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1.亲子教育类畅销书作者汪培珽,《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全新修订版上市。

2.亲子教育专家汪培珽详述“要生两个孩子的18个理由”,在少子化趋势的当今世界,为父母们解决“要不要生第二个”的困扰。

3.汪老师在和众多父母接触分享的经验以及生活周遭的观察体会中,发现许多生养条件俱足的父母,对于多生小孩总是因诸多迷思和忧虑而却步,其实拥有孩子的喜悦与满足,才是生命中无可取代的礼物,而孩子在有手足相伴的环境下成长,对于人格与智识的养成发展,更有著正向的影响。至于让父母犹豫的许多忧虑,真是那么无法跨越吗?也许从不同角度思考,就有另一种发现呢。


【内容简介】

“我的人生——从回家带孩子——才真正开始”

你好爱孩子,却只生一个就不生了。
你好爱孩子,也好想辞职回家带孩子,却还是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

为什么?
别人生不生孩子,关汪培珽何事。
别人回不回家带孩子,更关她何事。
这是她的使命。
之前没人把这些议题写成一本书。
之后也很难会再出现。
想要说服人,什么威胁、利诱都没用。
除了感动。
感动,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没有它,就没有人生。


她希望自己幸福的感受,其他父母也能拥有。
即使它小得微不足道。
没了感动,人生,还剩下什么。


【作者简介】

汪培珽,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强调“父母的1堂课,胜过孩子的100堂才艺课”,汪培珽提供另一种务实新颖的教养态度与方向,帮助父母深切体会到孩子的喜悦与感动。而“阅读”是一切教育学习的基础,“爱”则是亲子间珍贵的资产,汪培珽相信,“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同时涵盖了这两样孩子需要的东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错过这个与孩子亲密互动、贴心交流的宝贵机会。

目前已先后出版《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管教啊,管教》等书,一经上市随即登陆各大榜单,均本畅销。

她是连续七年上榜的博客来年度十大畅销华文作家
十二部作品,两岸三地,加印突破两百次
你可以不相信汪培珽说的
但是你不可以不相信他们说的——


* 她的书,是先生头一遭买回家送我的书。
* 我*希望可以每个月出一本书当成月刊的作者
* 情绪不平静时,老师的书是“仙丹”,是“充电器”。
* 她让产后忧郁症的我,重新感受到教养孩子的快乐。
* 让我决心请育婴假,回家照顾孩子的人。
* 她让多少父母突然醒悟:自己的孩子原来这么可爱。
* 她的书将带领你走向本来就可以拥有的幸福。
* 买她的书当传家宝吧。因为你的孩子还会有孩子……
* 如果没有她,我还在用如同流氓的方式教育我儿子。
* 认识她的很大收获是:做父母的会更爱小孩。
* 仅有一本,老公会跟我抢着看的书。
* 你内心本来就有的教养直觉,汪培珽有唤醒它的独步武功。
* 幼儿园老师问我孩子怎么带得这么好,我说,你去问汪培珽吧。


【媒体评论】

1. 我是留职停薪回家带孩子的妈妈,原以为,孩子大一点就可以回到喜爱的工作岗位。
现在,大的国一,小的小三,够大了吧。可是我不想回去了。他们有妈妈的陪伴觉得很开心,
我也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开心。虽然经济不是很优渥,开的车很小,也不能出国度假,但是,
却跟孩子有很好的精神交流。看完你的书,更让我觉得自己的抉择是对的。谢谢。

——ROSE

2.今天哥哥从学校带回来一只玩偶熊。回到家,他跟弟弟说:
“这只送你好不好。”弟弟当然很开心地收下了。
哥哥又说:“弟弟,那你要跟我说什么?”弟弟说,谢谢。
我在一旁欣赏这过程,感觉这画面好美好美。
哥哥会念书给弟弟听喔,找到笑点时,两个人就一直笑个不停。
外出时,有时哥哥还会主动来牵弟弟的手。
看着他们两个小宝贝,就会让我想起汪老师写的书。
真的,还好我们也生了两个孩子,不然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画面了。

