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他是一位敢讲真话的“zui牛教师”,被誉为“高考战神”。王金战老师任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期间,屡创高考奇迹。他在全国举办过数百场讲座,他的讲座让上百万家长热泪盈眶、为之顿悟、为之改变。

2.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不论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够激发起他们的潜能,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3. 本书给无数在高考战场上苦苦挣扎的高中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成绩提高方法和孜孜不倦地鼓励。


【内容简介】

你知不知道孩子的心态是可以选择的?

都知道优秀是鼓励出来的,你知道怎么鼓励孩子吗?

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可能吗?

你真的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

考试是门技术活,怎么给孩子做场外支持?

特长跟考试有什么关系吗?

……

这些问题是王金战老师任教期间每天都遇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四十余年,究竟怎么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他把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汇集成书,本书从心态、学业、课外、家庭关系、高考冲刺,以及王金战老师女儿的亲身经历等这些角度,告诉广大家长和老师:方法用对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

请家长看看本书:能治好家长的种种心病,不用焦虑,做些改变;

请孩子看看本书:更自信、更游刃有余,成绩可以提高,未来很美好;

请老师看看本书:提高班级成绩,改善师生关系。


【作者简介】

王金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学校执行校长,美国麻州国际教育首席顾问,美国普林斯顿国际数理高中董事。
他从教近40年,曾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2003年他所带的一个班4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37人进了清华、北大,10人进了剑桥、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
他让倒数的学生考上北大;他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3篇获全国论文一等奖;出版专著100多本,其中《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畅销百万册、《学习哪有那么难》畅销300多万册;他数百次做客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传播他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典;他主讲的电视节目《怎样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多次被各教育厅、教育局指定为学生、老师、家长开学前的必修课;他被主流媒体评选为“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中国基础教育十大名师”“高考战神”等。

隋永双
主任记者,毕业于南开大学。从事记者工作20年,多年从事教育的采访和报道。


【媒体评论】

王老师是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引人注目的教师之一,因为他的确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很出色的成绩。但是他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成绩,而是他用一种特别人性化的方式和学生建立的很让人羡慕的师生关系。——著名主持人 陈鲁豫

王金战老师有一根魔棒,让他的学生在成功的天空中翱翔。魔棒点石成金、削铁如泥的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读这本书,犹如打开爱和智慧的天窗,你也许会长出翅膀。—— 作家 毕淑敏

这本书使我看到一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此也令人热爱和尊敬的老师,以及他那用爱心、责任心和教学智慧铺设的通往名牌大学的金色阶梯。本书将给无数在高考战场上苦苦挣扎的高中生和他们的家长,提供开卷有益的启迪和竞争领先的引导。 —— 真格基金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 徐小平

看到老王的教学过程,发现他找到了培育桃李的栽种方法,一手硬(刺激向上心),一手软(关怀温柔心),软硬兼施,才能英才桃李满天下。这不是老王卖瓜,而是老虎把甜瓜与全球华人分享。 —— 凤凰卫视主持人 胡一虎


