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知乎大神安森垚,其专栏“祖先”已获277658 个赞、204625人订阅收藏。

★结合彩色地图讲述著名人物、著名战争、文明遗产、历史脉络,给读者全新的、立体的阅读体验。

★本书的特色是,将东西方文明史按时间维度进行穿插讲解、比较,让读者对世界史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讲述晚唐、罗马帝国、五代十国、成吉思汗和大蒙古国的历史渊源。

这是一部更适合中国人阅读的《世界简史》,更是一部能重新定义读者的历史传统认知的世界历史著作。很多人都感觉世界那么大,国家那么多,历史那么长,人物那么多,历史事件又无穷无尽,根本没有办法掌握这个知识系统。但实际上,如果把视角调整到全球范围之上,用地缘的思维来解释世界历史,就会发现,原来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而我们曾经认为的复杂的、混乱的世界历史,也会有一个全新的、立体的、系统的解释。

本书以地图为根据,将东西方的文明史进行穿插讲解,以期让读者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其实和我们想象中并不一样,很多我们曾经以为颠扑不破的知识、真理,其实另有真相,而这个真相,只能通过我们用更开阔、更高远、更深刻的视角思考,才能发现并解释。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更适合中国人阅读的《世界简史》。作者安森垚是“知乎大神”、日本京都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在本书中,他采用全新的二维视角,以时间的流转为线,以其中的历史事件为点,全面讲述了从罗马帝国分裂到十字军东征、从唐“武则天时代”到成吉思汗征服亚欧大陆的这段历史。

本书内容分为东方和西方两条主线,按时间的维度进行对比穿插讲解,以期能让读者以更高、更宽、更远的视角看待世界文明史。通过这种全新的视角,本书将重新定义读者对世界历史的传统认知,将带给读者一个与以往印象中截然不同的世界新面貌——这个世界和它的历史与你想象中竟然如此不同。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会被逼退位?怛罗斯之战是怎样打起来的?为什么安史之乱能将唐搅得天翻地覆?中世纪的欧洲到底发生了哪些风云变幻?换皇帝如换衣裳一样的五代十国究竟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成吉思汗是如何一步步征服了亚欧大陆?且听安森垚为你解密。


【作者简介】

安森垚,黑龙江哈尔滨市人,自小对与地图有关的一切充满兴趣和好奇,希望探寻到所见所闻中的一切东西与星球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过往。15岁便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后留学日本,在校期间担任过助教及校刊主编等工作,而后升入日本京都工业大学就读研究生。在异国他乡并不想放弃对个人爱好的探讨和追寻,经朋友推荐,在知乎网回答以历史为主的问题后,受到读者热捧,尤其是创办的“祖先”专栏,更是深受历史爱好者的追捧。


【目录】

*章 光明骤灭,盛极而崩

一 则天大圣皇帝·002

二 三路危机·005

三 盛世前夜的斗争·013

四 后突厥汗国的灭亡与回鹘、葛逻禄的兴起·018

五 从怛罗斯之战到安史之乱·029

第二章 欧洲的诞生

一 撕裂的弟兄姊妹·046

二 北欧风暴·064

第三章 宋前时代

一 河北三镇·077

二 白山黑水·081

三 李克用和朱温·088

四 五代十国的开端·097

五 北方族群的大变革·112

六 河东节度使和燕云十六州·134

七 从后周到北宋的建立·145

第四章 一个帝国

一 从澶渊之盟到女真壮大·150

二 吞辽灭宋,靖康之变·166

三 辽宋的延续·182

四 斡难河畔·194

五 在背叛中成长的一代天骄·209

六 一个帝国·229

第五章 世界连在一起

一 杀向日落处的欧罗巴·250

二 从波斯到埃及·268

第六章 *后的开端

一 从贸易到伯罗奔尼撒战争·291

二 大蒙古国的遗产·301

三 大海航路和公司制度·313


【免费在线读】

三路危机

西路相对来讲是*顺的,但这是在李治还是皇帝时候的事了。那时候唐朝的对外军事达到了一个*,不仅灭掉了一直以来*为头疼的东北强权高句丽,西突厥也被彻底打服。唐朝大将王方翼铲除了西突厥*后一股强硬势力阿史那车薄啜,两方大战伊犁河。

突厥本来战斗力很强,但是屡屡败于隋唐,多半是因为这阿史那家族根本就统治不好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突厥汗国,内鬼频出。就王方翼打阿史那车薄啜这一战来说,那些曾经被突厥人统治的粟特人——炽俟部,就当了这么个内鬼,他们的老大炽俟弘福,不仅屡次作为特务给王方翼递交情报,更是在和阿史那家族并肩战斗的时候临阵倒戈。唐朝一看你这真是够忠心,炽俟部就在唐朝大哥的帮助下迅速崛起,炽俟弘福更是平步青云,被封了一大堆官。

粟特人本是在中亚河中地区生活后来逐渐在丝绸之路上定居下来的游牧雅利安人,和欧洲人、波斯人一样都属于“印欧人”,中国称呼他们为“昭武九姓”,称中亚城邦布哈拉为“安国”,称呼撒马尔罕一带为“康国”。