——家庭山丘

3.听到有妈妈说不敢看这本书。让我鸡婆一下,汪老师的书没这么可怕啦。
好像看了会给自己太多压力似的,想太多了。
抱着单纯的心去看这本书,会帮你厘清更多的思维和方向喔。
老师也提到了只生一个孩子的问题,其中一篇“只生一个的xx方法”,
不妨仔细看完老师的书吧。

——Joyce

4.我是马来西亚妈妈。说我费尽千辛万苦才买到这本书,绝不为过。
就像老师一样,我在三年前也欣然放弃高薪,心甘情愿回家带两个宝贝。
所以对你写的“我的人生,从回家带孩子才开始,孩子能有妈妈的陪伴,是*幸福的事。
谁*幸福?孩子吗?不,是妈妈*幸福。”感到心有灵犀。

——快乐妈

5.在一次机缘下,我买了《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想为自己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作为参考。
怎知中了汪老师的毒,上网订购另外四本大作,看完之后,心里只有一个字,“服”。

6.好想给汪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个深深的吻。
看了那么多教育书籍,只有汪老师的每行字紧紧贴近快乐麻麻的心。
我也是念到MBA的妈妈,生了孩子全心全意当个全职妈妈,
身旁的家人亲戚朋友一人一句“读了那么多书浪费,寄生虫啦,不替丈夫分担”等等。
哇!我自己的人生还要别人的同意。
我每天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比我拿到花红还开心,汪老师的书,让我知道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大马马

7.三年前我看了这本书。当时的状况是我想去工作,但老公希望我可以在家带孩子。
现在我不但没去工作而且还生了第二个小孩,继续在家带小孩。

今天我要呼应汪老师说的。我真的是在生了第二个小孩后,才渐渐体会到带小孩的“轻松”。
兄弟俩除了肚子饿、想睡会来找我外,其他时间要不玩在一起,要不打在一起,很少来烦我。
当然也多了很多要“主持公道”的时候。

看着他们两个不论是玩耍或是吵架的互动,心理真的觉得他们真是彼此*珍贵的资产。
“手足”真的是我们能给孩子很好的礼物。

——美美小太阳

8.我本来不想生第二个的,结果老婆大人买这本书给我看。
说服了我。现在老大三岁,小的一岁。
汪老师说,十年后,我们会更感谢她。真的吗?

——凯文爸爸

9.汪老师,谢谢你。没有你的书鼓励,我今天不可能这么有勇气做这个决定。
现在全职在家带小孩,由衷感受到人生中的很多幸福与回忆,是赚再多钱也买不回来的。
——兮兮

10.看完老师这本书,觉得自己选择生了两个孩子,真的没有错。
在刚组织家庭时,和先生已有共识,一是一个也不生,一生就要生两个。
但生完姊姊后,我就不太希望生第二个,因为怀孕期间状况不好,我真怕了。
所以,当知道自己再怀孕,简直有种晴天霹雳的感觉!
不过既然上帝要我再生一个,那唯有硬着头皮顶下去,生下来好好爱他来安慰自己吧!

11.现在一个四岁多,一个两岁了。看着他们一起玩,一起争宠,真的觉得他们超可爱。
有时候,姊姊帮忙教弟弟这样那样,弟弟陪姊姊玩,反而觉得清闲了,压力也少了。
就正如老师在书上写的一模一样。

——SUM

12.我也是看了老师的书,才决定要生第二个宝贝的。
目前二宝还在肚里,现在常想象这两个小宝贝以后互动的情形。
很开心,因这本书改变了我们夫妻两的想法。

——亮妈

13.连我的朋友们都大呼不可思议,他们的苦口婆心我都听不进去。
直到自己逛书店看到汪老师的书,第 一眼就被书名所吸引。
接着就迷下去啰。
目前已将她的大作都拜读完噜,也很认真地在喂故事书中。
等爸爸从大陆出差回来,就要努力生老二。哈!

