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6大主题、60多个议题,涉及科技、教育、历史、经济、艺术、军事、安全等方面,从美国的航天战略到好莱坞电影,从航空母舰到AK-47步枪,从美国科技霸权到西点军校的人文基石,站在演化的角度思考战争、军事及战略问题,围绕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从大国军事对抗的历史中,指出了富国与强军的统一逻辑。
【作者简介】
石海明 生于1981年。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工委副主任,中国军视网、深圳卫视及《科技日报》特约评论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邀研究员,《光明日报》特聘科普专家,《国防科技》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战略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科学技术与未来战争。主持*科研项目两项。荣立三等功一次。 近年来,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合著有《虎狼之翼》《适应者死亡》《科学、冷战与国家安全》《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制脑权》等作品,合译有《技术与国际体系变迁》《思想大战》《信息战》等作品。其中,《制脑权》一书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强素质、做表率”推荐读物,获2014年度国防科技大学重大科技进展奖,获第四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多次受邀到全军部队观摩重大军事演习及讲课,并赴德国、捷克、匈牙利、奥地利、希腊及巴西等国家访学交流。
林涵  生于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哲学硕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北京香山论坛秘书处研究员,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员,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政治工作、国家认知空间安全战略。近年来,在《解放军报》《求是》《环球时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合译有《好莱坞行动:美国国防部如何审查电影》等作品。
【媒体评论】
哲学、科学、军事,战争思考多元;敏锐、深刻、活跃,思想之树常青。两位青年军官写的《战争树》,充满了青春气息,值得一读。——胡晓峰(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战争之树葳蕤常青,新锐视角启人思考。——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超限站》作者)
文人谈兵,学者知兵,是中国自古的优良传统;青年军官在战略理论和决策中做出重大贡献,在西方渊源有自。本书兼美二者,值得一读。——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石海明、林涵两位青年才俊,硕果累累、基础扎实、志存高远,又在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军事科学院这样的高端学术平台,若能进一步凝聚方向,立足平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践图灵奖得主狄克斯特拉的名言:“只做只有我才能做的事”,既争一时,亦争千秋,就一定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战略研究领域引领潮流,成为高层次、专业化与大众化兼得的新型战略人才。——朱亚宗(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战争之树常青,是人类社会的不幸;但看不清楚这棵大树,则是更大的不幸。如何看清楚这棵大树,不妨先读读石海明、林涵的这本书。——乔良(空军少将,《超限站》作者)
【目录】
一、安全战略 / 1战略前沿技术与国家安全 / 2富国与强军的逻辑 / 9聚焦印度“核”心“核”力 / 12网络战:超越第五空间的搏杀 / 18外层空间探索利用中的角色冲突与道德抉择 / 22美国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历史沿革与当代发展 / 30大战略•微战争:国家安全战略构建的新坐标 / 45国家安全战略的科技透视 / 52泛娱乐化时代的军事游戏价值考量 / 55国外如何谋划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 59全球治理视角下美国太空战略解读 / 65全球公域“破”与“立”:太空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在何方? / 76中国如何应对“科技冷战”? / 83

二、科技军事 / 87论互联网技术构建中的政治塑造 / 88“网络反导”:防御利器还是潘多拉魔盒? / 98制脑权:信息时代军事较量的“高边疆” / 101技术制胜:美国军事战略思维的“标识符” / 105电磁轨道炮:临近空间战争的杀手锏? / 111物理战的未来图景 / 115军事科技传播:视像、认知与战争 / 129航空母舰驶向何方:从战略工具到战略符号 / 133让公众理解航天:科学传播视角下美国航天宣传策略解读 / 140改装显学 / 145注重应用科学技术,加强战略规划建设 / 150基因武器:值得警惕的“潘多拉”魔盒 / 156技术社会选择视阈下的CYCLADES项目 / 158