炽俟弘福出身的家族,叫做“葛逻禄”,正是这个葛逻禄,说它彻底改变了历史进程也不为过。

在唐朝的支持下,炽俟弘福被封为“招慰三姓葛逻禄使”。“三姓”是啥意思呢?“姓”其实在古汉语里本来就是“部落”的意思,它本身和“性”“生”同源,是拥有某一女性亲族作为纽带的部落代称,后来演变为我们现在“姓”的含义。

“三姓葛逻禄联盟”就是在唐朝的支持下,希望他们事实性地成为本来强硬的两个部落“突骑施”(七河流域)、“样磨”(喀什一带)的老大,然而突骑施一直以来并不怎么理会这一套,而更愿意做和唐朝友好的兄弟部落,不过这是后话了。

炽俟(葛逻禄)、突骑施、样磨这几个部落,其实都是被突厥化的白种人,所以“三姓葛逻禄”的名头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以印欧部落为核心的白种突厥人联盟,主要活动于七河流域,也把势力横卧在大量中亚粟特城邦上面,因为葛逻禄人一直以来被黄种人的突厥人看成异类,地位很低,所以就更愿抱紧唐朝大腿,成为看似忠心的伙伴。

这一战也使唐朝彻底在中亚站稳脚跟,也就是在这个地方,王方翼大修重镇“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派大量汉人驻扎。碎叶城,也是传说中李白出生的地方。

唐高宗李治一死,等到武则天当政,因为王方翼是唐高宗王皇后的外戚,这位女皇就因别人的罪把王方翼连坐了,王方翼被流放崖州,在途中死去。由此足以看出武则天的手段之狠。

西突厥虽然平定,但是突厥的老家东突厥灭亡之后,王族阿史那骨咄禄以仅仅七百人占领黑沙城(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打回自己的老家杭爱山,也就是燕然山。骨咄禄取代没有当好领导者的回纥,重建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此时正是武则天称帝的时候,国内政局十分不稳,正忙于政治斗争的武则天杀了不少能打的将军,而很多有本事的人也不愿意为武则天卖命,而是忠于李唐。骨咄禄让弟弟默啜看家,自己亲征中原,打得唐军节节败退,北方疆土被大量蚕食。一直心甘情愿追随唐朝的回纥也毫无办法,而且回纥也很不爽——大唐咋变“大周”了?所以中线的情况可谓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不久之后,可汗骨咄禄死掉,他一直以来的好帮手、弟弟默啜成为大汗,猛攻唐朝的河西走廊,差点把这个细脖子扯断了。

武则天非常迷信,年号也极其奢华。公元696年,武则天改年号“万岁通天”,因为这个时候国家的外患更厉害了——东边的一个小民族“契丹”造反了。

契丹到底源于什么民族,史学界一直争议很大,我这里采取一个受支持比较多的观点,那就是契丹可能本来是臣服于鲜卑的乌桓人的一支。自从曹操在秦皇岛那边大败乌桓“东临碣石有遗篇”之后,这个和鲜卑渊源很深的民族就逐渐消失在历史上了。

然而到了隋唐的时候,可就是“萧瑟秋风今又是”了。契丹在南北朝北齐的时候,就见于史书了,大约居住在西辽河一带,也就是现在内蒙赤峰、通辽一带,原则上属于现在的东北。它先后跟随了柔然、突厥两位大哥,在唐朝不注意的情况下,迅速蓄力。契丹以“大贺氏”家族为首领,迅速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

但契丹没想到的是,唐太宗太能打了,看起来强大的东突厥很快就被灭掉了。于是贞观二年,契丹首领大贺摩会、大贺窟哥,反戈突厥归附唐朝,唐太宗很开心,赐给大贺氏“旗鼓”,作为汗位的象征。随后,唐太宗在现在通辽、赤峰一带设立“松漠都督府”,把大贺家族赐姓李氏。

等到唐高宗的时候,契丹首领的名字就很汉化了——大贺窟哥的孙子名叫“李尽忠”。

可李尽忠确实有点对不起他的名字。万岁通天元年,李尽忠和小舅子孙万荣一起造反,攻破营州(现辽宁朝阳),并且自称什么“无上可汗”。武则天说你这口气太大了,和我一起改年号?我们知道武则天不仅爱杀人,也特爱给人改名,于是她怒而给李尽忠改名“李尽灭”,给孙万荣改名“孙万斩”。

虽然这一行为有点无聊,像骂街一样——改名也改不死人家啊。武则天的军队面对契丹的攻击,大败亏输,这一战也成了契丹“立国”之后的*次大胜利。

后突厥可汗默啜一看,这个曾经的小弟契丹很棒嘛,眼睛一转,想我要是假意和唐朝称臣,不仅可以免于和唐朝打仗,还能获得不少帮助,没准还能把小弟收回来。于是默啜可汗表示要帮大周征讨契丹,武则天竟然没多怀疑,认为这样一来既能免于北方作战,还能雪耻东北,以狄治狄,岂不美哉?