——芬

14.我已经中奖了。老师,谢谢你出的书,给我很大的勇气。
否则我应该还在用“考虑要不要生”,来当拖延的借口吧。
唉!真没想到,我要生第二个了。其实还是满紧张害怕的说。

——super man

15.有同事看了《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她说才看三分之一,就想再生一个了。
也有朋友是和我一样,本来就想生两个,但还是买了这本书。
看完书之后,对于自己的育儿之路更加有信心。

——蓝妈妈

16.告诉你好消息,我要生第二胎啰。
把这本书介绍给我的朋友们,竟然有两个朋友也跟我差不多时间怀孕。
看汪培珽的新书魅力有多大。

——准妈妈

17.汪老师,还记得我吗?就是说不敢买来看,怕看了再生一个贝比的J。
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怀孕了。
先生知道后,超开心。我问他为何这么高兴,不担心经济问题吗?
他说,他看了你这本书的简述后,他真的很想再有一个小孩。
让老大有个伴,他说儿子这么可爱,所以要再生一个。
要告诉老师的是,你真的很厉害,有种魔力,让我们勇往直前。
老公还说,老二出生后,我可以不用上班。真的吓到我了!
生老大时,我和他说,可以不上班吗?他都回答没办法。
这次主动和我提这事,我问他为何有这种想法,他说他看了那篇文章后,深受影响。
谢谢老师,让我们生活中,多了一口。
知道老公很开心,家人支持后,我松了一口气。
否则真的无法适应,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呢。

——球蒂

18.亲爱的汪老师,看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也是因为看完了这本书,让原先抱着只生一个想法的我,开始动摇了起来。
只生一个孩子的想法,我一直维持了七年。
中间在看到小孩一个人玩分饰二角的玩具时 也曾一度想要再生一个。
但都是想想而已。
但是看完您的书,不晓得为什么,想法开始改变。
我自己也有手足,为什么却让孩子只能当个独生子呢。
所以——再过几个星期,我们家的第二个宝贝也即将诞生了喔。
您的文笔,让我们家的弟弟终于升格成了哥哥。谢谢您在文字上给我的感动。
七年的差距,有点大。但是,因为有爱,距离变的不再是问题了。

——RENEE

19.我是先看了《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才决定生第二个宝宝的。
我好喜欢你的教养方式。希望,我也能成为像你一样的妈妈。

——小确幸

20.汪老师以温馨又幽默的笔调来书写这本书。里面没有教战手册般的教条,也没有非得这样,才会那样的三十六计。读这本书,您会不经意地发现到常常读着读着,笑容就很自然浮现在弯弯的嘴角上了。因为书中满满的都是幸福啊。可是,这*不是一本“轻松”的书,因为里面的字字句句都值得让人停下来仔细品尝与回味的。

——玛莉

21.这本书值得慢慢去感受,去想象它天真无邪的气氛。
也许大家读完后,会想改变家庭的相处模式。

——Rica

22.当初的确想过生一个就好,也想过种种优点与缺点。
但是,相信我,没生出第二个这个评估是不周全的。
我买过许多书,财经类,育儿类,童书类,生活类……从来没写过书评。
这是第 一次,我忍不住要写,而且三更半夜睡醒,不继续睡,有一种想写出来的使命感。

这份使命感来自,对生育率低落的不忍,对儿童成长中没有手足相伴相惜的不舍。
我买了此书,送给身边相关的亲朋好友,在他们有机会可改变的状况下,
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有兴趣者,可慢慢咀嚼,细细体会。

2. ——Peiju

23.亲爱的汪老师,
今天看到您在微博上的标题“看了这本书,我才生了第二个孩子”,
想告诉你,我们家的第二个孩子 (弟弟) 就是看完这本书后, 决定留下来的,
没错,弟弟今年六岁。
对应到现在两个孩子的互动,当时的挣扎看起来似乎就微不足道,
我曾问过弟弟,“除了爸妈,你*想和谁在一起?”他坚定的回答说 : “当然是哥哥呀。”
我想,我给了这两个孩子这辈子很好的礼物就是“手足”。
谢谢你,也谢谢我自己作了这个选择。祝安好。

——丽如


【目录】

序 没有它,就没有人生

你不生,谁该生呢?

