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² 作为纪录片历史上的一座丰碑,首播于1969年的《文明》不仅是BBC彩色艺术纪录片的先河之作,更是在推出之后,旋即与它的同名著作一起成为解西欧艺术与文明不可不看的经典。即便是在五十年后的今天,《文明》仍然在豆瓣、goodreads等国内外读者、艺术爱好者聚集的互联网社区中拥有*佳的口碑。

² 《文明》的作者是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艺术界“一言九鼎”的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作为在艺术普及和电视节目制作的事业上均已赢得极高地位的他,在花甲之年,仍然身体力行,与BBC的拍摄人员一同走访了13个国家、拍摄117处地点,行程超过13万千米,*终完成了这一享誉世界的恢弘作品。

² 全书聚焦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艺术与文明的发展。作者将作为绘画、雕刻、建筑、文学和音乐这些文明*直接的表现,以全景画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在跨越了艺术门类界限的同时,让这些璀璨的恒星共同构成了欧洲文明的星座。

知名艺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亲自操刀翻译。


【内容简介】

在《文明》一书中,肯尼斯·克拉克广泛的叙述检视了西欧自罗马帝国灭亡的发展,涵盖了组成西欧文明的观念、书籍、建筑和艺术作品。作者带领我们从九世纪的爱奥纳岛到十二世纪的法国,从佛罗伦萨到乌尔比诺,从德国到罗马、英格兰、荷兰和美国。与这些历史背景相对的是,他描绘了一个人物的非凡阵容——给予文明以新的能量,拓宽我们对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认知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也强调了由他们创造出的天才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哲学、诗歌、音乐、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从拉斐尔所绘的雅典学园到布律内尔设计的桥梁。《文明》是克拉克对欧洲文明永远的乡愁,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将会看到:艺术家在怎样的时刻,如何摆脱时代的束缚?艺术又是历经怎样的时期,如何穿越时空的羁绊?


【作者简介】

作者: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肯尼斯·克拉克是一位英国作家、艺术史家,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

克拉克出身于富裕家庭,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艺术。在早期影响他的诸多因素中,是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的写作让他相信,任何人都有接近伟大艺术的能力。带着著名鉴赏家、艺术史家贝尔纳德·贝伦森的影响,27岁的克拉克被任命为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馆长。三年后,他成为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人。在任的十二年间,他见证了这家美术馆的转型,后者终成为一座更具亲和力、为更广泛的公众敞开大门的美术馆。

战争结束之后,克拉克在牛津大学待了三年,执斯莱德教授(Slade Professor)教职,然后他又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英国家商业电视广播公司主席的职位邀请。这家公司的成功业务就曾是他所写作和呈现的一系列有关艺术的电视节目。而这些努力也让克拉克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名字,随后他被邀请制作以艺术为主题的部彩色艺术纪录片《文明》,该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4、IMDB评分高达8.7。于1969年首播之后,《文明》又在许多国家播出,它的影响力也持续到了今天。

在个人的荣誉上,克拉克十分罕见地在37岁的年龄上就被授以爵士勋位,并在三十年后、稍稍早于《文明》首播的时候,被授以终生贵族(life peer)的身份。在克拉克去世三十年后,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为他举办了纪念展,以鼓励新一代的批评家、历史学家重新评判他的一生。BBC(英国广播公司)和泰特美术馆都把克拉克看作在20世纪的英国艺术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译者: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美术》主编。


【媒体评论】

“《文明》是一本富于启发的著作,即便是在35年后。”

——保罗·莱(Paul Lay),《BBC历史》杂志创始人

“(肯尼斯·克拉克)是极少数诱使我用‘*’‘*好’来形容他对艺术的深入思考的少数作家之一。(文明)这本书以令人兴奋的方式照耀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

——《星期日泰晤士报》

“他无与伦比。”

——《倾听者》杂志

“杰出的教学、精明的头脑、*佳的视野,以及令人钦佩的品味……一次又一次,他让我们看到那些熟悉的作品中新鲜的东西。”

——《观察家》报

“他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证明了,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艺术与建筑的发展是现代欧洲社会所依赖的基础。”

——《劳埃德船舶日报》

“肯尼斯·克拉克用他对西方艺术大师般的知识与理解,描绘和赞美了西方文明富于创造力的成就。”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目录】

引言

前言 1

1 我们幸免于难 7

2 伟大的解冻 43

3 传奇与现实 75

4 人——万物的尺度 109

5 作为艺术家的英雄 145

6 抗议与沟通 171

7 庄严与顺从 203

8 经验之光 235

9 欢乐的追逐 267

10 理性的微笑 295

11 自然的膜拜 325

12 希望的谬误 353

13 英雄的唯物主义 387


【免费在线读】

u 第二章:伟大的解冻

用这么多篇幅来谈哥特式风格,人们会觉得是要使它获得承认。不过,它毕竟是突出的人类成就之一。自从在建筑上次表现文明生活以来,即萨卡拉的金字塔,人类已经认识到建筑在大地上的重量。他们接受了它们的材料性质,尽管前者试图通过比例的手段或稀有大理石的色彩来让材料超越它,人类总是发现他自己被局限在稳定和重量的问题。结果这些问题把他们压制在地上。现在通过哥特式风格的设计——通过集柱式的门柱,不间断地直达拱顶和尖角拱门——他们能使石头失去重量,这是人类精神的无重量表现。

