不能令其殃及职守,更不可使之损害比职守更为重要的一切其他事务。这是维护自己的声名,减少乃至消除不快的文雅方式。

  摒弃地域的流弊

  水质会因为流经的河床而变得或好或坏,人会因为出生的环境而有所差异。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其故土的影响,因为那儿的环境更具感染力。所有的国家,即便是为文明的地方,全都难免会有某种独具的缺欠,而这类缺欠又总会被其邻邦出于或警惕或自慰的动机予以诟病。能够克服抑或至少是清楚认识这类源于地域的缺欠,应是值得称道的聪明。努力去博取出类拔萃的美誉吧,因为凡事都会因为出乎意料而格外受到重视。此外,血统、地位、职务乃至年龄也都可以成为负累,如果令其齐聚于一身而不是着意加以提防,必定会造就出一个令人无法容忍的怪物。

  钱财与声名

  钱财有尽,声名恒久;前者用于生计,后者可以流播。钱财有招致妒羡的可能,声名则要面对湮灭的前景。钱财可求,也许还会越聚越多;声名则是日积月累而成。毁誉源自于人品。从古至今,声名总是与要人相伴并行,而且一向只取:要么是奸雄要么是俊杰,不是面对诟骂就是备受称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