你不生,谁该生呢?

不要让时间决定答案

不生老二的33种理由

我养不起啊!

因为别人也这样

生不生,听谁的?

帮妈妈加油

为什么一定要生男的?

有生男压力的,请举手

要生两个孩子的 个理由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生两个,比生一个轻松

手足能给的,你不能

两个孩子,可以玩出什么花样?

太伤心的事,不要告诉妈妈

姐姐高兴,我就高兴

未来的新择偶条件

只生一个的变通方法

写给丁克族的话

请独生子女做问卷

爱说话与不专心

两个孩子要差几岁?

要有竞争才知妈妈好

我不是你妈妈

第二个孩子是润滑剂

上帝都不知道的事

不要劝人生孩子

一盆水的耐心

你愿意,辞职回家,带孩子吗?

我的人生,从回家带孩子才开始

孰轻?孰重?

工作,当然也是人生的选项

心甘情愿,擦窗户才不会扭到手

给爸爸的双赢建议

后顾之忧

妈妈的竞争力

人生*美好的工作

父母早该知道的事

后记 停下来等等孩子


【免费在线读】
序 没有它,就没有人生

姐姐和弟弟的下课时间不一样,小朋友是两点四十,大孩子是三点二十。那天下午到学校当爱心妈妈完毕,正好赶上姐姐回家的校车,妈妈搭便车之际,在一旁的贩卖机买了罐可乐。其实,妈妈很少喝这种含糖饮料,只有偶尔兴起为之,姐姐也不喜欢气泡的感觉,但那却是弟弟的*爱。

校车开了,不擅喝这些乱七八糟东西的妈妈,根本喝不完,但在车子上,只能丢也没地方、喝也不是,尴尬拿着。校车在山路间蜿蜒,偶尔在一个转弯处丢下个孩子,好似邮差投包裹,将妈妈*心爱的礼物送到家。

我们是*后几站,我不经意又拿起可乐喝了一口,却被姐姐好像下一秒钟就要出手阻止的紧张语调吓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欢可乐吗?

“快到家了,留给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动父母的人生。

三年前开始亲子演讲。有回到了一所幼儿园,在开场白之际,原本只是想了解听众的家庭状况:“只有一个孩子的请举手?”当时真的吓了我一跳,全场三分之二都举手了。虽然这些父母都还未过生育年龄,但打算再生一个的比例似乎不高。当我多问几场才知道:台湾家庭的孩子平均数是1.2个,全球倒数前五名。数字要比较才会说话—美国是2.1个(2007年,台湾降到 1.12个,在全世界 22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 4。2011年,台湾生育率跌破1,全球*)。

当时,就埋下了我写此书的伏笔。“鼓励人生孩子”也能写成一本书吗?没动笔之前,我比你更怀疑。现在我要说,这是一本百年之计的书,希望往后再考虑“不知要生几个孩子”的父母,都能拿它作为厘清自己想法的凭借。

如果,我是一结婚就打定主意只生一个孩子的人。那我一定会对自己说:

这是我的人生,不容他人置评。

三姑六婆说完闲言闲语可是各自回家喝茶看报纸,但孩子可要你自己养的。而且,自始至终你都别指望,我会告诉你孩子有多好养。现在的孩子,难养矣。

又如果,你是那种很想生孩子,但事情完全由不得任何人,得看上帝旨意的,我会说,这不是一本属于你的书。写亲子书,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我是为父母们而写的,不全是孩子。既然是以父母自身的幸福为出发点,就一定要避免给予不必要的困扰。如果你,正在努力或事情已成定局,那只怕我不能给你帮助,反而徒增不必要的压力和懊恼,非我所乐见。

原本,我该属于事业顺遂的职业妇女,但是上帝帮我开了一扇窗,透进来的曙光让我发现,人生原来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我写下了“你愿意,辞职回家,带孩子吗?”一辑。