三、环球军情 / 165象征政治:美国载人航天商业化的文化载荷 / 166大战略观:评判美军伊拉克战争胜败的另一标尺 / 170“十年反恐”留下的军事遗产 / 174英法德三国军事院校改革探析 / 178美国太空战略向何处去? / 183危机管理,美国如何应对? / 187美国对“伊斯兰国”展开网络战 / 192“猎鹰重型”背后的象征政治 / 194美国要组建天军!这个新军种究竟要干什么? / 197美国如何巩固世界*强战力? / 201四、谈兵论将 / 205“狂人”欧文斯:美国军事变革的“发动机” / 206安德鲁•马歇尔:“五角大楼的导师”还是“妄想症患者”? / 211罗伯特•盖茨:改变五角大楼的八朝元老 / 218韦斯利•克拉克:战场和商场的“双料明星” / 224万尼瓦尔•布什:奠定美国科技霸权的预言家 / 230布热津斯基:地缘战略的常青树 / 237

五、兵书悦读 / 243金融与战争:永不消失的链接 / 244用科学理性驱散战争迷雾 / 252人文教育:西点军校精英辈出的文化基石 / 257战争的果实:甜果还是苦果? / 260科学主义能通向国家安全吗? / 263制脑权:国家认知空间角逐的焦点 / 266小国崛起:大国角逐的另一面镜子 / 269机关枪:工业技术和平主义的梦幻 / 273军事科技传播:好莱坞与五角大楼联姻背后 / 276走进军事思想的城堡 / 280科技创新终结美国霸权? / 283大国博弈需关注“话语权” / 285面对战争新高地,我们锻造怎样的将才? / 289警惕“超限战”冲击波 / 295
生物战还有未来吗? / 298生物化军事变革的理论预见 / 302想象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的翅膀 / 306AK-47:一把枪、一个符号和一段传奇 / 308揭开战争的迷雾 / 310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援助的尘封往事 / 312复兴的中国需要战略理性 / 317

六、考察见闻 / 327走近瑞典安全和发展政策研究所 / 328美军军事文化建设探析 / 330战略传播:美军“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 335孤独的人类与人类的孤独 / 339失去海洋的民族,也终将失去家乡 / 341

后 记 / 345

参考书目 / 346
【前言】
战争,作为人类社会*激烈、*残酷、*普遍的现象,由于事关利益集团的生死存亡,从一开始,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作战手段的急剧更新,催化着作战思想的激烈绽放,影响着作战体制的深刻变革,引导着作战模式的火速演进。如今,兵器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左右着现代战争的每一根神经。显然,在这种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并深刻影响军事领域的时代,一支军队对科技前沿的认知,已然成为一切军事活动的逻辑起点。幸运的是,我们两位作者都先后在湖南求学,并于科技味道浓郁的国防科技大学获得科技哲学硕士学位,在那里遇到了朱亚宗教授、刘戟锋教授、曾华锋教授等几位恩师。从他们身上,我们感悟到了仰望浩瀚星空的情怀、从事理论研究的方法及走好军旅人生的自信。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我们一直在合作跟踪研究战争理论问题。正如英国科技作家马特•里德利在《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中所言,“演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是理解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的*途径。人类制度、人工制品和习惯的改变,都是渐进的、必然的、不可抵挡的。”“演变不仅仅局限于遗传系统,还能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改变方式:从道德到技术,从金钱到宗教。”大约在三年前,我们开始意识到要从演化的角度思考战争问题、军事问题及战略问题,从而构建一个不断生长的知识树。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牵引下,我们想到了本书的名字《战争树》。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方兴未艾,智能化战争、生物化战争又扑面而来。在此背景下,如何透视战争?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一是要深入理解战争的阶级性。*同志指出,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这也就是说,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是直接为政治服务并受政治支配的,而政治总是阶级的政治,是一定阶级的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分析了战争的阶级利益和经济根源,明确指出:“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经济利益才是目的。”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军事斗争实践,特别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发动的对外军事干涉,其实质还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当前,在关于战争带不带政治性的问题上,有人认为战争主体超越了阶级、政党、民族、国家,战争已不具备政治性。也有人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命题只适用于过去,用政治的观点考察当代战争已难以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其实,无论是高技术战争,抑或当代反恐战争,当代战争的主体依然是阶级、政党、民族或国家,战争主体没有改变,因而战争的政治属性也没有改变。二是深切把握战争暴力性的新表现。战争的暴力特征,是战争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观点之一。战争的暴力表现为敌对力量的对抗,敌我双方战争体系涵盖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其构成要素也必然成为战争的目标。因此,战争不单是武力冲突,而且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斗争。依靠军事作战实现其政治目的,在军事上,主要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方支持战争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表现为尽可能地摧毁敌对国家的政治体系,进而将己方的政治意志强加给敌方;等等。在当代战争条件下,单纯的军事作战已不能有效地解决国家之间的冲突,也不能完全实现其政治目的。今天的战争所表现出的暴力性,已演变为一种结构性暴力。它包括在自然空间、技术空间的直接军事作战,更包括在认知空间、社会空间展开的“没有硝烟的较量”。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文化渗透、经济侵略等活动,就是这种结构性暴力的体现。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强调网上意识形态安全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切实掌控网络舆论斗争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始终把打赢网上舆论斗争作为重要任务,赢得未来战争的制脑权。三是深刻认识战争艺术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人说,战争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战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战争具有确定性,人们可以借助“拓扑学”“博弈论”“模糊数学”“灰色理论”“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数理工具,让当代科学的光芒逐渐照亮战争的每一个角落,不断揭示战争谋略的科学本质、思维规律、内在结构和行为方式,不断廓清战争的迷雾。战争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战争又具有不确定性,战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源自作战双方力量的复杂变化,另一方面产生于军事指挥员对形成、提升和运用战争力量的主观创造,而这种主观创造见诸军事实践,便是战争艺术。克劳塞维茨曾说,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人类任何活动都不像战争那样给偶然性这个不速之客留有这样广阔的天地”。正是战争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为历代军事家演绎战争艺术提供了广阔舞台。
【免费在线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代序)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朱亚宗