【目录】

序一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序二 传奇从何而来——采访王金战老师

章 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

1. 心态可以选择

2. 走出挫折心理

3. 优秀是鼓励出来的

4. 心理疏导有方法

第二章 学业:拿高分可以是轻松的

1.目标:有台阶就上得去

2.享受学习

3.方法出效率

4.寻找学习的动力

5.如何抵御诱惑

6.优秀是一种习惯

第三章 课外:影响孩子人生的5个关键词

1.特长:优秀始于你的强项

2.活力:运动激发活力

3.主见: 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4.个性:宽容与约束

5.自我管理:成长的阶梯

第四章 孩子与家长:如何应对叛逆青春期的紧张关系

1.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

2.知道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吗

3.行动消解隔阂

4.恋爱:中学生该如何面对

第五章 冲刺: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1.中考、高考心态调整5招

2.考试是门技术活

3.家长不妨做左手

4.专业“冷热”我来说

第六章 我送女儿上北大

1.爱好与个性

2.与孩子共同成长

3.特长之路

4.走进北大

结 语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

附录一 老王谈考试

附录二 12班学生家长教子篇

附录三 12班学习高手论剑


【前言】

序 一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我叫王金战,1999年调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任教,亲历了这所学校逐步辉煌的历程。仅以高考为例,人大附中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逐年攀升。我要告知读者的是,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也不是靠增加学生的学*担。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100多种选修课里尽情展现才华,我们没有早自习和晚自习,周末及节假日也照常休息。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只要按教育规律办事,只要把教育当成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事业,只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我们的教育完全可以取得全面丰收。但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状况令人担忧……—从学校方面看,学校追求好成绩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把挤占学生时间、无限度地增加学生负担作为主要手段!当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结果。中学阶段本是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当众多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把巨大的课业负担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处于弱势的学生也只能放弃自己的所有爱好来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童趣,把珍贵的生命消耗在无用甚至是无聊的重复的题海中。其后果便是一大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当每个学校都这样做的时候,便培养了一代没有个性的人,这对一个民族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从家长方面看,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当家长们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也就不敢拿孩子当特立独行的实验品。有些家长明明知道有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当看到大家都这样做,而且好多孩子因为这样做取得了好成绩时,也就不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了。许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盲目跟风,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和特长班,即使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在所不惜。本来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了,到了周末,还要被家长带着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而家长有所不知的是,由于这些做法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太大,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厌学,从而过早退出竞争。请看一位中国台湾教育

专家总结的使孩子变笨的10个“高招”: 1.过分苛责;2.处处干涉;3.追求完美;4.看重高分;5.父母不和;6.不准发问;7.事事代劳;8.限制游戏;9.鼓励听话;10.拔苗助长。 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许多家长由于理念错位,正在不停地使用以上“高招”,更可悲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我说许多孩子的前途往往不是败在自己手里,而是败在家长手里。但哪位家长的初衷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社会方面看,网络、电视、手机等本来可以被当成工具为人类服务的东西,却用其负面作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学习本来是需要平心静气的,宁静才能致远,可当青少年被大量的诱惑包围而影响学习时,人们便对社会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家长和教师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采取了大量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教育本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它,但我们看到的是,谁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似乎谁都是教育的行家,一般百

姓这样做倒无关大局,但当政府官员也这样做的时候,教育便在各种干扰中迷失了方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就在这种困惑中摇摆不定。再摆上几年,一代孩子又会错失良机。总的来说,当前的现状是,我们的孩子在震耳的“减负”声中,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坏,体质越来越差,作业越来越多,童年越来越短,考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有一次我与一位德国的中学校长交流,谈起两国中学生的特点,这位校长就提到: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你们不得不拿自己的钱买我们生产的东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多次排名世界总分,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但我们获得诺贝尔奖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育的弊端所在,但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才不能只是抱怨。我无力改变教育的形势,但我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片创新的气候,为困难重重的中学教育注入一份活力,闯出一条新路。正如人们虽然没法改变冬天的寒冷,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用到春天的蔬菜一样。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于2000年担任高一(12)班的班主任之初, 便决定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实验,我为班级确定的培养目标是: 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智慧;军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胆魄。

基于这样的目标,便有了“犯其至难,图其至远”的班训。便有了云蒙峡通宵的篝火、电视台集体的亮相、圆明园挥洒的汗水、中山音乐堂醉人的乐章。便有了班干部半年轮换制、班长负责制、竞争上岗制、议会监督制。这些制度的实施使每个人都在班干部的位置上经受了锻炼,为每个人释放个性、展示才华搭建了平台,并涌现出中央电视台栏目主持人、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书记、校学生会学习部长、校体育部长、校网络安全社社长、校古典音乐社社长、学生党员等优秀人才。出自学生之手的两万多字的议会法案中有这样的规定:班级议会有权罢免班长,有权弹劾班主任。虽然他们比较给我面子,没有将我弹劾出局,但他们敢将这一条写进“法案”,其胆量之大令我高兴。便有了日本国际数学家大会上8位中学生代表的出现。他们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便有了中日远程教学中的精彩表现。中国学生制作的课件、讲台上展现的才华、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在日本中学生面前表现出的强大自信震动了日本教育界,他们在来信中惊叹这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已超过了东京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水平。便有了命题权、讲评权的下放,学生的踊跃参与。从命题人的角度看待学习使他们受益颇深,出自他们之手的试题被老师们视为精品。便有了对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永争:运动会总分、艺术节优秀班级、足球冠军、网页大赛特等奖等。这不只是他们实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团队精神的升华。这才有了4×400米接力仅以两秒之差没破校纪录时几十人的相拥痛哭、歌咏比赛屈居第四时全班委屈的泪水……他们中的49人参加了2003年的高考,有37人进入清华、北大,