事业和带孩子,对现代女性来说,两者都不是简单的议题,也很难斩钉截铁地一切为二。一位事先帮我审稿的好友甚至不以为然,义正严词地说:“这个议题根本不该独立写出来。”“对很多人来说,工作上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比带孩子这件事大上三倍的。”我相信她的感受。因为我也曾在职场上奔驰了十年。左思右想,我发现,我只是想与那些在心里想了很久,犹豫着要不要回家带孩子的妈妈们,分享我人生*美好的工作。

至于什么才是你自己的,答案是没人可以帮忙决定的。

如果你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也正在家带孩子,我要先对你致上*的敬意,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报酬、也可能没人感激的工作。如果你的两个孩子都还在五岁以内,我要说的是:妈妈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啊。现代孩子,不好养。柴米油盐只是父母*级的麻烦,教养才是重头戏。

人都不喜欢被强迫,人都喜欢有“自己做主”的感觉。现在的妈妈,有一定比例的情形是:原本心里想的是“可生可不生”,就是因为“闲杂人等”太啰唆,不喜欢那种不能自己做主的压力,于是赌气不生了。别怪她们,那是中国女人对五千年压抑的反抗,每个人都脱不了责任的。

所以爸爸买这本书来送给妈妈,或是妈妈买去送给爸爸,婆婆买来送给媳妇,全都不是上策。我们要让当事人,当然就是负责生孩子的关键人,先生或太太,都是通过第三人才看到此书,一定要在表面上使其认为,生不生孩子,是我自己决定的。

谁是第三人呢?啊哈,首先当然是妇产科医生,然后是卖奶瓶尿布的厂商、卖玩具的公司、甚至油饭蛋糕胎毛笔坐月子中心都脱不了关系,*后还有托儿所幼儿园。“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不是口号,孩子的出生率攸关国家未来的竞争力。

通过朋友送也是一种选择。找个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朋友,托他们送出,借口我帮你想好了:“摸彩抽中,我没用,你加减看看吧。”一定要说得云淡风轻,不露痕迹。不习惯说谎的,请事先练习一下再出手。

别人生不生孩子,干我何事。

别人带不带孩子,更干我何事。

一回全家出国度假,搭飞机的回程上。八岁的弟弟、十岁的姐姐在前排,妈妈则坐在后排偷闲。姐姐因故显得闷闷不乐,妈妈一时也帮不上忙。突然,通过座椅间的缝隙,妈妈瞧见弟弟侧着头,一脸关爱的神情,对着姐姐轻声说:

“我说个笑话给你听,好不好?”

感动,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没有它,就没有人生。

真的不干我的事。但是,助人为快乐之本。

只是希望父母不要错过人生中的每一个感动,即使它小得微不足道。

没了感动,人生,还剩下什么。

你不生,

谁该生呢?

如果你是那种—好爱孩子、好喜欢孩子,

也愿意养孩子的父母,却只生了一个孩子就不生了。

为什么?“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几个孩子?”

订个时间表,约好另一半,坐下来好好谈清楚。

你不生,谁该生呢?

生不生孩子,问谁也没用,

*该问的人是——自己。

“像您这样的女性,”石医师正视着妈妈,“为什么不多生几个?”

妈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我我我……我已经三十八岁了……”

“三十八岁算什么。”医生很诚恳地说着,“您有能力抚养孩子,您有时间和智慧培养孩子……您这样的妇女不多生几个孩子,谁该生呢?”

十年前读到这段话时,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现在自己刚好也有了两个孩子,却突然发现—这这这……这医生的话,不是在对我说吗?

这是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描述当她怀第二胎做例行产检,要求医生之后为她结扎的对话。*次看这本书时,当时自己生了孩子没有,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好喜欢她字里行间关于孩子的种种。不久前,这本书刚好重新发行,十年后再买来读一次,好看不减当年。

这样的心有戚戚,可能与心里偷偷冒起的“歹念”有关—因为,我想再生一个孩子。这会不会是上帝的旨意,让我在此时与此书相遇呢?于是,我马上跑去找另一半,施展孙子兵法的“以退为进”,说:

“先生,先生,你要不要结扎?”