通过同样的手段,苏热用玻璃环绕在他的空间。他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线,但他发现玻璃的区域被转变为一种感动和教导信徒的手段——远胜过壁画,因为有一种共鸣;一种感觉的效果,无光泽的壁画表面绝不会有这些效果。“人可以通过感觉升华对神圣的沉思。”好了,我想没有哪个地方能像沙特尔(大教堂)那样成为假的老圣德尼格言的图解。当人们看着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彩色玻璃画时,几乎能感受到空气的颤动。它在根本上是一种感觉——感情的冲击。如果只是根据经验,很难发现不同的窗户上所发生的事情,即使沿着专门为图像志学者准备的栅栏仔细观察;13世纪初期的信徒是否把所有这些故事充分地告诉了后人,在我看来是值得怀疑的。不过,我们知道,帕特农神庙的中楣在它起初的位置上几乎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承认,在一个非功利主义的时代,处于某种强烈感情压迫下的人是准备为他们自己,或如他们所说,为上帝的荣耀,做一些后人难以理解的事。

u 第五章:作为艺术家的英雄

拉斐尔属于他所处时代。他吸收并且结合了那个时代秀的人们的感受与思想。他是伟大的调和者——这也是为什么他今天不再受欢迎的原因。但在尝试描述欧洲的文明时,他一定处于重要的位置。他在教皇宫通过视觉传达的思想是一个合题,它就像伟大的中世纪神学家的思想概略一样无所不包。

[……]只要看一眼拉斐尔的一幅素描就足以让儒略明白上帝又给了他另一个天才。但起用一个27岁的年轻人仍然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他只有一次尝试绘制壁画的经验,完全没有证据能说明他可以用绘画来再现伟大的思想,他受委托装饰的房间将会成为教皇生活的中心,他的决策与沉思都将在这里进行。

签字厅将成为教皇的私人图书馆。拉斐尔知道在乌尔比诺图书馆的书架上方是表现诗人、哲学家和神学家的画作,书架上摆放的则是他们的著作,他决定在同样想法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他不仅要描绘书架上摆放着其著作的人物,还要表现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他们构成其中一部分的整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他肯定曾经从占据了教皇教廷三分之一的博学多识的人那里听取了建议。但是这个高尚的群体不是由一个委员会来召集的。群像中的每个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例如,在《雅典学院》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唯心主义者柏拉图站在左侧,他向上指向神圣的灵感。在他的更左侧是诉诸直觉与情感的哲学家们。[……]仅仅在十五年前,表现异教古代人物的手法还很笨拙,他们的姿势显得胆怯而僵硬:如今则得到充分的理解。当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开始写作拉丁语散文(还是非常优美的拉丁语散文)时,他们有大量的范文可以参考。但当拉斐尔仅仅根据石棺的碎片来重新创造一个与遗失的伟大的古代绘画几乎一样的场景时,是需要多么富于想象力的洞见啊!

u 第八章:经验之光

在伦勃朗绘画中表现的心理真实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艺术家。当然它们也是完美的绘画制作的杰作。在《拔士巴》中,他采用自然和古代的浮雕中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一种完美均衡的设计。我们认为可以把它作为纯绘画来欣赏,但终还是回到人物的头部。当拔士巴看到大卫的信时,她的思想和感情是以一种细腻的人情来表现的,这是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在多少书页中都无法做到的。我们曾经被告知,绘画不应该与文学相争。可能在它的初级阶段不是这样。或者说,文学因素在采取正确的形式之前不应该突出它自己。但当形式与内容是一体时,这种人类的启示应是一种多么神圣的意外收获。

在我看来,这种品质的重要的例子是名为《犹太新娘》的绘画作品。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可能它的意图是描绘《旧约》中两个人物,如以撒和利百加。然而其真正的题材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幅关于成年人爱情的画,这是富有、温柔和信任的奇妙融合,富有是通过对袖子的实际描绘来象征的,手象征了温柔,面部的表情则代表了信任,在他们信任中的表情有一种精神的闪光,这是在古典理想影响之下的画家从未达到的。

伦勃朗以人类的经验之光重新解释了神圣的历史与神话。但这是在信仰基础上揭示宗教真理时的情感反应。与他同时代的伟大的人都在寻找一种不同的真理——一种由理智而非感情手段建立的真理。


【书摘与插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