其中13人是以其突出的竞赛成绩被保送的,这个结果还不足为奇,因为还有10人获得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全额奖学金,有100多人次曾在市级以上的学科竞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在巨大的学习压力面前,他们没有变成书呆子, 人大附中“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思想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尊重个性、蓬勃向上、团结温馨的集体中,他们的个性、愿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施展,他们的责任心、同学情、师生情、爱国情、集体观在这里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人才资源是国家的资源,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必然影响到国人的素质甚至民族的兴衰,所以实施高考政策必须对国家的前途负责。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高分的考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高考成绩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涨船高。本班的成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学生家长,当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毅然放弃了青岛的一切,举家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当发现孩子因为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时,我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沉重的压力,开始全面关注孩子的教育、研究教育孩子的技巧,逐步感到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是感受责任、接受挑战、享受幸福的过程。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孩子渐渐走出心理阴影,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这一过程使我深切感受到,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父母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别人没法取代的。作为一个学生,1978年我在乡村读中学,平日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到第四十名以外。恰遇高考制度改革,班主任老师动员成

绩前五名的同学冲刺当年高考。而当时排名四十开外的我,找到了班主任,主动“请缨”冲刺高考。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行径,得到的是老师嘲弄的眼光和同学的奚落,这使我深受刺激。我暗自发誓,一定要考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看。从那时起,我开始用功学习。在所学的科目中,我的化学成绩差。那时候,乡村中学纸张缺乏,两个学生共用一套化学教材,学习和复习都很不方便。有一次,我在教室里做化学作业,化学老师看我和同桌共用一本教材,就把她讲课的教材拿过来给我用。那时候,我还是个精力过剩而学习低能的学生,老师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受宠若惊、感激万分。原先不爱学化学的我,忽然之间开始爱学了,一学进去,才发现化学根本不难。高考时,化学满分是100分,我考了99分,其他科成绩也不错。后,我竟然考上了大学,并且是我所在的班级考上的。我一直都非常感激那位化学老师,她的一个举动,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甚至影响了我的人生。诸多类似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只要方法得当,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在后面详细的叙述中,如果我的理念和做法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当是我的心愿。

王金战

序 二

传奇从何而来—采访王金战老师

采访王金战老师,缘于他带出的一个高中班升学的传奇。这个高中班共有55名学生,其中有37名同学走进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有10名同学进入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等世界名校。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以国内入学标准,考入清华、北大主要靠学业成绩;而按照世界名校的入学标准,比如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既要看学业成绩,也要看课外活动、社交能力和个性特征等综合素质。当然,北京人大附中是一所名校,可这么多高分高能的学生出自同一个高中班,真是有点儿传奇色彩了。那时候,我正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做节目,就报了关于这个传奇班的选题。巧的是栏目另一记者也报了同一选题,选题很快得到主管台长的签字批准。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结识并采访了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乍一接触,觉得这位中年汉子坦率、自信而幽默,说着一口标准的山东普通话……而当王老师谈及他从教近40年的感悟,谈及他怎样激发学生热爱学业享受学习,怎样发掘学生自身的个性特质,以及怎样引导他的女儿发挥长项走进北京大学时,我顿时觉得,这些对于父母和学生们来说,都是富于启示并可以分享的。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一个好老师也是一本书。王金战老师的教育之道及行事方式,对于所有翻开本书的人来说都不无裨益。

隋永双


【免费在线读】

走出挫折心理

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

—亨•奥斯汀

我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我在生活中体会到:挫折,往往比成功更能考验人的性格,不经历失败的成功是不堪一击的。优秀人物常因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许多普通人则由于能够忍受失败而成为优秀人物。所以,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往往在于其对待挫折的态度。

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

当老师的都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的老师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学生都带起来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使落后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我的做法就是发掘他们身上的强项。

我来讲一个“差生”的故事。

2003 年秋天,送走 2003 届 12 班后,我又带了一个普通班—高一

(3)班。这个班集中了一些学习成绩落后而又不太好管的学生(人称“条子生”)。其中一个学生叫丁浩,身高大概有 1.9 米,体重超过 200 斤。

高一开学,按照惯例先是军训。我们一个班的师生坐上一辆前往营地的军车,丁浩是后一个上车的。他一上车,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学生都不说话了。同学们的意思明显地流露出来:“这个学生怎么上我们这个班来了?”好像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