崇理远实和崇实黜虚的竞争与互补,是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体系的内部必要的张力,也是维持文化史跌宕起伏和丰富多彩的重要动力。先秦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国文化多样性的源头,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以崇理远实为主流的明代中叶以后,封建末世的危机、西方强敌的威胁和外来文化的输入,催生出了以崇实黜虚为主流的明清实学思潮。这一文化思潮延续至今,仍是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而且在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之前,仍将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其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近现代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经世致用的各种具体理论、方法、举措等,是其*重要的内容。但是中国学术界深受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崇理远实精神的影响,又受到发达国家纯粹理性成果引领世界学术潮流的巨大压力,在自然科学界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里,对崇实黜虚的应用研究常常存在偏见。而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思潮若不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反对功利主义文化思潮,或会酿成宋明理学式空疏文化思潮的巨大风险。在顺应时代主题坚持崇实黜虚的主潮流前提下,也非完全摒弃崇理远实的文化,而应支持比较远离现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等探索性工作,并且还应在虚实两种路径之间架起缺失的桥梁。石海明本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史博士及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硕士,师从清华大学刘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等名师,有多年从事科技史、科技哲学的教学、科研经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林涵本是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硕士,近年来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期间,潜心钻研,又去瑞典访学深造,潜心治学,思维水平与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提升,近期翻译出版了《好莱坞行动:美国国防部如何审查电影》,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两位青年学者并不满足于抽象而相对远离实际的哲学性教学研究工作,大胆跨入崇实黜虚的战略研究领域,科技哲学的学术背景与国防科技大学的科技氛围,以及对战略问题的独特敏感性,造就了他们的锐利目光和非凡功力。近年来,从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学科点走出来的青年学子,在多个领域跨界耕耘、硕果累累,在军内国内抽象的哲学领域与务实的战略领域成功架起了一座座独特的桥梁,为中国战略学界吹进了一股新风。众所周知,战略研究是科学性、综合性、政策性极强的研究领域,通常专属于学界耆宿、智库专家或退职政要,作为游离于专门战略研究机构之外的青年学者,两位才俊纵横驰骋,与众多资深专家同台竞技,各擅其长,并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惊赞,也让人感动。这样的业绩,也已引起军内外多家大报、著名网站、高等学府及智库机构的关注与青睐,他们未来的学术之路必将更加宽广深厚,学术前景将不知所止。这部著作汇聚了石海明、林涵两位青年学者多年来合作探索的部分思想,拜读以后,惊叹之余,脑海中不知不觉浮现出云天飞鹤的形象,深感这是一部综罗百题、切合网性、虚实交融、特色鲜明的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