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不仅忠实记录了江平八十年的沉浮与枯荣,也涉及其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不仅是江平治学历程的全记录,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江平先生的八十年,不仅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作者简介】

  江平教授,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曾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日本青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民法学、罗马法、公司法等课程,并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等殊荣。现仍然担任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际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媒体评论】

一百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建立现代中国进行了艰辛的努力。作为法学家和教育家的江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在这本口述历史中,为我们娓娓道来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心怀天真理想的革命青年,在苦难煎熬中思索和磨练,*终成为一位“只向真理低头”和为“法治天下”和“宪政民主”高声呐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故事。每一个向往富裕、民主、文明中国的中国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生动知识和人应当怎样生活的人生教益。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他言中溢大爱,行中见正气,他把“美”散布人间,江公何尝不是性情中人!大哉,一代师表,我心中的楷模!
——著名律师 张思之
王泽鉴


【目录】

卷似水流年
一、我的青少年时代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谜
大连的文化与历史
印象中的大连
小康生活
亲眼看“八?一三”之战
从大连到北平
北京生活记
家庭教育氛围很好
初中时经常去中南海玩
强化治安运动
吴佩孚的葬礼
我的哥哥是国民党少将
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有两个烙印
二、崇德三年
考入崇德中学
崇德中学溯源
崇德中学的Vl系统
崇德中学很宽容
高中三年,轻轻松松就过来了
崇德学生分四类
管理食堂,练习自治
民主学生运动的洗礼
担任崇德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
加入地下党的外围组织
地下党与学生自治会
出黑板报,演《陞官图》
足球成了我**的爱好、
教会学校不强迫信教
报考燕京大学
顺带说说芮德兰事件
三、我在燕京大学
考入燕京新闻系
与清华擦肩而过
燕京大学的教与学
燕京大学的TOSS传统
燕京大学的生活
只记得教《新闻学概论》的张隆栋
学生自治会选举
接头暗号是AB
参加高唱队
参加义校,接触生活
参加黑白社
加入燕京足球队
护校运动
我看到了战争场面
燕园被解放SO
欢迎解放军入城
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
改名江平
如果恢复燕京大学,
哈佛燕京学社的钱依然可以用
司徒雷登身后事
四、“早我是文工团的”
南下前被留下来
参加“青训班”
我们穿上了灰布军装
推选文工团领导
唱砸合唱,我无地自容
配合形势做宣传
取消“自由”
郭沫若的赞美诗
在文工团的乐趣
文工团解散
从文艺到体育
自学俄语,引进“劳卫制”
组织派我学法律
别了,燕京大学
五、杂忆留苏
人人都要抢“白旗”
九天九夜到苏联
从莫斯科到喀山
分到喀山有点不情愿
喀山大学
列宁与喀山大学法律系
初到苏联,印象深的是战争的残酷
苏联女孩爱找中国男生
……
第二卷廿载逆境
第三卷我的教与学
第四卷大立法时代
第五卷为法治呐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