丁浩上来了,车也要出发了。车内靠前面的两个座,我坐一个, 还剩下一个。看丁浩那块头,如果他坐那个空座,我的空间可想而知。但我还是说:“你就坐我旁边吧。”于是我俩就挤在一起坐着。

行车过程中,我就开口跟他聊天:“你五大三粗,块头挺大的啊。”丁浩也不说话,伸出右手,摆出一个掰手腕的姿势,那意思是说:

“咱俩来掰手腕。”

我说:“你要跟我掰手腕?我不跟你掰。”

“老师你不敢掰?”他说着又伸出左手,“咱们掰左手。”

“左手我也不跟你掰。”因为我知道肯定掰不过他。我就问:“你过去是人大附中的?”

他说:“是。”然后他就和我聊了起来。他说,前段时间,人大附中为盖新餐厅,便推倒了原来的旧餐厅,学生们一时没有地方吃饭, 就到隔壁的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去吃。可是在去的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来抢钱。于是班主任老师就告诉学生们:“你们去吃饭的时候,就跟在丁浩后面。”他们班的同学就照老师的话,跟着丁浩去吃饭,果然就没有人敢打劫了。

我笑着说:“丁浩,你这个性格我很喜欢,也很高兴你能来这个班。,你有力气不是?今后咱们这个班就有了保护神了。咱们这个班

的任何一个学生今后要是受到外人的欺负,我就找你,你敢不敢保证?” 他直点头:“老师,没问题。”

我说:“第二,这次军训期间有个拔河比赛,我看你这个块头,一个人顶三个人,你能不能保证咱们班拿个拔河比赛的名?”

他说:“能。”

我说:“你敢这样保证,现在我就任命你为拔河队队长,你去做好这个活动的安排行不行?”

他说:“没问题。”

我说:“第三,就是打水。每个班只有一个水桶,全班吃水都用这个水桶。军训期间耗费体力,大家训练肯定都很累。如果我发现去打水的是别的同学而不是你,我就拿你是问。行不行?”

他又一口答应:“没问题。”

在军训期间,丁浩果然按照我说的三个要求做下来了。别班的同学打水都是两个人抬一桶,丁浩一只手就把那桶水拎回来了,就像拎一只鸡一样轻松,同学们都看得哈哈大笑。

到了拔河比赛时,丁浩在队首,带着我们班一举拿下名。而且在整个军训期间,在 16 个高中班中,我们班各个训练项目的成绩都遥遥领先。

那次军训,丁浩同学就像一个英雄。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值得自豪的位置上,并让自己事事都做得更好。老师对他这种委以重任的信任感也让他越来越尊重老师,再也看不到初那种挑衅的姿态了。

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委员,专门负责记录班级里的违纪问题。像他这样一个原来管不了自己的学生,现在却在管理整个班级的纪律, 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做得很好。他不但能管住别人,因为别人有点儿怕他,也管住了自己,因为这项职务对他自己也是一种约束。

以前,他旷课是家常便饭,而自从当上纪律委员,他从来没有旷过课, 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各方面表现都越来越好。

我们高一(3)班,原本有一部分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可到了后来,像丁浩这样的学生进步都很快,其他难管的同学也慢慢变得守规矩,懂得上进。我带这个班级半年后,这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年级普通班,各项科技文体活动也走在年级前列。

所谓“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因此转化为优秀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美国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的父亲把继母领进家,并亲自告诉继母:“请你注意这个全郡坏的孩子,说不定他会往你身上扔石头。”可是,继母微笑着走向男孩,托起他的下巴,注视着他,回头对男孩父亲说:“你错了,他是全郡聪明、有创造力的男孩。”听到这话,男孩几乎落下泪来。他与继母建立起了友谊。14 岁那年,继母给男孩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 对男孩说:“你会成为一个作家。”男孩为继母的鼓励所感动,奋发努力,后来真的成为作家和富豪。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好家长和好老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 帮孩子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我也曾经是差生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你对“差生”这么有耐心?别人对他们都没

有信心了,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可你好像对他们一直能保持着一种耐心,为什么?我可以告诉你,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差生”。我生长在军人之家,父亲是部队干部。本来父亲有机会把家安在