于是她派使者册默啜可汗为左卫大将军,不久后,默啜袭击契丹大胜,武则天很开心地赐予他“立功报国可汗”。

然而默啜说我要你改名干啥?我要的是地和钱啊!随后于神功元年(又改年号了),入侵如今宁夏、陕北等地,虽然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武则天也着实头疼得很。

一年之后,武则天无奈,将大量谷种、杂彩、农器、铁交付默啜可汗,并允许其婚,命淮阳王武延秀纳默啜的女儿为妃。

默啜可汗说你这不对啊,你把你武家人派过来是怎么回事?这我还真不稀罕,因此在这次失败的和亲之后,两方又打得不可开交。

*终在唐军多次失败并十分疲惫的时候,默啜请武则天,把他的女儿嫁给皇太子——李显的儿子,武则天也只能同意了。此时的武则天或许也觉得,这天下很可能没法姓武了。

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水平确实不怎么样。李显有个外号,叫做“六位帝皇丸”,因为他爸是唐高宗李治,妈妈是武则天,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儿子是少帝李崇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皇族中可谓“家世显赫”。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却夹杂在这么一群能人中碌碌无为,如果要给他一个历史评价,那就是活在三个女人掌控中的可怜人,而这三个女人,却是他*亲近的妈妈、妻子和女儿。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他老爸李治死后,因为遗诏,直接让他继了位,但这个时候的李显,还远远不了解自己老妈的手腕和野心。

自以为是唐朝一把手的李显,在青梅竹马的老婆韦皇后的撺掇下,打算把他老丈人韦玄贞提拔为侍中,以巩固自己的权力。老妈那边派人施压,他不听,甚至还大放厥词说“朕并不介意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嘛,哈哈哈”。

武则天一看,这小子是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我有一千种方法让你混不下去;还有那个韦后,老娘一看你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于是一怒之下把李显废为庐陵王,并让他弟弟李旦当太子。庐陵王李显和他老婆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是在逃亡的路上出生的,因为连包孩子的布褥子都没有,是李显用自己的衣服包裹才免于受冻的,所以被命名为“李裹儿”。李显在庐陵的时候,可以说是生不如死,每天随身携带三尺白绫等着自杀。我们知道,虽然李旦也当了几天皇帝,但他深知老妈武则天的目的,不久后武后就称帝了。

武则天在内忧外患中心力交瘁,尤其是全天下的人也并不心向她武家,她武则天自己还好,要是她那个侄子武三思,恐怕没过两天这家大企业就要黄了——儿子当皇帝还会祭祀自己的妈妈,但是哪个侄子会祭祀自己的姑姑呢?——所以,*终庐陵王李显复位太子。

晚年的武则天,对朝政越发不关心,整日和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小帅哥玩耍。而这两个小帅哥自然也不满意成天伺候一个老太太,所以仰仗武则天的喜爱,开始肆意插手政治。在忠于李唐的老臣看来,让武后让位的日子也不远了。

神龙元年一月二十二日(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薛思行等人率领禁军500人,李谌、王同皎等大臣跑到太子李显那里,表示这皇位本应该是您“六位帝皇丸”的,但却被你妈无故废黜,而且小人当朝,天下百姓都希望您恢复李唐江山社稷,给大家一个太平盛世。

李显想,你们这群人作死干啥?于是躲在宫里传话说:“小人该杀,但是皇上身体正不好,这不是让她担心嘛。”李谌一看,你这个服不起来的窝囊废啊,你到底是有多怕你妈啊,于是说:“现在宰相将军们都已经这样了,太子你要是不逼宫,我们全都得死。你别躲在里面不出来,你得亲自出来解释一下。”李显一看没办法,只好出去。

没想到李显刚一出来,王同皎就把李显扛到马上,带他到了他爷爷曾经兵变过的玄武门,正好碰见张柬之他们在走廊砍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脑袋,然后冲到了武则天的长生殿。

武则天知道出事了,但还是临危不乱地问道:“是谁作死?”张柬之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造反,我们已奉太子之令砍了他们,因为怕走漏消息,没有向陛下禀报。”

武后一看,李显竟然站在人群里呆若木鸡,就说到:“这事儿是你让他们干的?现在这哥俩已经死了,你可以回去了。”

李显刚要答应,大臣们纷纷上前以武力逼武则天退位。武则天环顾四周,一看这一屋子的人,没一个不是自己提拔上来的,尤其是崔玄暐,更是她亲手扶植。她责问崔玄暐说:“你小子是我亲手提拔的,你就是这么报答我的吗?”

崔玄暐正色道:“我这样做,才真正是为陛下报恩啊。”

武则天早已立李显为太子,所以并非不想传位,但她或许真的不放心这个儿子去当皇帝,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霸王硬上弓了。两天后,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复唐国号。

这一政变,因发生于武则天神龙年间,所以听起来非常霸气,史称“神龙革命”。

此时的武则天,很可能也看到了自己的孙子李隆基的才华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