“没事干吗结扎?”突如其来的手术,没人喜欢。

“好,你既然不要结扎,那我们就—再生个孩子吧。”妈妈面带微笑,刻意营造欢乐气氛。

我爱孩子,我好爱孩子。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天真可爱却没有因而减少一丝丝。但是,孩子毫不留情地长大让我害怕—害怕人生*幸福美好的时光,就要渐渐离我而去。为了捉住幸福,生个孩子,似乎是*而切实际的方法。

先生听到“生孩子”,更害怕,马上躲进厕所避难。这时,一旁不明就里的女儿听到了我俩的对话,根本弄不清“结扎”是什么,却尾随爸爸猛敲厕所的门,喊道:

“爸爸,没关系,先‘生’再‘结’,先生再结嘛。”

这下换我不懂了,她不是已经有弟弟了吗?“为什么还希望妈妈再生个妹妹呢?”我禁不住好奇地问女儿,难不成他们真的这么友爱啊?

“因为……因为你都不让我养小狗。”

“那如果,妈妈让你养只小狗,还需要生小孩吗?”妈妈不死心地追问。

“当然……就不用了。”

哦。老天。小孩的意见,还真的不能当真,不然生出来要往哪儿放啊。

当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咨询谁好呢?

公婆?肯定会说好,说不定你们早已被明示加暗示无数次了。没怀孕之前,没有人会笨到自己去说:“我准备生孩子了。”嫌生活压力太少吗?

问自己的爸妈?听到朋友们的经验,倒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娘家的爸妈反对女儿多生孩子,甚至倒过头来劝女儿别生了。

“反正生了也不是姓我们家的姓。”这是连续剧的台词,但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听到。再追究更深层的意思,多半是父母知道女儿的另一半,在生养孩子方面,除了上班赚钱,其他的一概帮不上忙。如果女儿又是职业妇女,多生孩子岂不是要累死自己的宝贝吗?不舍得,所以不赞成。

我在考虑要不要生第三个孩子时,也随口咨询了父亲的意见。“两个就够了。这两个孩子好好培养,会有出息的。”或许父亲已经八十多岁,眼睛又不好,对于含饴弄孙之事,已到了另一个境界。

倒是母亲答得爽快:“好啊。”而且语带兴奋,好像她要帮我生似的。但是,才下一秒钟,她又改变主意,“不要好了,现在生算是高龄产妇,太危险了。”我马上不甘示弱地反驳,“林青霞四十一岁才生*胎,而且还连生两个……”我猜,林青霞的勇气,在鼓励高龄产妇这件事上,*有跨世纪的贡献。

要不要生第二个孩子?*常被父母咨询的对象,就是在你身边那个半大不小的*个孩子。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问过独生子女:“妈妈再帮你生个弟弟或妹妹,好不好?”或是“你喜欢弟弟还是妹妹呢?”

不想生的,随口问问;犹豫想生的,问得认真。

我建议,倾向再生一个孩子的父母,别问身边的孩子。万一给的答案是“我不要弟弟妹妹”呢?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嘛。

而倾向不再生的父母,更不要去问孩子,万一孩子说的是:

“好想要一个弟弟妹妹。”那你不也是没事找事做。小小孩弄不清父母只是随口问问,却以为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情上做主。如果当你大腹便便,旁边却有个小孩没事跟你喊不要生,或是根本生不了,却有个人整天嚷着要小婴儿,你看这该如何是好。

生养孩子这件大事,除了夫妻双方,基本上没人可咨询。或许,先别因为一时的困顿而急着做出决定。想象一下未来,把时间拉长来看,答案可能更清楚—

从结婚到往后的五十年,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中,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当你和另一半想起家里的孩子,你希望浮出脑海的景象,是几个孩子呢?

生不生孩子,问谁也没用,*该问的人是—自己。

不要让时间决定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