城镇,但因为他有过忍饥挨饿的惨痛记忆,因此他执意把有 7 个子女的家安在了乡村,所以我一直在乡村长大。

在我的小学和中学时期,学习环境差是事实,不过我自己不知道用功学习也是事实。那时候我很顽皮,天天被老师批评,一不被批评就觉得浑身难受。因为那时候没有追求,1977 年以前,高考制度没有恢复,在很多人看来,学习好和学习差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父亲是转业军人、国家干部,而我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按照当时的政策, 我可以接班去父亲单位工作。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单位,我上高中的目的,就是为接父亲的班,所以我不必好好学习。当时班里 50 多个学生, 我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倒数第十名左右。

对于上大学,1977 年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1977 年,高考恢复了, 我看见乡里有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心里隐约地被触动了,突然觉得考大学这件事儿挺好、挺光彩的。

转眼到了 1978 年春天。一过了寒假,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动员班里成绩在前五名的学生参加高考。那时,我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于是就去找班主任说:“老师,我也想今年考大学。”

哎呀!班主任看我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是那种又鄙视又不让你看出来的感觉。老师问:“你也想考大学?”那个语气分明像是在说:“你的成绩在班里都四十名之外了,还想考大学?那个大学是你考的吗?”

班主任老师的那种眼神,让我次知道了什么叫作耻辱,什么叫作被别人看不起。突然之间,我的自尊心彻底破碎了。如果不是后

来发生的事,我可能永远与大学无缘。

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呢?没想到的是,班主任把我要考大学的事儿当成笑话跟成绩排在前五名的同学说了。那五名同学就取笑我:“你也想考大学?如果你也能考上大学,我们就能直接大学毕业了。”

他们这一奚落,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自尊心,我就觉得:“大学怎么了?就你们能考,我为什么就不能考?我非考给你们看看! ”

那会儿已经是寒假结束开学了,那时候没有高三年级,高二就参加高考。我当时就开始看高二的书,一看,才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我想:“还没学呢,再等等看吧。”后来,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有一次回家,我把初中课本翻出来,发现课本都是新的,我不会的那些题,根本就不是高中的,而是初中课本里面的,因为我在初中压根儿就没有认真学过。

我动了一番脑筋,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把从初一到高二的 8 本数学书串在一起,语文也是。从初一的书开始,一摞一摞地串起来阅读、做题。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我是一摞一摞地看。

当时我学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在学校住宿,学校晚上 7 点到 9

点有电灯,过了 9 点以后就没有电灯了,我就找了一盏煤油灯用来学习。那时,我对学习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学到很晚,也学得挺好,对学习充满希望,就觉得学习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主要的一部分了,不学的话就浑身难受。

我们那个校长很负责任,天天晚上睡前在学校转一圈。他看有个房间亮着灯,走近一看是我在点灯学习。那时候,学校是不允许在宿舍点煤油灯的,因为那时的农村学校宿舍都是通铺,上面全是沙草,

很容易着火,因此校长命令我把灯熄灭。可我的学习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第二天晚上我照样在煤油灯下学,结果又被校长发现了,于是他就把我的煤油灯没收了。没收了我再买,第三天晚上我照学不误。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学校纪律,校长一生气就把我的煤油灯摔了,并责令我在全校大会上做检讨。

可是,回宿舍以后,如果不学习,我感觉是一种折磨。

那么到哪儿去学呢?那时候还没有路灯,我就到处找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地窖。农村学校有菜窖,冬天白菜吃完了以后, 那个菜窖还保存在那儿。我发现了这个地方,内心狂喜,我终于又有地方读书了!每天晚上,当同学们回到宿舍后,我就提着煤油灯到菜窖里面看书,一直看到半夜,那种感觉太好了(当时的感觉像有首诗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学到了深夜,突然狂风大作,几次把灯吹灭,其间还雷电交加。而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奋斗的快乐, 一种全情投入的充实,禁不住写了一首诗来记录当时的心境:

闻鸡起舞夜枕戈, 寒灯苦读人伴魔; 青春飘动如逝水, 岁月流金不蹉跎。

我就这么坚持下来,当年 5 月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期中考试后,在班里听课,老师讲的内容我都会了,而我提的问题老师却给不出答案。于是,我就跟学校提出来不上学了,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回到家里自己复习。

1978 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的高考经历简直一言难尽, 是在“半死”状态下考的。

