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推荐语】
  《宗教研究指要(修订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宗教学研究对象、学科分支和研究现状及热点的著作。

  本书各篇章的作者都是都是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专家,如方立天教授、牟钟鉴教授、金宜久教授、卓新平教授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本书体现了我国宗教学界现在所能达到的高水平。
【作者】
  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
【内容】
  《宗教研究指要》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也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这部教材一版的各章均由我国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撰写,一出版便广受重视与好评,几乎被中国(港澳台)所有高校的宗教学专业作为教材或重点参考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吕大吉评价道:这部教材的出版是我国宗教学建设二十余年来的一个新的成就。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和优点,这就是各篇章的作者,如方立天教授、牟钟鉴教授、金宜久教授、卓新平教授等,都是中国这方面的高水平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他们执笔的这些章节,应该说体现了我国宗教学界现在所能达到的高水平。鉴于近些年来宗教学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已启动这部教材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力度很大,主要包括:(1)根据新的研究进展,由一版的专家认真修订、充实了原有的十二章内容;(2)鉴于国内宗教的新发展情况,请政府主管部门的专家学者重新撰写了"当代中国宗教概况"和"现行宗教政策法规"两章;(3)为弥补一版的内容欠缺,请两位学界新秀撰写了"宗教心理学"和"宗教现象学"两章。
【目录】
目录
**版序/吕大吉(1)
第二版序/卓新平(1)
**版编者序/张志刚(1)
第二版编者序/张志刚(1)
**编宗教史研究
**章佛教/方立天
一、 佛教的创立、演变与传播
二、 佛教的典籍、教义、制度和仪轨
三、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 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文明建设
  五、 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章道教/牟钟鉴
一、 道教的形成和演变
二、 道教的经典、教义、宫观、道术与斋醮科仪
三、 道教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四、 道教研究概述
第三章犹太教/傅有德
一、 犹太教的起源、形成和历史沿革
二、 犹太教的主要经典、信条和习俗
三、 犹太教的主要影响
四、 犹太教研究现状
第四章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卓新平
一、 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
二、 基督教的经典、教义、圣礼、教制
三、 基督教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影响
四、 基督教研究概述
第五章伊斯兰教/金宜久
  一、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二、 伊斯兰教的经、训、法与学术
  三、 伊斯兰教的发展及其影响
  四、 伊斯兰教研究现状
第六章新兴宗教/高师宁
一、 新兴宗教概论
二、 新兴宗教与现代社会
三、 新兴宗教与现代神话
四、 新兴宗教的组织结构
五、 新兴宗教的未来
第二编宗教学研究
第七章宗教学概况/张志刚
一、 宗教学的形成背景
二、 倡导者的学术主张
三、 学科现状与发展潜力
第八章宗教人类学/金泽
一、 宗教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宗教人类学的基本框架
三、 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形态
四、 创生性宗教
五、 灵魂观念与神灵观念
六、 宗教仪式的基本要素
七、 宗教运动与社会变革
第九章宗教社会学/高师宁
一、 宗教社会学概论
二、 思想源泉与主要理论
三、 开创时期的思想理论
四、 宗教社会学在当代
五、 宗教社会学在中国
第十章宗教心理学/陈彪
一、 宗教心理学的形成及传统
  二、 宗教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 宗教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四、 宗教心理学的四大主题
  五、 宗教心理学的方法论争议
  六、 宗教心理学未来展望
第十一章宗教现象学/朱东华
一、 宗教现象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三、 宗教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
  四、 宗教现象学的重要影响
第十二章宗教哲学/张志刚
一、 当代宗教哲学观念
二、 有神论论证及其争论
三、 宗教语言问题及其争论
四、 宗教对话问题及其争论
五、 宗教哲学的“中国意义”
第十三章宗教文化学/张志刚
一、 人类学的尝试:马林诺夫斯基
二、 社会学的观点:韦伯
三、 文化史学的思路:道森
四、 历史哲学的探索:汤因比
五、 文化神学的立意:蒂利希
六、 文化哲学的反思:卡西尔
七、 新方法论立意和学术启发
第三编当代中国宗教研究
第十四章当代中国宗教概况/袁莎
  一、 建国后中国宗教的基本情况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现状
  三、 新时期中国宗教理论与政策发展
第十五章现行宗教政策法规/张训谋
一、 宗教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 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三、 宗教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龚学增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含义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三、 列宁主义宗教观
四、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
五、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状况概述
返回顶部