考前一天的大清早,一个姓万的同学来找我去考点,几乎从不得病的我却病得爬不起来,我妈硬把我拉到了赤脚医生家门口,从小没打过针的我死活不肯进医生的家门,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几个身强力壮的壮劳力把我摁倒在医生家门口的粪堆上,来了个“现场办公”。后来我一瘸一拐地带着还没擦干的泪痕及对赤脚医生的憎恨,在万同学的陪伴下,骑着自行车上路了,这一段可归结为“病了个半死”。

去考点要翻过两座大山,我和万同学从山坡往下骑的时候,由于山路陡峭狭窄,自行车失去控制向山下狂奔而去。当时好多孩子都在农田边玩耍,万同学往山下跑得比我快,所以跑到了我的前面, 撞倒了一个躲闪不及的小孩。我看大事不好,便把车把一扭,连人带车栽进了路边的水沟里,晕了过去。当我醒过来时,看到一群农民围着万同学,被撞的小孩满脸是血躺在地上。我爬起来赶紧上前把小孩的鼻血擦掉(我自己也满脸是血)。我俩一再哀求说:“放过我们吧,我们是参加高考的,明天就考试了,今天得赶过去,还有 50 里地呢。”然后我们把家里的地址、家长的姓名全都留下来了,保证万一小孩有什么事可以去找我们。幸好,小孩看起来没什么事。那些村民也觉得我们是孩子,再看到我那满脸的血迹,才放了我们一马。当我们骑上几乎摔得没法骑的自行车赶路的时候,总感觉后面有人在追杀我们,所以一路狂奔到了考点。这一段可归结为“摔了个半死”“吓了个半死”。

晚上我们住进了学生宿舍。进那间屋不一会儿,就感觉腿上有千军万马,低头一看,跳蚤和虱子已爬满了腿,我的腿几乎变成了黑色。原来那个屋子已好几天没人住了,跳蚤、虱子饿得发疯。这分明是送

肉上门,谁还敢睡!晚上,我和万同学就裹着被子出去看星星,可到了半夜,又困得不行。这时候,心想咬死就咬死吧,总比困死强,所以就咬牙回去睡觉了。那时悲壮地把被子一裹,是死是活由它们了! 自然,那晚我们是跳蚤和虱子们的夜宴。这一段可归结为“咬了个半死”。

第二天考试开始,科考语文。由于 1977 年高考语文只考了一篇作文,我语文只有作文还说得过去,别的也没来得及复习,于是就把宝都押在了作文上。试卷发下来,我翻开页没有作文,翻开第二页没有作文,一直翻到后一页,考卷根本就没有作文题!有一道与作文沾边的题目竟然是缩写!我当时就慌了,结果语文 100 分满

分,我一共考了 30.5 分!这一段可归结为“打击了个半死”。

考完科,我觉得大学梦完全破灭。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忽然涌出一种绝死而后生的哀兵之气,心想后面几科拼了。第二科考化学,我感觉自己能得满分,结果考了 99 分。其他科目也发挥得不错。当年,我竟然考上了大学,也是那年我们班考上大学的学生。

我讲“五个半死”的真实经历,就是想说明,高考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即使遇到譬如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情况,只要调整好心态,也基本不会影响成绩。考试过程中某一科发挥失常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调整好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科的良好发挥来弥补。

我有时会把自己的经历跟学生谈,学生们都很吃惊地说:“老师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呀。”我对学习差的学生们讲:“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你不服输,在我的眼里,你仍然是好学生。我看不起的学生,就是自己承认自己不行的学生。哀莫大于心死。你本来还行,却认为自己不行,

你心都死了,什么人也救不了你。”

没有“差生”

为什么给“差生”打了引号?因为无论作为学生还是老师,我都不承认有什么“差生”,而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待提高的学生。

我曾在山东沂水一中担任过政教主任,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管理好学校的体育特长生。

大家知道,体育特长生往往是让班主任老师们头痛甚至讨厌的一群学生。因为这些体育生,一是学习不行,二是纪律性差,个个身强体壮而调皮捣蛋,好讲义气且动不动就打架斗殴。

每个班都有体育特长生,他们在学校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生群体。应该怎么管?经过观察分析,我想出了一些办法。

我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说:“特长生特长生,你们是有特长的,在运动会参加各种比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主要靠你们。所以你们是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功臣,应该优先解决你们的实际问题。”于是我就代表学校宣布:

“,鼓励体育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只要你过了二级, 每天学校给你补助 5 毛钱生活费,也给你的教练老师补助 5 毛钱(在

那时的县城 5 毛钱是很值钱的)。

“第二,在学习成绩上,班主任老师不能再让你们跟一般学生比排名。因为,考大学一般同学文化课得考 600 分,你们体育生考 300 分就够了,为什么让你们跟一般同学比成绩?

“第三,为体育生设‘三好生’奖。过去没有这个奖项,体育生因为文化成绩差,总也当不上‘三好生’。现在只要你的成绩不在班

里倒数五名之内,就有资格评上‘三好生’。

“第四,学校为体育特长生统一联系高校。每年高校招特长生的时候,我会帮忙联系各高校招生办的人。”

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让体育生们很感动,他们说:“王主任,你这么理解体贴我们呀!”

在做上面这些工作的同时,我跟各班班主任老师打招呼:“哪个班的体育生要是上课捣乱,你就来找我。”后来,班主任老师一旦发现哪个体育生捣乱,就会说:“你再捣乱,我就去找王主任。”一说这话,那些体育生们就真的不敢捣乱了。你想呀,我为他们做了这么多事, 他们还好意思因为捣乱来见我吗?

后来,这些体育生渐渐地就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那时候,学校周边总有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散人员,骚扰学生, 打架斗殴,甚至抢劫学生钱物等,让学校很是头痛。

这些体育特长生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定时执勤、站岗、巡逻。体育特生长的身体素质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一出动,那些社会“二流子”就望风而逃。而这些体育生也觉得自己很威风,很有价值,因此很自豪,也就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学习差的学生,在别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别人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激都真的是发自内心的, 而且往往能记一辈子。所以,我带过的学生中,对我有感情的往往是那些当初的“差生”,因为我从来不嫌弃成绩不好的学生。

有一部美国影片名叫《教师》,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小镇上。这个小镇里有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里的 26 名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大光彩的过去:有人吸过毒,有

人进过管教所,有个女孩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对这些孩子的内心想法就是两个字:绝望。

好几任老师也被这些孩子气走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女教师,名叫菲拉。她来的天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说有这样三个人:

位曾是战斗英雄,热爱艺术,偶尔喝一点儿酒,年轻时从来没做过违法的事。

第二位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嗜烟如命。

第三位曾经多次被校长训斥,每晚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她问同学:谁后来成了伟人?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一致:位。 可是菲拉老师告诉孩子们:位是希特勒,而第二位和第三位,

分别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菲拉老师说:“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过去并不那么重要,把握现在和将来才是重要的。”菲拉的话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大都成为有用之才,包括飞机驾驶员、心理医生、基金经理、法官等。

倒数是无所畏惧的

在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或早或晚会遇上一段暗淡时光,而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社会。

有一天夜里 11 点,我突然接到校长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原来, 有一个男生想转到我们班。接不接这个同学?我有些顾虑。我知道这个学生的表现之差在年级里都是很有名的。他的学习成绩在普通班都达不到中游水平,如果来到我们班,不仅学习跟不上,身上的不良习

气还很可能会把班级风气搞乱。

校长听出了我的顾虑,便把整个过程讲了一遍。这个男生高二时从外地转到我校,到了我校之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上课不认真听讲, 还经常说话,让老师的课没法正常进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其做了大量的耐心说服工作,但收效不大。到了期中考试,他居然伙同其他同学作弊,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于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家长共同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可以说,没有不愿意配合学校的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看到孩子如此不争气,回到家后,他的家长便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听不进去,家庭战火再次点燃。这名学生感到痛不欲生,深夜 12 点离家出走,家长及亲朋好友找了一夜也没找到。可是,第二天课间操时,消失了一夜的他突然回到了班级。

这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毛病很多,所以校方决定劝其退学。为了慎重处理好这件事,校长把学生及其家长请到了办公室谈话。从下午 5 点,一直谈到晚上 11 点。在谈话过程中, 校长发现这个学生还有一定特长,还有教育的余地,便决定后给他一次机会。但他在原班已没法再待下去,便考虑转到我的班里。

校长在电话中一再强调:“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只要学生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该采取措施。人大附中的校训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个学生有较突出的个性,理应得到尊重。”

当时,我被校长大教育家的胸怀感动,被校长对我工作的一再肯定迷惑,便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还违心地说出“感谢校长重视, 能为学校分忧是我的责任”之类的话。其实谁都知道班里进一个这样的学生,会给班级工作增添几倍的负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